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的什么

作者&投稿:邬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河东解良人。在与刘备结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属于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军、万人敌……这些都说明亡命之徒的特点,比如许楮、臧霸等人都属于此类。但是关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区别于张飞等人的是他还治《春秋》。所以不管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认为他是比张飞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个档次的。所以刘备可以把荆州交给他打理。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带张飞、赵云进川,很不放心的把荆州交给关羽。在刘备看来,关羽是隆中战略计划中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选。诸葛亮当时似乎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赤壁之战前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关羽精甲水军万人,刘崎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这支原本刘表手下精锐的荆州水军正是关羽镇守荆州的主力军。关于荆州的战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这一性格特点,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建安二十四年,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果然、刘备将黄忠列为无虎上将引起了云长的愤怒大丈夫誓不与老卒为伍不肯受拜。此时关羽针对的并非是黄忠,矛头指向的已经是刘备了。此次幸亏费诗的善言,不然刘备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阶了。此时云长已经如此难控制,刘禅代位之后又如何驾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国历史上来看,此时刘备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量浅,胸无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伤。比起司马懿坦然受妇人服,关羽的心理素质极差。孙权给儿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还说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这样伤人的话。后关羽围樊城,让孙权出兵相助,孙权却使敕使莫速进。关羽极其愤怒下说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这样的话,“洛子”是对江东人极大的侮辱,还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将移师东吴。看看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心中虽痛骂韩信,但是嘴上还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此外看关羽北伐,糜芳、傅士仁供应军粮,有时不能及时到达,关羽宣称还,当治之;再看看刘邦,在外面辛苦作战,还不停的给后方的萧何封官,两下比较,治《春秋》的关羽比起市井无赖刘邦来实在太逊。陆逊的一封信竟然让关羽心花怒放,撤去后防重兵。这充分说明了他只是一个浅碟子,实在浅的很。

在用人方面,关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这些后方重镇以及供应军需的重任交给素来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败!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和当初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项羽一举击溃刘邦的部队,关羽复仇之师却边走边散,这是怎么样的统帅?当年孙权给吴下阿蒙开出的看书单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称的关羽应该感到脸红(有可能是脸红了)。

