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哪位国学大师在文章中提到过阴山道?

作者&投稿:酆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学习国学~

人学到知识就应该常常去实践,去体悟,这就是古人说的修身。儒学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放在第一位,可知涵养正气,修练品德,开启人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立业之基础。现在有许多人,把国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象学化学物理一般,似乎能背下来,了解意义就说学懂了。所以他们喜欢寻文字中的奥义,谈玄论道,但不喜欢去实践,认为这些太简单了。更有一些人喜欢研究玄妙之学,以为是脑子灵光,但究其实其基础很薄弱。他们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没有领悟到国学的深理。孔子说,如果他五十岁以后能学易,就能无大过了。可见孔子学易的目的是为了明人生,使自己的修为中少犯过错。孔子如此大的学问,他要象普通人一样学易还不容易,但他学易是想确确实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有以前深厚的修为,去详研易理而深悟宇宙,最后而知天命。孔子的修养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一步而能登天。国学之学习其实并不难,非常简单,如扔一块石头一般。佛家有一小故事,有位禅师对僧人们说,学佛其实很简单,就象举起自己的双手一样容易,就让这些僧人练习举手,日日练习,不得间断。这些僧人开始还都在练习,日子一长就怀疑了,说这不是佛法,都不练了。只有一位僧人,他不顾别人,独自一人坚持不懈。终于这位禅师对坚持练习的僧人说,你已经悟到佛法真谛了,并传其衣钵。《论语》中一些理也非常简单,如不要巧言,要时时省察自己,对朋友要讲信等,人人都能做得到,是平常朴素平凡的道理。但正因为其理朴素而平凡,却包含着真理。人可以一时能行善,但要坚持行善就难。坚持就是修养,克服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使自己心态趋向于安和镇定,而少为外界私心所干扰。但很多人就是如此,因为简单而不去行,不去实践,所以失去了修养的基础,如此就无法进阶学问之门了。做学问,人们常说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莫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能知已的人是智人,知已就能知人,就能知宇宙人生。学问除多闻,多问,还需多思,如此疑惑大解也就是心悟了,此悟是在实践中来,而生真知。《论语》中“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就是一种淡泊名利,心境安然的超然心态,如此心态,不以物喜不以物忧,心宁而思畅,是大智慧者修养。人无忧,则思无滞碍,能通明观察,而得常人所难理解妙理,这就是为什么修身能开启人智慧的原因。人的行为合于道,顺于天时,心态必定是顺畅的,他们比没有修身的人智慧高是合乎常理的。“吾日三省乎吾身。”非常朴实的一句话,有人说这话太简单了,我真想说他几句,简单吗?理解是简单的,但理解又什么用呢?就象僧人举手一般,最后没几个紧持到最后。这句话在修养中非常重要,修身就是要时时反观自己,知道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加以纠正,如此学问才会长足进步。一个人做学问,最怕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外境一来,就放纵自己,不反省自己,稍有些长进,一放纵,老毛病又犯了,不但于学问无进,并且使老毛病更加顽固,做学问人于此不可不慎。现在人开始懂得了,人心应该向善,一步步完善自己。千里之足始于足下,百层的高楼都是一砖一瓦添加上去的。人们在学问之初不要好高骛远,应从实际里地简单做起,使自己确实感到有体会,确实感到“乐在其中”。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

