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作者&投稿:郜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这段古文~

天下之道吧?柳宗元封建论。省略的地方我按原文翻译了


天下的常道真理,就是国家治理安定了,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让贤明的人身居高位,无才无德的人待在下位,这样做才能平静安宁。(而)现在这种分封制度的诸侯大夫,是一代代继承下来去统治国家、地方的。这样世袭的、治理地方的诸侯大夫们,居于上位的当真贤明吗?沉于下僚的果真无才吗?这样看来,百姓究竟是得享太平还是遭逢丧乱,就无法知道了。如果想要对国家有利而统一百姓的思想,而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接受封地的供养,占有全部的封地,即使是尧舜禹汤那样的圣贤生在这样的时代,也会没有立足之地啊,这就是封建制造成的后果。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

出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原文如下: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翻译: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有或没有原始阶段)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可能产生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人类在他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那时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走,人不能象禽兽那样抓扑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来抵御严寒,不能够光靠自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荀卿说过:“人类一定要借用外物作为自己求生的工具。”借用外物来求生的必然会相争,争个不停,一定会去找那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那又有智慧又明白事理的人,服从他的人一定很多;他把正确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惩罚他,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于是君长、刑法、政令就产生了。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更有威德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部属。于是产生了一大批诸侯,他们相争的规模就更大了。又有比诸侯威德更大的人,许多诸侯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封国。于是又产生了方伯、连帅一类诸侯领袖,他们相争的规模还要大。这就又出现了比方伯,连帅威德更大的人,方伯、连帅们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老百姓,这以后天下便统一于天子一人了。因此先有乡里的长官而后有县的长官,有了县的长官而后有诸侯,有了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了方伯、连帅而后才有天子。从最高的天子到乡里的长官,那些对人民有恩德的人死了,人们一定会尊奉他们的子孙为首领。所以说封建制的产生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

全文
http://cache.baidu.com/c?word=%C9%CF%3B%B9%FB%3B%CF%CD%3B%BA%F5%2C%CF%C2%3B%B9%FB%3B%B2%BB%D0%A4%3B%BA%F5&url=http%3A//ebook%2Emumayi%2Enet/82/kwdw/ts082046%2Epdf&p=8f33c64adc9b5ff508e296365b&user=baidu


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翻译:自...

《封建论》(柳宗元)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封建论...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出自唐 柳宗元 《封建论》:“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意思是封建制的君长,是一代继承一代地统治下去的。豆瓣有封建论的全文和译文,可以看一下~~

然则若世之所以贵贱人者,有异房之贵贱兹棋者翻译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结尾又以一"势"字篇首相呼应,收来归源。早在柳子之前,已有不少人也曾论述封建制。宋代苏轼认为,"宗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 《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注释: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

翻译这段古文
天下之道吧?柳宗元封建论。省略的地方我按原文翻译了 天下的常道真理,就是国家治理安定了,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让贤明的人身居高位,无才无德的人待在下位,这样做才能平静安宁。(而)现在这种分封制度的诸侯大夫,是一代代继承下来去统治国家、地方的。这样世袭的、治理地方的诸侯大夫们,居于上位...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
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

陈寿:“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
”原文:鲁肃:“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陈寿:“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不忧当来果”的出处是哪里
“不忧当来果”的出处是哪里“不忧当来果”出自唐代拾得的《诗》。“不忧当来果”全诗《诗》唐代 拾得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

武川县13278171604: 《封建论》(柳宗元)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
善龚红金:作者或出处:柳宗元 古文《封建论》原文: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

武川县13278171604: 英语翻译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 -
善龚红金:[答案] 天下之道吧?柳宗元封建论.省略的地方我按原文翻译了天下的常道真理,就是国家治理安定了,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让贤明的人身居高位,无才无德的人待在下位,这样做才能平静安宁.(而)现在这种分封制度的诸侯大夫,是一代...

武川县1327817160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善龚红金: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

武川县13278171604: 翻译这段古文 -
善龚红金: 天下之道吧?柳宗元封建论.省略的地方我按原文翻译了天下的常道真理,就是国家治理安定了,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让贤明的人身居高位,无才无德的人待在下位,这样做才能平静安宁.(而)现在这种分封制度的诸侯大夫,是一代代继承下来去统治国家、地方的.这样世袭的、治理地方的诸侯大夫们,居于上位的当真贤明吗?沉于下僚的果真无才吗?这样看来,百姓究竟是得享太平还是遭逢丧乱,就无法知道了.如果想要对国家有利而统一百姓的思想,而又有世袭大夫世世代代接受封地的供养,占有全部的封地,即使是尧舜禹汤那样的圣贤生在这样的时代,也会没有立足之地啊,这就是封建制造成的后果.

武川县13278171604: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善龚红金: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封建制的君长,是一代继承一代地统治下去的.这种世袭的统治者,居上位的果真贤明吗?

武川县13278171604: 战国策.楚策四的记载伯乐于千里马的故事 -
善龚红金: 【译文】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

武川县13278171604: 《郑氏家规?》原文是什么 -
善龚红金: 《郑氏规范》原文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正至朔望必参,俗节必荐时物.四时祭祀,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然各用仲月望日行事,事毕更行会拜之礼.第二条 时祭之外,不得妄祀徼福.凡遇忌辰,孝子当用素衣致...

武川县13278171604: 翻译《孟子.离楼上》 -
善龚红金: 原文+翻译:【原文】:离娄下·第一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

武川县1327817160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的原文 -
善龚红金: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

武川县13278171604: 什么是庄子的自然社会观?
善龚红金: 庄子一生的事迹,后人知道的很少.据《史记》载,庄子名周,宋国人, 战国时期著... “死生、存 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