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浅层生物气?

作者&投稿:厨人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西气东输~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
随着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加速落实,“十三五”大力推动天然气发展预期的逐步临近,以及近期天气转凉天然气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天然气的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天然气是存

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氦和氩等。天然气在送到最终用户之前,为助于泄漏检测,还要用硫醇、四氢噻吩等来给天然气添加气味。
天然气不溶于水,密度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水)为约0.45(液化)燃点(℃)为650,爆炸极限(V%)为5-15。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甲烷是最短和最轻的烃分子。
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H₂S)是常见的杂质,在大多数利用天然气的情况下都必须预先除去。含硫杂质多的天然气用英文的专业术语形容为"sour(酸的)"。
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每公斤液化气燃烧热值为11000大卡。气态液化气的比重为2.5公斤/立方米。每立方液化气燃烧热值为25200大卡。每瓶液化气重14.5公斤,总计燃烧热值159500大卡,相当于20立方天然气的燃烧热值。
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

生物成因
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生物成因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
最有利于生气的有机母质是草本腐植型—腐泥腐植型,这些有机质多分布于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通常含陆源有机质的砂泥岩系列最有利。硫酸岩层中难以形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原因,是因为硫酸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抵制作用,H2优先还原SO42-→S2-形成金属硫化物或H2S等,因此CO2不能被H2还原为CH4。
甲烷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地化环境,首先是足够强的还原条件,一般Eh<-300mV为宜(即地层水中的氧和SO42-依次全部被还原以后,才会大量繁殖);其次对pH值要求以靠近中性为宜,一般6.0~8.0,最佳值7.2~7.6;再者,甲烷菌生长温度O~75℃,最佳值37~42℃。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甲烷菌就不能大量繁殖,也就不能形成大量甲烷气。

有机成因
油型气
沉积有机质特别是腐泥型有机质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天然气,或者是在后成作用阶段由有机质和早期形成的液态石油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与石油经有机质热解逐步形成一样,

天然气的形成也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在剖面最上部(成岩阶段)是生物成因气,在深成阶段后期是低分子量气态烃(C2~C4)即湿气,以及由于高温高压使轻质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在剖面下部,由于温度上升,生成的石油裂解为小分子的轻烃直至甲烷,有机质亦进一步生成气体,以甲烷为主石油裂解气是生气序列的最后产物,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为干气带。
由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干气,甲烷含量逐渐增多,故干燥系数升高,甲烷δ13C1值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大而增大。
煤型气
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
煤田开采中,经常出现大量瓦斯涌出的现象,如重庆合川区一口井的瓦斯突出,排出瓦斯量竟高达140万立方米,这说明,煤系地层确实能生成天然气。
煤型气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其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少,一般为干气,但也可能有湿气,甚至凝析气。有时可含较多Hg蒸气和N2等。
煤型气也可形成特大气田,1960S以来在西西伯利亚北部K2、荷兰东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南部P等地层发现了特大的煤型气田,这三个气区探明储量2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3弱。据统计(M.T哈尔布蒂,1970),在世界已发现的26个大气田中,有16个属煤型气田,数量占60%,储量占72.2%,由此可见,煤型气在世界可燃天然气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煤作用与煤型气的形成:成煤作用可分为泥炭化和煤化作用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堆积在沼泽、湖泊或浅海环境下的植物遗体和碎片,经生化作用形成煤的前身——泥炭;随着盆地沉降,埋藏加深和温度压力增高,由泥炭化阶段进入煤化作用阶段,在煤化作用中泥炭经过微生物酶解、压实、脱水等作用变为褐煤;当埋藏逐步加深,已形成的褐煤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按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的序列转化。
实测表明,煤的挥发分随煤化作用增强明显降低,由褐煤→烟煤→无烟煤,挥发分大约由50%降到5%。这些挥发分主要以CH4、CO2、H2O、N2、NH3等气态产物的形式逸出,是形成煤型气的基础,煤化作用中析出的主要挥发性产物。
1.煤化作用中挥发性产物总量端口;
2、CO2 3.H2O 4. CH4 5.NH3 6.H2S
从形成煤型气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的四次较为明显变化(煤岩学上称之为煤化跃变):
第一次跃变发生于长焰煤开始阶段,碳含量Cr=75-80%,挥发分Vr=43%,Ro=0.6%;
第二次跃变发生于肥煤阶段,Cr=87%,Vr=29%,Ro=1.3%;
第三次跃变发生烟煤→无烟煤阶段,Cr=91%,Vr=8%,Ro=2.5%;
第四次跃变发生于无烟煤→变质无烟煤阶段,Cr=93.5%,Vr=4%,Ro=3.7%,芳香族稠环缩合程度大大提高。
在这四次跃变中,导致煤质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第一、二次跃变。煤化跃变不仅表现为煤的质变,而且每次跃变都相应地为一次成气(甲烷)高峰。
煤型气的形成及产率不仅与煤阶有关,而且还与煤的煤岩组成有关,腐殖煤在显微镜下可分为镜质组、类脂组和惰性组三种显微组分,中国大多数煤田的腐殖煤中,各组分的含量以镜质组最高,约占50~80%,惰性组占10~20%(高者达30~50%),类脂组含量最低,一般不超过5%。
在成煤作用中,各显微组分对成气的贡献是不同的。长庆油田与中国科院地化所(1984)在成功地分离提纯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基础上,开展了低阶煤有机显微组分热演化模拟实验,并探讨了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贡和成烃机理。发现三种显微组分的最终成烃效率比约为类脂组:镜质组:惰性组=3:1:0.71,产气能力比约为3.3:1:0.8,说明惰性组也具一定生气能力。