为什么要学国学 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更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仁政”,围绕“仁政”阐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使人民不断获得自新与进步。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实现这个根本目标,要经过八个方面的努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大学》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能有所遗弃,也不能有所跨越?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体现了儒家关于道德修养与政治之间的逻辑顺序。 《大学》制定了一系列以 “德”、“义”为中心的政治统治原则,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作出道德示范,尊重老人,抚恤孤儿,与民同好恶,像父母一样对待子民,同时注重物质生产,剥削要有限度,不可与民争利等。 《大学》还提倡孝、悌(敬重哥哥)、慈这种家族人际关系准则,以达到“齐家”的目的。孝、悌、慈这种原则推而广之,同样适用于协调国家中君臣关系、君臣与民众关系,这样就把家族的宗法治理与国家中的政治统治结合在一起。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因为一个社会只是靠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法治。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无论是“穷”时的“独善其身”,还是“达”时的“兼济天下”,都是以修身为基础的,虽有些偏狭,但还是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勇于揭露社会黑暗、愤世嫉俗、蔑视权贵、不与腐恶同流合污、高情远志、安贫乐道、同情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优秀品质。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苏武坚守民族气节。还有屈原、司马迁、杜甫、刘禹锡、苏轼、蒲松龄、曹雪芹、鲁迅……许多仁人志士都表现出傲岸的节操,表现出高风亮节。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以“德、智、体、美、劳”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德为重,智于其后,由此可见,这与古代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要我们从内而外地发散自己,塑造自己。这也是修身,它包括外表和内心。但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古今中外的思想兼容并包,新型观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有必要吗?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走在大街上,不乏有着穿戴奇异,另类时尚的青年男女。是的,不可否认,人都有追求自己心里美丽的一个标准,但有些人过于追求所谓的“个性”,而选择走与别人不一样的路线,他们似乎已经成为社会人群中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是多么不协调、不美,也不雅。还有,在一些公共场合,本应是井然有序,不得喧哗的地方,却不时响起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更有人高声攀谈,甚至吵架骂人。但我们看到这些情况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成了有文化没有修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个性没有品行的人了呢。因此,加强学生文明修身建设势在必行,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华夏传统文明势在必行。 再回头看看我们内心的“修养”吧! 考试了,有的同学不是忙着去加紧复习,而是忙着写小条,往桌子上抄“重点”;考场上,静悄悄的背后,在抄书、在传条。很多同学很清楚某种做法“不文明”,但做了也觉得“没什么”,觉得是个小事。这是因为我们的同学在文明修养方面缺乏自身意识。一个同学对生活细节不在意不要紧,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整个学生的素质就显得不够了。谈到学习的目的,许多同学通常只是想到为了考高中,上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如此终极目标全陷在利己的圈子里,我们又指望谁来利他、利大家、利祖国、利人民呢?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会作何感想呢?因此我们学生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文明意识,树立利天下的目标。 2006年8月17日至3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国家旅游局22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征集结果。让我们也来看一看。 公民出境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一些出国旅游的人回来说,在国外,到处都是外语标志,忽然看到一个汉语标志,那种亲切感还没来得及表现出来,失落、耻辱便袭上心头,因为那标语是“请不要随地吐痰”、“便后请冲水”……这些陋习已经在国际上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看看我们周围,这种情况还少吗?2008年就要到了,难道我们辛苦地申办来奥运会,就是要把全世界的人请来看我们丢脸吗?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我们的古典文明,重温一下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美德。 文明修身不能浅尝辄止,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陋习才会慢慢改掉;有了坚持到底的决心,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好的修养,才有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可能。 现在我们学习国学,就为明确我们的目标,让我们能有一个远大而高尚的目标,让我们磨练出坚定而坚强的意志。就是《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确了目标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了才能使心静下来,不会浮躁妄动;心不浮躁妄动,身才能安详,生活才能随遇而安;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才能思虑清晰、处事精当;思虑能够平和清晰、处事恰当,才能达到目标,得到至善的境界。重建文明应该从当下开始,让我们从现在起就注重修身,实现人生崇高的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飘不落的叶子 的博客文章

【章太炎】: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

当年清华大学国学院成立,最先确定的导师名单有三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但章太炎坚决不肯去,因为他看不起后两个人,曾说:“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至于王国维,更是轻蔑地称其为“腐儒”。

【梁启超】: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中华民族”这个词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纵观其一生,做到了古代读书人“进则谋划天下,退则著书立说”的终极境界。

【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梁启超盛赞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陈寅恪】: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大师的大师”,梁启超曾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来,也没有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

【陈垣】:胡适曾评价说:“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黄侃】:章太炎的首席高徒,成就不在师傅之下,有学者评价道:“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是孟子和荀子;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只有章太炎和黄季刚(黄侃字季刚)。”

鲁迅应该与日本大师在文章中提过阴山道,因为鲁迅当年留学日本的时候在仙台,曾发表过一篇议论文,应该说到的就是阴山道。

不知道,自己去查一下吧!


