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蛮貊”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战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两个词语泛指古代少数民族。

1、夷狄:

读音:yí dí

释义:指少数民族地区。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视为夷狄。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

2、蛮貊:

读音:mán mò

释义: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出处:先秦诸子《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

扩展资料:

近义词:蛮夷

读音:mán yí

释义:泛指华夏民族以外、九州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出处:战国刘向等人《战国策·燕策》:“北蛮夷之鄙人。”意思是,北方边远地区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夷狄

百度百科——蛮貊

百度百科——蛮夷




“夷狄蛮貊”怎么解释
释义:指少数民族地区。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视为夷狄。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2、蛮貊:读音:mán mò 释义: 古代称南方和...

“夷狄蛮貊”怎么解释
“夷狄蛮貊”是古代用来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两个词汇。夷狄,源于古代对东方和北方部族的不同称呼,读作yí dí,通常用来表示非华夏的各族。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到,即使夷狄有君主,若无礼节,也比不上华夏地区无君但遵循礼仪的人民。而蛮貊,音为mán mò,特指南方和北方的落后部族,...

华夏民族详细解释
华夏,一词源自古代文献,如《书·武成》中提到的“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指华夏民族广泛影响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统治力。在《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中,关羽的英勇使得他的威势震动了整个华夏地区,以至于曹操曾考虑迁都以避开他的军事威胁。叶盛在《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中进一步阐述,即使佛祖本是...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文子》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上 义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 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含叨多欲之...

什么是"四夷"?
不可厌也」;襄四:「戎狄荐居,贵货易土」。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子罕:「子欲居九夷」;卫灵公:「虽蛮貊之邦行矣」。孟子梁惠王:「文王事昆夷」;滕文公:「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此外尚有赤狄、白狄、犬戎、骊戎、林胡、楼烦等,名目繁多,四夷乃其统称也 ...

《文子》上义(2)
老子〔文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贪叨多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

清朝为什么那么快就覆灭了?
而清王朝统治却对世界发展大势茫然不知,仍自诩为“天朝上国",将其他国家视为"夷狄蛮貊”,把西方先进的 科技 成果斥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自身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已经全面滞后,却又虚骄、傲慢、冥顽不化。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愈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变化是什么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国,自然成了西方列强垂涎和争夺的市场。 清王朝统治者此时对世界大势茫然不知,仍然自诩为“天朝上国”,将中国以外的国家一概视为“夷狄蛮貊”,把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斥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自身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全面滞后,却又虚骄、...

立人之道尚礼节,在人心不在技艺是清朝哪派的代表
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保持旧有统治秩序,拒绝任何变革,反对向西方学习。其反对洋务原因一是清朝是天朝上国,外国皆夷狄蛮貊;二是中国典章制度风俗文化尽善尽美,西学乃邪术,西方科技是奇技淫巧,学西方是以夷变夏。洋务运动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再者,中国的帝王总喜欢以天子自居,处处要体现自己的最高权威,自认为所统治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是人世间最富庶、最文明的地方,而其他国家都是没有受过教化的夷狄蛮貊,皆是贫穷、野蛮、落后的地方,只能依附于天朝并接受天朝的教化与赏赐。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历代中原王朝始终以满足自我“中央文明国度”的虚荣为根本,...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夷狄蛮貊”怎么解释 -
郟启功亮: 夷狄蛮貊——古代对周边民族泛称有贬义 古代国自称华夏亦称夏而周边落民族有各种泛称般认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有侮辱性 《书·武成》:华夏蛮貊罔率俾恭天成命孔颖达疏《释诂》云:夏大地故大国日夏华夏谓国也......言华夏及四夷皆相率而充已,使奉天成命,欲其共伐纣也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
郟启功亮: 夷指蛮夷,也就是除去中原地区的其他民族,狄,同义复用,如戎狄(古代生活在北方的民族).即夷狄是指非中原人民,是对其他民族的一种蔑称!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夷狄是什么意思? -
郟启功亮: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蛮夷 两个字具体怎么解释?为什么以前称外围少数民族为蛮夷? -
郟启功亮:中国现存最早地理著作《山海经》表明,两千多年前,一点四方的结构便已产生.这本书中,“天下”以中原为中心,被分作五个部分. 在《史记·夏本...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请问"夷狄"这词是什么意思?谢谢. -
郟启功亮: 【注音】:yí dí 【释义】: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出处】:1、《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中国历史上”四夷“是指? -
郟启功亮: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名词解释“中国” -
郟启功亮: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论语 八佾》翻译
郟启功亮: 夷狄虽然有君,但不会比华夏长久,即使诸夏亡了. 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人君指什么 黎庶指什么 夷狄指什么 -
郟启功亮: 人君指的是皇帝;黎庶指的是百姓;夷狄指的是少数民族(此外蛮、戎都是指少数民族).

清水河县18930957733: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什么意思? -
郟启功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对他们一视同仁,都一样爱护他们.这表现出唐太宗李世民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