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六国的各国到底有怎样的实力

作者&投稿:仰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王灭六国时候 六国强盛实力是 什么样的?谁最强,谁最弱?~

可以说六国的有生力量基本上被歼灭。应该楚国的军队还剩得多一点儿。最强的应该是楚国,最弱的应该是韩国。 先说韩赵魏,这3个国家长期同秦国征战。韩国是首当其冲,韩国应该是被迫2次(还是3次?)迁都,多次割地,后来更只有靠郑国修建郑国渠的疲秦之计来延缓韩国的灭亡。可惜后来反成为强秦之计,违背了初衷。所以我觉得当时六国中最弱的应该是韩国。魏国在战国前期是这3国中最强大的,魏文侯和魏武侯重视人才,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人才济济。当时魏国在和秦国的对抗中尚处于优势。可惜后来被齐国打击后,国力削弱,加上后来的君王无所作为,后来可以说一直就是个小丑角色。赵国经赵武灵王改革后国力有所增强,后期一直抗秦,只可惜赵国可与秦国媲美的良将而不善用。自上党之战和长平之战40万赵军惨被坑杀,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更弃用廉颇,误杀李牧,埃! 燕国在燕昭王时期达到鼎盛。先用苏代反间齐国,乐毅一举破齐,齐国只余2城。可惜昭王儿子惠王听信谗言,逼走乐毅。后来田单复齐。齐燕之战,两者实力都被削弱,尤其是齐国。后燕国舍武力而择刺客,加速其败亡。 楚国本是战国时地盘最大的国家。在战国中前期,楚宣王楚威王时期达到鼎盛。后楚国和齐国的结盟被秦国离间,楚国在丹阳,蓝田被秦大败,齐国落井下石,联合韩魏联军在垂沙大败楚国,楚国经过这些大败后大片国土丢失,后又丢失郢都,实力被大大削弱。后来楚怀王更被秦国骗去饿死。但后来秦灭楚,最初失利,后王翦带兵100万(实际上应该是80万把),打了2年多,可以说楚国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把。楚国人也是自认最冤枉的,故有“楚虽三户,忘秦必楚”。而后来秦朝果然是被楚人项羽和刘邦所灭,实现了诺言。可见楚国人的战斗力和斗志之强,对秦人的仇恨之深。也间接证明楚国是除秦国外最强大的国家把。我觉得楚国应该是秦灭六国时六国中最强大的。 再说最富,也是战国中期东方最强大的齐国。我对齐国的历史有肤浅的了解。齐国在齐威王和齐宣王间达到鼎盛。在六国的合纵抗秦中,也是以齐国孟尝君率领的三国联军取得的胜利最大,攻入函谷关,秦人求和,归还了很多地盘。秦人至此15年不敢出函谷关。后来信陵君的合纵军队也打到了函谷关,可惜被秦国离间魏王与他的关系,兵权被夺。齐湣王后和秦昭王一起称帝,齐国称东帝,而秦称西帝,虽后来先后被迫取消,但可以看出当时齐秦分别是东西最强大的国家。只是后来齐国被燕昭王派乐毅打得落花流水。虽田单复国,可惜昏庸的齐襄王竟然认为田单威胁他的王位,逼走齐国后期唯一的人才田单,可怜的乐毅和田单。不同的是后来的田单一直心系齐国却一直没能再回齐国,这点来说乐毅比田单幸运。襄王儿子齐王建更是个垃圾,也被骗去饿死。齐国利用其地利优势,牺牲三晋而苟全自己,最终也自食恶果,败得最窝囊。 战国中前期,七雄并争,各有所长,这个时候秦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并没有拉开。但到后期秦国优势明显,六国根本上说是因为未能进行改革或者改革不够充分导致败亡。燕赵终是小国,却败的轰烈。齐楚虽是传统强国,最后却败得狼狈不堪。

连横与合纵可以想象成经纬线 交织起来就像个棋盘一样,各个国家运用外交手段再天下这张大棋盘上进行对弈。事实上合纵连横也是外交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有很多小国家,那个时候估计是中国外交家最昌盛的时代吧。外交家那个时候叫“纵横家”最有名的就是苏秦(就是背把剑的那个家伙)、张仪还有个叫公孙衍的

