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的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超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踏莎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手笔。以下是《踏莎行》的全文、译文、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

全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阳光依山山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触及尽头的目标,再向上一层楼。

出处:

《踏莎行》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夕》。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横塘贾谊,是唐代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清新的文风和含蓄的感情,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杜牧创作《踏莎行》时,正值秋夕,他凭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以一种简洁而深远的方式表达了对进取心和追求的思考。这首诗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使用环境:

《踏莎行》是杜牧的一首七绝诗,以简练、含蓄的表达方式,传达了杜牧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广泛被引用和研究,以及在文学、教育和社会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激励人们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名篇佳作。

作者简介:

杜牧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唐末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写景抒怀的诗作为主要创作风格,作品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杜牧的诗歌通常富有典型的唐代特色,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他的诗歌对后世文人产生重要影响,被后人誉为杜甫之后的杰出诗人。



《踏莎行》全名是《踏莎行·细草愁烟》,全诗: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消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扬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译文: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释:

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蕙:香草。

炷:燃烧。

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有《珠玉词》。亦工诗善文,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形成一种广兴文学的浪潮,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临春之季不禁有感而发,以物抒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赏析:

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全诗是:“我访故人明月下,灯花人面相映红。一朝凤雏啼春晓,万顷河山清平中。总角藏酿君莫饮,经年归来与兄逢。人生何必常相伴,遥以相思寄东风。碧野朱桥当年事,又复一年君不归。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全诗赏析:

“犹记多情”句,这几句很明显是怀人的,怀念的应该是一位与秦观有交游的妓女。联系上文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 ,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

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踏莎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白天的阳光依山而尽,黄河水流入大海。
欲要看尽千里风光,就要再登一层楼。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白天的阳光逐渐消失在山脚下,"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要求自己不断超越,不断登上更高的楼阁,以触及更广阔的视野和境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追求的热爱和向往,被广泛传诵并被视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踏莎行》有多个同名诗词,分别有:《踏莎行·郴州旅舍》、《踏莎行·候馆梅残》、《踏莎行·雪似梅花》等。
其中宋朝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的全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精神上倍感痛苦,故作词抒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如果你还有其它想了解的作品,可以向我进行提问。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的意思
2、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赏析 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

“平原青山远,思念却在青山外”出自哪首诗?
原诗并非如此,你这个不知被谁改了,这是欧阳修的《踏莎行》,全诗如下:【踏莎行】书名:《全宋词》 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青山远黛 近水含烟原著
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原著《踏莎行》。“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是出自现代。是江南的《踏莎行》。形容远山的颜色,凝重的宛若女子黛色的眉。天空的云彩低垂着头,仿佛恋恋不舍的情人。远处的水像烟雾般飘渺,近处的水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缭绕,朦胧的感觉。

踏莎行全诗拼音
踏莎行全诗拼音如下:xiǎo jìng hóng x,fāng jiāo lü biàn。gāo tái shù sè yīn yīn xiàn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chūn fēng bù jiě jin yáng huā,méng méng luàn pu xíng rén miàn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cuì yè cáng yīng,zhū lián ...

淮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归去无人管是唐诗吗
淮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归去无人管 ——不是唐诗,是宋词 作者:姜夔 出自:《踏莎行》采的百花成蜜后 ——是唐诗 作者:罗隐 出自:《蜂》原诗词如下 踏莎行 姜夔 【南宋】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全诗是什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没有全诗,只是一个句子,意思是“一路追风赶月,不要停下脚步,因为长满草木的平原尽头,矗立着一座座的春山”。出自:明代田歆的《华夏说》改编自: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代〕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

平芜尽处是春山出自哪首诗词?
要不断出发,一直向着远方山峦前进。 “平芜尽处是春山”其实也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出处是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原词如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 秦观 赏析
这里仍以解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为妥。一是,桃花源在湖南武陵(今桃源县),作者贬往郴州,虽与桃花源相隔甚远,但作者来到湖南,自然要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二是,桃源在古诗词中,不仅是避乱隐居的处所,而且也是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理想寄托之所在。所以,这第三句写...

踏莎行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全诗的背景,想表达什么意思...
全诗想表达的意思是送别时的离愁别恨之情。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性格刚峻,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

追风赶月莫停留全诗?
我记得后半句是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传是出自田歆的《华夏说》,没听过,不确定,用了我平常用的中国古诗词网查,没有《华夏说》这...

共和县13398539765: 踏莎行的全诗是什么? -
靳凤蛭龙: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共和县13398539765: 秦观《踏莎行》全诗内容. -
靳凤蛭龙: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共和县13398539765: 求欧阳修《踏莎行》的原文及赏析 -
靳凤蛭龙: 欧阳修《踏莎行》的原文及赏析【原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共和县13398539765: 求 周紫芝的《踏莎行》这首词的构思脉络.周紫芝——《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 -
靳凤蛭龙:[答案] 此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 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 愁思无限. 本词是一首精彩的送别诗.起句直叙离情,并抓住别时的两种物象作比喻.以游丝喻...

共和县13398539765: 踏莎行的诗意是什么?
靳凤蛭龙:《踏莎行·候馆梅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全诗如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春暖了,旅舍...

共和县13398539765: 欧阳修《踏莎行》的鉴赏 -
靳凤蛭龙: 1、鉴赏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

共和县13398539765: 秦观诗词踏莎行 -
靳凤蛭龙: 作品原文如下: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词句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⑵郴(chēn)州:...

共和县13398539765: 踏莎行全诗怎么样?
靳凤蛭龙: 标题 踏莎行 作者 毛滂 年代 宋 内容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何人正倚桃花笑.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安仁老也谁知道.碧云无信失秦楼,旧时明月犹相照. 注释 【注释】:

共和县13398539765: 南宋词人、诗人吕本中的《踏莎行》主要是写什么的? -
靳凤蛭龙: 应该是见雪兴怀,睹梅生情吧.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