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献廷哪里人

作者&投稿:海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刘献廷
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中文名:刘献廷
别名:广阳子
国籍:清朝
民族:蒙古后裔
出生地:顺天府大兴
出生日期:1648年9月13日
逝世日期:1695年8月15日
职业:地理学家
代表作品:《广阳杂记》
生平简介
生于顺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好读书,常至通宵达旦,终至一眼失明。《庄子》一书为其最爱,因此其字取为“继庄”。康熙五年(1666年),吴三桂弑南明桂王,时献廷十九岁,双亲已逝,举家南隐於吴江,并因不时济贫以致倾家荡产。此後南隐吴江,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为止。三藩之乱定後,献廷妻死,献廷遂抛家别子过著浪迹天涯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献廷因万斯同之荐,北上应徐乾学聘,入京参明史馆事,增订《明史·历志》和《大清一统志·河南志》,“遍历九州,览其山川形势”,并结识当时名闻遐迩的学者,如王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离京返吴。次年七、八月之际,溯江西行。冬天时,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马茹仪凤(字紫廷)延之署中过年。翌年正月十八日,开始游南岳,此游得识王夫之,并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献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东滨)。冬至日到湖南,于此写下许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离此东归。经过汉阳时受到汉阳令张寿民的款待,但张氏绝口不提复兴事,献廷暗自慨叹。之後他又自汉阳东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乡。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献廷重游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殁,与妻张氏合葬於吴江墓山。
著作多佚,仅存《广阳杂记》5卷。
学术成就
刘献廷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利济天下后世,并注重实地考察,对历法、数学、音韵等都有贡献,在地理方面尤大。据《广阳杂记》记载,他对古今气候变迁、各地物候的异同、河流侵蚀作用,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都有独到见解;认为地理书籍按照固定项目只讲“人事”是不够的,还必须阐述“天地之故”,即要探讨自然规律,为如何研究地理学指出了方向。
著作名录
地理
(1)《秦边九卫图》佚(2)《楚水图记》佚(3)《水经注疏》未成(4)《江汉沅湘记》佚
历史
(1)《明史》未成(2)《明初官制》佚(3)《升官图说》佚(4)《续竹书纪年草稿》佚(5)《纲目纪年》佚(6)《论宗法》未成
音韵学
(1)《新韵谱》佚
文学
(1)《广阳集》佚(2)《广阳诗集》疑尚存(3)《离骚经讲录》佚
其他
(1)《日记》:由《广阳杂记》摘录选辑而成,佚(2)《广阳杂记》佚(3)《日知录》佚(4)《友谱》佚
其中《新韵谱》、《明史》、《水经注疏》三书,为其一生极欲完成者,结果三书中只成《新韵谱》一书,其二书之所以不成,诚如全祖望所言:“凡继庄所撰著,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
思想观点
气概
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现了知识份子的气概。以当时知识份子不敢踏出书房一步为耻,以为今之学者率知古而不知今,纵使博极_书,亦_算半个学者。其中尤为厌恶知识份子唯利是图,认为人即是上天的具体化,可以为天主持公道,将天的好生之德广被人间。而人生於气运流行中,当人与气运搏斗,个人家庭是可以弃而不顾的,因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而言。
