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此人英年早逝,三国时期是否真会二分天下

作者&投稿:荡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

第一篇: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第二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第三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前段时间,在看水浒,还没看完,所以就先写写我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却不知书中所说的刘备“双耳垂肩,手长过膝”是真是假。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必有所长,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1.

坐观天下纷争,谁主沉浮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灭二袁,一统中原。挥师南下占领荆州,准备一举灭东吴,一统天下。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被套路了),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名震华夏,赤壁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意气风发的周瑜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理想很丰满)  

如果按照周瑜这个战略,诸葛亮隆中对的三足鼎立局面就要胎死腹中了。东吴与魏二分天下,有可能还能联合马超北伐成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没有解决方法呢,难道他早已料到周瑜会死吗?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天下大势,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元气大伤,已无力征伐四方,主要是应对因为战败,内、外部不安势力趁机抬头。

在其内部,有各地门阀豪强阶级和汉室残余;以及支持汉朝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外部,在北方尚存实力较弱的西凉韩遂马超,辽东公孙瓒,以及汉中张鲁等割据势力。

所以曹操的战略重心必须是稳定内部和周边局势,掐灭反对势力蠢蠢欲动的念头,但是曹军新败不可能在荆州死磕,只能先挑捡软柿子捏。其后曹操主攻马超韩遂张鲁而在荆州采取守势。 


▲赤壁之战

(图)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刘备此时勉强在荆州站稳脚跟(跑了这么多年腿都麻了),正在积蓄实力。

刘备集团的当务之急就是取得一块战争潜力大且稳固的根据地,进一步发展。荆州,为刘备集团势在必得之地。

一是没得挑,只有这近,二是地理位置重要,位于长江上游,三刘备和荆州士人政治亲缘性强,得到了当地大族的支持(原统治者刘表是刘备的亲戚)。

要完成周瑜的二分天下就必须夺取荆州。这会使两家兵戎相见,(跑了这么多年刘备就是马拉松健将也跑不动了)曹操得利,这让江东高层很是忧心,刚打败曹操志得意满的周瑜却并不把刘备集团放在心上,这是会有瑜粉为周瑜说话了,周瑜以少胜多能击败曹操的虎狼之师,还对付不了兵微将寡的刘备吗?  

这时的刘备集团已是今非昔比,有了诸葛亮、法正的到来,再加上关、张、赵等猛将,刘备集团陆战方面的实力也仅次于曹操。

赤壁之战前,刘备集团即拥兵二万,战后攻取荆州四郡,又获得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来投,实力迅速膨胀。

反观孙权集团,虽兵多将广,但观其动辄出兵十万进攻扬州,说明其战略重心在扬州,而且陆战屡战屡败,说明东吴的陆战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就荆州战场而言,仅凭周瑜的军队恐怕难以击败刘备。


▲赤壁之战示意图


2.

庙堂深处,错综复杂

江东不是中原,江东政权是比较平稳打下的,惨烈战斗不多,多是对世家大族的妥协,世家大族实力在东吴根深蒂固。

东吴将领均有属于家族和个人的私兵,其必须维护家族利益。在危机关头,为维护自家利益,凭借长江天险,以己所长水战防御尚可,但要为孙权与刘备集团死磕,恐怕没多少人愿意。况且陆战吴军并不擅长。

纵观东吴历史吴军守土有余,进取不足,军事动员能力远不及曹魏或刘备。对于吴国的统治阶级,偏安一隅保存自家实力,维持现状共治东南,才是首选。  

试想一下周瑜在前方与刘备打得难解难分,后方东吴出工不出力,只顾摇旗呐喊。这确实有够尴尬的,这点我们智冠天下的大都督可能想不到吗?当然不可能,所以他想了一个计策。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战场上周瑜是算无遗策的名将,可在庙堂上比诸葛亮还是稍弱一筹,他想软禁刘备,控制刘备集团,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收服能征善战的关羽等猛将弥补东吴陆战弱的不足,而且少用东吴之军保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会大大减少东吴内部反对的声音,一箭双雕。  


▲梁朝伟版周瑜。

(图)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东吴势大刘备有求于孙权,不得不去,要借荆州稳住东吴(虽说大多都是自己打下的),到时候会还你的(荆州在长江上游对东吴很重要)否则三分天下也会是镜花水月。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想法,但不和他死磕,他发挥所长,让刘备讨好孙权他妈,(汉朝可是以孝为本),作为君主的孙权也不得不听听老妈的意见,当然这只是表面手段。