关羽的自负,不仅断送了自己,还断送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计划。由于他个人的冲动无谋,使全盘战略计划成为虚话。
关羽性格的最大悲剧是自恋,而这种自恋,较之吕布又有不同。吕布的自恋来自于自负,来自于对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无敌的信念。而关羽的自恋则是一种强烈得近乎变态的自恋,这种自恋的来源不是自信,却是自卑,或者说由于到达了自恋的顶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谓“刚极易折,物极必反”。
关羽的性格其实有很多,譬如义薄云天,譬如有情有义,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刚愎自用,譬如……陈寿《三国志》对关羽有一个相当精辟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言虽一句,却大有深意,充分体现了关羽的这种自卑的自恋。“善待卒伍”,是因为从行伍兵卒到三军统领,地位差距足以道计,绝对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加以善待,于己无损,反可博“体恤士卒”美名。而“骄于士大夫”,则是因为面对真正的士大夫,极易勾起自身作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为终关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风雅,所以他留长胡子;所以他处处要显示与众不同;所以他无时无刻不手捧一本《春秋》,虽然从未见他从《春秋》之中悟出什么;所以当诸葛亮夸他“髯之绝伦逸群”时会“省书大悦”甚至“以示宾客”,惟恐天下不知。这种需要依靠他人评价来找到信心的心态,充分反映了关羽“附庸风雅”的严重底气不足。
西方文学家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或许事实上不用三代,但是与本人从小的家庭教养和环境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羽在《演义》中卖枣,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实在不具备成为士大夫的条件,也绝对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内涵,所以当真正面对士大夫的风流雅致时,关羽的这种附庸风雅就很容易看破。欲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逆反,以骄相待,处处显示我比你强,我不耻你。而关羽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自卑隐藏得极好而自恋发挥到了极至,因而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辉形象。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因为这种“自恋而又自卑”性格下“骄于士大夫”的表现而导致最终身亡。
首先,他拒绝了与孙权的联姻。与孙权联姻本事上上之策,关羽亦非愚人,不会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为关羽平生最恨,或者说最嫉妒的就是孙权。孙权本亦应是一介武夫,却仰仗父兄基业,竟成一方霸主,且俨然以风流雅士自居,这对关羽内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这种心理的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动兵攻曹。因为自恋到自卑,关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这种事业不是上阵打打杀杀的砍几个敌将,而应当是“威震华夏”,于是他意气风发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骄待”的士大夫却众心不从,于是关羽就走了麦城,然后死掉。
关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一生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恋和自卑,惟使后人叹息。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败走麦城、襄樊之战、刮骨疗毒。
1、温酒斩华雄
曹操率领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关张三兄弟跟随曹操之时默默无闻。曹操那时手下的前锋孙坚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优秀大将。但都被华雄所斩杀。从此华雄便不可一世起来。并且接二连三地斩杀了曹操好几员猛将。
关羽此时主动请缨要求前去作战。曹操无奈之下,给关羽斟了一杯热酒,关羽要求回来再喝。拍马前去时众人无为为他捏了一把汗。正要探听情况时,马铃响声已经传了过来,关羽手提着华雄的人手扔到了地上,而刚才斟好的酒还余温尚存。从此关羽名声大振。
2、三英战吕布
历史上记载吕布有勇无谋,贪恋美色等,但他的武功却是很多人所不能战胜的。有此事为证。当年就连曹操也说过这句话:吕布英雄,天下无敌!并且招集了十八路诸侯专门擒拿此人。战中,吕布愈加精神抖擞。
于是便出现了刘、关、张三兄弟上马共同对付吕布各种撕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在吕布想撤退之时,八路人马大喊着一齐掩杀过来。
3、败走麦城
孙权接获曹操书信,欣然答应攻取荆州。关羽箭伤未好,仍亲自出阵与徐晃大战八十余回合。曹仁也因曹操领兵前来相助,便杀出樊城,徐、曹两下夹击 ,关羽不敌败走。关羽引兵渡过襄江,探马报说荆州失陷,又说公安、南郡守将投敌。
关羽大怒,昏绝于地,待关羽醒来,便依赵累之见,一面派人往 成都求救,一面去夺回荆州,以为安身之地。关羽行至荆州,正在进退无路时,得知吕蒙用计来瓦解他的军心,许多将士半路而逃。便愤恨地说∶“我生不能杀吕蒙,死了也要杀了他!”
刘封听了廖化哭诉后,想前去解救关羽,但孟达却尽说关羽的是非,使刘封一改初衷,不愿出兵援救。廖化见哭诉无用,便往成都去了。关羽身临绝境,东吴便差诸葛瑾前来劝降,但关羽却不为所动,坚决要死战到底。
吕蒙派人埋伏在麦城以北,潘璋引兵埋伏在临沮。又令将士三面攻打麦城,只空北门 。关羽率关平等二百余骑,从麦城北门冲出。走没多远,遇朱然伏兵四面杀来,关羽在逃往临沮决石那地方时,潘璋引伏兵截路,将关羽等人用绊马索绊倒,关羽被马忠捉了。

4、襄樊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占领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儿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刘备引百官回到成都,修筑宫廷,广积粮草,多造兵器,以图进攻中原。曹操闻听大怒,便挑唆孙权进攻荆州,自己趁机讨伐汉中。
刘备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位列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前。刘备令关羽攻打樊城。关羽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粗暴地拒绝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然后留少数人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与曹仁大战,首战告捷。
5、刮骨疗毒
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
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表现出了关羽不怕痛 不怕苦、不怕死、视死如归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酒斩华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英战吕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败走麦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襄阳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刮骨疗毒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最著名的武器,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
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他很可能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刺杀后进行斩首
也有可能用的是丈八鸟矛,刺死对方后用随身佩戴的水果刀割下头颅,丫自己就是被三国第一神箭手马忠射死后,用他自己的水果刀切掉的脑袋
【转】『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关羽使用兵器胪析---转自: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煮酒论史
作者:凌云雕龙 发表日期:2011-5-25 13:28:00
一、前言 
   
