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作者&投稿:盛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第一,要明确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是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理象是本质的表现。
第二,要明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
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第三,现象与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属于主观范畴,因此不能将现象等于感性认识,本质等于理性认识。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即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四,应该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能够联系自身的实际;联系所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在看待问题时,能够抓住这个事件背后的“根本性”运作逻辑,你能够理解它真正的前因后果,而不是被这个事件的表象、无关要素、感性偏见等影响了判断。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你才不会沦为浪费时间在网上和别人对喷,看问题做事情始终不在点子上,总是在做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的事情的那种人。

我想从两个维度上来论述“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个是“本质方法论”。
这是从与大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相反的、更为实用的角度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一个是“分清边界”。
这可以看做是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质”是什么的分析。


☪二、本质方法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种表述,暗示着我们通常以为是先看到现象,然后再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但现实很可能是与此相反的:一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本质方法论”,他习惯的就是运用这套方法论来解释所有事物。

因此在看待问题时,他是先看到本质,再去分析表象。

那我所谓的“本质方法论”指的是什么呢?

本质方法论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通过对世界的不断学习、实践、复盘、优化,而总结出的一套个人哲学体系。

他的这套哲学体系,在他的生活中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不断地改进,直至这套体系成为了一种可以完美的解释他所看到的客观世界的理论模型。

那么他的这套理论,也就是他的本质方法论。

一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学习,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再加上自己的反复实践和复盘优化,最终形成了震烁千古的《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套思维体系的指导下,毛主席抓住了革命和战争的本质规律,并因此用兵如神,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多么的伟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毛泽东思想》面前,什么管理学,创业学,人生哲学等都是渣渣。

毛主席在革命上的“本质方法论”,很多时候的著脚点都是在于“阶级”这个关键要素上。

所以当他在分析国内形势时,各个阶级的动向,矛盾,应对方式等他都能够看透的一览无余。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团结了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性力量阶级——农民。

在心理咨询中其实也是这样。

每个流派都有它自己的“本质方法论”。

比如精神分析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就是移情,力比多,攻击驱力,自我超我本我等等。

认知疗法看到的就是认知模型,自动想法,不合理信念等。

人本主义看到的就是潜能,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等等。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说:不是先看到现象,再去分析本质。而是先有了“本质方法论”,再用来分析现象。

如果你去分析现象的话,你会发现这个现象有无穷无尽个分析角度,而且每一种角度你好像都能总结出它的本质。

但问题是:我们有必要把现象的所有本质都分析出来吗?

答案当然是:没必要。

有人接着会问:那这样的话,你看到的所谓“本质”不就是有局限性的了吗?那这还能称之为本质了吗?

正是因为有局限性,所以这样的本质才更为「实用」。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都是为了“实用”才会去看的。

和我们“核心目的”无关的所谓“本质”,对「我们」而言,就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在分析现象上耗费太多精力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毛主席分析国内形势的时候,难道他还要考虑基因学,认知方式,心理结构,人权等这些和革命无关紧要的角度吗?

他是一位革命家,军事家,他的“核心目的”是取得革命胜利。
他要做的就是从最宏观的“阶级”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才能够帮助他尽快的做出革命与军事层面的最优策略。

所以“心理结构”“认知方式”这些本质对他而言就无意义。

那我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阶级”的宏观分析角度对我而言就是无意义的,如果要我去看那段历史的话,我当然更关注的是当时国人的心理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次确认这条原则:一个人的“本质方法论”,通常是为了他生活中的实用而逐渐形成的。

那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所关注的点、关注的领域是不同的。

商人关注的当然是商业的运作规律,政客关注的是权力的运作规律,心理咨询师关注的当然是心理的运作规律。

在这里不同的人所关注的运作规律并非就是截然不相干的了,而只是他们所持的立场与角度,和洞悉了某一本质之后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

比如“人们在消费时会有一种攀比心理”这是一条本质规律,那么商人就会利用这条规律在文案、商品摆放、销售话术等地方上激发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令他们更愿意掏钱。
所以这条规律对于商人来说,就是“赚钱的策略”。

那心理学研究者可能就会把这条本质规律告诫给身边人,提醒他们不要因攀比而冲动消费。
这条规律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那就只是人本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有时候即便看透了本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重点在于,“你要怎么去用这些本质规律”。

支撑你能够把你所看到的本质规律利用好的前提,还是你要能够有自己最基础的“本质方法论”。

比方说你想从商,那你就要先懂了赚钱的基本原理,然后你才能知道“人们在消费时会有一种攀比心理”这条本质规律,你要怎样去利用,怎样设计,怎样引导。


那怎样才能够拥有自己的“本质方法论”呢?

