在古代为何春秋战国最终归为一统而欧洲却始终没有统一过呢

作者&投稿:全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秦为什么能一统天下?一统天下后为什么二世而亡?~

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秦始皇前期修建了郑国渠,有良田千顷,而且连年丰收,粮草充足。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没有强敌,不需要分散兵力防守,有足够兵力对外入侵。而且有函谷关天险防守秦国腹地,进可攻退可守。
秦国在社会治理上也强过六国,人口充足,而且优待有才能的人,秦国出现了不少良臣猛将,例如白起,商鞅,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等。每一个对秦国都有巨大贡献。
而且秦国历经百年一个昏君都没有,至商鞅变法开始,每一代秦王都勤政,亲贤臣,图强图富。
再对比当时六国差距就很明显了,其它六国无论在地理,人才,政策没有一样比得上秦国,每一个不是内政有问题,就是地理位置有问题,根本没有机会超越秦国。
所以秦国能统一天下,说白了就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历代秦王也很争气。
所以秦朝二世就亡的答案也就是一样的,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秦二世不争气。
地理上因为疆土的拓展,要分兵防守的地方特别多,所以秦朝可用的兵力变少了。出现内乱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兵力优势。
而且秦国统一后,六国的烂摊子全都挤在了秦国身上,秦国应接不暇。并且因为要恢复国力,各种劳民伤财的工事纷纷起建,最典型的就是万里长城和秦始皇皇陵,各地又出现天灾,饥民遍野,百姓便不堪其重。
而且政治上,秦二世昏庸,赵高把持朝政,秦朝政坛出现动荡。逐渐失去了人和。
不过其实这些问题秦始皇是预料到的,本来打算死后让扶苏上位安抚国民。结果扶苏也比较一根筋,让他自杀真自杀了

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社会时期主流推行儒家文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儒家文化恰好能成为很好的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工具。
在社会转型时期,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国家宗教发生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各阶级、各阶层都通过代表人物提出自己的宗教观点,展开了以儒、道、墨、阴阳、法家为主的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儒学起源于管理宗教的官职,其具体任务是举行宗教礼仪、宗教理论和宗教教育。春秋时期,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宗教观,其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重人事、重远鬼、重现世、重阴阳、重祭祀的宗教观“敬鬼神远”是他们对待鬼神的态度。孔子熟悉和维护周礼,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并试图维持日益破坏性的宗法等级制度。因此,孔子主张对西周宗教的礼制进行规范化,以教化天下,成为西周地区的礼教。因此,他反对在宗教活动中对仪式的亵渎和违反,并按仪式进行崇拜。但他重视礼节,维护现实世界的等级制度,对黑社会采取冷漠或沉默的态度。如《子不语:奇、强、乱、神》(论语、言)未知的生命,如何知道死亡”(《论语》,高级)。他说:“祭物就在那里,神也在那里。”。子曰:我不与我同祭,如不献(论语八篇),即我宁愿相信他们有,但不信任他们,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没有必要确定到底是鬼魂还是黑社会。
春秋战国时,家家百花齐放。封建王朝统一后,对儒学的终极尊重是什么?
孔子死后,著名的儒家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重在现世、重阴阳的思想。他说:“人是最贵的,国家是第二,国王是轻的”(孟子·献心),并提出了“自省”的宗教观念,并主张通过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实践,孟子说:“尽力而为,知其性;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宗教礼仪观,强调了宗教教育的社会功能。他认为:“礼有三种,天,生之子;祖,班;君师,教之本”(荀子理)。但他所强调的“礼”不同于周礼,而是要求建立封建制度的“礼”,以礼来肯定封建秩序和伦理。这个仪式是基于性邪恶的理论。人与生俱来就有欲望,但是他们想要的越来越少,斗争越来越少,而且他们是无序的。因此,他们需要教化神明,宣扬礼仪,维护社会秩序。
春秋战国时,家家百花齐放。封建王朝统一后,对儒学的终极尊重是什么?
老庄是道教的代表人物。道教的宗教观是“道”,它相信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终极源头,而轻视西周宗教崇拜的“天”或皇帝。他认为“天”源于“道”。老子说“我是万物之子,皇帝之首”(老子四章),也就是说,“道”是万物的宗法和源头,这首先出现在天皇身上。庄子还认为道“生而自然”(庄子《太宗诗》)。“道”是宇宙的起源,天神鬼神是第二位。因此,人生的目的就是掌握道。老子还提出道是自然无为的思想。他说“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常无所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自然无为”的意思是“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是自然的。这种养性降鬼神的思想成为后世一些无神论者批判宗教的武器,对西周传统宗教起到了动摇作用。战国时期出现了神仙学说。春秋以前,有神仙。战国时期的“逍遥游”理论

