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匈奴人有父卒,子娶父妻,兄卒,弟娶兄妻之习俗?

作者&投稿:旁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匈奴人有父卒,子娶父妻,兄卒,弟娶兄妻之习俗?~

匈奴“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对于了解匈奴的婚姻形态至关重要。《史记·匈奴列传》载:其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是匈奴人的婚姻习俗。这种风俗,应从匈奴人所处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特征去理解。
  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时正值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氏族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仍有许多的遗留。蒸母(虽不是生母)、报嫂的风俗,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嫁入本氏族的女子,仍是以氏族对氏族,而不是以个人对个人。女子嫁到夫家,她不仅属于夫家的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属于夫家氏族中的一个氏族成员。如果夫死之后,妻若改嫁,其势不仅脱离夫家,而且也脱离夫家的氏族。为了把她们约束在本氏族之中,除生母外,全由儿子或兄弟继承她们的婚姻关系,使她们不能脱离夫家的氏族共同体而单独采取个人行动。如公元前31年(成帝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亡故,其子雕陶莫皋继位为复株累单于,复妻其后母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道:“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在匈奴人的婚姻关系中,除了有“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还有一种婚姻关系即“和亲”。大单于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女儿们,作为拉拢对发展、巩固自己民族有利的势力的政治外交手段,使其为我所用。如汉武帝时,汉歙(xi,音西)侯赵信,(原归附汉朝的匈奴小王)投降匈奴,因为他长期在汉,熟悉汉朝的军、政情况,大单于遂封他为“自次王”(意为尊重他仅次于单于自己),以姊为妻之,与他共谋图汉。以上这些婚姻现象,匈奴人一直延续至公元4世纪初。自匈奴之后的北方游牧民族也都有这种习俗。

匈奴是中国古代生活在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据《史记》中记载匈奴可能源于先秦时期的北戎,在秦汉时期是北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匈奴被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两个政权,至此以后匈奴称霸北边的情况发生变化。后来南匈奴便归顺了大汉王朝。

匈奴与久居中原地带的汉族不一样,他们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相较于汉族的农耕经济,他们的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当时北方放牧环境也不是很好,如果遇到大旱灾年,那么草原上将不会有足够的青草,那么他们牧养的牲口就会没有粮食而饿死。就算牲口不会被饿死,但是因为旱灾不仅匈奴的人类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包括牲畜也会因为缺水死亡,所以当时草原上面的匈奴人生存环境非常不好。这样他们的人口也没有中原地带增长的速度快。

因为这些自然环境的原因,他们不能像中原汉族那样建造自己的城市,只能根据环境不断的在草原上面迁徙,寻找最好的生活地方。所以他们对人口非常重视,尤其是可以有体力维持家庭一切劳动的男子。中国古代医疗技术比较落后,中原汉族的人口死亡率也是很高,就别说当时更加落后的草原了。

当时在匈奴如果一个大家庭里面有男子死亡,那么他的妻子便会嫁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或兄弟,这样就可以保证家族的子嗣繁盛,家庭劳动支柱的男子数量不会缺少。这个风俗也是为了家族在环境不好的草原上面更好的生存。

匈奴“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对于了解匈奴的婚姻形态至关重要。《史记·匈奴列传》载:其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是匈奴人的婚姻习俗。这种风俗,应从匈奴人所处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特征去理解。   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时正值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氏族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仍有许多的遗留。蒸母(虽不是生母)、报嫂的风俗,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嫁入本氏族的女子,仍是以氏族对氏族,而不是以个人对个人。女子嫁到夫家,她不仅属于夫家的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属于夫家氏族中的一个氏族成员。如果夫死之后,妻若改嫁,其势不仅脱离夫家,而且也脱离夫家的氏族。为了把她们约束在本氏族之中,除生母外,全由儿子或兄弟继承她们的婚姻关系,使她们不能脱离夫家的氏族共同体而单独采取个人行动。如公元前31年(成帝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亡故,其子雕陶莫皋继位为复株累单于,复妻其后母王昭君。后汉书·南匈奴传道:“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在匈奴人的婚姻关系中,除了有“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还有一种婚姻关系即“和亲”。大单于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女儿们,作为拉拢对发展、巩固自己民族有利的势力的政治外交手段,使其为我所用。如汉武帝时,汉歙(xi,音西)侯赵信,(原归附汉朝的匈奴小王)投降匈奴,因为他长期在汉,熟悉汉朝的军、政情况,大单于遂封他为“自次王”(意为尊重他仅次于单于自己),以姊为妻之,与他共谋图汉。以上这些婚姻现象,匈奴人一直延续至公元4世纪初。自匈奴之后的北方游牧民族也都有这种习俗。


为什么匈奴人有父卒,子娶父妻,兄卒,弟娶兄妻之习俗?
匈奴“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对于了解匈奴的婚姻形态至关重要。《史记·匈奴列传》载:其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是匈奴人的婚姻习俗。这种风俗,应从匈奴人所处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特征去理解。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时正值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

古代民族真开放!匈奴“父妻子继”习俗让人不齿,为何长盛不衰?_百度知...
自古匈奴人就被当成了“野蛮”的代名词,特别是有一个习俗,对于农耕文明的汉族来说,非常不耻。据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人有这样一条习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个就是“收继婚”习俗,说白了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匈奴男子的父亲去世以后,家中的...

