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何时

作者&投稿:城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末年)。
战国一词来源于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 。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加入到七国争雄的行列,时人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问题二: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称为什么时期 先秦时期。。

问题三: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名人 看了易中天的文章,觉着不错.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家,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各国的君主、诸侯、大夫,也很大度.没有谁搞思想言论罪",更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打发得不客气、不体面,还要挨骂.这才出现了百家争鸣,才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战国也才成为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孟子 战国 《孟子》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荀子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庄子 战国 《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问题四:春秋战国时为什么流行禅让说? 禅让的做法主要出现在中国原始时代,禹建立夏朝之后,本是打算将王位按禅让制的做法传给伯邑的,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杀了伯邑,夺得王位(也有说法是禹本来就打算将王位传给启),启的即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王位世袭制并一直被沿用。而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禅让说大概就是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二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导致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日农民期望能出现一个上古时代以传贤为主要选择的禅让制!

问题五:春秋和战国为什么要分开 10分 春秋:成为霸主,尊王攘夷,号令天下。除了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基本没什么灭国战。
战国:扩大地盘,消灭敌国,最后百余诸侯只剩七雄争霸。
经济发展水平:
春秋:大殖民时代刚开始,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出门就迷路,所以水路是最可靠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远征的目的是统一思想,顺便掠夺人口,各诸侯自己国家内部的荒地都没有开发好,没兴趣要遥远的土地。这一时期的策略是专著发展、增加人口。看齐桓公就知道,他把一些被灭的小国在自己国内给封地,让他们安居。要是是开发好的地盘,那还不拆迁打架什么的。其实这事的本质是抢人,春秋时期,人比地贵。
战国:大殖民时代基本结束,人口大爆炸已经发生,全中国有数百万职业军队(不生产、专业打仗)。这一时期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目的是扩大地盘。这一时期,地比人贵。
土地制度和地主阶层:其实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管仲改革开始,分封制的土地制度就开始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没有触及土地所有制,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地主这个阶层开始出现,意味著官僚这个阶层开始出现,官僚的目的是大地主,从而产生了影响之后一千年的世家门阀
春秋战国分界线: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等。

问题六: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学派“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结束了。后来到了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改造,将儒、道、法、阴阳诸家学说融为一体,相互吸收、融汇合流。其后,儒家学说又不断被改造,出现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朴学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主张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和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是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
但由于这种文化长期处于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位,也不免带有专制主义、禁欲主义、等级主义的色彩。至于不偏不倚、明哲保身、怨而不怒、逆来顺受等在中国人中常见的的心理特征和处世之道,更是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产物。由于过于强调入世现实,便相对地忽视、轻视甚至反对科学的抽象思辩,这对中国科学和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迟滞作用。
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争鸣。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者“百家争鸣”时期。司马迁《史记》引述了司马谈对学术流派的见解,他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学说、儒家学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高三历史参考书上有一选择题: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两个可能答案: A.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B.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与变革中 。选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可以说是B ,社会处于巨大的动荡和变革,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中央权利不集中,则下面就会乱,一乱,就会出现很多思想。
也可以说是A ,社会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而经济的发展就直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那是它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两者都道理,但也不全对,比如封建经济随后的百年也都在发展,而且更快,清朝是封建经济最高蜂,它怎么没出现百家争鸣呢? 因此,只有存春秋时有百家争鸣,说明社会处于变革中,才是根本原因。
我的看法,A 和B 都不对 ,根本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独尊儒家” ,汉朝“独尊儒家”后,中国也出现过大分裂的战国时代 ,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春秋那么多思想家呢? 因......>>