    在清朝以前,不论正史(1)、野史(2)(3)、小说(4)(5)及戏曲(6),悉云关羽操刀、杖刀及轮刀;即是唐诗(7)、元曲(8),提到关羽使剑,但这里的剑还是指刀,日本四天王寺现在珍藏七星剑、丙子椒林剑及正仓院搜藏水龙剑,虽名为剑,其实为刀(日本至今仍把使用武士刀的方法叫剑道)。元人关汉卿提到关羽之剑戒(用剑发出警告之声),本意为此声来自关羽单刀,故此剑戒应指刀鸣。至于关羽是否使用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那是另一个问题,总不能因无法证明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就反推关羽不可能用刀,事实刚好相反,关羽在史实与小说,应皆使用刀。
    
    民国以来至今,开始有臆测关羽用槊、持枪、横矛之类,甚至出现在大量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报告,学术论文也很浮躁出现疑似、怀疑等观点,姿态还摆得很高,屡屡指谪外行人没资格质疑业内专家之理盲又滥情,态度何尝正显露出其人专业之傲慢。
    
    二、本文 
   
    自拙本非业内专家,只略会看懂几个字,证据会说话,事实胜雄辩,以下分别搜集各种谣言,试着分别提出史料根据、前后历史及逻辑演绎,内容究竟有理无理,仅供陈列参考比较。
    
    (一)盛传「关羽刺颜良而斩其首,故知应使用两种兵器,刺者必用矛,斩首则用环首刀。」  
  
    1.先寻找历史记载
    
    按正史:「(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9)
    
    故知关羽骑兵作战、刺杀颜良、斩首撤退以及无法阻挡。
    
    2.刺字含义 
   
    刺之广义为杀戮,张良与力士用铁锥「刺」秦始皇(10)、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11),皆取其引申义为暗杀。关羽刺颜良若解释刺为暗杀,拿铁锤敲打或以匕首丢掷都算刺。
    
    刺之狭义为直伤(12),是以刀、剑、枪、矛及匕首等,均能直伤,不必局限于矛,荆轲「刺」秦使用兵器就是徐夫人匕首(13)。诸多刀法有刺,不知为何特别强调刀不能刺,这里不必费心仔细调查所有各家刀谱有无刺法,一颗蛋不必全部吃完,就能知道是否为坏蛋,但是那怕只有少数刀可以刺,即可证明「凡刀不能刺」之谬论。现行考古出土汉制环首刀多为直刀,也可以直伤;而且枪类也可以直伤,「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嗯,以上来自唐家霸王枪传说^-^)。长柄刀真要直伤,并非难事,由后往前送即可;再说关刀套路还有「倒拖刀」(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艳锯」(同4),盖其刀背有锯齿,佯退弃敌拨马而走,待敌追来一刹那,适时回旋转身,以刀背倒钩之刀尖刺击,再向下锯劈,此谓「拖刀势」)招式,持兵反势使出,正好形成刺击直伤。可见环首刀、枪、匕首等诸多兵器都可以直伤而刺,不必当然为矛。
    
    反过来说,汉将卫青、霍去病率骑出塞,屡屡斩首归师,纵使当时使用环首刀,策马出击匈奴,照样能以刀刺敌,以刀斩劈,单刀可以完成刺、斩两种动作。考古出土汉矛还出现两边刀刃,足以割裂猎物,虽然矛以刺为主,但是若要改为割斩,并非不行。若刺具杀意,砍、劈、斩、砸皆可,则可用刀为之;若刺限直伤,刀尖可刺,刀不尖亦可直送伤敌,动作仍然是刺。
    
    3.长柄兵器(含青龙偃月刀),大致上为普通刀剑加长柄棍杆,撇开长柄的话,戈戟矛铍等都是刀剑的延长变形。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现大致完整的铍(14),青铜质身,形如短剑双刃,通长三十五至三十八厘米,若是不接木杆(或是万一在战斗中木杆被折断)都可以拾起铍头,作为短剑继续格斗。即使到了汉朝,铍(两刃长兵)仍为军队常用制式兵器,依《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15)统计,铍的数量计有四十四万九千八百零一,为长兵器数量最多者,这还是西汉成帝(公元前十三年)时的事。
  