无机成因
地球上的所有元素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类似太阳上的核聚变的过程,当碳元素由一些较轻的元素核聚变形成后的一定时期里,它与原始大气里的氢元素反应生成甲烷。
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变质岩和宇宙空间分布的可燃气体,以及岩石无机盐类分解产生的气体,都属于无机成因气或非生物成因气。它属于干气,以甲烷为主,有时含CO2、N2、He及H2S、Hg蒸汽等,甚至以它们的某一种为主,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非烃气藏。
稀有气体He、Ar等,由于其特殊的地球化学行为,科学家们常把它们作为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剂。He、Ar的同位素比值3He/4He、40Ar/36Ar是查明天然气成因的极重要手段,因沿大气→壳源→壳、幔源混合→幔源,二者不断增大,前者由1.39×10-6→>10-5,后者则由295.6→>2000。此外,根据围岩与气藏中Ar同位素放射性成因,还可计算出气体的形成年龄(朱铭,1990)。[2]
甲烷
无机合成:CO2+H2→CH4+H2O 条件:高温(250℃)、铁族元素
地球原始大气中甲烷:吸收于地幔,沿深断裂、火山活动等排出
板块俯冲带甲烷:大洋板块俯冲高温高压下脱水,分解产生的H、C、CO/CO2→CH4
CO2
天然气中高含CO2与高含烃类气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CO2气藏来说,有经济价值者是CO2含量>80%(体积浓度)的天然气,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气象、医疗、饮食业和环保等领域。中国广东省三水盆地沙头圩水深9井天然气中CO2含量高达99.55%,日产气量500万方,成为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气藏。
世界上已发现的CO2气田藏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火山区、断裂活动区、油气富集区和煤田区。从成因上看,共有以下几种:
无机成因 :
① 上地幔岩浆中富含CO2气体当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上升、压力减小,其中CO2逸出。
②碳酸盐岩受高温烘烤或深成变质可成大量CO2,当有地下水参与或含有Al、Mg、Fe杂质,98~200℃也能生成相当量CO2,这种成因CO2特征:CO2含量>35%,δ13CCO2>-8‰。
③碳酸盐矿物与其它矿物相互作用也可生成CO2,如白云石与高岭石作用即可。
另外,有机成因有:
生化作用
热化学作用
油田遭氧化
煤氧化作用
N2
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据研究,分子氮的最大浓度和逸度出现在古地台边缘的含氮地层中,特别是蒸发盐岩层分布区的边界内。氮是由水层迁移到气藏中的,由硝酸盐还原而来,其先体是NH4+。
N2含量大于15%者为富氮气藏,天然气中N2的成因类型主要有:
①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N2:100-130℃达高峰,生成的N2量占总生气量的2.0%,含量较低;(有机)
② 地壳岩石热解脱气:如辉绿岩热解析出气量,N2可高达52%,此类N2可富集;
③ 地下卤水(硝酸盐)脱氮作用:硝酸盐经生化作用生成N2O+N2;
④ 地幔源的N2:如铁陨石含氮数十~数百个ppm;
⑤ 大气源的N2:大气中N2随地下水循环向深处运移,混入最多的主要是温泉气。
从同位素特征看,一般来说最重的氮集中在硝酸盐岩中,较重的氮集中在芳香烃化合物中,而较轻的氮则集中在铵盐和氨基酸中。
H2S
全球已发现气藏中,几乎都存在有H2S气体,H2S含量>1%的气藏为富H2S的气藏,具有商业意义者须>5%。
据研究(Zhabrew等,1988),具有商业意义的H2S富集区主要是大型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的沉积剖面中均含有厚的碳酸盐一蒸发盐岩系。
自然界中的H2S生成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 生物成因(有机):包括生物降解和生物化学作用;1
② 热化学成因(无机):有热降解、热化学还原、高温合成等。根据热力学计算,自然环境中石膏(CaSO4)被烃类还原成H2S的需求温度高达150℃,因此自然界发现的高含H2S气藏均产于深部的碳酸盐—蒸发盐层系中,并且碳酸盐岩储集性好。