学道方面
另外读书方面,献廷涉略的书籍很广,除了经、史、子、集外,还读了佛经与道藏,其中佛经里,最看重盛行明朝中叶的等韵学。学道方面,献廷则欣赏性命双修的道家北宗。
清史文载
生平
先世本吴人,寓吴江甚久。自其少时,好读书,辄竟夜不寐,父母怜之,禁绝其膏火,则燃香以代,因眇一目。又折其左肱。居恒落落,蹑敝衣冠,踯躅风尘中。遭际国变,亟亟以经世为务,故洁身独行,不为好爵所縻。其学自象纬、律历、边塞、关要、财赋、军政之属,旁及岐黄、释老家言,无不穷究。
先生性慷慨,尝毁产济人。妻卒,室家荡然。于是欲遍历九州,览其山川形势。访遗佚,交其豪杰,观其土俗;博采轶事,以益其闻见,而质证其所学。徐乾学家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先生游其间,别有心得,不与人同。万斯同于书无所不读,独心折先生,引参《明史》。顾祖禹、黄仪咸长舆地,亦引先生预《一统志》事。先生谓:“诸公考古有余,而未切干实用。”独许王源,日与讨论天地阴阳之变,伯王大略,兵法,文章,典制,方域要害,古今兴亡之故,近代人才邪正。
先生自谓于声音之道,别有所窥,足究造化之奥,百世而不惑。尝作《新韵谱》,其悟自《华严》入,而参以天竺陀罗尼,泰西腊丁语,小西天梵书,暨天方、蒙古、女真等音;又证以辽人林益长之说,而益自信。其法:先立鼻音二,以为韵本;有开有合,各转阴阳上去入之五音;——阴阳即上下二平——共十声,而不历喉腭舌齿唇之七位,故有横转无直送;则等韵重叠之失去矣。次定喉音四,为诸韵之宗;而后知腊丁话、女真国书、梵音,尚有未精者;以四者为正喉音,而从此得半音、转音、伏音、送音、变喉音。又以二鼻音分配之,一为东北韵宗,一为西南韵宗,八韵立而四海之音可齐。于是以喉音互相合,凡得音十七;喉音与鼻音互相合,凡得音十;又以有余不尽者三合之,凡得音五。共计三十音为韵父。而韵历二十二位为韵母,横转备有五字;而万有不齐之声摄于此矣。又欲谱四方土音,以穷宇宙元音之变,乃取《新韵谱》为主,而以四方立音填之,逢人便可印正。
先生又谓朱子《纲目》非亲笔,故迂而不切,当别作《纪年》一书。又谓方舆书以北极出地为主。其说皆前此所未发。然卒以其所撰著之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故虽言之甚段,而终其身未见有成书。
先生归吴江即卒,年四十有八。门人黄宗夏辑其涉笔漫录之作成《广阳杂记》数卷传世。
小传
刘继庄者,名献廷。字君贤。顺天大兴县人也。先世本吴人。以官太医。遂家顺天。继庄年十九。复寓吴中。其后居吴江者三十年。晚更游楚。寻复至吴。垂老始北归。竟反吴卒焉。昆山徐尚书善下士。又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继庄游其间。别有心得。不与人同。万隐君季野。于书无所不读。乃最心折于继庄。引参《明史》馆事。顾隐君景范。黄隐君子鸿。长于舆地。亦引继庄参《一统志》事。继庄谓诸公考古有余。而未切实用。及其归也。万先生尤惜之。予独疑继庄出于改步之后。遭遇昆山兄弟。而卒老死于布衣。又其栖栖吴头楚尾间。漠不为_榆之念。将无近于避人亡命者之所为。是不可以无稽也。而竟莫之能稽。且诸公著述。皆流布海内。而继庄之书。独不甚传。因求之几二十年不可得。近始得见其《广阳杂记》于杭之赵氏。盖薛季宣、王道甫一流。呜呼。如此人才。而姓氏将沦于狐貉之口。可不惧哉。继庄之学。主于经世。自象纬、律历、以及边塞、关要、财赋、军器之属。旁而岐黄者流。以及释道之言。无不留心。深恶雕虫之技。其生平自谓于声音之道。别有所窥。足穷造化之奥。百世而不惑。尝作新韵谱。其悟自华严字母入。而参之以天竺陀罗尼。泰西蜡顶话。小西天梵书。暨天方、蒙古、女直等音。又证之以辽人林益长之说。而益自信。同时吴修龄自谓苍颉以后第一人。继庄则曰。是其于天竺以下书皆未得通。而但略见华严之旨者也。继庄之法。先立鼻音二。以鼻音为韵本。有开有合。各转阴阳上去入之五音。阴阳即上下二平。共十声。而不历喉腭舌齿唇之七位。故有横转无直送。则等韵重叠之失去矣。次定喉音四。为诸韵之宗。而后知泰西蜡顶话。女直国书梵音。尚有未精者。以四者为正喉音。而从此得半音转音伏音送音变喉音。又以二鼻音分配之。一为东北韵宗。一为西南韵宗。八韵立而四海之音可齐。于是以喉音互相合。凡得音十七。喉音与鼻音互相合。凡得音十。又以有余不尽者三合之。凡得音五。共三十二音。为韵父。而韵历二十二位为韵母。横转各有五子。而万有不齐之声。摄于此矣。尝闻康甲夫家有红毛文字。惜不得观之。以合泰西蜡顶语之异同。又欲谱四方土音。以穷宇宙元音之变。乃取新韵谱为主。而以四方土音填之。逢人便可印正。