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究竟还剩下多少国学大师?拜托各位大神

作者&投稿:诗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究竟还剩下多少国学大师?~

季羡林的“国学大师”身份已经在学术界和民间被广泛认可了,作为老一辈学人,他给我们的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承,更是一个时代的学术标志和知识分子人格的集中展现。近日,季老在新出版的《病榻杂记》中写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便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1月7日《北京娱乐信报》) 这些代表学术界至尊荣誉的称号季老毫不保留的辞掉,不得不让我们由衷的景仰。季老固然赢得了自由身,不在名誉的“泡沫”中被束缚,但他同时也把“大师”身份的时代性问题抛给了我们。季老都推掉了“大师”的称号,我们时代还有大师吗? 这是个被讨论烂了的话题。季老却让我们不得不继续讨论下去。对“国学大师”的呼唤也是社会对当代学术成果和人文精神的期待。可是,当“大师”一称被不断分封和不断置疑时,“大师”的标准就成了问题。而我认为,给“大师”定标准本身就是希望为大师身份进行一种技术上的鉴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领域里,“大师”身份永远只能是一种人心的认同。 季老所代表的那一代学人之所以大师辈出,正在于那是一个知识的迅速现代化时期。西学不断涌入的时代背景下,由破而立的文化突围正在为科学、技术、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立思想上的基础。在这场思想的革命中,各学科领域正需要文化英雄式的人物为之引介西方学科成果并为之建立学科模式。在这一新的“轴心时代”,我们的思想世界被重新架构,而中国的近现代化转身正是由此开始的。 而在当代,我们的学人正是延续前人的成果进行温和的思想渐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学人的知识创造更多的是服务性的工作,文化突围的腥风血雨式的思想革命氛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大众传媒的发达和精英教育的普及也正在将精英知识群体的知识中心地位消解掉,“大师”开宗立派的社会地位不复存在。 季老身上背负着那么多“大师”的头衔,正是因为“大师”在当代的匮乏,我们便把对“大师”的历史记忆和当下期盼集中投射到了季老这些为数不多的老一辈学人身上。季老推掉了一系列“大师”称号,其实也有一种象征意义:“大师”的时代远去了,“大师”称号留住的只是一种记忆和文化精神的标志。季老不需要“大师”的称号,我们的时代也不需要这个称号。当知识精英由“大写的人”变成“小写的人”时,不仅不是文化知识匮乏的标志,反而更是文化知识走向平民迅速传播的一种表现。

不用担心,我国十几亿人少了一个地球照转,国学大师一个也不会少;后面不知有多少人眼巴巴的等这个位置

给你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1.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2.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3.陈寅恪,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柳如是别传》。4.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九八年病逝于北京。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5.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6.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7.牟宗三 (1909年—1995年),字离中,山东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8.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9.郭沫若(1892~1978),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杰出之文学、史学界权威,蜚声国际,努力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10.启功(1912~2005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季羡林的“国学大师”身份已经在学术界和民间被广泛认可了,作为老一辈学人,他给我们的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承,更是一个时代的学术标志和知识分子人格的集中展现。近日,季老在新出版的《病榻杂记》中写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便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1月7日《北京娱乐信报》) 这些代表学术界至尊荣誉的称号季老毫不保留的辞掉,不得不让我们由衷的景仰。季老固然赢得了自由身,不在名誉的“泡沫”中被束缚,但他同时也把“大师”身份的时代性问题抛给了我们。季老都推掉了“大师”的称号,我们时代还有大师吗? 这是个被讨论烂了的话题。季老却让我们不得不继续讨论下去。对“国学大师”的呼唤也是社会对当代学术成果和人文精神的期待。可是,当“大师”一称被不断分封和不断置疑时,“大师”的标准就成了问题。而我认为,给“大师”定标准本身就是希望为大师身份进行一种技术上的鉴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领域里,“大师”身份永远只能是一种人心的认同。 季老所代表的那一代学人之所以大师辈出,正在于那是一个知识的迅速现代化时期。西学不断涌入的时代背景下,由破而立的文化突围正在为科学、技术、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立思想上的基础。在这场思想的革命中,各学科领域正需要文化英雄式的人物为之引介西方学科成果并为之建立学科模式。在这一新的“轴心时代”,我们的思想世界被重新架构,而中国的近现代化转身正是由此开始的。 而在当代,我们的学人正是延续前人的成果进行温和的思想渐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学人的知识创造更多的是服务性的工作,文化突围的腥风血雨式的思想革命氛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大众传媒的发达和精英教育的普及也正在将精英知识群体的知识中心地位消解掉,“大师”开宗立派的社会地位不复存在。 季老身上背负着那么多“大师”的头衔,正是因为“大师”在当代的匮乏,我们便把对“大师”的历史记忆和当下期盼集中投射到了季老这些为数不多的老一辈学人身上。季老推掉了一系列“大师”称号,其实也有一种象征意义:“大师”的时代远去了,“大师”称号留住的只是一种记忆和文化精神的标志。季老不需要“大师”的称号,我们的时代也不需要这个称号。当知识精英由“大写的人”变成“小写的人”时,不仅不是文化知识匮乏的标志,反而更是文化知识走向平民迅速传播的一种表现。