一、浅层生物气的概念及分布

(一)生物气的概念

生物气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而生成的,以甲烷为主,含部分二氧化碳及少量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组分,它与未成熟至成熟阶段形成的热解气相比,在化学成分上,尤其是碳同位素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异。生物气组分中CH4含量较高(任光明,1999)。广义的生物气指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所有天然气,包括原生生物气和表生菌解气,不包括经历了生物氧化降解的天然气。生物气通常出现在较浅的未成熟沉积物中,它们在地史过程中对碳循环起重要作用。大气中约80%~90%的甲烷为生物气,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资源概况

生物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20年前估计生物气约占全球天然气资源的20%。近年来随深部生物圈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发现微生物赋存深度大、活动时间长,生物气储量比以前预计的要高。另外,除近代沉积物外,煤、富有机质页岩和原油生物降解均能形成大量生物气,它们对天然气贡献也很大。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对洁净能源的需求都需要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力度,未来天然气勘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成因气的发现(张水昌等,2005)。

目前,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数十个国家都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生物气藏(表3-4),这些生物气都分布在第四系—白垩系中,普遍出现在浅部,既有纯生物甲烷气,也有与热成因气共生的混合气。中国已发现约30多个生物气藏,典型生物气分布区主要在江浙沿海、长江三角洲和柴达木盆地,在松辽盆地、内蒙古和滇黔粤桂地区的中小型盆地也发现有较为丰富的生物气,产层一般为第四系—古近系(主要是第四系)。

中国生物气预测可采资源量1×1012m3。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发现5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432×108m3,资源量约1×1012m3;长江中下游超浅层显示万余处,发现8个浅层气田,探明储量6.5×108m3,资源量约(200~300)×108m3;莺—琼盆地已在一些工业气流井的浅层见显示,估计资源量约1.05×1012m3(张玉玮,2006)。

表3-4 国外生物气探明储量表(张玉玮,2006)

对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发现的生物气藏埋深统计结果表明,在正常地温条件下(3℃/100m)生物气形成的下限深度小于2000m,大部分在0~1000m范围形成。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大部分生物气藏深度为100~2500m。目前,国外发现最大埋深的生物气田是意大利波河盆地的安托尼拉气田,埋深约4500m。中国生物气分布深度均小于2000m,最浅的只有十几米。400~1500m之间的气藏较多,同时生物气的聚集规模也较大。

二、生物气的成因

(一)生成机理

生物气的生产者是微生物(细菌),细菌包括喜氧细菌、厌氧细菌及兼氧细菌3种类型。对大量近代沉积物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其最上部,细菌的活动最为活跃,数量也最大,这些细菌能改造和分解有机质,但它们的数量和活动能力随沉积物埋藏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而且喜氧细菌减少得更为迅速(张玉玮,2006)。

聚集在现代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利用分解酶把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化合物分解成为它们可以吸收的简单分子,为它们生长、繁殖提供物质条件。其中一部分小分子被细菌重新合成为细菌的细胞质,另一部分则转变为气体。在实验室里采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天然形成的有机软泥进行试验发现,产出的主要烃类是甲烷。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降解中,有利于生成生物甲烷气的条件是厌氧环境,由包括光合细菌在内的厌氧菌把沉积的有机质转化成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又把二氧化碳合成为各种碳化合物(CH2O)n,产甲烷菌则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因为甲烷气轻且非常稳定,在形成后脱附逸出,离开生成地点,因此甲烷气不存在浓度封闭微环境,可源源不断地生成。

从聚合有机物到生物气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首先有机物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分解成产甲烷菌能利用的底物,如氢和二氧化碳、甲酸盐、乙酸盐、甲醇、甲氨等,然后,产甲烷菌通过乙酸发酵和氢还原二氧化碳形成甲烷。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主要是乙酸盐发酵和二氧化碳还原(图3-23),反应式为:

乙酸发酵   CH3COOH→CO2+CH4

二氧化碳还原  CO2+4H2→CH4+2H2O

图3-23 生物气形成途径示意

(二)分类

依据生物气的形成途径和成因机理,可将广义生物成因气划分为早期生物气、低熟气、晚期生物气、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和浅层油气次生蚀变改造型天然气等5类,其分别属于原生型生物气和次生型生物气(表3-5)(李先奇等,2005)。

表3-5 生物气成因类型划分(据李先奇等,2005)

*δ13C指样品中碳元素的重轻同位素比值与标准样品的该比值的相对偏差。

(三)控制因素

生物气生成是由几个关键性因素控制的。缺氧、贫硫酸盐、低温、富含有机质和适合的细菌活动空间是生物成因甲烷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气生成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古气候、有机质类型和丰度、水介质性质、地质作用(包括构造沉降、沉积速率和海或湖平面变化)、沉积时间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控制生物气的形成。

三、浅层生物气的利用

世界范围内存在众多的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生物气藏,最重要的生产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埋藏较浅的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生物气也得到了一些地质学家的关注。然而,把分布在全新世沉积物中、埋深小于100m的生物气作为单独勘探开发对象,运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并发现了具工业性或商业性生物气田,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勘探工作还不多见。

美国密歇根盆地中—上二叠统Antrim页岩中,在其成熟度较高的区域并没有获得高产热成因气,曾使地质学家对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探产生过动摇,但在转向以浅层生物气为勘探目标后,成功地在该盆地边缘的页岩层中获得工业气流,从而增强了浅层生物气的勘探信心,目前该地区共有12000口生产井。在伊利诺伊州盆地,NewAlbany页岩天然气虽然为热成因和生物成因混和气,但由于有适宜微生物聚集与繁殖的环境,因此生物气在该地区天然气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在粉河盆地,虽然煤层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而不能生成热成因气,但煤层中所赋存的甲烷含量却很高,并且还实现了天然气的商业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微生物参与了煤层中有机质的分解,从而生成大量生物气,这与著名的圣胡安盆地热成因煤层气明显不同,说明煤层与富有机质页岩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非常规生物气藏(朱炎铭等,2013)。

我国对生物气研究及勘探工作重视不够,除柴达木盆地、浙江外,其他地区并未开展过针对生物气的系统勘探工作。国内已发现的生物气多是其他油气勘探或开发的副产品。目前对国内第四纪生物气进行较为系统研究地区的有柴达木盆地东部、浙江沿海平原、长江三角洲、莺—琼盆地和洞庭湖盆地,其中具工业或商业产能的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莺—琼盆地和浙江沿海平原。云南昆明盆地新近纪—第四纪生物气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四、生物气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浅层生物气认识不足,认为其虽易在浅层沉积物中生成,但也易于散失,难以大量聚集成藏,经济效益低,不能与深层大气田相比。因此,国内外虽有发现,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及勘探技术的提高,使生物气藏的勘探开发呈现出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相继发表了一些论文,从微生物学基础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论述了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和聚集条件,探讨了生物气的鉴别标志和远景储量。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海洋沉积物中的气体成因、甲烷形成的微生物作用过程、气体地球化学特征、气体形成途径、气体运移特征和检测手段、成藏基本条件等给予更多注意。2002年3月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年会上,生物气的形成与分布、资源潜力以及生物气与热成因气的鉴别方法是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

我国对生物气系统研究及勘探工作起步较晚,除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浙江杭州湾地区第四系、云南古近—新近系小盆地外,其他地区并未开展过针对生物气的系统勘探工作,国内已发现的生物气多是其他油气勘探或开发的副产品。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生物气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生物气形成途径、鉴别标志、生成和聚集的控制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七五”至“八五”期间,生物气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主要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微生物学和天然气地质学方面,论述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形成和富集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和鉴别标志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对我国生物气勘探和成藏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于1990年对全国30多个盆地和12个海相沉积区块的4种类型天然气,即煤成气、碳酸盐岩气、湖相腐泥伴生气及高熟—过熟气、生物气,采用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气发生率法,分别计算了其资源量,但这些大都是针对1000多米深的生物气进行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成果也涉及深度小于200m的生物气(主要表现在生物气的模拟实验过程中),然而其研究程度比较低,也不系统。

生物气作为一种潜在并且陆续被证实的重要烃类资源,已引起国际能源界的广泛注意,中国的生物气也必将大有所为。中国能源的紧缺已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常规油气资源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加强生物气勘探将是大势所趋且刻不容缓。因此,深入开展中国生物气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总结生物气形成机理与运聚成藏规律,探索生物气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方法,建立中国生物气地质理论,不仅有望带来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陆相生油”似的辉煌成果,也是当代能源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什么是浅层生物气?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发现5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432×108m3,资源量约1×1012m3;长江中下游超浅层显示万余处,发现8个浅层气田,探明储量6.5×108m3,资源量约(200~300)×108m3;莺—琼盆地已在一些工业气流井的浅层见显示,估计资源量约1.05×1012m3(张玉玮,2006)。 表3-4 国外生物气探明储量表(张玉玮,2006...