问题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问题八:春秋战国时期为何称之为君 战国时期,爵位的一种。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战国时,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类似于皇帝封“王”。“君”的爵位在秦之后多只用于女性王族后裔封号了,在朝鲜延续供王室男性封号使用下来。
大家比较熟知的“君”中国的有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等,朝鲜的如“大院君”。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战国时,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类似于皇帝封“王”。“君”的爵位在秦之后被其他爵位替代了,但仍有少数保留:一是女性爵位,如县君,类比县侯,汉武帝时有修成君金俗,历代王室女性均有县君、乡君、郡君的封号;二是朝鲜封爵,由于朝鲜国王之外不能封王,也不能擅自封公侯,这些都要请示中央朝廷,因此采取了封君的做法,君的封号不比封侯低,也不在、中央朝廷限制之内。
大家比较熟知的“君”中国的有“平原君”,“信陵君”等,朝鲜的如“大院君”。
请采纳

问题九: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文化的人都叫×子的,比如孔子孟子…… 子是一个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子。周朝行的是分封制。天子是爵位最高的。各诸侯虽都属周天子,但是其国君的爵位是不相同的。比如:
齐国是公爵(国君都称齐*公)
宋国开始时是侯爵,后改称公。
伯爵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荣伯、井伯、杜伯、单伯、散伯、徵伯、过伯、夷伯等,总之伯爵的诸侯没一个有出息的最后都亡了
楚国虽然强但最开始是个小小的子爵,后来强大了西周末年直接称王。楚国完全是个逆袭的诸侯
还有现在唯一可以确定是男爵的许国
我们所熟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实不算是爵位。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天子只能是嫡长子做,那么天子的其它儿子就封为诸侯。诸侯也是只能嫡长子当,其它儿子就封为卿大夫。依次类推后面就是士。
按理说天子的儿子封出去爵位是公爵,再分只能再低一等。虽然周朝是按血缘关系和功劳进行分封的。但其实还有实力这个因素。比如宋是商的后代因为还有很强的军事实力被封为侯爵,后来判乱升了一级成了公爵。事实上天子的儿子大多分出去开始都是侯爵,比如晋和燕。周以前就有的诸侯大多是伯爵,有的更低。秦人开始属商朝的因为参加武庚叛乱直接赶到西边当了奴隶,后来给天子养马和守卫边疆,升为子爵(如非子),后来爵位还有升过。最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勤王有功,并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公爵。
因为诸侯的爵位不对等,所以诸侯下面的卿大夫的爵位也是不相等的。周朝这样诸侯下面封卿大夫,卿大夫下面封士,时间久了就有了个宠大的士人阶级。封的土地越来越小,所以到了士这里就没什么土地了。再下去士这个阶层就成了平民。为了生存他们游走于有实力的家族或者诸侯这中。用自己的才能为他们效力,所以就出现在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现象。所以说诸子百家都是士人阶级,他们的爵位也就是最低等的子爵。为什么不是男爵可能是因为男爵很少用的原因吧。
子爵并不是诸子百家的专利,晋国下面的韩赵魏三家都是子爵。后来分了晋被天子提升成侯爵。我们都知道礼乐崩坏。诸侯都称了王。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行郡县制,出现在了新的爵位制度。比如君(战国四公子都叫**君)。除了公和侯这两个外,其它伯子男都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中。其实战国时期子都不算爵位了,只是遗留下来的一个称谓。这就是为什么秦朝后中国什么子都出不了的原因了。

问题十: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称为“什么什么子”? 自从西周大封天下后,人的地位有了根本区别,视为贵族的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伯是最小的国级别贵族,男是有自己耕地的人民。以下就是奴隶了,没有自己的耕地,没有自己的人生自由。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自封爵位大有人在,最厉害的就是楚国,楚庄王自封为王,最次的就是自封子。家里有土地,有一点影响力和凝聚力就可以自封为子,以显示其尊贵。奴隶是没有办法,没有机会自封。后来有知识,识字的人为了显示自己与这帮愚民不同就自封为子,比如孟子。他完全就是仗着孔子的信仰自封的。孔子的老爸是武士,是贵族最次应该也是子。所以孔子称子是合情合理的。老子没法考证,应该是暴发户,不然怎么不称李子?他姓李呀。墨子也应该是暴发户,韩非子应该是贵族。子就是个地位的象征。


“春秋”“战国”的各自起止时间
春秋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春秋: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

为何说春秋战国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本篇笔者就从政治宽松、思想争鸣、文化繁荣三个方面来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开放,进而说说这种“开放性”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系。 政治宽松。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篇》 意思是说,社会有秩序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决定,但是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制作礼...

