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瑕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柘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发展史~

三期
上古——先秦
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
近古——明代中后期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后)

七段:
1.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4.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
5.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
6.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
7.近代文学:四大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姬瑕,周康王姬钊嫡长子。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周康王去世,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中国第一个见于史册的治世成康之治后,西周王朝应该迎来一个盛世,但此时西周王朝的执掌者却“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夏四月初八,镐京突然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宿 。古人认为天象和人间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异象叠生。
如果说所谓天象只是古人迷信无知,那么周昭王处置国事的态度就是确证无疑的“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 周昭王十六年(前980),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进行军事威慑。
东夷是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西周初年,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经周公、周成王东征,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境地,淮夷、徐夷仍倔强不服。是年,以楚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疆土,周昭王集结大军,南征楚荆。为稳定后方,先向东夷进兵。各夷国见众寡悬殊,纷纷归顺。至周昭王伐楚时,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前来臣服朝见。
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对东夷诸国的控制,孤立了荆楚。 据《竹书纪年》记载,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5),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一般认为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82),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周军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据鲁纪年推算,此时为周昭王二十四年(前977)。此次伐楚声势浩大,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但结果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昭王伐楚与早期楚史和楚文化研究有极重要的关系,但这样一件西周史和楚史上的重大事件,却因为周人的隐讳而蒙上了重重迷雾,甚至连周昭王征伐的对象到底是谁都存在争议。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周昭王所伐之“楚”并非“楚国(楚子)”,而是西周时期和楚国(楚子)并立于楚地的楚蛮。
“楚”有二义,一是指芈姓楚国,二是指南方楚蛮。周成王十九年,楚国先祖熊绎被封为楚子,封地在楚蛮之地,因此楚国与楚蛮有交集,到东周时,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两者才混为一体。在周昭王时期,楚国爵位不过是楚子,封地仅五十里,荒僻贫弱 。在这种情况下,周昭王不可能尽起六师,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更不会收获颇丰,大小贵族均兴高采烈地作器铭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果真的因为南征楚国而丧命,则周、楚必为不可解的死敌,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报此仇,楚国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还作为周朝的封国参与伐徐之役。
而楚蛮在周昭王时期占据地域广大,大约在今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区和下游的汉东地区,且占据铜矿主产地铜绿山。在先秦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治、经济、战争等方方面面都广泛需求。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如从前的三苗和后来的楚国一样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这种情形下的楚蛮正适合作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
昭王南征之“楚”为楚国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东汉,王逸注《楚辞·天问》 。后世学者多信此说,口口相传代代为继,昭王南征楚国几成定论。 《古本竹书纪年》载:“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伐楚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周昭王薨于汉水,全军覆没。经过春秋笔法润饰的正史对此事讳莫如深,无法获知详情。北宋时期,在湖北安陆一带出土了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称为“安州六器”,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关信息。
周昭王十六年,昭王南巡亲征,征伐楚荆。为了保证进军的顺利,他任命一个姓南宫的人为统帅,一个叫中的人为先锋。中带领军队联络汉阳的姬姓诸侯,为大军开路,并在邓国和曾国为昭王准备行宫。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很快深入江汉腹地。原来臣服于楚荆的大部族、小方国纷纷归顺。
中的先头部队到达长江,后军随后赶到,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边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扬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占领了铜绿山。然后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给先锋中很多马匹和铜材,元帅南宫也得到了很多赏赐。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周昭王占领铜绿山后,留下了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率领大部队返回。然而,鄂部一听周军主力已经撤走,又夺取了铜绿山,昭王决定再次亲征。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攻楚荆。开始时形势很好,周军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为了壮大声势,昭王还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争取支持。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然而回师汉水时,周军却遭到了楚荆部队的强烈抵抗,又遭遇了异常天气,全军覆没。
姬瑕二十七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卒于昭王十九年(前977),终年四十六岁,尊号周昭王。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谥号昭王。
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屈原的姓名是?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出生 屈原画像屈原的出生日期,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研究,一直到解放后考古文物的出土才定为公元前340年。研究屈原生辰,主要是根据《离骚》中的两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认为"摄提"是指"摄提格",太岁在寅曰摄提,这是以岁星所当的年次而言;朱熹则以为"摄提"是星名,这个摄提星随...