从西方的国际关系体系的逻辑来说,如果一个体系中出现了一个对体系其他国家的独立生存构成重大威胁的国家,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自动形成反对这个强国的联盟,形成一种对强国的制约或均势,使体系能够维持。在西方近代历史中,最典型的就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对欧洲的主要国家形成了威胁,因此形成了反法联盟,虽然这个反法联盟也经常失败,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法国。
  但是,在华夏体系中,同样的问题却有不一样的结果。从具体的十次反秦合纵联盟的结果看,联军直接败于秦军强大军事实力的有第一、第三、第七、第八、第十次合纵,第二、第五、第六、第九次取得了军事胜利,第四次自行瓦解。十次合纵反秦中,联军是五败四胜一自瓦解。但反秦联盟最终以失败告终,秦国以一敌六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何以举六国之力而不能胜秦,除了从秦国为什么胜利来分析之外,还有以下原因导致了六国反秦合纵的失败:
  虽然六国是由于反秦而组成了十次联盟,但联盟没有明确的最终目标,每一次都只有临时的战役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是解围,比如解救大梁和邯郸,成了反秦联盟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的两次行动,还有些目标是为了收回部分被占领的土地,这两个目标都不以足以支持联盟的长久存在和六国的合作;在很长期时间内,六国都没有把秦国的威胁视为亡国的威胁,只是一种利益上减损的威胁,所以一旦秦国遭到局部的失败或得到秦国部分土地的退还,就很容易妥协并解除相互的合作关系。
  所以,六国反秦联盟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三至五年,但一般也就是一年或几个月,史书中所谓“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史记-苏秦列传》)。,并不是事实,因为在苏秦推动的这次反秦合纵中,第一年(公元前287年)合纵,第二年就有秦攻魏并占其新垣和曲阳之城的记载。(《史记-六国年表》)
  这种内部矛盾既有六国内部的政治矛盾,也有体系内六国内部的矛盾。比如公元前298—公元前295年的第二次反秦联盟,进行了三年,也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主导行动的齐相国孟尝君却受到齐湣王的怀疑,齐湣王害怕孟尝君的威望最终超过他而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只好逃到魏国。
又如“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使乐乘代之,廉颇攻乐 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史记-赵世家》)。廉颇和乐乘都是赵国名将,两人同效力于赵国多年,但赵孝成王死后,继位的赵悼襄王将廉颇的主帅撤掉,以乐乘取代他,廉颇是一位作战有方却缺少统帅之才的军事家,不能很好地处理,他一怒之下,将不满情绪向乐乘发泄,不成又出走魏,后来老死于楚,可惜了一代名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却为内乱所废。在赵要灭亡的前几年,内部更为混乱,秦国再使离间计,使赵王愚蠢地杀害了最后两位抗秦名将李牧、司马尚。
  对于魏国的反秦领袖魏无忌,秦王也是利用内部矛盾除之。在遭到魏无忌主持的反秦联盟的打击后,秦又使离间计挑拨魏王与魏无忌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晋鄙门客,并在魏国散布流言说:“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公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每天听到诽谤的话,不能不信,果然派人代公子为将。《史记-魏公子列传》。
  六国之间的矛盾则更为深刻也更不好协调,这种矛盾经常超越与秦国的矛盾而成为六国之间的战争。
  国与国的关系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古今皆然。司马迁曾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之间的矛盾是很严重的。比如齐与楚、齐与燕、燕与赵、赵与魏,它们之间彼此的利益是冲突的。再加上秦国与六国的距离不同,对各国的威胁也并不相同。对齐国而言,楚国与燕国的威胁要大于秦国,所以齐国的首要任务是对付燕国和楚国,而不是秦国。而当时能够统一天下的非秦即齐,所以其他五国除了对秦以外,它们也想对付齐国。如此,六国根本就谈不上团结,合纵注定是要失败的。
  各国在面对秦国威胁的时候,想的不是合纵抗秦的大算盘,而都打各自的小算盘,想的不是如何遏制秦国扩张,而是如何利用局势削弱他国而保存自己,甚至不惜让潜在的同盟国付出沉重的代价。相互之间的国家利益的矛盾,压倒了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
  比如,在魏赵韩三个前晋国的兄弟国家之间,一开始还有些战略合作,但到后来彼此之间的战争甚至超过了与秦国的战争。