春秋战国时代,为何说诸子百家的争斗,思想不同但目的却相同?
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也正因如此,对于齐桓公、晋文公等人来讲,他们所创造的霸主时代,仅仅是春秋年代的需求而已,而当时代发展到战国时,霸主、超级大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既然如此,那就需要进一步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地增强了时代的要求。 其实,在战国时代,整个 社会 历史 出现了大面积的...

春秋和战国具体区别是什么?
春秋与战国是属于周朝因军政管治权下放不当演变成后来列国并起的时代,就是由周朝迁都洛邑起为东周的时期,具体区别是春秋比战国更为混乱,春秋时期大小不一有:燕、戎、齐、秦、蜀、巴、楚、吴、越、晋、卫、鲁、郑、陈、蔡、宋等诸候各据一方,不过即使周朝已经全无实际的统治权,但各诸侯仍然奉周天子为王,仍然...

”春秋“”战国“这样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所以称为”战国“。第二种说法则比较直观,因为春秋过后,各国之间的战争变得更为频繁起来,可以夸张的形容,基本上是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所以用“战国”二字来称呼这段战争不断的时期。在春秋战国的时期,各类霸主雄踞一时,也有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是一段我们值得去观摩的岁月。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同时国君也携带自己国家的物资向周天子朝贡。无论是古人重视的祭祀是在春秋两季,还是国君觐见朝拜时间在一年的春秋两季,可以看到春秋对古人的特殊意义。所以,把那一段历史叫做春秋时期,也是对“春秋”这个词的喜爱。战国之所以叫战国,是因为西汉时刘向汇编这本史书时,给它起的名字就叫《战国...

战国与春秋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战国时,各国中央政府机构都设有“相”,只是称谓不同,其权限比春秋时更为明确。《荀子·王霸篇》:“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相以下的中央行政长官一般仍沿用春秋旧称,如司徒、司空、司寇等,其统计职责也基本...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的历代丞相中秦孝公时期的商鞅与秦王政时期的吕不韦绝对可以算得上秦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两代丞相了。前者为秦国后世一统天下埋下了先天的伏笔,后者为秦国守住了天下,使得秦王政的一统大业可以顺利进行。吕不韦的一生带有神奇的色彩,起初他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非常乱,可是为何不叫冬夏时期呢?
2、是经济方面: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发生在春秋季节的农耕了,春种秋收嘛。于是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为何铸就最辉煌的古代文明?
后来的汉族历史,基本上是在这片领土的基础上扩张的,而这些领土在之后也没有离开汉族的实际控制。春秋战国,为汉民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领土范围。斯时虽为乱世,然乱而不哀。正是550年乱世,使得中华民族由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一下子跃迁到统一的中央国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嵇谭伊班: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
嵇谭伊班: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自东周建立至秦灭六国,历史上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开始,到秦统一六国结束的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称为东周时期.东周列国志写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故事.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很模糊,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以孔子的出生来定的,还一种是以孔子作春秋的年份来定的.还有其它很多方法,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
嵇谭伊班: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时期”何时起止? -
嵇谭伊班: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是那个时期的?
嵇谭伊班: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
嵇谭伊班: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互相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的划分起于何时 -
嵇谭伊班: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的时间 -
嵇谭伊班: 春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 公元前722年-前481年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时候? -
嵇谭伊班: 公元前770-221年是春秋战国时期.

尖山区18048451040: 春秋战国时代的公元纪年? -
嵇谭伊班: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处于东周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