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投稿:缪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

王士禛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倏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十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

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耸峙江心,满山苍翠,宛如碧玉浮江中,故亦名浮玉山。王士禛这篇题名小记,为顺治十七年(1660)冬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山时所作。

作者依唐代士子中进士后例游曲江,题记姓名的故事,为文章取名为《焦山题名记》。此类游记一般篇幅不长,不用铺叙,直写景物。故本文落笔即总括一句,然后逐一写出游焦山的四件快事。其一是吸江亭上观赏夕阳返照的美景。在那烟水苍茫中,青山落日,景色如画,深有米芾、米友仁父子山水画的笔意。

其二是孝然祠外望月。月夜,天空一碧如洗,没有一点云翳;长江万里,烟波浩淼,显示出月夜的深邃和静谧。作者在祠外林中,静观夜色,倾听从松林中传来的诵经之声,恍如置身方外,悠然有遗世之想。作者写声,旨在写静,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异常寂静幽邃的境界。从这自然界有声与无声、动与静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现象的对比中,写出有声的寂静,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显得空灵而饶有情趣。

其三是“晓起观海门日出。”焦山东北有两座小山,一名松寥山,一称夷山,夹峙而立,有如门阙,俗称海门。立于焦山之巅观海门日出,始而“远林微露红晕”,写出晨曦微露时的神韵;继而“倏忽跃起数十丈,映射江水”,写出了旭日喷薄而出的气势;最后“悉成明霞,演漾不定,”写出了朝霞灿烂,波光闪耀,瞬息多变的风采。作者用“始从”、“倏忽”、“悉成”三个层次把日将出、日方出、日初上时变化多彩的景象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四是观《瘗鹤铭》。《瘗鹤铭》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字,原刻在焦山西麓的石壁上,为书法珍品,或传为王羲之所书,或传为陶宏景所写,宋人称它为“大字之祖”,黄庭坚有“大字无过瘗鹤铭”的赞誉。刻有此铭的石壁后遭雷电轰击,崩落江中。因“惊涛骇浪,朝夕喷激”,所以游者难以观看沉在江水中的铭文。作者来游时,正是冬天,江水方落,得以踏着危石下到江中,“披剔尽致”,清晰地看到了《瘗鹤铭》文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写出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胜的精神。“实天幸也”,抒发了作者看到《瘗鹤铭》的喜悦之情。虽寥寥数语,却情真意切,情景交融。

《焦山题名记》不足二百字,结构紧凑,描摹形象,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 王士禛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倏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十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

《焦山题名记》原文赏析
《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诗词赏析 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年(1660),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游览焦山时得四件畅快之...

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无复微云的翻译
这段完整的句子应为: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译文为: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出处 清.王士禛《焦山题名记》作品原文 焦山题名记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

焦山题名记和岳阳楼记区别
境界不同。1、《焦山题名记》单纯写山水合作者看到的趣事;而《岳阳楼记》从写风景上升到了政事。2、《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

焦山题名记和小石潭记的异同
焦山题名记和小石潭记异:焦山题名记中作者与民同乐,而小石潭记中作者忧伤悲凉。《焦山题名记》是清代文学家王士_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作者出游焦山见到的四大快事:第一是吸江亭返照;第二是孝然祠望月;第三是海门观日;第四是观《瘗鹤铭》。全文融情入景,结构脉络分明,语言简练紧凑。

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什么意思
焦山题名记(清)王士禛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1],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2];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3],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4],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5],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汨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怎么翻译
这句话出自《焦山题名记》翻译:于是在涨潮落潮的间隙得到了这块奇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真是老天赐予的宝物啊。

听晚是什么意思
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长江中,与金山相对峙。据作者的《居易录》载,顺治庚子,即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王士祯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诸名胜,该文便作于此时。它记载了游览焦山的四件畅快之事。作者以诗人的妙笔,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焦山一带的美景,有诗意之美,有画幅之趣。

阮元的人物年表
为王士祯书墓道碑。四月,所著《仪礼石经校勘记》刻成。八月,奉旨调任浙江学政。九月,毕沅为媒,聘孔璐华为阮元继室。十月二十三日,黄承吉、江藩、焦循、李斗在扬州虹桥净香园为阮元饯行,雨中泛游瘦西湖,奚冈绘《虹桥话旧图》记实。是年,赵魏在阮元幕中助其校订《山左金石志》等。嘉庆元年(丙辰)1796年 三十三岁...

明清小品文选的目 录
答周北渚书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郎瑛·相疑为鬼郎瑛·荒年转语杨慎·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杨慎·告荒何良俊·文徵明拒画庄元臣·鸲鹆鸟刘元卿·猱刘元卿·万字江盈科·鼠技虎名江盈科·造酒归有光·《尚书别解》序归有光·寒花葬志归有光·《吴山图》记归有光·沧浪亭记归有光·《项思尧文集》序...

麻章区18970126035: 焦山题名记翻译 -
肥物芩连: MTE Title Note

麻章区18970126035: 古诗《题秋江独钓》图加拼音版本 -
肥物芩连: tí qiū jiāng dú diào tú《题秋江独钓图》qīng wáng shì zhēn清 王士祯 yì suō yí lì yì piān zhōu,yí zhàng sī lún yí cùn gōu 一蓑一笠一扁舟 , 一丈丝纶一寸钩. yì qǔ gāo gē yì zūn jiǔ,yì rén dú diào yì jiāng qiū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麻章区18970126035: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的整首诗 -
肥物芩连: 将至桐城 (清)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扩展资料:《将至桐城》译文: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斜...

麻章区18970126035: 文言文阅读.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 -
肥物芩连: 1.(1)回答(2)于是(3)几 2.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读它有什么用处呢?(意对即可) 3.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麻章区18970126035: 关于相思的古诗(最好有红豆) -
肥物芩连: 《悼亡诗》 王士祯【清】 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相思》 王维 【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剪梅 李清照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

麻章区18970126035: 《将至桐城》原文 -
肥物芩连: 将至桐城 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麻章区18970126035: 诗画皆以人重的翻译 -
肥物芩连: 原文予尝⑥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⑦.永叔⑤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⑨,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⑧之,非独书也.诗...

麻章区18970126035: 求陌上花开缓缓归全诗及意思 -
肥物芩连: 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麻章区18970126035: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是出自哪首古诗? -
肥物芩连: 出自清朝诗人王士祯的《将至桐城》原文:清 王士祯《将至桐城》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释义: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作者简介: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官至刑 部尚书,死后因避雍正(胤祯)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为诗主张神韵之说 ,在清初诗坛上影响甚大,著有《带经堂全集》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