最佳答案引述别人的观点吧 那本书你有兴趣可以看看

许天田(Victoria Tin-bor Hui)2005年出版了《古代中国与早期现代欧洲的战争与国家形成》(War and state for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modern Europe)》。该书解决了西方学术界这个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一经出版,立即荣获美国政治学会年度最佳图书奖。这本书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统一、欧洲分裂,都不是必然的、命定的,都是偶然的、人为的。

战国七雄中,秦本是弱国,秦灭六国,是以弱胜强(第65页)。六国的战略是合纵,秦国的战略是连横(第67页)。连横最后战胜了合纵,为什么?因为六国之间也是争斗关系,难以真正合纵。等到不真正合纵就要灭亡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第74-79页)。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第80-84页)。秦国得以富强的制度政策,六国也可以学,但他们学得太慢、太迟,最后学也来不及了(第85页)。秦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慎战,轻易不出手(第88页)。非打不可的时候,也善于以少击多,分而歼之。但到了非集全部国力一决雌雄的时候,秦国从不手软,例如长平之战和灭楚之战(第89-90页)。欧洲分裂、中国统一,与地理无关。欧洲多有一马平川,中国多有高山大河、天堑屏障。黄河与几个险关隘要,曾经是秦国东进的天然屏障(第90-91页)。秦灭六国,以弱胜强,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七代君王,花了135年时间,打了57场战争,殊为不易(第96-97页)。采用郡县制使秦的扩张更为便利(第97-99页)。秦最后终于一统天下,主观条件决不可忽略。秦始皇、李斯,雄才大略,气吞山河,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破釜沉舟,发起最后一战,九年时间,荡平六国,一统天下(第99-101页)。为什么秦国能制定聪明的战略?和六国统治者相比,秦国君臣更为雄才大略、聪明睿智。秦国用人看才能、不看出身。秦王胸怀宽广、用人不疑、放手让大臣将帅做事(第101-107页)。

早期欧洲则完全相反。1495年到1659年,不论法国还是哈布斯堡王朝,都不是走自强的道路,而是自我消弱(第111-120页)。1661-1715年,英国走向自强,法国则继续自我消弱(第120-126页)。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法国,才达到古代中国的水平,拿破仑差一点统一欧洲。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像古代中国一样,实行了征兵制,有了职业军官。拿破仑也像秦国一样,实行连横的战略。在兵败俄国之前,拿破仑一直走上坡,之后就走下坡了。为什么?秦国也有过多次大的失败,但最后成功了,为什么拿破仑败了一次就起不来了?秦国是靠自己的人力、物力打仗,这次败了,回去生聚修养,下次再来。拿破仑是靠欧洲各国的钱和欧洲各国的兵来打仗,一败就不可收拾。简言之,和秦国相比,拿破仑自强的制度政策还不够彻底、不够有力,国力还很有限,还达不到统一的要求(第127-136页)。早期欧洲士兵是雇佣兵,军官是雇佣军官、贪污腐化,资本家唯利是图,容易自我消弱(第139-142页)。欧洲长期英法相斗。英国走富国的道路,国富兵不强;法国走强兵的道路,兵强国不富;都没有找到秦国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主要由于直接学习中国,后来普鲁士最先找到了接近于秦国富国强兵的道路(第142-149页)。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欧洲中国,盖莫如是。但如果比较战争时代的长度,战争频繁的程度,投入兵力的数量,伤亡的数量,战争所引起的人口的减少,按人口比例计算战争所造成的人口减少,古代中国的战争都要比欧洲惨烈的多。春秋战国打了500年,从100多个国家,打到几十个国家,打到战国七雄,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欧洲打来打去,并没有灭掉多少国家,早期欧洲君主实属无能。拿破仑之后,要想改变多国并存的状况,为时已晚(第149-156页)。