楚平王详细资料大全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继承王位,执政去世,为政举措,政治手腕,结好郑国,历史评价,家族成员,父亲,兄弟,妻妾,子女,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楚平王,芈姓,熊氏,名弃疾,是楚共王之子。楚共王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弃疾的长兄公子招继位,是为楚康王。 弃疾一共兄弟五人,长兄即楚康王、次兄楚灵王、...

简述《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二、《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

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的生平事迹:屈原,湖北秭归人,芈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据推测生于公元前342年3月6日,卒于公元前278年4月26日。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乐毅详细资料大全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合纵攻齐,连战连克,功败垂成,历史评价,人物评价,家族成员,轶事典故,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参见赵攻中山...

吴道子的人物生平
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由于他能“穷...

一从读会灵均赋中的灵均指谁
人物生平 出身与早年经历:楚宣王三十年(前340)正月初七日,屈原出生在楚国归(葵,通夔)乡乐平里(今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香炉坪,与楚怀王同为芈姓后代,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子瑕的后人。子瑕封于屈地,以屈为氏。父亲屈易,字伯庸,任大莫敖之职,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人。屈原从小受到...

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都有哪些? 生平简介如何??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髃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

楚武王的人物生平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5-21 屈原的人物生平 5 2016-06-15 邓曼的人物生平 2016-06-15 万玮的人物生平 2016-06-10 邰忠利的人物生平 2016-06-15 徐宏俊的人物生平 2016-06-15 谭植棠的人物生平 2016-06-15 朱鼎卿的人物生平 2016-05-14 李家正人物生平的介绍 更多类似问题 > ...

历史人物万重宣历史背景和生平
后官至四川提督。因在家乡建此牌坊以表其嫂之贞节贤德。“九德恩纶千载仰;一生清苦两(万重宣嫂嫂的娘家与婆家)家光。”可谓恩朝盛隆之沛。封建时代为忠臣、节妇、孝子立牌坊,一般都要经过官府乃至皇帝的批准,故云“恩纶”,即“恩诏”。清末当地人、塾师陈瑕臣联:“丹青旆褒扬,百世姓名香...

离石区17716612450: 烛之武退秦师 -
匡毛奥地: 《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

离石区17716612450: 什么字五行属木 -
匡毛奥地: 3画五行属木的字 五行属“木”的字有: 干 工 弓 丌 及 孑 巾 久 口 廿 乞 彡 已4画五行属木的字 五行属“木”的字有: 卞 丐 公 勾 介 今 斤 亢 孔 木 牛 亓 欠 犬 牙 元 月 匀5画五行属木的字 五行属“木”的字有: 本 尕 甘 功 古 瓜 宄 卉 加 甲 叫 ...

离石区17716612450: 周幽王是几岁继位? -
匡毛奥地: 西周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

离石区17716612450: 《屈原列传》解读 -
匡毛奥地: 【题解】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

离石区17716612450: 赞美水的诗句 -
匡毛奥地: 心潮逐浪高.流水心不竞.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刘禹锡《叹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飞流直下...

离石区17716612450: 史记中都有哪些人物 -
匡毛奥地: 史记中有许多人物故事,本来史记是一部传记式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十二本记、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其中涉及的人物有几百人之多.帝王就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启、太康、仲康、少康……汤、太甲、武丁、盘庚、帝辛等等、周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项羽、汉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等等,世家中就更多了有鲁周公、燕召公、姜太公、晋候、郑伯……还有孔子、萧何、张良等,列传中有商鞅、韩信等等.

离石区17716612450: 桔梗和阿篱你更喜欢哪个? -
匡毛奥地: 桔梗!她天资聪慧,文治武功,精通法术、医术、箭术.端庄秀丽,风华绝代.生于乱世背负重任而出淤泥不染,济世匡时.她宽容善良、冷静果断、刚毅不屈、睿智无双、博爱从容、刚柔并济、自信坚韧、雅淡温婉;自有一股轻灵之气,仿佛...

离石区17716612450: 史记 游侠列传 文章 -
匡毛奥地: 《史记》简介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

离石区17716612450: 求好看的小说,修真.武侠.玄幻.言情.军事不限! -
匡毛奥地: 红袖添香小说网《华清若水,花开尽(已出版)》文/微若洁茹她是父皇最疼爱的公主,他是当朝左仆射的儿子,武林盟主的外孙.父皇指了他给她做驸马,却没想到他们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