盖继庄是书多得之大荒以外者。囊括浩博。学者骤见。而或未能通也。其论向来方舆之书。大抵详于人事。而天地之故。概未有闻。当于疆场之前。别添数则。先以诸方之北极出地为主。定简平仪之度制。为正切线表。而气节之后先。日蚀之分秒。五星之陵犯占验。皆可推矣。诸方七十二候。各各不同。如岭南之梅。十月已开。桃李腊月已开。而吴下梅开于惊蛰。桃李开于清明。相去若此之殊。今世所传七十二候。本诸《月令》。乃七国时中原之气候。今之中原。已与七国之中原不合。则历差为之。今于南北诸方。细考其气候。取其核者。详载之为一则。传之后世。天地相应之变迁。可以求其微矣。燕京吴下。水皆东南流。故必东南风而后雨。衡湘水北流。故必北风而后雨。诸方山水之向背分合。皆当按籍而列之。而风土之刚柔。暨阴阳燥湿之征。又可以次第而求矣。诸方有土音。又有俚音。盖五行气运所宣之不同。各谱之为一则。合之土产。则诸方人民性情风俗之微。皆可推而见矣。此固非一人所能为。但发其凡而分观其成。良亦古今未有之奇也。其论水利。谓西北乃二帝三王之旧都。二千余年未闻仰给于东南。何则。沟洫通而水利修也。自刘石云扰以讫金元。千有余年。人皆草草偷生。不暇远虑。相习成风。不知水利为何事。故西北非无水也。有水而不能用也。不为民利。乃为民害。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漂没民居。无地可潴。无道可行。人固无如水何。水亦无如人何。虞学士始奋然言之。郭太史始毅然行之。未几竟废。三百年无过而问者。有圣人者出。经理天下。必自西北水利始。水利兴而后足食。教化可施也。西北水利。莫详于《水经》郦注。虽时移势易。十犹可得其六七。郦氏略于东南。人以此少之。不知水道之当详。正在西北。欲取二十一史关于水利农田战守者。各详考其所以。附以诸家之说。以为之疏。以为异日施行者之考证。又言朱子纲目。非其亲笔。故多迂而不切。而关系甚重者反遗之。当别作纪年一书。凡继庄所撰着。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故虽言之甚殷。而难于毕业。是亦其好大之疵也。又言圣王之治天下。自宗法始。无宗法。天下不可得治。宜特为一书以发明之。是则儒者之至言。而惜其书亦未就。予之知继庄也以先君。先君之知继庄也以万氏。及余出游于世。而继庄同志如梁质人、王昆绳。皆前死不得见。即其高弟黄宗夏。亦不得见。故不特继庄之书。无从踪迹。而逢人问其生平颠末。杳无知者。因思当是时安溪李阁学。最留心音韵之学。自谓穷幽探微。而绝口不道继庄与修龄。咄咄怪事。绝不可晓。何况今日去之六七十年以后,并其出处本末而莫之详。益可伤矣。近者吴江征士沈彤。独为继庄立传。盖继庄侨居吴江之寿圣院最久。诸沈皆从之游。及其子死无后。即以沈氏子为后。然其所后子。今亦亡矣。故彤所为传。亦不甚详。若其谓继庄卒年四十八。亦恐非也。继庄弱冠居吴。历三十年。又之楚之燕。卒死于吴。在壬申以后。则其年多矣。盖其人踪迹。非寻常游士所阅历。故似有所讳。而不令人知。彤盖得之家庭诸老之传。以为博物者流。而未知其人。予则虽揣其人之不凡。而终未能悉其生平行事。乃即据《广阳杂记》出于宗夏所辑者。略求得其读书著书之概。因为撮拾而传之。以俟异日更有所闻而续序之。
予又尝闻之。万先生与继庄共在徐尚书邸中。万先生终朝危坐观书。或瞑目静坐。而继庄好游。每日必出。或兼旬不返。归而以其所历。告之万先生。万先生亦以其所读书证之。语毕复出。故都下求见此二人者。得侍万先生为多。而继庄以游。罕所接。时万先生与继庄。各以馆脯所入。钞史馆秘书。连甍接架。尚书既去官。继庄亦返吴。而万先生为《明史》馆所留。继庄谓曰。不如与我归。共成所欲着之书。万先生诺之。然不果。继庄返吴不久而卒。其书星散。及万先生卒于京。其书亦无存者。继庄平生讲学之友。严事者曰梁溪顾_滋。衡山王而农。而尤心服者曰彭躬庵。以予观之。躬庵尚平实。而继庄之恢张。殆有过之。惜乎不得尽见其书以知其人。更二三十年。直泯没矣。世有如晁子止、陈直卿者。倘附存其新韵谱之目。而以予所述其书之大意。志于其后。犹可慰继庄于身后也。继庄书中所述大兵征俄罗斯及王辅臣反平凉文。俱极可喜。继庄之才极矣。顾有一大不可解者。其生平极许可金圣叹。故吴人不甚知继庄。间有知之者。则以继庄与圣叹并称。又咄咄怪事也。圣叹小才耳。学无根柢。继庄何所取而许可之。乃以万季野尚有未满。而心折于圣叹。则吾无以知之。然继庄终非圣叹一流。吾不得不为别白也。(全祖望撰)
诗作集粹
王昭君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如何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题闺秀雪仪画嫦娥便面
素笺折叠涂云母,黛笔清新画月娥。
莫道绣奁无粉本,朝朝镜里看双螺。