诸葛亮与东吴世族心照不宣(他们也不希望孙氏实力太强,否则怎么制衡,更不希望周瑜势力太过强大,一枝独秀),他让东吴的力量消耗在内部,使刘备西进无后顾之忧,顺便解决了刘备的终身大事。  

有读者可能会想,陆战不行打不过刘备集团,但江东水军强大,就不能绕过荆州不与刘备交锋,直取西蜀不行吗?咳咳,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呛着了,不要说东吴较弱的陆战能力和蜀中的地理险要,就是能打进益州,那漫漫千里的补给线怎么补给,就凭船吗,明显不现实。  

诸葛亮还清楚的看到了东吴内部根本的矛盾,君臣不和,这怎么说?看到这估计就有人开骂了,孙权多好多好,厚待下属……

别着急让我来给你分析分析,孙权是从哥哥手上得来的位置,名不正言不顺(世袭制基本上是父传子),但他本身又没有孙策的军事能力,只能借助亲和的权术笼络人心,(参考北宋赵匡胤兄弟),这就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撇开周瑜,亲自领兵北伐的原因,但他在军事上实在是没什么天赋,以多打少还屡战屡败,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一边是百战百胜如日中天的周瑜,一边是屡战屡败声名日下的孙权,此消彼长,军队对谁更忠诚恐怕难以预料。  

这点诸葛亮看到了,难道大都督没有看到吗,当然看到了,蜀地山高路远,自古以来就是据险自立的宝地,看看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攻入蜀地之后的作为,孙权可能放手让他率领大军前去吗?

所以他向孙权说了自己的计划,(上文提到过)不带周氏一人,取得蜀地后,留孙瑜(奋威将军)在蜀地镇守,与马超结盟,而周瑜返回与孙权北伐襄阳。孙瑜是宗室子弟,自家人,本可以让孙权放心,可刘备取荆州用现实给孙权上了生动的一课,亲戚间取而代之更简单。孙权本就得位不正,百年之后也想传位子嗣(谁没有私心),而孙瑜立此大功,传位给谁,结果不言而喻,若不传位给他,其在蜀中培养党羽拥兵自重怎么办?周瑜还是不懂孙权,开拓进取并非其心中所想。  

任你才能过人,一心为国,做事一旦不符合某些人的利益,也只得抱憾终身。(狂扯后腿排除异己是他们的强项)这点诸葛亮看的比他透彻,所以日后北伐,他总是牢牢把握大权。


▲张震版孙权。

(图)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3.

智者交锋,诸葛略胜一筹

深读诸葛亮的隆中对,越来越佩服其智深似海,高瞻远瞩,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虽处草庐之中对天下大势却洞若观火。

我曾经看三国地图时,还在想为何隆中对出兵攻打益州时,不提东吴来犯的可能,(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原来根本没有这可能。

而蜀汉建立时,天下局势已然改变,蜀国有能力威胁东吴,东吴才会进攻蜀国。  

若非关羽大意轻敌,刘备一意孤行,天下局势如何犹未可知。

不论周瑜是否英年早逝面对有诸葛亮的刘备集团其二分天下,实无可能!  

既生瑜何生亮!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钟嘉俊




若非此人英年早逝,三国时期是否真会二分天下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3. 智者交锋,诸葛略胜一筹 深读诸葛亮的隆中对,越来越佩服其智深似海,高瞻远瞩,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虽处草庐之中对天下大势却洞若观火。 我曾经看三国地图时,还在想为何隆中对出兵攻打益州时,不提东吴来犯的可能,(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原来根...

诸葛亮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

三国中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国鼎立的时代可以支撑下去吗?
当初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徐庶就曾对他推荐了诸葛亮此人。后来刘备也是通过自己的诚意,让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当时刘备他曾三次去到茅屋看望诸葛亮,最后诸葛亮也是被刘备给打动了,表示自己愿意出山去帮助刘备夺得天下,之后才是有了让天下都知道的隆中对发展策略。事实上,那时能够知晓天下大势,并且给自己...

正史中曹操两员大将都有谁?没有许褚,也没有典韦
曹操手中有很多谋士,要说最厉害的肯定是郭嘉了,只可惜此人英年早逝,这让曹操非常伤心,更是让曹操损兵折将。郭嘉在曹操一同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被曹操称之为「 ”奇佐「 ”。 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就开始建功立业,赤壁之战时曹操失败。这让当时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我是个三国迷,三国到底谁才配第一谋士呢?
郭嘉离开袁绍,归家赋闲六年,后经荀彧举荐转入曹操麾下,臣择明主,将遇良才,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慨。三、郭嘉神机妙算,从袁绍、刘备、吕布、孙策、刘表,的品性和心境,便看穿了他们的命运。1、郭嘉献计献策,除袁绍,戏二袁。曹操想攻打袁绍,又觉实力不够,郭嘉献出了“十胜十败”的策略,公必胜...

