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优秀教案

作者&投稿:说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学目标

  一、解读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的妙处

  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我们再看几句诗

  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

  ⒈关照动词

  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

  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

  二、学习踏莎行

  1、朗读释义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2、找出诗歌中你认为用的较好的字词有哪些?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1)“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砌”字 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 ,恨谁?恨什么?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炼字题出题类型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的技巧和步骤

  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四、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

  1、找出诗歌中主要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虚写:雾、楼台、月、津渡、桃源

  实写: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2、“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4、桃源(注释)喻指什么?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5、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6、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五、拓展应用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用的好,为什么?

  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秦观《踏莎行》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 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我们再看几句诗 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随风潜入夜,润...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原文: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注释 1风流——风度、标格。2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3萼——花萼。这里指的是...

《踏莎行》的宋词鉴赏
“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比之韦应《木兰花》“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更多一层深情。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

踏莎行诗词鉴赏
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毛滂《踏莎行·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踏莎行·元夕原文: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 *** 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踏莎行·元夕注释 1烧灯:即燃灯。2宫桥:在山东滕州东南45里,跨薛河。3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踏莎行·元夕简析 ...

纳兰《踏莎行·春水鸭头》诗词赏析
纳兰词·踏莎行 春水鸭头,春衫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密语移灯,闲情枕臂。从教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词译 春水朵朵涟漪,悄悄爬上了鸭子的头。鹦鹉薄薄的嘴唇,轻声一唤,山上的春花都红了。烟丝靠着风的肩膀,把百花时节,荡得左边一朵...

《踏莎行》的全诗是什么?
《踏莎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手笔。以下是《踏莎行》的全文、译文、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阳光依山山尽头,黄河流入大海。想要触及尽头的目标,再向上一层楼。出处:《踏莎行》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

关于姜夔的《踏莎行》
【作者】:姜夔——《踏莎行》【内容】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鉴赏】: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分手了,但白石对...

徐灿《踏莎行·芳草才芽》怆怀故国词作
踏莎行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山河,月痕休到深深处。这是明清之际的才女徐灿随夫宦游京师时的作品。词以柔约芳菲的笔触,写其怆怀故国的悲情,感人至深。这首词,上片即景叙情,情...

程怡教授程怡
音声之辨"的意义》则关注了魏晋时期思想交流中的声音哲学;最后,她在《元祐六年后的苏、秦关系及其他——试论秦观《踏莎行》的曲折寄托》中,对秦观的诗词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历史背景分析。程怡教授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课堂,她的研究深入细致,对于理解汉魏六朝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昂仁县18312871902: 《踏莎行》 秦观 的赏析 -
倪曼利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

昂仁县18312871902: 《踏莎行》秦观 赏析 -
倪曼利倍: 赏析: 春寒料峭,杜鹃啼血,当得凄迷二字,孤馆紧闭,更显得愁情 深重,被锁于眉间压在心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似 无聊之问,实则心中已是凄苦重重愁怨一日九回肠,深得东坡赞赏.

昂仁县18312871902: 秦观《踏莎行》赏析 -
倪曼利倍: 杜鹃声里斜阳暮”、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月迷津渡,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在夜月的迷蒙之中...

昂仁县18312871902: 秦观《踏沙行》原文? -
倪曼利倍: 秦观 踏莎行 (三首) 踏莎行 冰解芳塘,雪消遥嶂.东风水墨生绡障.烧痕一夜遍天涯.多情莫向空城望. 淡柳桥边,疏梅溪上.无人会得春来况.风光输与两鸳鸯,暖滩晴日眠相向.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 昨日清明,今朝上巳.莺花著意催春事.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韶光曾见风流士.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踏莎行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昂仁县18312871902: 帮忙把秦观《踏莎行》赏析一下?重用的是“砌”和“可甚…阳暮”的赏析. -
倪曼利倍:[答案]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

昂仁县18312871902: 秦观《踏莎行》 (1)“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
倪曼利倍:[答案]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昂仁县18312871902: 有关《踏莎行》——秦观 的赏析 -
倪曼利倍: 砌是堆砌、堆叠的意思.一个“砌”字,就把愁恨这类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当作具有一定体积的实体,显得很有分量. 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词中抒发了作者主观感情,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使人读后,感到其中有个“我”在.春寒料峭,词人独处孤馆,凄凉况味,可以想见.采纳哦

昂仁县18312871902: 结合《踏莎行》一词评价秦观词特色 -
倪曼利倍:[答案]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元祐初,苏轼极力推荐秦观,即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因竞争株连被贬谪,一生穷困潦倒,卒于藤州,年五十二岁,著有《淮海词》.绍圣三年.秦观徒郴州.四年春暮,作《踏莎行》(雾失楼台),词日:雾失楼台,...

昂仁县18312871902: 秦观诗词踏莎行 -
倪曼利倍: 作品原文如下: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词句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⑵郴(chēn)州:...

昂仁县18312871902: 秦观的〈踏莎行〉这首诗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
倪曼利倍: 本篇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情新洗炼,风格婉转含蓄,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地.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