其实我在一开始就已经说过了,包含四个步骤:

学习→实践→复盘→优化

你要先学习前人的经验,不管有没有真正理解,但先搭起你对这个领域认识的一个基本框架;

然后再拿你所学到的这些东西去实践应用,在实际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取更深的体验和更透彻的理解;

不管成功还失败,只有自己主动复盘,才能彻底的将你的实践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也只有复盘,才是你从一件事情中获得经验和新知的最佳途径;

那有了新经验、新知识之后,你就要将他们与你的旧理论进行整合优化。

然后再不断的学习,不短的实践,重复的进行这些步骤,直至你的个人哲学体系越来越趋于成熟。

我知道看到这里肯定有不少的人已经早就憋不住了:你这不说的都是废话吗?谁不知道要学习,要应用,要反思,再优化啊?能不能说点儿新鲜的?

但问题是,你这样做了吗?

我建议你看一看毛主席的一篇文章《寻乌调查》。这篇调查使用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非常详尽的调查了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和商业状况,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才能明白,“认真”这两个字怎么写。

多少年来一直有人持续不断的想寻找什么成功学,我觉得他们其实真正想找的是一种“不用努力就能够成功”的成功学。

一个人能够不断成长,本质上依靠的就是这四个步骤而已。
而很多的人却选择对这些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措施视而不见。转而掏钱去买所谓的“快速成功的捷径”课程,一下班就听某些“二手知识讲座”而不愿意自己看书。

我今天把这四个步骤再说一遍的原因,就是为了告诉你这句、你一直知道但是选择假装不知道的话:

成长的根本在于且只在于这四个步骤的反复应用。

一个人不想努力并不可耻,你完全可以向我一样承认并且接受自己是个懒惰的废物,然后开开心心每一天,想写东西的时候再随便写写,哎没想到还真能写出点儿什么。

但你一边明明不想努力,又非要逼自己努力,但你有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于是不停地谴责自己,让自己每时每刻都不开心,或是购买缓解焦虑的“二手知识”安慰剂,那这的确真的没什么必要。


☪三、分清边界

我们前面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指的是一个人用他的本质方法论来分析现象”,现在我们来谈一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质」是什么。

我对这个「本质」的理解是“分清边界”,毛主席对这个「本质」的理解是“实事求是”,我的前总监对这个「本质」的理解是“分类”。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命名,想要表达的涵义其实都是一样的:将现象各种要素分拆归类,剔除掉无关的因素,那么剩下的那些因素就是这一现象的本质。

举一个例子:

“我和孙雷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了,我俩的感情非常好,好到那种一起上了战场我们原以为相互挡子弹的关系。
去年我俩去月球旅游,碰到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邀请我们成为基督教徒,我俩拒绝了。爱因斯坦就变成了一只电热水壶,扬言要弄死我俩。
我俩就赶紧跑,我跑的比较慢,电热水壶快追上我了,眼看着我就要被电热水壶给烫死了,孙雷为了救我转身和电热水壶搏斗起来,不幸丧失了一条腿。
回来后我和孙雷关系更好,他为我丢了一条腿我更觉得亏欠于他。
赶上了美国大选,我支持特朗普,他支持希拉里,我俩谁都说不过谁,我就把他打死了。但我心里对他很愧疚。
昨天我收到一条短信:你好我是希拉里,我现在逃到了加拿大,我在美国的13000亿美元的资产都被冻结,现在需要你给我打5000元人民币作为解冻资金,如果你帮了我,我就带你一起回来造反推翻川普,并封你为美国军事主席,卡号:XXXXX

请问,我应该相信这条短信吗?”

很多人看这个例子都会觉得这个例子太弱智了,这都是哪跟哪儿啊。

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是像我们所举的这个幼稚的例子一样,充满了很多无关联、无意义的元素。
想提出一个问题,却说了很多没必要的前提介绍;想论证一个命题,却提到了很多和命题没有逻辑关联的内容。

我们在看待上面这个例子的时候,应该都能知道:是否要相信这条短信只取决于短信内容的真实性,而和“我”与孙雷的关系,什么爱因斯坦,什么我们各自支持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但是,有些人在评价演员时看的不是演技而是吹捧“人品”,评价电影时不评价电影本身非要扯什么男权女权,考虑要不要和老公离婚时不看自己是否忍受不了他的家暴、而是顾忌老公曾借给自己父母一些钱。

很多时候并不是本质很复杂,我们需要花费时间整理才能看到本质。

而是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往往都是非常清晰的摆在了你面前的,而很多人却似乎根本看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反而是在那些根本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结。