    若短刀、长矛都能能使出刺、斩两种动作,没有理由加了棍杆的长柄刀作不到。
    
    (二)盛传「汉朝冶铁技术欠佳,没有能力造出长柄兵器」  
  
    讨论汉朝缺不缺铁或是制造技术上能不能,没多太大意义,空口清谈不会得出双方认同的结论,不如直接从条理及参考同期或以前之事实,沟通上会更有效率。按字义原意即为汉末三国只能造出短兵器,这点应该没有疑问。短兵器包括青铜刀或铁剑,这点仍然着无庸议。如果短兵器要加长,是不是接上木杆或竹身,即可成为长兵器?这点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史前时代的矛,不外乎锋利的石头加上木杆,后世的戈戟矛铍之属,当可比照办理。若坚持长兵器一定是一体成形,那古人很难持一根石棒(石矛长兵?),以猎象鹿之类巨兽。
    
    观看从兵马俑及汉墓出土,即可知长兵器仅有前端为金属,杆身或为木竹类,技术合成可行,并无一体成形之考古出土。二千年后的现在,对于长兵器的仿制,柄身虽有实心铁棍或空心铁管,但更多为木杆或竹杆。陈涉吴广斩木揭竿起义(16),就兵器制造过程难易度上,平民仓促行动临时起意无法与官府长期规划相抗,但是若能竹竿接菜刀(仿矛铍)、或是木棍装镰刀(仿戈戟)、甚至削尖为枪(即竹枪),人民也能持有长兵器。没人规定兵器一定要一体成形,或是出自科班、必照方圆规矩云云。
    
    (三)盛传「长柄大刀用于仪仗或训练,实战并不使用。」 
   
    仪仗或训练的兵器不一定能拿来实战,但实战的兵器却可拿来用于仪仗或训练。纸扎或未开刃兵器之类,固然不具实战效益,然而实战兵器却可以用来校阅、练习或玩赏。也许现今山海关所保存重型长柄刀具确实是用来训练之用,但是这不代表所有长柄刀具都是一样重,也许其他地方或其他朝代也有更轻长柄刀具也说不定。至于临阵讲求速战,太过笨重影响其敏捷性,并不以为然,此为时代变迁性,重型兵器在当时有其必要性,由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甲骑具装」重骑兵,弓箭及刀剑等穿刺类兵器伤害力因此大减,面对骑兵若能改以槊、锤、棒等钝兵器,以便破甲造成伤害,或将人扫落下马。后世有种重型兵器面对于骑兵,居然能产生「人马俱碎」效果,此为轻兵器无法撼动之威力,容后再提。
    
    若以铍为长柄剑(剑+柄),长柄刀亦如此(刀+柄),既然铍能在当世(至少是秦汉,皆有史料记载及实物出土)盛行实战,长柄刀在理论上亦应可使用。秦兵马俑部分出土无柄之铍,多被误认为古剑,或许现今很多出土古刀,其实原带长柄也说不定。
    
    (四)盛传「掩月刀最早见于宋朝,长柄刀在汉朝没有留下图样或记载,故汉朝没有长柄刀。」
    
    诚然直到宋仁宗庆历四年之《武经总要》始记载「偃月刀」半弦月带背刃的长柄大刀(17),另外顺便提到,其中屈刀、眉尖刀、凤嘴刀及笔刀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认为关刀。现今出土的偃月刀也只能追溯到明朝,不过这不代表长柄刀不曾存在。对照起唐朝陌刀(18),作为正规军制式装备,又有名将李嗣业使用陌刀(19)很有效率对抗骑兵,有敢挡者、「人马俱碎」(20)。但是至今没有任何陌刀的图样可考,没有人知道陌刀长像如何,虽然新旧唐书及其他史料屡屡记载陌刀,由于缺乏考古实物出土,陌刀原貌扑朔迷离。日本有专家考证(史料及实物唱作俱佳),日本有短柄长刀,称之野太刀,类似唐朝陌刀;另外日本还有长柄大刀,称之剃刀,类似宋朝眉尖刀,在日本为女性专练。
    
    宋朝《武经总要》连较近的唐朝陌刀都已失考,较远的汉朝纵使出现长柄刀失考不记,也很正常。比方汉墓出土最多的环首刀,曾在秦朝大量出现的铍或戟,在宋人记载完全没有图样留存,宋朝的《武经总要》只记宋朝事,本来就很正常。(即使是现在,对前一朝清朝都已难以考据,惶论再前一朝明朝那些事儿,这是时代的差距与悲哀。)铍即为长柄剑,若是长柄刀之类,像是竹竿接菜刀等,不无可能会有雏形出现。以单刃刀、双刃剑定义区别来说,差别仅在单边或双边磨刃,就技术而言,在秦朝就能硺磨长杆双刃,在汉朝硺磨长杆单刃,并非作不到,汉兵环首刀即为短杆单刃
   
