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儒家精粹均在其中

作者&投稿:杨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儒家精髓,深藏在"穷理"二字之中,它并非仅是君王的教条,而是对人性、道德与智慧的深刻洞察。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核心理念,而非简单的否定欲望。这里的"天理",是宇宙的秩序,是道德的本源;而"人欲",则是后天环境和欲望的投射,需要通过格物致知来辨别和控制。

儒学的求道之路,不仅在于追求真理,更在于实践和道德的提升。"道"超越了天理,是善的力量,它引导我们辨别善恶,而非仅依赖世俗的定义。良知,是内在的辨别机制,而格物,则是探究万物本质的过程,如同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和行善去恶,挖掘内心深处的本心。


然而,欲望和懒惰往往会阻碍我们探寻真谛。欲望的诱惑与不应期的困扰,使人对善恶产生混淆。王守仁的悟道之路,便是通过修行,消灭邪淫,明辨是非,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人的成长,不仅涉及本心的觉醒,还包括对天理和后天习得的智慧的区分。


以狗为例,它们的天性固守着善良,品种和训练的不同则是后天因素的体现。人类的行为同样如此,智慧与欲望并存。吃饭是天理,但过度的奢侈则是欲望;夫妻关系是天理,过度的占有则是人欲。金钱是生活的工具,欲望使之成为恶源,而非排斥它,关键在于如何驾驭。


得道者,知行合一,能洞察因果,不受外界干扰。它并非自动成为圣贤,而是通过实践儒家的教诲,踏实地行善。立志,是儒家哲学的起点,心诚则志坚,知止、定静,一步步迈向更高层次的智慧和道德境界。


大学之道的次序,揭示了知行结合的重要性,知止而后定,定静而后虑,虑而后得。儒家的精髓在于理解真实的心性,而非表面的标签或误解。


我愿与你一同探讨这深邃的儒学世界,尽管儒释道看似迥异,但其根本精神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理解天理,遵循内心的指引,以实现人与天地的和谐共处。




格物和穷理有什么区别?
格物穷理 释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

朱熹的介绍
朱熹《中庸》上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做教学过程,并认为"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在教学过程中,他提出了几项教学原则和方法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古代历史,孔子儒学奠基于洛阳,发展辐射全中国,儒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经明朝王阳明又...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存的什么心?仁心、爱心、善心、一个纯洁无暇之心。养,则是把人性善良的一面加以培养,促其成长。这就是儒家所为的“去人欲,存天理”之说。佛家道家喜欢深山古刹安静打坐,儒家大多选择一种叫“功过格”的工具来自我监督修行。所谓功过格,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很多空格,有的是一年用的365格,...

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有什么区别
格物穷理,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4、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5、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

儒家哲学的基本观点
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

"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有什么区别?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穷理就是要真正明白道理,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假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身实践,永远想...

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
因此,朱熹反复强调要在人世间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上穷理:“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子全书》卷十五)由此也可以看到,儒家学派反对拘泥...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

道孚县14769838886: 穷理至善是什么意思 -
督标一泰: “穷理”来源于《易经》中的《八卦》.“穷理”就是穷究万物之道,穷尽天下之理.“穷理”的基本寓意深刻治学,契而不舍,探求真理,发展真理,坚持真理.“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见,这样,人就能够彻底明白的认识事物,思想开阔,襟怀坦荡,善待人生.

道孚县14769838886: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是什么意思? -
督标一泰: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出自《大学》的主旨.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道孚县14769838886: 格物穷理的内涵? -
督标一泰: 意思是多方研究刨根问题地穷究事物的道理.它原文出自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我本人比较讨厌朱夫子.朱熹的求真方法是“格物穷理”,熹的真假观是认为,绝对的真就是相对的真的总和,换言之,真的本体就是真的现象的全体,“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真的现象来把握真的本体.但这家伙虚伪的要命,也很卑鄙.朱熹的真假观倾向于把真的当作假的,属于没看清死活的都一律先置之死地再说.求“假真”,是意味着人生在世,真乃是待求之物,既得之真则皆假.这种真假观,必然导致这样的人生观:人生在总体上是真实的,其每个局部又都是虚假的.也就是说,真实的人生不过是虚假的一生的总和.既然如此,又何必把人生中的一事一物当真呢?

道孚县14769838886: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呀 -
督标一泰: 成语词条: 格物穷理(浏览数:41) 成语发音: gé wù ióng lǐ 成语释疑: 穷究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成语示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

道孚县14769838886: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
督标一泰: 格,是“至”的意思;物,相当于“事”.格物,就是穷极事物的边际;穷,是“尽”的意思,理,即为宋代儒家所说的“天理”,它的内涵是天地间的规律.穷理,就是说要弄清楚所有的规律.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其实是旧时的儒家知识分子对自己做学问的一种终极要求,既要对外界的事物全部搞清楚,又要对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规律透彻明白.至于至于知行合一,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所学和自己的行为做到一致,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道孚县14769838886: 格物万象,究理天人 是谁说的? -
督标一泰: “格物万象,究理天人”,关键在“格物”,而“格物”的关键又在“格”. “格”,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格,长条儿”,树木的长枝条,所以,从“木”,“各”声,由此派生出多义:1)“到”、“至”之意;2)因“到”、“至”而“...

道孚县14769838886: 四书中的《大学》全文内容 -
督标一泰:[答案]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成四书之后,起地位更加突出.《大学》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道孚县14769838886: 主要体现了朱熹的哪一观点 -
督标一泰: 格物致知论 “格物致知”出于《大学》“致知在格物”一语,原无认识论意义,基本上是讲对一般道德的体认.明确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解释“格物”的第一个人是程颐.他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二程遗书》)朱熹继承了二程的说法,并建立了更系统的格物穷理说.他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

道孚县14769838886: 朱子语类翻译 -
督标一泰: 1、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