三国中英年早逝的三位奇才分别是谁,有怎样的影响?
能够让曹操这样的一方霸主为其流泪,看来郭嘉此人并非一般凡品,可惜英年早逝,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遗憾。二、让刘备为之悲伤的庞统 作为一名落魄皇叔,刘备想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心愿,自然身边少不了能人智士的帮忙。在刘备的参谋团队里,有一人被称为凤雏,此人就是庞统。庞统早前并未跟随刘备,而是...

在文学历史上,英年早逝的三位诗人都有哪一些?
1.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歌有雄浑磅礴之势,开创新一代诗风,如果你对历史不太了解,这句诗词你肯定会背,这个千古流传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惊艳了多少历史时光,这就是诗出少年的王勃。他的《滕王阁序》将风景写的美轮美奂,“...

哪位三国的不败战神,关羽吕布都是其手下败将?
答案是肯定的,在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当中,有这么一个人,一生未尝败绩,吕布关羽均为其手下败将,却一生鲜有人知,他就是广昌亭侯——乐进。乐进出生于阳平郡卫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曹操看重此人有胆识,有魄力,便招揽他做了自己的帐下吏。公元190年的时候,乐进被派到家乡阳平...

小霸王孙策怎么死的?如果他没死,东吴能一统三国吗?
江东自古多才俊,其父孙坚死后,正是孙策白手起家打下江东六郡,为东吴奠定了基础,才有后面三足鼎立的吴国。可惜天妒英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可能将会重写。那么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如果他当时活着继续领导东吴,东吴最后能一统三国吗?且听小编慢慢道来。孙策,字伯符,其父孙坚死后,为了...

郭嘉的资料 三国鬼才(详细)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

邻水县14712574691: 如果三国时期的周瑜没死那么早,历史会改写吗? -
滕群阿归: 首先声明,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 周瑜此人战略目标长远,善于统军布阵,运筹帷幄,属于战略型人才;他举荐的鲁肃,便是典型的高政治型人才.自追随孙策便建有大功,向...

邻水县14712574691: 如果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郭嘉不英年早逝`那么即使诸葛亮受刘备之请出山`又能三国鼎立么?
滕群阿归: 我认为:首先,历史没有“如果”. 若真有如果的话,那么赤壁应该会有所改善.因为当时输掉后喊了一句:若奉孝在此,不使孤如此.而且在郭嘉死之前,曹操对他是言听计从,而且郭嘉是战略家,他可比诸葛亮还厉害(嗨,英年早逝啊,38岁),小小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他怎能看不出?

邻水县14712574691: 历史上的周瑜是因何而死?? -
滕群阿归: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是吴主孙权最器重的人物.他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少年得志,24岁即被孙策授任为建威中郎将.但不幸的是他大业未酬,英年早逝,时年只有36岁. 对于周瑜之死史书记载...

邻水县14712574691: 郭嘉在军事才能上,是否能超越卧龙和贾诩 -
滕群阿归: 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堪称这个时代的翘楚.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大家都知道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在曹操与袁绍和的官渡之战,在曹操与公孙...

邻水县14712574691: 真三国中有这人吗? -
滕群阿归: 1.《三国演义》虚构人物,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吴国太与刘备在甘露寺相见,孙权令贾华领三百刀斧手欲害刘备,然此计未获成功.孙权初次攻打合肥,遭到张辽、张喜等人的挫败,贾华为孙权保镖,宋谦是...

邻水县14712574691: 三国演义中谁最聪明? -
滕群阿归: 1 庞德 字令明 2 诸葛亮 字孔明 3 郭嘉 字奉孝

邻水县14712574691: 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是否有真实历史根据?? -
滕群阿归: 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这个是纯虚构的.历史上的诸葛亮参与了没有赤壁之战?还有得考究.但,即时当时的诸葛亮的确去了东吴,也肯定没有借东风的事情.不但没有借东风...

邻水县14712574691: 请问历史上英年早逝的伟人都有哪些? -
滕群阿归: 周瑜算不算伟人?亚历山大帝,莫扎特,巴顿,拿破仑,鲁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