    三国对长刀、长剑或大刀大戟的记载很多:曹魏赏赐亲魏倭王「五尺刀二口」(21),典韦曾使用长刀及重八十斤双戟(22),华佗提到用「大刀」斩断黄狗腹部(极刑腰斩?)(23),李傕以数百人持大戟(24),袁绍在界桥之役大破白马义从时,亦有大戟士百余人(25),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26),自叹「当带七尺之剑」(27),一把与身高相当的长剑,孔明亦提「强弩长兵」(28)———以上均为三国长兵器,数据见诸《三国志》正史及附注相关史料,却不见于宋朝记载,《武经总要》略以「手刀」就要涵括各类刀剑,似乎也太拢统、太差不多了。无论当时度量衡换算现今几何:对照戟重八十斤,若长柄刀重八十二斤,并不太过分;或者日本现今有太刀(实物)长二米多(前头文字标示七尺一寸二分),明朝山海关所置偃月刀亦长二米多,除长短柄之分外,两者在总长度之差别不大。
    
    (五)盛传「汉朝没有马蹬,所以不可能出现长柄刀」  
  
    1.骑兵用双手兵器 
   
    这里不讨论究竟汉朝出现马蹬与否,因为相同的疑义纷争还有马鞍、马刺、马蹄铁等有无出现,太过于明察秋毫,反而不见薪舆之巨,重点应在论兵,而不是谈马。若以为骑兵必需单手持辔控马,仅剩单手可持兵器,所以不可能出现双手武器在马上使用,实则大误。早在春秋战国就出现游牧民族骑射作战,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改革(29),弓箭为双手兵器,而且在马上射箭,根本不用再空一手控制马匹。汉初匈奴控弦三十万,不要说全体人员都不骑马。即使时代到了宋朝,已有伟大的马蹬出现,难道武将策马作战仍因被要求「一手持辔、一手持兵」而不可能在马上使用双手偃月刀?事实长兵器(三米至六米)都可以单手持用,并非枪矛等长兵器不能用于骑兵。从史载骑射之事实,已表示双手兵器(弓箭)在秦汉以前,即可让骑兵使用,故不否定骑兵无法使用双手兵器。
    
    2.骑兵可双持兵器 
   
    相对于双手持有单一兵器,若是双手各持双兵器则称之双持,东晋时出现猛将陈安与十余骑「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30),没有多余的手持辔控马。冉闵亦是乘马「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31),双手舞动两兵器,双持矛戟之骑兵作战。至于有的骑兵还能持盾,不管持盾手是否同时兼负持辔,或是盾牌算不算兵器,总之,并无骑兵应空手控马之规定。
    
    3.骑兵适用长柄刀 
   
    用法得当、运势得宜,草木皆兵也,并无马战使用长柄兵器在挥砍时,长柄可能会打到马头的窘境,这是人的问题;有的马强健、有的马瘦弱,并无皆因兵器太重,注定无法在马上久战云云,这是马的问题。明朝已有兵书提出,大刀(偃月刀包括在内)利于马战,而且适合将军不适于步卒、以及若有骏马不难久战等(32)。挑人选马总有最佳组合,骑马耍大刀这事很讲天份的。
    
    4.骑兵肉搏作战  
  
    主张应有马蹬及马鞍发明,骑士才坐得稳,方能在马上砍劈肉搏,否则兵器一顶到敌人,自己也会被挤落下马,所以无马蹬及马鞍前,马上不能使用长兵器之类,史书所载张飞横矛、或是马超长矛军,都应只是步卒之类,不过这话有点太想当然耳。楚汉相争时的项羽临终脱围逃亡,一连串骑兵作战:从将麾下骑从八百人被灌婴率五千骑追杀、从剩二十八骑到分四队突围、从披靡斩将、斩都尉到杀数百人,以及霸王自刎、汉骑互相蹂践抢尸,相杀者数十人(33)。命在旦夕,骑马比走路迅速,面对骑兵追捕,没有理由弃马不乘,项羽骑马斩将,甚至于汉骑十面埋伏围杀项羽到自相残杀,所有动作均在马上完成,远比因所谓当时无马蹬而必须下马作战,要合理得多。至于张飞或马超「长矛在手」,是否悉皆步卒,验诸正史可得张飞将「骑」拒后(34)及马超纵「骑」冲突(35),究竟事实的天平应如何衡量,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六)盛传「汉代戟矛最盛」  
  