看不到本质所在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边界意识”。

没有边界意识的人,无法分清楚两个事物之间的“有效逻辑关联”和“泛逻辑关联”的区别。

比如在“要不要和老公离婚”的这个问题上,“你的老公在家暴你”这一点就和问题有着直接的“有效逻辑关联”;
“你老公曾借钱给你父母”“你老公是抗日英雄”“你老公拯救了人类”等等这些就是和问题有着“泛逻辑关联”的要素了。

“泛逻辑关联”指的是:某一因素和主题有着宽泛的、不重要的、逻辑关系。但因为有这种关系存在,会令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从而形成思维干扰。

但在具体问题上,泛逻辑关联的因素本质上等同于没有任何关联的因素。

比如我们设置一个主题为:“演员靳东”。
我们再设置与此相关的两个因素:“靳东很帅”,和“靳东是个装逼犯”。

那么当我们在讨论“靳东的颜值”这个话题时,“靳东很帅”就是“有效逻辑关联”因素,而“靳东是个装逼犯”就是“泛逻辑关联”因素;

你不能因为你个人不喜欢靳东,就在我们讨论靳东颜值时拿他的人品来说事。

当我们在讨论“靳东的人品”这个话题时,“靳东是个装逼犯”就是“有效逻辑关联”因素,而“靳东很帅”就是“泛逻辑关联”因素;

你不能因为喜欢靳东,就在我们讨论他的人品时,拿他的演技和颜值来洗地。

当然现实情况往往是人们根本不顾前提条件和问题的出发点,他们只是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因素就马上凑上来各说各话。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么多的人:在讨论演技的问题下评论人品,在讨论中国强大表现的问题下讽刺中国的软弱,职业选择时不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而只想着怎么讨父母欢心。

所以到这里我可以解释清楚我所表达的“分清边界”的含义了:

分清边界就是确定清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中,哪些是和主题相关的“有效逻辑关联”因素,哪些是“泛逻辑关联”因素,哪些是“无逻辑关联”因素。
剔除掉“泛逻辑关联和吴逻辑关联”因素,那么剩下的“有效逻辑关联”因素就是我们要探求的「本质」。

所以在这里,要探求本质,那么「确立主题」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个主题通常指的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或是我们要论述的一个「命题」。

确立主题就是确定观察本质的“角度”,有了角度,才有了出发点,否则你会陷入无意义的混乱分析,看似得到了很多结论,但这些结论并没有什么价值。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先确定了是要讨论“颜值”还是“人品”,才能决定“靳东好帅”和“靳东是个装逼犯”哪一个才是本质要素。


☪四、总结

1.“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不是先看到现象,再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而是一个人先有了他自己的“本质方法论”,再用这套方法论去分析现象。

2.一个人的“本质方法论”是为了他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价值而服务的,所以个人哲学体系必然有其局限性。
但正因为这种局限性,所以他在看问题时才能够更加聚焦,更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形成个人“本质方法论”的方式在于「学习→实践→复盘→优化」这四个步骤的反复运用。

4.探求本质的前提是「确立主题」。有了主题才有了可入手的分析角度,得出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结论。

5.确定主题之后,对问题的分析就是:将这一问题的各个元素进行归类,包括:「有效逻辑关联因素」,「泛逻辑关联因素」,「无逻辑关联因素」。
剔除掉「泛逻辑关联因素」和「无逻辑关联因素」,剩下的「有效逻辑关联因素」就是我们在探寻的「本质」。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等形成自己的“本质分析体系”,能快速运用这套体系去分析不同的表象,把与“核心目的”无关的东西都剔除,找到最核心、实用的部分。

除了“专业自信”,这大概就是“透过本质分析现象”的能力:分享老师通过十多年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本质分析体系”,能很快的从纷杂的各种表象中抽丝剥茧,寻找到最核心的问题。

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对没有过数年刻意练习的普通人来说,一年半载就想要获得这样的能力,很难。很多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去做,最底层的一定是先把自己的知识基础夯实——你得懂常识。

懂常识,不是你又学习了多少条“知识”,而是你知道一些最常见的现象,还明白其背后蕴含的规律、逻辑,面对问题时能够摆脱习惯、直觉的控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生活中、工作中、投资中,我们要懂的常识太多了。或许你在自己的领域中拥有不错的表现,但置身于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中,我们还应学习一些不一样的智慧。譬如,经济活动始终贯穿我们的一生,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就很有必要。