刘献廷哪里人
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

刘献廷自谓声音之道有何独到见解?
刘献廷,本为吴人,寓居吴江久矣。自幼好学,夜以继日,父母怜其勤奋,禁其灯火,他便燃香读书,因而致盲左眼,折损左臂。他性格豁达,常倾尽家财以助人,生活简朴,身在尘世,却以经世济民为己任,不受爵禄所诱。献廷的学问广博,从天文地理、财政军事,到医学、佛道之学,无不通晓,且深入探究。

刘献廷为何抛家别子浪迹天涯?
刘献廷,字继庄,顺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诞辰,以好读书闻名,夜以继日研读,直至失明。他特别钟爱《庄子》,此书对其影响深远。十八岁那年,面对吴三桂弑桂王的动荡,他家道中落,南下吴江,常行善事,却因此家产尽失。三藩之乱后,献廷妻亡,他选择浪迹天涯。康熙二十六年,万斯同推荐,献廷北上应徐乾...

首义之城是哪座城市
清朝初期,有一个地理学家叫刘献廷。刘献廷祖籍江苏吴县。在刘献廷看来,汉阳的属地汉口,不但与京城、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还是“九省通衢”之地。九省的货物都需要通过汉口来周转到全国各地。3、东方芝加哥 清廷在1858年与之签订“天津条约”,随后武汉逐渐形成汉口租界区。汉口租界,位于...

跪求夏朝至东汉的名人事例!
刘献廷(一六四八-一六九五),字继庄,别号广阳子,北京人。他上了清初,在乱肚中,全力研究学术、考察山川、访问遗老忐士,生平“志在利济天下后世,造就人才,而身家非所计”。 刘献廷在史地与音韵方面,功力尤深。《清史稿》说他: 其学主经世,自象蚌、律历、音韵、险塞、财赋、军政,以逮歧黄、释老之书,...

王元节的咏王昭君和刘献廷的咏王昭君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王昭君》是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创作的一首诗。基本信息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刘献廷 作品名称咏王昭君 创作年代 清 作品原文 咏王昭君 汉主 曾闻杀画师,画师如何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 君不知。[1]作品注释 1.王昭君:西汉汉元帝和亲宫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2.汉主:即汉...

