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少有大志文言文

作者&投稿:肇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朱熹少有大志哒的译文

《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

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

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

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

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

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

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

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2. 文言文“少有大志”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少有大志”的意思年轻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

出自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原文摘录如下: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

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

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

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3. 求北宋八朝 朱熹《名臣言行录》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有时在夜晚困了的时候,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 英语翻译求解文言文翻译问题补充:有没有朱子的《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苦学》、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另一版本: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至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沈括《指南针》 方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5. 古文中,有哪些表示胸怀大志的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西汉·司马迁《 史记》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3、百学须先立志。――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4、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南宋·岳飞

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霍去病

6、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将进酒》

1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扫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1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6. 求励志的古文 最好带翻译

我们海龟由天姬之间的区分,但时代析木附近修建星星和牛是第一个祖母太姜的外甥,彼得陵主的每一个大厅从吉星后裔。

木星,那里的恒星时代,这是我们本周的区别。地方的月亮,它是吉祥的征兆飞马养殖,但我们太Zuhou吉经营业务。

这是国王的年龄打算收敛,月,日,陈,为期五天的方向和海龟,木星,月亮和星星的地方建立三个吉祥战功,从鹌鹑日常防火硅有七个地方,而南北相距有七个。并且神将相交连接和音频,数字音频声音的一致性与和谐,协同效应之前的数量。

因此,与7与它的数量和它的法律规定的声音和声,所以有七律协作。




朱熹少有大志文言文
1. 朱熹少有大志哒的译文 《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

朱熹生平个人简历
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 典故 少有大志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

春日作者是谁 是哪代诗人
《春日》作者是朱熹;宋代的诗人。朱熹简介:朱熹(农历1130至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

文言文大全少一点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

陈蕃有大志的翻译,快快,谢谢
一、译文:陈蕃十五岁时,曾经从不打扫自己所住居室,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同郡的朋友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用来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做事,应该以打扫、清除天下为自己的任务,怎么用得着打扫一间房呢?”薛勤知道陈蕃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

子云字景乔文言文答案
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因此太子忧心忡忡。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死后被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7.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

邓训字平叔文言文翻译
1. 【先是以片文言文(邓训字平叔,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 【南北朝散文】《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

文言文翻译顾炎武字宁人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4. 顾炎武精勤 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就据鞍默诸经...

曹南院知镇文言文阅读
御膳每有异味,辄辍以赐佑;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佑还宅。佑以过蒙礼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交于势要。寻以本官权镇原州。顷之,授(宣)〔宜〕州刺史,未之部,因先气疾动,卒于原州。时年五十四。 佑少有大志,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尝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

黄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2、黄霸 自幼攻读法律之学,少有大志。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

五华区15151739979: 朱熹少有大志文言文中以什么意思 -
凤图通窍: 以天下为己任:【以……为……】相当于“把……作为……”或“认为……是……”: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辄以水沃面:以,用;拿:就用冷水浇脸.

五华区15151739979: 求北宋八朝 朱熹《名臣言行录》
凤图通窍: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

五华区15151739979: 朱熹写过的文言文 -
凤图通窍:[答案] 《九曲棹歌》 《春日》 《观书有感》 《题榴花》 《泛舟》 《白鹿洞书院》 《拜张魏公墓下》 《温泉》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水口行舟》 《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好事近》 《西江月》《忆秦娥》 《赋水仙花》 《偶题》 ...

五华区15151739979: 宋史 朱熹传 译文朱熹 -
凤图通窍: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胡世将、谢克家荐之,除秘书省正字.赵鼎都督川陕、荆、襄军马,招松为属,辞.鼎再相,除校书郎,迁著作郎.以御史中丞常同荐,除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

五华区15151739979: 一篇关于朱熹的文言文《朱子家训》,进来看看吧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 -
凤图通窍:[答案] 1.此:书2.决:坚决3.急:紧要,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然到了,眼睛嘴巴哪有不到之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在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五华区15151739979: 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 ).心不在此 ,则( ),心眼既不专一,却( ) -
凤图通窍: 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五华区151517399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 -
凤图通窍:[答案] 1.B2.D3.D4.(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五华区15151739979: 朱熹名言. -
凤图通窍: 1、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2、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

五华区151517399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3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 -
凤图通窍:[答案] 【】 10. B 11. D 12.D 13. (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 13.无 【文言文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

五华区15151739979: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算不算文言文名句?出自朱熹 -
凤图通窍:[答案] 不是文言文而是古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