    「听说」就是查无实证的推托,引用数据应该经得起考验,至少也应检视核对。例如至少数以万笔网络搜索结果:「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进一步比对,出处为周纬之《中国兵器史稿》;再仔细按图索骥,翻书查阅内容,文章收在第二章铜兵第三节《三代以后之铜兵》,文字确认无误。但是汉代早就由青铜转为铁器,所以满怀疑惑再往下向找,果然还有第三章铁兵第二节《秦汉铁兵》,汉代戟矛最盛原来在仅讲青铜兵器,而且质量还没有百辟铁兵好(36)。人云亦云汉代少铁、技术欠佳、当代常用为戟矛等,原来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净在过时的青铜兵器推敲五四三,汉朝当代已有比铜戟、铜矛更优良之铁剑、钢刀。
    
    就算青铜戟矛盛行,也不过是军队制式装备,属于兵卒武器,试想马上将军会像小兵一样,端戟、持矛、入列、迎宾及应招吗?关羽本性不屑与老兵同列(37),岂可妥协?白马之战,关羽突袭先发,执行代号斩首行动,深入重围斩杀颜良,英雄本来就应该被包围(类似兄弟乐团之壹零壹空降师,进行诺曼底抢滩及市场花园作战,一胜一负,不伯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关羽冲锋陷阵亦一胜一败,除突进敲击心脏以解白马之围外,另外威震华夏的襄樊作战亦是陷入包围,只是白马之战有友军张辽(后来以八百壮士追杀十万大军、还差一捕获孙权之勇将)助阵,襄樊作战则因孙权叛盟而失利。),但是关羽竟能对包围进出自如,袁绍诸将莫能当,除了马快迅雷不及掩耳外,就是手中兵器及武艺惊人,如同李嗣业之陌刀,使凡有挡者「人马俱碎」,刀之霸气,绝非戟矛所能相提并论(虽然张飞的横矛也很吓人)。古往今来之高阶将领或是特别队伍,兵器装备通常都比一般士卒优良,汉朝兵器既有铜铁之分,为达突围解围之任务,关羽没有理由随便拣把割信刀就上阵。
    
    大量出现之汉代铁器,在文献记载(38)(39)及考古出土(40)(41)(42),执牛耳者当属刀剑,动辄数以万计,若以人手一把兵器计算,光是十五万口刀及九万口剑,就可装备二十四万大军,送上战场攻杀。中国古代金属兵器科学发展史上,铁器淘汰青铜器,砍劈刀类又在实战上取代刺击剑类,尤其是铁长刀迅速取代长剑,成为骑兵常规主战使用(43)。自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骑战又取代车战,轻骑及重骑之加入战场,随之对兵器的要求也增加。与其以唐诗「一剑万人敌」之咬文嚼字,主张以剑代刀;不如以铁器淘汰落后青铜器之进化演进,强调舍剑取刀。
    
    三、结论  
  
    严格说起来,关羽使用兵器为青龙偃月刀,来自《三国演义》小说家之言,连较早之《三国志平话》皆未记载。而当代及后正史、野史及杂书等,亦听所未闻。无论是宋、明两代兵书出现之偃月刀,只表明宋明两朝军队使用过偃月刀而已,以上都不能证明关羽用使用过偃月刀。但是也不必矫枉过正,正史《三国志》及引注等书既已提到关羽操刀或杖刀,要武断拒绝关羽绝对不可能用刀,似乎过矣。有汉一代,就青铜而言,固然戟、矛为盛,但是就铁器而言,刀光剑影不在话下,特别是刀还淘汰剑,并且还广泛使用在骑兵上。所谓马上不能使用双手兵器、刀不能刺或是长柄刀不能马战之类,从罗列各类文献及史实来看,未必然诚如遵命。
引用资料:  
  
