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作者&投稿:褚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

小题1:C小题1:D小题1:C小题1:B小题1:(1)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3)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小题1:C 例句 济:渡河。小题2:D例句之:助词,的。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助词,的。小题3:C.这是陈述事实,坦言知亡,避其锐气。小题4: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1)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晓之以理。(2)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腹有良谋,成竹在胸。(3)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小题5:(1)鄙:边远地区。振慑:害怕。少:稍稍,稍微。借:原谅。第一个“使”:让。第二个“使”:使命。状语后置句。(2)之:的。止:使……停步。内:通纳,使……进入。侧:使……侧过来。遂:于是、就。(3)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举:副词,尽、全。刑:惩罚。胜:尽。皆:都。

小题1:D小题2:D小题3:C小题4:C 小题1:试题分析:军:驻扎。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本题可通过“语法分析法”找出错误选项。选项D“军”后跟的是地名,所以军应为活用,名词做动词,表驻扎。小题2:试题分析:①以,因为 ,连词;②以,介词,把 ;③其,代词,这件事 ;④其,还是 ,语气词;⑤焉,是”何“,⑥焉,哪里。文言虚词要注意记忆用法和意义,注意记忆例句,答题时和例句比较。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省略句省略成分的题目,联系当时的语境,秦国隔着晋国占领郑国是很难的。所以此处省略的主语应该是秦国。小题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①是介绍当时的情况。与“阙秦以利晋”无关。②为秦考虑,与晋无关。⑤与秦交好,与“阙秦以利晋”无关。⑥⑦⑧晋的行为,与 “阙秦以利晋”无关。排除这些可以得到答案。【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先秦左丘明的《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为: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扩展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在先秦文学史上,《左传》出现,预示着散文的发展已经面临更加广阔的天地。

《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相城区19454132283: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翻译过来 -
化岸络欣:[答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于晋联盟的情况之下又与楚联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相城区19454132283: 翻译第一自然段 《烛之武退秦师》 -
化岸络欣: 第一自然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相城区194541322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
化岸络欣:[答案] 1.D 2.B 3.C 4.①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②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相城区1945413228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化岸络欣:[答案] (1)A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厌:满足. (2)B.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之后”原文中没划城池,原文为“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①贰: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因为郑国...

相城区19454132283: ...[] A. 上文中的秦穆公即课文中的秦伯,晋文公即晋侯. B. “城濮时郑助楚”跟课文中“且贰于楚也”是指同一件事. C. 从上文和课文中可以看出.晋秦联... -
化岸络欣:[答案] 答案:1.B;2.C;解析:(1) 应为拿着(叔瞻的头),因为叔瞻为了国家安宁已经“自杀”. (2) 主要是借叔瞻报复郑国. (3)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相城区19454132283: 哪位高人能帮我译这篇古文啊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吾其还也... -
化岸络欣:[答案] 晋侯秦伯包围郑国,因为他对晋没有礼节,同时还和楚结盟.晋军将部队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 国君,敌军一定会撤回去.”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但烛之武推辞说:“我...

相城区19454132283: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 和翻译 -
化岸络欣: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相城区19454132283: 求《〈左传〉*僖公三十,三十一年》翻译! -
化岸络欣:[答案]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爱语文网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

相城区19454132283: 人之四端文言文的翻译 速求 -
化岸络欣: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