  公元前317年第一次合纵反秦失败后,韩国就想“和于秦,赂以一名都”,亲秦可以理解,但韩国想的不仅要亲秦,而且要与秦合作攻打楚国,即让祸水南流,韩王于是派出公仲前往秦国,这一消息被楚国知道后,楚国想的也不是如何说服韩国放弃亲秦的政策而使两国巩固同盟,却用陈轸之计,即“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这一切都是为了使韩王相信楚国已经发兵相救了,让韩与秦断交而与楚交好。但实际的设计却是要使秦国大怒而把祸水东引,至少造成“秦韩不和”,最好让“秦必大怒,以厚怨韩”,这样可使“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这样,本应团结的楚韩两国,却相互想把祸水引向对方。最后,是秦对韩大兵相向,迫使韩派太子到秦求和。
  周赧王四十二年,魏联合赵攻韩,兵进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秦将白起救韩,大败魏、赵之师,斩首15万。秦、韩进攻大梁,魏被迫割南阳(今河南修武县)求和,秦始退兵。秦把所得魏南阳、楚上庸的两地合并,建立南阳郡。
  长平之战后,秦成为六国主要的威胁已经十分明显,但赵国与燕国之间到此时还不能团结一致,相反彼此之间还进行了几场较大的战争。
  如《史记-赵世家》记,赵孝成王十年(前251年),燕攻赵国昌壮并拔之。公元前246年燕王令丞相栗腹带500金给赵王并缔结盟约,但回去后燕王就生出想趁赵国实力弱小谋攻赵,并不顾大将乐间的反对,起二军,车二千乘,以栗腹、卿秦、乐间为将攻赵,试图以数量的优势战胜赵军,导致燕赵之间的一场大战,赵将廉颇率军大败燕军,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间;第二年,廉颇率赵军攻入燕国,第三年又派乐乘为大将军包围了燕国都城,后赵、燕两国以交换土地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这一场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近4年,大大消耗了两国的实力。公元前242年,刚刚达成的赵燕和约又被破坏,赵派“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公元前241年,又派“庞煖将,攻燕,禽其将剧辛”。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公元前241年,赵国一方面派军队攻打燕国,但又在这一年由“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这样一边是反秦,一边是内斗,怎么可能战胜秦国呢?甚至到公元前232年,赵即将灭亡前九年,赵还在派军队“攻燕,取貍阳城”。
  燕王哙(前320—前312年在位)时的燕国是一个弱国和小国,其内部也很不稳定,他所重用的相国子之却“贵重主断”,燕王于是学习当年尧舜禅让的榜样,在公元前316年把王位让给了子之,而子之当国3年,把燕国政治搞得更糟,最后激起燕太子平和燕将市的内乱,结果被子之打败,太子平、市被杀,燕国陷于内乱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百姓离志”。燕国的内乱导致了华夏体系的局势动荡。先有齐国和中山国发动的对燕战争,齐王于公元前315年令匡章率“五都之兵”及“北地之众”,向燕进攻。齐军攻燕一开始也受到燕国民众的支持,很快攻下燕国都,燕王哙身死,子之被擒后处死,但齐军入燕国后变成了一支残暴的军队,大肆进行屠杀抢掠,又遭到燕国民众的反抗,最后不得不退出燕国。这样,燕国的内乱造成了齐攻燕的战争,齐军对燕人的残暴又导致了燕齐之间的仇恨,后来的燕昭王经过28年的奋发图强,带着对齐复仇的心态,使“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终有燕合韩赵魏秦联军攻齐并几乎灭齐的战争。
  六国要解决这些内部矛盾非常艰难,但秦国要利用这些矛盾却极为容易。由于六国的内政和彼此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秦国可以经常利用这些矛盾来破坏六国的联盟。而事实上秦国很好地坚持了这一方针和策略。如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人,力主与楚和好,秦以厚礼送给楚王,怀王又背离齐国与秦和好,并到秦国迎女,从而结成婚姻之好。为了拉拢楚国,秦国还把侵占的上庸地给楚,达到了破坏楚齐联盟的目的,又如秦昭襄王五年(前302年)秦也曾一度把侵地蒲阪还魏,拉拢魏国。后来有以离间计诱使赵国以赵括代廉颇和计杀李牧等。秦国在利用六国矛盾来破坏六国联盟上都很见奇效。因此,合纵的难度要大大高于连横的难度。贾谊也是最早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六国合纵为什么不能取胜的思想家。贾谊认为,六国之所以不能胜秦,“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合纵六国的各国到底有怎样的实力
虽然六国是由于反秦而组成了十次联盟,但联盟没有明确的最终目标,每一次都只有临时的战役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是解围,比如解救大梁和邯郸,成了反秦联盟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的两次行动,还有些目标是为了收回部分被占领的土地,这两个目标都不以足以支持联盟的长久存在和六国的合作;在很长期时间内,六国都没有把秦国的威...