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臣子经常直谏君主,君主经常从善如流,大家都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行仁政,从大臣到百姓,都可能弃你而去(第168-179页)。为了自强,战国七雄都搞征兵制,都搞中央集权政府,都搞以法治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搞得最好,政府按政策和法令办事,高度合理化,高度理性化,秦律的规定非常详细,力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接近现代民族国家。这些方面,欧洲都是在拿破仑之后才逐渐赶上来。秦律虽然严苛,但公平。英国税率比法国高,但法国老是因为征税闹事,因为法国不公平。秦国比英国还公平(第178-190页)。早期欧洲国家,国不像国。没有常备军,雇佣兵腐败。国家向资本家借钱,还不起就要破产。国家自己收不了税,雇人收税,弊端丛生。后来瑞典、英国、普鲁士、法国都变法改革自强,但都没有强大到足以统一欧洲(第190-195页)。古代中国不用雇佣兵,政府手上没有现款也垮不了。田赋用来支付政府行政费。商业税收用于宫廷,现款多了,则会重赏有功之士。而欧洲君主离了商业税收就活不下去。为了富国强兵,春秋战国秦汉都重农。欧洲则不得不重商。重商把欧洲国家搞弱了(207-214页)。秦国用民力用得太狠,讲法太多,讲礼太少,重武轻文。汉承秦制,但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纠正了这些错误,中国的统一遂成为定势(第216-223)。

没有什么是命定的,秦国的统一,德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都是逆势上扬,都是秦国、德国、日本变法图强、自强不息干出来的。世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如何取决于你现在怎么做。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现在的政策。国际社会将继续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难以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不让他们产生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第235-237页)。

楼上引了许天田的书,但可以说的是,这本书虽然费了很多的事,但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举几个简单的反例就可以说明:
1、书中没有提到俄罗斯,但是为什么俄罗斯离欧洲大陆那么远,他一旦强盛之时,他没什么要干涉欧洲事物?
2、两次世界大战离美国那么远,美国为什么人要出人出兵去替欧洲人打仗?
3、为什么试图统一欧洲的总是法国人和德国人,而像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些国家强大时却不试图这么做?
4、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包括迦太基帝国,为什么又有那么大的扩张的冲动?

从长维度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决不是偶然,是文化中的必然。有些文化是扩张性的文化,它能给一个国家以不断向外扩张的冲动,只要国力所及,那个国家就会去做,比如说中国。中国的老话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的核心文化元素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天下”的概念,很多人一直误解为中国本土,其实错了。“天下”是指我们所能知道的任何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只知道湖南以北的地区,随着楚国的开发,于是乎岭南地区也进入中国文化范围;张骞通西域,西域于是也进入中国文化范围。一个强势的文化,对于任何知道的土地,都有征服的义务,或者说教化的义务。俄罗斯文化也是如此;亚历山大帝国也是如此;罗马文化也是如此;可以说历来绝大部分的文化皆是如此。
而现在欧洲体系的文化并不是这样,包括美国人的文化也是如此。这个文化从根上讲是从个人出发的,从个利益出发的,扩张到国家,也只注重国家利益,而没有一种对世界的、或者天下的观念,没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也没有对于世界或天下的责任,只顾过好自己的生活,他进攻别人也好,也只是为了自己过得好,像美国人在伊拉克的作为一样,赤裸裸的只为石油。这样一种可以说弱势的文化,他无法提供足够的激励形成一个统一而又伟大的国家。
在这种文化圈子里头,法国人相对而言有更多一些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法国有几度统一了欧洲;而德意志由于长期的屈辱,也一直想有所作为。
而英国再怎么强大,也从来只是掠人财富而已!
有人说欧洲继承了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其实不然,那只是表面而已,的确现在欧洲文化的很多肉是从希腊和罗马来的,但是其骨子里还是查里曼帝国那个文化,一种弱势的、自卑的、暗淡的文化精髓。现在大家读西方史,只注意罗马和希腊,还有近代史,其实在西方,查里曼帝国那种黑暗的时代才是最漫长的时代,才是绝大部分时候,一两千年,其本上和中国大一统的时间相一致。就像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这些东西,怎么能不慢慢融化在一个文化的骨髓里呢??