  
    (1)《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住益阳,与(关)羽相拒。肃邀(关)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关)羽操刀起谓‧‧‧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2)《山阳公载记》:「(关)羽、(张)飞并杖刀立直,(马)超顾坐席,不见(关)羽、(张)飞,见其直也,乃大惊。」
  (3)《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刘备)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关)羽败,(关)羽惜刀,投之水中。」
    
    (4)《三国演义》:「(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
    
    (5)《三国志平话》:「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忿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
    
    (6)《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勒着追风骑,轻轮动偃月刀。」
    
    (7)《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8)《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我这剑戒,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9)《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10)《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11)《史记‧魏世家》:「使荆轲刺秦王。」
    
    (12)《说文解字》:「刺,直伤也。」
    
    (13)《史记‧刺客列传》:「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
    
    (14)《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过去出土的铍,由于绝大多数只剩下锋刃部分,罕见连有秘者,因而一些金石著录与考古报导中,都把它称作剑或短剑。秦俑坑这批较完整铍的发现,使人们对铍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15)《尹湾汉墓简牍综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戟六千六百卅四、矛万一百七十八、铍四十四万九千八百一、铩二万四千一百七十‧‧‧」
    
    (16)《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7)《武经总要前集‧器图》:「刀八色: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
    
    (18)《唐六典‧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释名》曰:「刀末曰‘锋’,其本曰‘环’。」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19)《新唐书‧李嗣业传》:「(李嗣业)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李)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安禄山反,肃宗追之……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20)《旧唐书‧李嗣业传》:「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李)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天宝七载……选(李)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至德二年九月(李)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李)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
    
    (21)《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诏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

  (22)《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韦)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23)《佗别传》:「黄色犬一头...因取大刀断犬腹,近后脚之前,以所断之处向疮口,令去二三寸。」
    
    (24)《献帝起居注》:「(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
    
    (25)《英雄记》:「(袁)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公孙)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
    
    (26)《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27)《吴书》:「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28)《诸葛亮集.将宛》:「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博前击后。」
    
    (29)《史记‧赵世家》:「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30)《晋书‧刘曜载记》:「(陈)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
    
    (31)《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石闵》:「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
    
    (32)《武备要略.大刀》:「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非步士之所宜...其法,或刀前钻后,或藏头献钻,有撩、有劈、有勾、有砍、有拖刀等势。...以刀形如半月,故名曰偃月刀。...若太重,骑马奔驰,恐难久战。若有骏马者,又不在此论也。」
    
    (33)《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34)《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张)飞将二十骑拒后,(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
    
    (3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魏书》:「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马)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时公军每渡渭,辄为(马)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36)《中国兵器史稿》白花文艺出版社2005第1版:「汉代己至铁兵全盛时代,进为钢兵,有练至百辟者,则迵非三代以后之铜兵可能抵敌者矣。」
    
    (37)《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闻黄忠为后将军,(关)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38)《古今刀剑录》:「蜀主刘备,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口,列七十二链柄中,通之兼有二字。...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39)《太平御览.蒲元传》:「(蒲)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
    
    (40)《尹湾汉墓简牍综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刀十五万六千一百卅五、大刀百廿七、剑九万九千九百一‧‧‧」
    
    (41)《马王堆汉墓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出土剑、戈、矛、弩、弓、矢箙和兵器架等器种...角剑有长剑和短剑两种。」
    
    (42)《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在资兴县旧市和木银桥两地发掘西汉墓葬256座,出土铁釜4件、三足架5件、削刀6件、镨1件、凹口锸8件、锛2件、凿1件、剑6件、刀202件、环首刀145件、矛47件...」
    
    (43)《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长于砍劈而更适合于骑兵作战的新型格斗兵器铁长刀出现,并迅速将长剑取而代之,成为终汉一代的常规主战兵器,极大地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和战斗规模。」  
  
    (全文结束)
    
    2011.05.25修订
  
    (首发于琅邪三国)

很多人把他的死归疚在他自身的狂傲性格上,激怒孙权,破坏两家联盟,自取其死。我认为这只是加速关羽的死而已,并不是他死的主要原因。 还有人把他归疚在刘备身上,不出兵援救他,这个刘备的确要负责任,后面来说。 更有甚者,说刘备其实是要借。

青龙偃月刀,高档兵器。

青龙偃月刀。


《三国演义中》关羽所使的兵器叫什么名字?此兵器重多少公斤?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

三国演义关羽用什么武器
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的武器叫青龙偃月刀,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

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的什么
在清朝以前,不论正史(1)、野史(2)(3)、小说(4)(5)及戏曲(6),悉云关羽操刀、杖刀及轮刀;即是唐诗(7)、元曲(8),提到关羽使剑,但这里的剑还是指刀,日本四天王寺现在珍藏七星剑、丙子椒林剑及正仓院搜藏水龙剑,虽名为剑,其实为刀(日本至今仍把使用武士刀的方法叫剑道)。元人关汉卿提到关羽之剑戒(用剑...