秦国能够有击败合纵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什么是合纵,合纵是在秦国强大以后,六国在苏秦的建议下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联合弱国共同对抗强国,因为七雄中后期较弱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向分布的,古时候南北朝向为纵,东西朝向为横,所以联合南北各国是为“合纵”。而连横是战国时期张仪等游说六国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

六国相印是什么
是指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的丞相印信。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苏秦...

合纵六国以抗秦,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
提出这个合纵计划的是苏秦,他是鬼谷子的徒弟,也是我们一直被从小督促的"头悬梁锥刺股“的主人公,我们可以感受到,苏秦确实很厉害。但是这个计划会失败也是必然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六个盟国之间的关系根本不稳固;第二点,苏秦被胜利迷昏了双眼,过于的相信他的师弟张仪;最后一点,这六个盟国...

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为什么采取“合纵"策略?秦国对东方六国采取了什么...
东方六国合纵策略是为了联合抵抗秦国,秦国对东方六国采取连横策略,策略内容是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形成“连横”态势。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

苏秦合纵六国联合伐秦是哪一年?
之后在公元前333年中苏秦首先说服最困难的赵国,在赵肃侯的支持下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与智慧,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当年,六国到赵国洹水开会,各国国君歃血为盟。封苏秦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掌管联盟之事 还有 其实六国合纵以后没有讨伐过秦国,因为就在这一年 ,燕文公去世后齐国开始偷袭燕国...

合纵连横?战国七雄皆受其左右,纵横家到底有什么魔力
合纵,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在游说秦惠文王连横不成后,转而游说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合纵之势形成,苏秦掌六国宰相印,然而各国之间也存在大小矛盾,苏秦因故被齐国人...

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推谁为纵长
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公元前318年,魏国试图建立起反秦国六国联盟,推楚怀王为纵长,奈何当时的霸主国齐国并没有参加,伐秦一事合纵各国也并没有魏国现象预期的那么积极。这是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秦国商鞅变法已经结束,秦国君主实力称王,其已掌握与山东诸侯国作战的主动权,秦国吞食...

战国时期有几次合纵连横的战事?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却被秦所灭?_百度知...
第五次:于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40年,赵、魏、韩、楚、卫连纵攻秦,无功而返。以上有些时间跨度过大,是因为一次合纵往往是由一系列导火索促成的。其实我们只看上面五次合纵攻秦的结果,就能猜出六国合纵抗秦却反被其所灭的大概端疑。没错,秦国它实在是太强了。自商鞅变法后,秦国人的军事...

六国封相的人是谁
六国封相的人是:苏秦。六国封相指的是苏秦游说赵肃侯,劝他联合五国,合纵摈秦。赵肃侯被他说动了,拜他为相国,并派他出使齐、楚、燕、魏、韩,约会各国诸侯会盟于洹水。盟誓约定:秦攻一国,五国共救;一国叛盟,五国共讨。六国合封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

肥乡县13468301432: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各国实力 -
大魏一清: 楚国、齐国. 当时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秦、楚、齐,都有可能统一六国.后来秦国用间谍搞定了齐、楚两国,使之被秦国逐个击破.