最关键的是查理大帝的帝国(帝国名忘了)分裂为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三国犹如春秋战国时代的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一样,对内互相牵制、掣肘,在外又有秦、楚、齐、燕强国虎视,故而统一的不可能是赵韩魏三国之一,而是其他四国一样;后来的历史证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同源之三国之间互相拼杀、攻伐,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四周的俄罗斯、英吉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海上、陆上强国却利用这一点,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不让一方独强。大陆均势一直是英国的最重要的国策,美国也是如此考虑的。所以欧洲不大好统一,除非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能冰释前嫌,握手言欢,欧盟就是法德主导合作的一个号例子,可惜意大利不太尽心。除了这一种可能,还有就是俄罗斯、英国、或美国、中国独自强大到能如秦国一扫六合那样,统一全球,否则,欧洲绝难统一。不过法德意主导的和平统一的欧洲、或英美俄统一的欧洲都对中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如同晋国对齐国的威胁一样。

1经济:欧洲自古除了农耕经济外,还有占比重较大的海洋经济,贸易经济,古代人只拥有土地才会思安。欧洲土地资源匮乏,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古代,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掠夺占有导致战争,各种政治势力林立。大家族军阀此起彼伏,国家林立。相对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耕经济发达。
2地理:欧洲面积(1016)只略大于中国(960),这还是现代。古代中国疆域辽阔,还应大于欧洲。而欧洲由于地理因素限制,自古小国寡民,又民族众多,所以难以统一。且山地众多,平原少。
3文化:多元的民族导致了多元的文化,就连在中世纪昌盛一时的基督教也分成了以英德法为主的新教,以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为主的天主教,以东欧的俄罗斯为主的东正教。

楼上,俄罗斯那穷乡僻壤能强盛就出了鬼了,苏联的工业和黄金储备也多亏30年代欧美的功劳,可惜到现在相对于西欧而言也还是个落后国家,包括军事,幸亏有个有个庞大的身躯和良好的地缘,要不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欧洲为什么没统一,地势啊语言啊都是浮云啦
论地势,欧洲北方和东方是平原或丘陵,南方是山地,和中国的情况接近,甚至平原所占比例更大
论语言,中国方言差异比欧洲语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文字也是秦始皇时期才统一

真正的原因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一下
一方面是没有<周礼>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古罗马在南方,对日耳曼和斯拉夫部落地区没威慑力.
而中国的统一力量在北方,北克南,统一水到渠成.
北方日耳曼诸部落灭罗马以后为什么也没有长久的统一,也是因为没有<周礼>精神,同时封建程度比中国更深,各家族势力彼此交叉,没有权威.
ps:在欧洲没和罗马沾点关系就不能轻易称帝.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也有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乱世,为何没有思想大解放?因为技术。思想属于上层建筑,中国自汉以后技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没有达到一个质变临界点,导致客观环境并没有大的改变,底层的地基没有改变,上层建筑的发展空间自会受限。春秋战国能成为中国古代史思想文化的最高峰,原因有很多!第一,政治...

在古代为何春秋战国最终归为一统而欧洲却始终没有统一过呢
但如果比较战争时代的长度,战争频繁的程度,投入兵力的数量,伤亡的数量,战争所引起的人口的减少,按人口比例计算战争所造成的人口减少,古代中国的战争都要比欧洲惨烈的多。春秋战国打了500年,从100多个国家,打到几十个国家,打到战国七雄,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欧洲打来打去,并没有灭掉多少国家,早期...

