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别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原的人物生平~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另说为今河南西峡,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一周岁,居乐平里。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屈原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 周显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回故乡乐平里,与昭碧霞定亲。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为了打破 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贿赂楚国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屈原极力劝谏,但是楚王不听,楚怀王听信张仪的.,就把相印授予 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怀王以为张仪怪他和齐国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广袤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回来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于汉北楚古都丹阳(今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随后,秦又遣军攻取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600里地,置汉中郡。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韩、魏趁机偷袭楚国至邓(今河南邓州),楚国军队兵畏惧,从秦国回归。韩宣王死,在位二十一年。子襄王仓立。孟轲议定在周赧王三年离开齐国。孟轲主张“性善”,劝齐宣王行仁政,劝滕文公行“井田”,均因为迂阔难行,不受两国采纳。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在位共二十七年。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周郝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5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15城而去。流放背景战国时代,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斡弃周鼎,宝康瓢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贾谊笔下,屈原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圣贤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却得到称誉;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宝周鼎被抛弃,空瓦罐被当成宝物;疲牛跛驴骖驾着马车,千里马却拉着沉重的盐车;帽子本应戴在头上,却被垫在脚下,被汗水湿透。这就是楚国的时局。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名士苏秦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苏秦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此,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前296年,顷襄王2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 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年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改姓熊。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另说为河南西峡)。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邓曼为人贤惠聪颖,常对楚武王的某些活动进行劝谋。生子熊赀,后为楚文王。公元前699年春天,楚国将领屈瑕进攻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莫敖(官名)屈瑕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斗伯比于是进见楚武王,让楚武王一定要给屈瑕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了他,回宫告诉邓曼。邓曼说:“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屈瑕畏惧。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之战的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屈瑕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斗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了?”楚武王于是派赖国人追赶屈瑕,结果没有追上。 屈瑕到达罗国后,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屈瑕在荒谷上吊自杀。 公元前690年三月,楚武王运用一种名叫荆尸的军阵,把戟颁发给士兵,要去攻打随国。准备斋戒,进宫告诉邓曼说:“我心神动荡不安。”邓曼叹气说:“君王的福禄已尽。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了,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之福。”楚武王于是出征,死在樠树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开通新路,并在溠水筑桥,在随国境外建筑营垒。随国人恐惧,向楚军求和。屈重以楚武王的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而且邀请随侯在汉水转湾处会见,然后退兵。渡过汉水以后公布丧事。 邓曼被后人认为是“知人”、“知天道” ,其实更确切的说是邓曼善于思考、明达事理,正是她的这些优点给人“知人”、“知天道”的智人的形象。楚武王有此贤内助,楚国能有此国母,真是君王和国家的福分!

楚霄敖六年(鲁惠公十一年,公元前758年),熊通的父亲楚霄敖去世,熊通的哥哥熊眴继位,是为楚厉王(一作楚蚡冒)。
楚厉王十七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武王。
楚武王继位后,与邓国(今湖北襄樊)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楚武王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县)。权国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楚国从熊渠至楚霄敖都未能把它灭掉 ,而楚武王实现先君夙愿,灭亡权国。
楚武王灭亡权国后,以权国故地设置权县,任命斗缗为权尹(权县的长官)。后来,斗缗占据权县而叛变楚国,楚武王派兵包围权县并杀死斗缗,再将权县的百姓迁到那处(在今湖北沙洋县),改派阎敖治理那处。 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国和郑国在邓地会见,当时蔡、郑二国虽然距离楚国较远,但因楚国的势力扩张,蔡、郑二国便从此时起开始畏惧楚国。
楚武王三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军容弄得疲疲塌塌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随侯,随侯害怕,从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没有敢来攻打 ,而是强求随侯替楚国要挟周天子,楚武王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夺。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随侯畏惧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遣使者向周天子进言,请求尊封楚国国君名号,但周天子没有同意。
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楚武王闻讯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国,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于是当即自称王号,称为“楚武王”。 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 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春天,斗伯比因少师受到随侯的宠信,于是对楚武王说:“现在可以攻打随国,随国内部产生裂痕,不可以失掉机会。”同年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合诸侯的军队,只有黄、随两国不参加会见。楚武王于是先派薳章前去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随国的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说:“等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而使敌军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率军抵御楚军。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好指挥官,必然失败。他们的偏军一败,大众就会离散。”少师说:“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话。在速杞与楚军交战,楚军大败随军。随侯逃走,斗丹俘获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同年秋天,随国要同楚国讲和。楚武王本来不同意。斗伯比说:“上天已经铲除他们讨厌的少师,但随国还不可能战胜。”于是让随侯在表示愿意侮改之后,再和随国订立盟约而回国。 从此,随国再不敢得罪于楚国。
楚武王三十八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请求和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到邓国访问。邓国南部边境的鄾地人攻击他们,并掠夺财礼,杀死道朔和巴国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责备邓国,邓国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国派遣斗廉率领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邓国的养甥、聃甥率领邓军救援鄾地。邓军三次向巴军发起冲锋,不能得胜。斗廉率军在巴军之中列为横阵,当与邓军交战时,假装败逃。邓军追逐楚军,巴军就处于他们背后。楚、巴两军夹攻邓军,邓军大败。鄾地人黄昏后溃散。
楚武王四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国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此事。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国,我们用精锐部队夜里进攻郧国。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而且依仗城郭坚固,没有人再有战斗意志。如果打败郧军,四国一定离散。”莫敖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还要增什么兵呢?”莫敖说:“占卜一下?”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于是就在蒲骚打败郧国军队,终于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回国。
楚武王四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南门。屈瑕说:“绞国地小而人轻浮,轻浮就缺少主意。请对砍柴的人不设保卫,用这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屈瑕的意见。绞军俘获三十个砍柴人。第二天,绞军争着出城,把楚国的砍柴人赶到山里。楚军坐等在北门,同时在山下设伏兵,大败绞军,强迫绞国订立城下之盟而回国。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兵渡过彭水。罗国准备攻打楚军,派遣伯嘉前去侦探,三次遍数楚军的人数。
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屈瑕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于是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他,回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屈瑕畏惧。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屈瑕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楚武王派赖国人追赶屈瑕,但没有追上。屈瑕派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全军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且还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们被囚禁在冶父,等待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把将领们全都赦免。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见随侯,责备他奉立楚国为王。此后随国对楚国的态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气,认为随侯背叛自己。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举攻打随国。楚武王运用一种名叫荆尸的军阵,把戟颁发给士兵。楚武王临行前准备斋戒,进宫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神动荡不安。”邓曼叹气说:“君王的福禄已尽。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之福。”楚武王于是出征,死在樠树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开通新路,并在溠水筑桥,在随国境外建筑营垒。随国人恐惧,向楚军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而且邀请随侯在汉水转湾处会见,然后退兵。渡过汉水以后公布丧事。 楚武王死后,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姬发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生平 先周崛起 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 。周文王姬昌时期,国力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基础。姬昌崩逝后,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