中国现在的国学大师大师有哪些?
“国学”是对中国学术的简称,“大师”系指人们对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者的尊称,“国学大师”则是指其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同时,“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以...

中国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徐复先生是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在学术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培养了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以徐复先生为代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为列中国高校前五。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

郭沫若跟胡适哪位更算的上国学大师!
胡适可算得上有中华脊梁的国学大师,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

季羡林是不是国学大师?为什么很多地方称其为“国学大师”?
关于国学大师这件事儿,我想在咱们探讨之前先引用季羡林老先生,在2007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病榻杂记》一文中的一段:“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

近现代哪些人是你心目中景仰的国学大师?
马一浮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生前就有三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

请问一下,现在在世的国学大师有哪些?
在世的能与南师相颉颃的实在想不到。真正的大师多数都是不名之士,也只有专业内的才了解多些。南大里应该有一些,台湾的陈鼓应先生,可谓著作等身,个人也比较推重。

有关国学大师钱钟书家族的介绍?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有着国学大师的称号,这与他的家族有什么关系?你又了解他的家族有谁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家族 钱钟书是一位值得被铭记的人物,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本人不爱财、不爱名,只爱读书,那么在钱钟书家族中,...

有位国学应用大师是叫翟鸿枭还是翟鸿燊?
翟鸿燊(Zhái Hóngshēn) ,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目前被揭露利用国学旗号做营销。中文名 翟鸿燊 别名 翟敬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吉林,曾自称山东 出生日期 1943年4月21日 其他作品 《高品质沟通》《领导的力量》《说在恰到好处》...

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究竟还剩下多少国学大师?拜托各位大神
1.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2.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生平故事
作为 国学 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 传统 文化 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生平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大师南怀瑾负笈求学的生...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问: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达的文章是哪篇 -
霜畏利宝: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无常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的文章,在文章中鲁迅先生梦见鬼了,哪是他写的哪个文章呀 -
霜畏利宝: 《无常》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 -
霜畏利宝: ⑶《琐记》 《无常》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点“鲁迅《朝花夕拾》”“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判断与此信息有关的文章.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读过此文,也不一定能记得全部的内容.阅读名著是必要,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各种文化,丰富知识,还可以借鉴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语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问题,请各位网友填一下答案 -
霜畏利宝: 谈到对宠物的看法是:《狗·猫·鼠》 谈到对白话文看法是:《二十四孝图》 谈到对中医看法是:《父亲的病》 谈到临终习俗的是:《无常》 怀念老师的是:《藤野先生》 批判封建家庭教育不合理:《二十四孝图》 表现江浙一带迎赛会的情...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提到过的三位老师的文章 -
霜畏利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集》《藤野先生》《民报》《趋时和复古》《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朝花夕拾》的中心思想(300字~400字) -
霜畏利宝: 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是的,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在哪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写了关于她的什么事? -
霜畏利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了,但不是重点写.主要写阿长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文章中的闰土指谁
霜畏利宝: 他姓张,本名运水,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做“阿水”,书名上加上个“运”字,大概是运气的意思.绍兴俗语闰与运同音,所以鲁迅小说上改写作“闰”,水也换作五行中的“土”了.鲁迅与闰土相识,并非偶然.鲁迅出身于破落...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鲁迅算国学大师吗 -
霜畏利宝: 严格的讲,鲁迅不算国学大师.1、思想上,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学,尤其是理学.2、研究的内容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小说为主,不是传统国学的内容.鲁迅不是国学大师,并不是否定鲁迅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而同时代的章太炎则可以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连南瑶族自治县15513342210: 韩少功说过关于鲁迅的话吗?知道的帮忙告诉我韩少功文章中踢过鲁迅的话和具体的出处……急用!! -
霜畏利宝: 韩少功受到了鲁迅不少的影响,他在接受采访时总提到鲁迅,比如下面都是他说过的话:1. 韩少功:世界上这么多作家,恐怕要有所分工吧?一个作家生活几十年,恐怕也要有所变化和调整吧?我在城市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好像没有人怀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