...母亲在现在的南京建造了白瓷塔,这个历史事件哪里有记载?
第二天,前来拿朱棣的宫人扑了个空,就抓了朱棣母亲,朱棣母亲因此惨死在宫中。朱棣逃走,朱元璋只好封朱棣为燕王,统领当地最受番邦骚扰的燕云地区。后来朱棣成皇帝后,为感谢母亲种种恩情,在南京聚宝门外(今中华门)长干里附近,建成大报恩寺。另外更正一下:不是白瓷塔,是琉璃塔。塔为大报恩寺塔...

丹东籍的名人都有谁?
邓玉琢——喋血蒙冤,字温璞,1903年生,前阳石门村邓家堡人。1937年11月,淞沪战役爆发,邓部临危受命,掩护主战场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党诬为“投敌叛变",蒙冤四十余截。张新生——为真理而献身的传奇人物,化名张惠民、王立川,1887年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

李献廷贡献
李献廷先生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亲自编印并发行了《东边道游东教育参观团日记》和《国内教育参观团日记》,这些书籍被分发至各县,成为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资源,从而逐渐提升了东边道地区的教育水平。为了让学生有实地实习的机会,民国12年(1923年),他积极争取官府支持,说服当地民众,不惜迁移...

刘献廷为何未能完成《明史》和《水经注疏》?
刘献廷著作名录<\/ 地理方面,刘献廷留下了部分未完成的作品,如《秦边九卫图》、《楚水图记》、《水经注疏》及《江汉沅湘记》,皆已佚失。其中,《水经注疏》的完成情况尤为引人关注,然而遗憾的是,这部著作未能完成。在历史研究领域,刘献廷试图撰写的著作包括《明史》,但同样未竟全功。他的《明...

鹿寨县17799178354: 刘献廷 - 搜狗百科
禹差力雷: 楼主你好是刘献廷,如果满意请采纳.

鹿寨县17799178354: 清初学者刘献廷高度评价谭嗣同的学术成就说: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发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 -
禹差力雷: 错!刘献廷是清初之人,怎么会高度评价晚他出生200年的谭嗣同? 所以,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鹿寨县17799178354: 请说说神医袁体庵的医术高妙在哪里 语文文言文 -
禹差力雷: 原文:子孺言: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鹿寨县17799178354: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
禹差力雷: 【成语】:随遇而安 添至备忘录 【拼音】:suí yù ér ā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示例】:不过能够~——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 ◎鲁迅《两地书》六 【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 【反义词】:愤世嫉俗、愤愤不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鹿寨县17799178354: 海市蜃楼的形成地形有那几种?
禹差力雷: 海市蜃楼 目录·成语 ·自然现象 ·歌曲 ·电影 ·文言文 成语 【拼音】 hǎi shì shèn lóu 【解 释】 蜃:哈唎,传说中的蜃能吐气成楼台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 【出 处】 西汉...

鹿寨县17799178354: 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
禹差力雷: 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

鹿寨县17799178354: ABCC式的数字成语 -
禹差力雷: 千里迢迢 两手空空 万里迢迢 万目睽睽 一表堂堂 一息奄奄 两手空空1、两手空空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解释】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 【出处】清·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三:“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2、千里迢迢 qiān l...

鹿寨县17799178354: 因为心无所恃 所以随遇而安 出自哪里 -
禹差力雷: 译文:因为(我的)心中没有过高的期望,所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出处:网友原创注解 ①心无所恃:心中没有什么可倚仗的.恃:依靠、凭仗.②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鹿寨县17799178354: 走场什么意思 -
禹差力雷: 走场,读音为zǒu chǎnɡ,汉语词语,释义为出场;在舞台上走步配戏.例: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吴三桂之婿王长安 ,尝於九日奏女伎于行春桥,连十巨舫以为歌台,围以锦绣,走场、执役之人,皆红颜皓齿、高髻纤腰之女.”相声《武松打虎》:“这老虎走场呀,出来之后这边瞧瞧,那边瞧瞧.” 襄阳方言“走场”:丢脸,没面子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