怎么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政治分裂与较弱的中央集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由于中央政权的瓦解和分裂,形成了众多独立的国家。这种分裂的政治格局为各个诸侯国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各国相互竞争、互相制衡,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

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为什么会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

中国古代最伟大最精彩的时代是春秋战国,大家同意吗
春秋战国奠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 奠基了中华文学的根基,诸子百家,诗经、楚辞等都是中华文学的根基 百家争鸣:这个其实应该放第一个,这里的百家不仅仅是儒家道家法家,还有墨家、兵家、农家、阴阳家以及更重谋士等等,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

战争纷乱,灾难常发的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流派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社会生产力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后来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思想甚至影响到了后世几千年,比如孔孟思想。后来的科举考试内容多半也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发源的,四书五经中有不少学术思想都是来自春秋战国...

为什么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政治动荡、分裂混战时期,但同时亦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这一精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恰以春秋战国时代剧烈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大变革为条件、为基础。西周末年以来,以私田开辟为标志的私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原先的井田制及其...

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
1、春秋时期,诸侯国以及小的封国最多的时候有超过100个小“国”,这些小国在连年的战争中融合为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也就是说,有一百个国家战败被吞并,持续不断的战争导致各个国家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征战能力,军事人才得到了崇高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招贤纳士,人才在各个国家流动...

春秋战国为何时
问题一: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原因及影响
(1)各种哲学思想流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础。(2)文学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巨大影响。(3)冶铁、天文、地理、物理、医药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为后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起了重要的作用。三、春秋战国...

即墨市18786145492: 春秋战国诸侯国间相互吞并伐战,为什么最后是秦国统一天下了呢 -
本帘复胃: 春秋时期,整个周王室的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讨伐,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霸业.其中,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

即墨市18786145492: 从春秋到战国,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本帘复胃: 从春秋到战国,到归于一统,是由秦国来完成的.根本原因:通过商鞅变法,生产力大发展而强大的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

即墨市18786145492: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是由哪一国最终完成统一的?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本帘复胃: 秦国 秦始皇1. 民众期望,人心所在.经历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民众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2.商鞅变法,秦国国力上升.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远在诸侯之上,历经多年战争,秦国已经具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实力. 3.秦国策略的成功.为了瓦解六国对秦国的联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和连横的策略,从而使得六国自相倾轧,逐渐衰落,无力抵抗秦国进攻.

即墨市18786145492: 战国七雄最后由秦国一统天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
本帘复胃: 因为秦国通过变法国家日益强大, 而且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征伐已经成为赫赫大国, 东方六国无一可和它争强的.而且秦国在决定性的战争中都能取胜, 大大打击了其他六国.秦国日益昌盛, 六国日益衰微, 所以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即墨市18786145492: 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是春秋战国最终走向统一的原因,这句话怎么理解? -
本帘复胃: 这说法是谁提出来的,太搞笑了吧,在古代,商贾的地位基本上一直都是非常低的,而且秦灭六国的时候,正是战乱不断的时代,还扯商什么经济联系加强,还算到秦想灭六国的原因中,也太搞了吧...

即墨市18786145492: 欧洲为何没有像中国一样统一? -
本帘复胃: 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0?5,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是人种比较单一的大洲.欧洲有50多个国家,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欧洲曾经也被统一过,但是为何各国的语言不一样呢?欧洲最早是被罗...

即墨市18786145492: 战国时代为什么只有秦国有一统天下的雄志 -
本帘复胃: 不能这么说.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法家改革者,直到很晚才有了明确的兼灭各国,一统天下的想法.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时,他的抱负不过是重建昔日秦穆公的霸业,而不是缔造一个统一的帝国.日后秦国的统一,则是法家改革后战争性质发生改变的产物(即领土扩张和在战争中削弱敌国服役人口的规模为目的).长平之战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胆量和秦国交战了.这样,统一中国的使命就落在了秦始皇的肩上

即墨市18786145492: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
本帘复胃: 1、秦始皇的雄才大略.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3、各国纷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4、

即墨市18786145492: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
本帘复胃: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

即墨市18786145492: 在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一统天下?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
本帘复胃: 是必然的,不为什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