三国猛将如云,为何只有关羽一人使用大刀?
关羽使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演义》罗贯中虚构的,正史对其武器记载不详。而偃月刀的考证,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唐宋时期,东汉时期没有此类武器。况且青龙偃月刀,并没有可实操性,它与方天画戟一样,属于“礼仪用品”,是在外交、礼葬、加官进爵等大型活动时使用的礼器。观赏性高,显贵,但并不称手,不适...

关羽在历史上使用的是什么兵器?
关羽在历史上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历史上的关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自然也就更不会是所谓青龙偃月刀了。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通过...

历史上,关羽真正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提到关羽首先想到的就是脚跨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这都是《三国演义》里面描述关羽的形象,现在关羽的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要知道关羽使用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这点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还是可以推翻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这一说法的。秦龙偃月刀是在隋唐之际才出现的,而且这种刀由于太过...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谁使丈八蛇矛枪的谁和...
这还叫问题吗?你恐怕是没读过三国演义吧,只要读过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哥刘备使的是双股剑,二弟关羽使的是青龙偃月刀,三弟张飞使的是丈八蛇矛枪。

三国演义中关羽骑的是什么马?
关羽骑的是赤兔马,原本是吕布的坐骑。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为吕布之坐骑,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赠与关羽。“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

三国关羽用的兵器是矛还是青龙偃月刀?有何历史依据?
汉·许滇《说文解字》里对‘刺””作这样的解释:“刺,直伤也,从刀从束。”晋·郭屯璞《尔稚‘释诂篇》里讲:“刺,杀也。”因此,刀除了可斩杀对手外,亦可象矛一样刺死对手,单凭一个“刺”字就肯定关羽用的武器是矛而不...

关羽会不会耍大刀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的确是有八十二斤。公元200年,大汉建安五年,刚刚扫灭白马公孙的袁绍提兵南下,与曹操爆发了白马之战。关于这一战,惜墨如金的陈寿这样记述道: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后世诸多学者遂根据文中的“刺”字...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关羽用的什么兵器? -
陈没龚凯舒: 1、《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 2、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於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约相等於现代的49.2公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徵.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使双股钳的是谁?关羽使什么? -
陈没龚凯舒: 双股剑吧 那是刘备的武器 关羽么青龙偃月刀啊 张飞使的是丈八蛇矛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时期关羽用的什么兵器 -
陈没龚凯舒: 三国时期还未出现马镫. 以下是个佐证.关羽用的兵器很大可能是矛.汉末,骑马用刀作战者,均用环首刀,属短兵器.长柄大刀至唐宋始出现. 关羽之掩(偃)月刀之名始见北宋<<武经总要>>,此刀重,只作日常习武之用,不利於战阵. 再者, 时...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什么 真实使 -
陈没龚凯舒: 演义中用的是:青龙偃月刀,也称:冷艳锯.而真实历史中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看看演义中的斩颜良这段“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以此段中的描述真实的关羽用该用的长枪之类的武器.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的什么 -
陈没龚凯舒: 青龙偃月刀,高档兵器.

南澳县13062326900: 关羽的武器是什么? -
陈没龚凯舒: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关羽用的是什么武器.不过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关羽用的不是刀,而是矛之类的武器.《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

南澳县13062326900: 关公用的什么刀?要根据史实、 -
陈没龚凯舒: 青龙偃月刀.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各使的是什么? -
陈没龚凯舒: 刘备:雌雄双股剑,的卢马 关羽:青龙偃月刀,赤兔 张飞:丈八蛇矛

南澳县13062326900: 《三国演义中》关羽所使的兵器叫什么名字?此兵器重多少公斤?
陈没龚凯舒: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