秦武王嬴荡:秦国第二十七位君主,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秦武王出生于秦惠王九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孔武好戏 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

姬发简介周武王的生平事迹
姬发简介周武王的生平事迹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他继承其父文王灭商遗志,重用姜尚及周公、召公、毕公等臣,并乘商朝大军在东南的机会联合西南各族率军东攻,大败商军于牧野,一举灭商。建立西周,定都于镐。在位三年,病死,终年九十三岁。武王伐纣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武王即位后,继续用...

曹操资料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周武王是个怎样的人?
是以为伟大的君王

楚武王的人物生平
楚厉王十七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武王。 楚武王继位后,与邓国(今湖北襄樊)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楚武王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

兰陵王生平
人物生平兰陵武王高肃(公元541年(公元?年-573年),南北朝北齐王室,汉族,现河北景县人。一名孝瓘,字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

秦武王生平简介 秦武王的真正死因
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曾经是楚国的公主,也是王后所出,非常受楚王后的宠爱。楚国和秦国联姻一事早就有过先例,两个国家就是以这种烟亲的方式,用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和友好。惠文后嫁到秦国以后,也很是受宠,但是她只生下了秦武王这一个儿子。都说秦人地处最西边,住的都是些蛮夷粗野之人,楚国的...

周武王活了多少岁?
周武王的生平事迹。1、武王伐纣。武王即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受命十一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武王见时机已到,便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亲率兵进攻朝歌,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纣王自焚于鹿台,周武王以钺砍纣王遗体,代表...

曹操人物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

莱州市17888499783: 楚武王在位多久? -
芝官华士: 你问的应该是春秋时期楚国自立为王的“楚武王”吧!据考证,楚武王熊通在前740年继位,到前690年驾崩,共在位51年.期间,在前704年,僭号称王自立为武王,卞和第二次献和氏璧.有关楚武王的生平,你在百科找更详细.

莱州市17888499783: 楚武王自立为“武王”是春秋还是何时战国? -
芝官华士: 熊通在公元前704年因为不满周天子只给他子爵的爵位,于是自称为王(后谥武),那一年是周桓王(东周第二代国王)十六年.也就是说,楚君熊通自立为“王”的时间是春秋初期,而不是战国时期.

莱州市17888499783: 楚国比较出色的皇帝有哪些?
芝官华士: 1.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2.楚武王:始奠基人,称霸一方.3.楚成王:南平夷越,北伐中原,宋襄图霸,泓水击之.4.楚悼王:吴起为相,北胜魏国,南收扬越,苍梧.5.楚威王:东击越国,尽收吴地,北定齐国.6.楚惠王:休兵养民,开...

莱州市17888499783: 屈原的生平 -
芝官华士: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 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

莱州市17888499783: 和氏璧里的楚厉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芝官华士: 楚厉王(?―公元前741年),芈姓,熊氏,名眴,亦称楚蚡冒,楚霄敖长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 公元前758年,楚霄敖去世,熊眴继位,是为楚厉王(亦称楚蚡冒).楚厉王在位时期,开疆拓土,征服陉隰,使楚国实力增强.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谥号厉王.楚厉王死后,楚厉王之弟熊通杀楚厉王之子自立,是为楚武王.

莱州市17888499783: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是什么? -
芝官华士: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

莱州市17888499783: 和氏璧传说中的楚厉王是谁
芝官华士: 我的回答是 1、史书上没有“楚厉王”这个称谓 2、和氏璧的故事说,卞和将玉石先后献给了楚厉王、楚武王 3、史记里记载——“蚡冒十三年,晋始乱,以曲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那么,结论如下, 没有明确的“楚厉王”这个人,但是从2、3里可以看出,“蚡冒”可能就是这个传说中的“楚厉王” “楚厉王”是在晋国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前十七年去世的,而“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是发生在公元前724年 那么,很清楚了,这个“楚厉王”死于公元前741年

莱州市17888499783: 屈原的资料 -
芝官华士: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

莱州市17888499783: 《墨子言多不辩》的楚王是谁
芝官华士: 楚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楚王本指周朝封国楚国的国君,后来成为王爵封号.主要... 在楚武王时期第二次自立为王,【韩非子】一书称楚武王的哥哥为楚厉王. 而司马迁...

莱州市17888499783: 屈原生平的简介 -
芝官华士: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