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投稿:穰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品:六国论

简介

本篇选自《嘉祐集》。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散文家,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嘉祐”取名自宋仁宗年号,共十五卷,卷一至卷八为策论,卷九至卷十二为书、启,卷十三为族谱等,卷十四为记、赞、铭、说,卷十五为诗。本篇是作者《权书》(论兵之书)十篇之一,借战国时六国灭亡的史事以针砭时弊,以告诫当时宋朝统治者,不应向辽和西夏纳币屈服,而应加强战备,抗敌御侮,以免重蹈六国之覆辙。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②,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③,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④。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⑤,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⑥,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①赂(lù):以财物与人而有所谋求。 ②厥:其,他们的。 ③安寝(qǐn):安睡。 ④与嬴(yínɡ):嬴,秦王的姓;与嬴,同秦国交好。 ⑤洎(jì):及,到。 ⑥革灭:除灭。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兵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实力便亏损了,这就是六国灭亡的道理啊。有人说:“六国一个接一个灭亡,全都是由于贿赂了秦国吗?”我说:“不贿赂秦国的由于贿赂秦国的而灭亡了,由于失掉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了。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呀!”

秦国除了靠着战争夺取土地之外,还受别的国家的贿赂,小的得到邑镇,大的得到城池。秦国从贿赂所得的与战胜所得的相比较,其数要差到百倍。各国从贿赂所失的与战败所失的相比较,其数也相差百倍。那么秦王的最大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忧患,根本都不在于战争。

想当初他们的祖先,冒着风霜雨露,经过斩棘披荆,因而才有了一点土地。子孙们对它很不爱惜,拿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但早晨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秦国的军队却又打过来了。然而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暴虐的秦国的欲望却难以满足。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的侵略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已经分得非常清楚了。至于灭亡,正是理所当然。古人说:“用割让领土的方法去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没有贿赂秦国,最后也跟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与秦国结交,而不去帮助五国。五国既然灭亡了,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赵国的君主,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疆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所以燕国虽然小,但灭亡得较晚,这正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等到太子丹采用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办法,才加速了灭亡。赵国曾经和秦国打过五次仗,失败了两次而胜利了三次,后来秦国又有两次攻打赵国,但都被李牧连续打退了。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后,赵国的都城邯郸才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未能始终坚持武力抵抗啊。何况燕、赵当时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差不多要消灭完的时候,可以说智谋缺少,力量单薄,因而征战失败,国家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以往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人不依附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赴秦,赵国的良将还在,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可能性,在与秦国进行较量时,或者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唉!如果拿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这份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咽不下去啊!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慑服,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吓倒啊!

六国和秦国皆是诸侯,它们的力量比秦国弱,然而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假如凭借整个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反而再循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关于《论语》有过哪些注释?
体例周备,疏解详明,便于披阅。近人钱穆诠释《论语》的专著《论语新解》,以篇次为序,对原文注释、解析、串讲并白话试译,不乏新见,在港台及海外较流行。近人杨伯峻撰《论语译注》,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余论四部分,并附《论语辞典》,是当代较好的白话译本,流传广泛,但仍有一些阙误。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注释 1、【曹刿(guì)】:又名曹沫。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伐:...

初中文言文的简答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目录[隐藏]作者简介 原文 注释 参考翻译 篇章结构论点 “人恒过,……”解释 “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 原文 注释 参考翻译 篇章结构 论点 “人恒过,……”解释 “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城市...

曹刿请见,毛遂自荐,皆古今奇人也原文翻译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3、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16),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17)。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

天论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天论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如下: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人)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吉祥,(人)以暴乱(不以礼义)来配合天就会凶险。努力农业生产而节约用度,那么天不能让人贫穷。保养周备而行动合时,那么天不能让人生病。 依循礼义正道而没有什么差错,那么老天不...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
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注释 1.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

子产论政宽猛原文注释及译文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大叔、郑文公亦问焉。及与诸侯为会,则必问于公孙挥。且邦家之政,皆以告裨谌而后行。子产既丧,国人将丧之,闻其继者,乃止。注释:1.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2. 冯简子:郑国大夫,以决断大事著称。3. 子大叔:即游吉,郑国大夫,以...

齐威王论国宝(文言文翻译)
【注释】①会田:会猎。“田”同“畋”,打猎。②泗:河名,主流在山东境内。③祭北门: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因为燕在徐州之北,所以只能祭其北门。④岂特:岂止。【译文】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

临颍县18212066800: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
一单旨泰: 六国论李桢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临颍县18212066800: 《六国论》原文 -
一单旨泰:[答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临颍县18212066800: 李桢的六国论全文是什么 -
一单旨泰:[答案] 六国论(原文及其译文)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

临颍县18212066800: 文言文翻译《六国论》翻译
一单旨泰: 苏辙《六国论》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临颍县18212066800: 六国论的译文 -
一单旨泰: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

临颍县18212066800: 六国论的文言文翻译谁能给我翻译要字字落实
一单旨泰: 〈六国论〉白话翻译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症结在於(割让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而(使自己的)实力削弱,是走向灭亡的道...

临颍县18212066800: 苏轼《六国论》:然使始皇知畏智、勇、辩、力、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翻译 -
一单旨泰:[答案] 翻译: 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有智慧、有勇谋、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

临颍县18212066800: 求苏辙的六国论的翻译
一单旨泰: 苏辙的《六国论》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刃母械狡婀郑喝Ì煜碌闹詈睿咀疟惹毓笪灞兜耐恋兀嗍兜木樱Ð娜Áο蛭鞴ゴ?ド轿鞅呙婊Ю锏那毓疵獠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