求浅层气的准确定义
浅层气是指埋藏深度比较浅(一般在1500m以内)、储量比较小的各类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生物气、油型气、煤层甲烷气、水溶气等。

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
天然气是一种多孔隙岩层中的气体资源,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它的形成过程涉及多种因素,从生物化学作用到地质热作用,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有可能成为天然气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生物成因天然气是在成岩作用早期的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由沉积...

天然气形成原因
生物成因气是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由微生物群体发酵和合成沉积有机质形成,主要在埋藏浅、时代新且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甲烷为主。其形成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如草本腐植型有机质多见于陆源物质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由沉积有机质...

天然气成因类型判别
Ⅰ区为无机成因气区。该区的δ13C1为41‰~-7‰,δCCO2为-7‰~27‰(在0‰附近特别集中)。洋脊喷出气、温泉气、火山气和各种岩浆岩和宇宙物质包裹体中的气体均属此区。Ⅱ区为生物化学气区。该区的δ13C1为-92‰~-54‰,δ13CCO2为-36‰~1‰。世界上浅层生物成因气、现代沉积物...

浅层气的主要成因有?
生物气和热成因气。根据查询道客巴巴网信息显示。生物气和热成因气,生物气包括原生型和次生型的,原生型生物气包括早期生物成因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晚期生物成因气,次生型生物气包括稠油降解气和浅层次生蚀变改造型天然气,热成因气包括干酪根初次裂解和原油二次裂解生成的天然气。

气田气田概况
生物成因气,由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和微生物发酵形成,主要含甲烷,常见于埋藏浅、新层和低演化程度的岩层。 无机成因或非生物成因气,源自深部岩浆活动、变质岩和宇宙空间,含有甲烷、CO2、N2等气体,具有工业价值。产能划分标准以千米井深的单井稳定天然气产量为依据,分为高产(>100,000m³\/d)...

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1、生物成因气是在生物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形成的,当时沉积有机质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经过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产生了天然气。这种气体有时会混合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主要出现在埋藏浅、年代新且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并以甲烷为主。形成生物成因气的前提条件是丰富的有机质和强...

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1、生物成因 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生物成因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生物成因,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淀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无机成因,地球上的元素经历了类似太阳上的核聚变的过程,当碳元素由一些较轻的元素核聚变形成后与原始大气里的氢元素反应生成甲烷。有机油型气成因沉积有机质特别是腐...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甲烷水合物 -
辛法坐珠: 在特定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甲烷气体可容纳水分子形成一种具笼形结构、似冰状的固体水合物,又称固态气体水合物 ( Solid Gas Hydrate) .天然的甲烷水合物 ( MethaneHydrate) 多呈白色、浅灰色,常以分散状的颗粒或薄层状的集合体...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地质异同 -
辛法坐珠: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在圈闭条件、储层特征、源储配置、成藏特征、渗流机理、分布和聚集等方面与传统石油地质学存在明显差异(表1-3). 图1-5 全球油气田发现与储量规模变化 图1-6 全球油气田发现地表条件统计表1-3 非常规石...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 -
辛法坐珠: 天然气是动植物的尸体以及粪便等经过地质变迁后掩埋在地下产生一些列的反应生成的甲烷,乙烷,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形成的过程很复杂……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管道煤气使用的是液化气还是天然气 -
辛法坐珠: 为天然气. 城市燃气的发展应当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燃气管...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可再生吗 -
辛法坐珠: 不能,天然气是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 天然气是一...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产生过程的 化学反应 -
辛法坐珠: 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什么污染物?具体有哪些?每一种的量大吗? -
辛法坐珠: 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少量CO,SO2,NxO等.其中SO2,NxO这二者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硫S是天然气中带来的,氮N主要来自助燃空气中,是高温燃烧的副产物,减少使用煤矿、石油,提倡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天...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其化学成分有哪些 -
辛法坐珠: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

喀什地区18484238425: 天然气怎形成的 -
辛法坐珠: 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