不用担心,我国十几亿人少了一个地球照转,国学大师一个也不会少;后面不知有多少人眼巴巴的等这个位置


二月兰季——羡林先生的诗意人生
二月兰季,即指二月时节的兰花开放旺盛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文坛巨匠——羡林先生。羡林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学者,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文化功底,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诗意人生,热爱文学,曾经获得了众多荣誉。少年授业年华 ...

机智的小伙伴们,求教这道题的详细做法,多谢啦
羡林先生, 心里有事情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好, 是因为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于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80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1年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季羡林是怎么样一个人
今天我跟年轻人讲,我说今天这样子,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那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从这可以看出他当然是一个智者.

谁能介绍一下纪羡林
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季羡林的故事
原来,季羡林当年离开哥廷根后,伊姆加德就一直在等待他回来,虽然再也没有得到季羡 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她曾多次想到中国去寻找心上人,但都遭到了父母的阻挠。而当父母离世,她终于能自己做主时,伊姆加德又有了顾 虑:羡林·季一直不曾跟我联系,也许他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侣和家庭。如果我...

季羡林,当代的 家, 家 家,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两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乔冠华同游。

致林先生是谁唱的?
致林先生是邵夷贝唱的,歌词如下:现实不过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林先生没有一生一世只有适可而止林先生有很多事不用解释时间会让我懂事傻瓜才在年轻时候不做傻事羡慕别人有故事难得感情用事何必欲言又止你若是消失什么都不足挂齿发现流光易逝于是饥不择食将感性遗失笑笑说是理智还有什么坚如磐石人类终究还是...

季羡林老先生的字希逋怎么解释
羡,自然指歆慕,季羡林叔父是一有知识有讲究的人,取名季羡林,这要结合季羡林叔父给季羡林起的字希逋,一个羡,一个希,把羡林和希逋加以对照,季羡林叔父在季羡林身上寄托的文化偶像,是北宋诗人林逋。林逋,宋代诗人,杭州人,又名林和靖,字君复,少壮力学,长期漫游江淮,后隐居于世;2、季羡...

求一个最搞笑的笑话
父亲回答:"用力呀!"儿子於是用力一顶,膝盖破皮流血了,不禁喊道:"啊!流血了!"只听父亲在房内安心地说:"这就对了!"人物:一:大外甥.摩摩.国小四年级.好色.二:小外甥.珠珠.幼稚园小班.好色.三:阿姨.我.不太好色!家有贱甥 "姨!为什麽喝下去的水是冰的.尿出来的是热的?"摩摩问."因为人...

平罗县15739827768: 季羡林走后,中国还有“大师级”学者吗?
堵裘脑得: 还有饶宗颐.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曾这样评价他:“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而他又是以“辛苦待舂锄”来谦虚地评价自己一生成就的.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平罗县15739827768: 季羡林先生辞世以后,中国学术界类似泰斗级人物还剩多少? -
堵裘脑得: 文怀沙

平罗县15739827768: 季羡林、任继愈的辞世对中国有什么损失? -
堵裘脑得: 季羡林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他的逝死对中国研究梵文、巴利文、印度语文文学历史是一笔重大的损失! 任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他的逝死对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是不小的损失!

平罗县15739827768: 季羡林是怎么死的 -
堵裘脑得: 2009年7月11日 北京时间8点50分, 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 因突发心脏病病逝, 享年98岁.

平罗县15739827768: 写出对季羡林的怀念之情 -
堵裘脑得: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

平罗县15739827768: 假如让季羡林去参加开心学国学会有什么结果
堵裘脑得: 季羡林老先生已经仙逝了, 他没有机会去了, 如果他还健在的话, 一定还会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 谢谢!

平罗县15739827768: 我们要如何缅怀季羡林大师才能让他的精神传承并深入人心?
堵裘脑得: 平心静气,季老不会希望将来只有季羡林的模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