肥乡县13468301432: 假如楚国屈原合纵成功,则六国将是怎样 -
大魏一清: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可能成功,毕竟六国各怀鬼胎,甚至楚国内部也是几大家族分治,除下王族熊氏以外,还有项氏、黄氏等等,也不会看着屈氏做大.就算合纵成功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可能和秦国差不多,但是经济实力上和秦国已经差的太多了.到后期,李信带20万兵力被楚国项燕所灭,秦国随即便重新组织60万大军和楚国对峙,这种实力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也是达不到的.所以合纵成功也是必败

肥乡县13468301432: 战国各时期各国综合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
大魏一清: 后期 按国力强弱:秦 齐、楚 赵、魏 燕、韩 按国土大小:楚 秦 赵 齐 燕 魏 韩 按灭亡先后:韩 魏 赵 楚 燕 齐 秦

肥乡县13468301432: 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一统天下?
大魏一清: 原因如下: 1秦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奠定了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 2秦国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和革新,统一了国内的认识,消灭了异己,集所有大权与秦始皇一身. 3秦国通过合纵连横在外交上取得绝对优势,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的秦国能集结优势兵力发动侵略战争. 4其余诸侯国对秦国态度不一,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认识,此为内乱;各诸侯国之间也经常发生争执与战争,此为外忧.各诸侯国外忧内乱焉能不败. 5秦国统一度量衡使得秦国内部与被征服地区很快能协调一致,为下次侵略做好准备.其余各国却依然混乱不堪. 6秦始皇统一天下,是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集权制替代农奴制的胜利.

肥乡县13468301432: 齐桓公 - 齐桓公时期,齐国和秦、晋两国的实力对比是个什么状况
大魏一清: 齐桓公在位时期,用管仲为相,对内制定律法,整顿国家,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 被以齐国为中心的中原各国称做“蛮夷”.和齐晋两国相比,实力相差很远,而且文...

肥乡县13468301432: 秦灭六国时的兵力对比是怎么样的? -
大魏一清: 分析秦灭六国战争胜利的原因 时间:2008-10-27 16:59来源: 作者: 点击:180次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

肥乡县13468301432: 讲讲“合纵连横”(通俗点) -
大魏一清: 楼上的,把人物弄反啦!!!!!!!通俗的讲,合纵是燕国的苏秦提出的,就是联合六国之力打秦国,苏秦当时是凭三寸不烂之舌,戴六国的相印啊~~~~~~因为当时秦国实力是突出的厉害,可以说是超级大国,别的国家没有能单独跟它抗衡的,所以苏秦主张联合六国之力去跟它打啊~~~~~ 连横呢,是张仪提出来的.张仪他主张六国分别和秦国联合,去攻克其它小国.其实主要目的是维系秦国的地位的,是主张靠秦国来实现统一的.不过你想啊,唇亡齿寒嘛,六国也没傻到那地步,先帮了秦国灭了别人,再等着秦国跟别的国家联合来灭自己,最后还是秦过最赚,所以基本上说是没实现啦.呼,这就是纵横家的主张了,大概就是这样的,够通俗吧.战国策里有很多挺好玩的,感兴趣就看看吧^-^

肥乡县13468301432: “合纵连横”的结果是什么?秦国后来怎样?
大魏一清: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

肥乡县13468301432: 为什么六国的合纵策略经常失败秦国的连横策略常获成功 -
大魏一清: 连横一个国家就算成功.合纵合的是好几个国家(起码三个),当然要困难的多. 游说成败的前提还是国力,势力不够强,嘴巴再厉害也白搭. 连横的人一般比合纵的更有水平(或者说更有底气),这跟秦国不遗余力招贤有关. 远交近攻配合连横,是秦国破坏合纵的杀手鸡护惯咎甙侥轨鞋憨猫锏.秦国很长时间内都跟齐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大举灭六国的时候,齐国还是风平浪静),借助齐国,南北拉拢燕、楚,随时都有可能捅三晋(韩赵魏,六国武力的佼佼者)背后.

肥乡县13468301432: "合众弱以攻一强"中的一强指战国的哪个国家? -
大魏一清: 战国中后期,“合众弱以攻一强”的策略称之为“合纵”, 其中“一强”是指(秦国). 战国后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因而“合众弱以攻一强”中的“一强”是指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