匈奴,为何有“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习俗?
这里又回到匈奴人的习俗上来,匈奴人是天生崇拜强者,看不起弱者的,不论原因是什么,男人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寡母家庭,成为匈奴人巨大的苦恼,于是匈奴人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前提是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没有这个伦理之说。别说匈奴人没有,早期的华夏...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阅读考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

书魏末深筹海篇后出自哪里
父卒,妻其群 母;兄亡,妻其诸嫂。丧服制,葬讫而除。国无常税,调用不给,辄敛富室商人, 取足而止。杀人及盗马者罪至死,他犯则征物以赎。地宜大麦,而多蔓菁,颇有菽 粟。出蜀马、牦牛。西北杂种谓之为阿柴虏,或号为野虏焉。吐谷浑年七十二卒, 有子六十人,长曰吐延,嗣。 吐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

史记 李将军列传的翻译
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

霍去病资料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 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

文言文苏武传讲解
最佳答案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

刘禹锡的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他29岁入仕,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

卜姓的来历
卜王羽:十六国时前赵匈奴后部人。少好读《易》,隐居龙门山,为郭璞所赞赏。后入仕为太常,不久升为平北将军,在随镇北将军靳冲攻打晋阳刘琨时,被击败。靳冲归罪于他,并被斩首。卜天与: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南朝宋将领。善于骑射,曾任宋文帝皇子射术教师。后官任广威将军,太子劭弑其...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匈奴的社会生活状况
盈桦四维: 1.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原始的奴隶制社会结构,还留有原始社会残余,如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等,文明程度相对较低. 2.“天性”的说法太唯心,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应该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生产方...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匈奴的婚俗介绍 -
盈桦四维: 匈奴的婚俗展开全部 许多游牧民族均有娶前王之妻的习惯.对於匈奴的婚俗,史书有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意思为,如果新单于是前任单于的儿子,则娶父亲的其他妻子;如果新单于是前任单于的兄弟,则娶前单于的...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匈奴父子同妃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 -
盈桦四维: 普遍现象,像王昭君,只不过需要先死一个 嘿嘿.“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
盈桦四维: 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子孙,叫淳维.唐尧、虞舜以前就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随着畜牧活动而迁移.他们的牲畜较多是马、牛、羊,他们的奇特牲畜是骆驼、驴、骡、駃騠、騊駼、驒騱.他们追寻着水草而迁徙,没有...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女真族兄死妻嫂,父死妻后母习俗的来历?
盈桦四维: 据《西羌传》说:他们(羌人)"所住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并不是没有五谷,其所居河谷,也能有些农业可以发展),以产牧为业(产,包括农业、采集和狩猎).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厘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古代社会风气强调保种,鼓励人口繁殖,同时还把女子视作财产,不准外流,所以盛行这种收继婚.这种婚俗同古代东部地区重视伦常观念相反,所以后世在文化上便把这些种族的人称作蛮夷. 那么在汉,唐时期的匈奴到北魏的夫余国等北方游牧民族均保留了这个习惯,女真也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直到清早期还部分保留了"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这种习俗.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匈奴人天性残暴,为何抓汉人俘虏不杀,还优待他们娶妻生子? -
盈桦四维: 匈奴人抓到汉人以后,就让他们和匈奴的女人,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这样能够大量的聚集人口,并且能够学习汉人的先进技术.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王昭君这么一个文采双全的人,为何会嫁给儿子? -
盈桦四维: 中国古代的时候,为了平息种族之间的战乱,常常会以强大的武力和联姻各种方法来摆平,王昭君就是为了不引起两族之间的战争,而被迫联姻. 在那个时候,为了不引起战乱,那时的汉国帝王把她嫁给了匈奴韩邪,而后还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匈奴指的是什么 -
盈桦四维: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商鞅变法中的家庭制度对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
盈桦四维: 展开全部(一)分异法与推行最小型家庭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昆弟之义无分”①.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②,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5736246135: 求《史记》中《匈奴列传》一篇的完整原文和完整翻译对照 -
盈桦四维: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扆、驴、□、□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