先归纳推理,这是理论的积累阶段。再演绎推理,这是理论的应用阶段。对一个现象进行推理,就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顺便指出,本质是相对的。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 3、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三)区别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家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那么一切科学研究、科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的了。 (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却不是认识的终止。由现象进入到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以此补充、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三)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据。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理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但其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应该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人。
其实,在我们平常人眼里看到的池水平静,有可能水下就是暗流涌动呢,我们普通大众常常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学识渊博的人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能通过表面现象知道了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样的。
所以,想成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那种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汲取知识,并且做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行万里路的方式亲自实践,这样,就能变成优秀的人。

第44集 | 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致虚极,守静笃”




如何通过现象看本质?谢谢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表象是不同的,不同事物在发展中也会融合变化,但是这种融合变化的推动力就是事物的矛盾特性,也正是矛盾的这种特性,事物才会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出现螺旋上升的现象。掌握事物的矛盾属性才能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发展轨迹,才能透过事物发展的各种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3)事物是不断运动...

如何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
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做法:现象也叫表象,它又分为真象和假象,只有对于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加以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去伪存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认识。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语出晋刘智《论天》:“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

如何理解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以及把握这一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2)把握本质与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一切事物的本质与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客观辩证法。把这种辩证法运用于人的认识过程,要求人们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此,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感性材料,这是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前提条件。②有了观察到的大量现象,占有了...

如何培养拨开迷雾看本质的能力?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精则诚,精则明,精则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提纯,剥离,研磨,回到本质,如冶金,就要要除去汞铅铁铜等杂质。做人也要“剥离研磨”,即去私欲的过程,不能去掉,抓住,刨掉身上的症状,也回不到心之本体,看不到本质。透过商业的现象看本质,实际是因果...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什么的关系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扎根人民的理论必然为人民所拥护,服务人民的理论必然为人民所遵循。首要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我们该如何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把握事物的本质
现象也叫表象,它又分为真像和假象,如果我们对于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加分析,即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蒙蔽,从而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只有对于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加以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去伪存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认识。

从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和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怎样区别?
1. 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在众多相似事物中识别出独特的个体特征。2. 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意味着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探究,以揭示事物真正的内在属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物质决定意识有何区别?
1、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外在的表象表现出来的,就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他外在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一样,但我们不能停留于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他的内心活动,于是我们便就需要去分析他的行动,看看他特定的行为代表了一个怎么样的心理,然后综合判断出他的内心...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具有强制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失败。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主体条件。因为规律具有内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规律;规律具有条件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条件、利用规律。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样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
石凝爱宝:[答案] 方法很多,从大的方面说要把握两点: 一辩证地认识事物,只有【辩证】才能全面 二历史地认知事物,知其【今之有,知其古始】才能究其未有 只要坚持追求全面认识事物和矛盾, 就必然会走上唯物主义的认识道路. 那些唯心主义者,必定是一些...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样才能通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 -
石凝爱宝:[答案] (1)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和了解大量生动具体的现象,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前提条件. (2)开动思维机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3)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之后,又要在关于...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样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石凝爱宝:[答案] 1.这一点太难了,需要海量的知识和经验. 2.这点也很容易,当你溶入这一切就会发现结果对你只是一个过程.

拉孜县19297693314: 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的方法是哪些 -
石凝爱宝:[答案] 现象也叫表象,它又分为真像和假象,如果我们对于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加分析,即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蒙蔽,从而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只有对于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加以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去伪存真,对事物有一...

拉孜县19297693314: 如何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石凝爱宝: 掌握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方法: 第一,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哥白尼不但汲取别人的观测成果,而且自己长期坚持天文观测才提出日心说. 第二,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对现象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行星运动三定律是谁发现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坚持观测达20年之久,但不善于理论思维,只留下一堆资料,没有发现规律.

拉孜县19297693314: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认识方法是 -
石凝爱宝: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认识方法有如下 第一,要明确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是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样才能通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 -
石凝爱宝: (1)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和了解大量生动具体的现象,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前提条件. (2)开动思维机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3)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之后,又要在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新的现象,从中发现更深刻的本质.

拉孜县19297693314: 如何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石凝爱宝: 1、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①感性材料要“全”;②感性材料要“真”.2、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①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②核心要求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些要求一般简称为“十六字诀”,按逻辑顺序应该把“去伪存真”放在首位.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样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石凝爱宝: 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看到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只要看看成熟的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基本可以判断一些规律.所有的本质是由于动物或者人具有的本性引起,本性都是自私的,但需要适当的制约和激励.

拉孜县19297693314: 怎么样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石凝爱宝: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我们对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而本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我们对本质的认识是理性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求我们认识事物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