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吁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代王朝皇帝的谥号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先给你纠正个错误
你所说的 太宗 太祖等称号不是谥号,而是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但是这并不是成例,也并不是通例。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汉武帝一生就用了十一个年号,女皇帝武则天也曾改元十二次。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永乐,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因此往往也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2)谥号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一般而言,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大臣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同时以“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故废除谥法,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汉代恢复了谥法,朝中设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3)庙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习惯上常称年号,如康熙皇帝、嘉靖皇帝等。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其年号,如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人们称他们为“康熙爷”、“乾隆爷”,但如果按他们的庙号称呼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谥号,读音:shì hào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含义: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

  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

  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平谥如怀,悼,哀,闵,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另外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比较特殊。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过程: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的谥号为“庄烈帝”。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

  A: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B:
  比: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C: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纯: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D:
  达: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则天法尧曰大
  戴: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定: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G:
  干:犯国之纪曰干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公:立志及众曰公
  恭: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广: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H:
  暠:综善典法曰暠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J:
  简: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无邪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平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介:执一不迁曰介
  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K:
  开:信道轻仕曰开
  康: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宽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卫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考: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含光得众曰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L: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M: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
  密: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慈仁不寿曰闵
  敏: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N:
  宁: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P: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Q:
  齐: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钦: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
  勤: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好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敏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R:
  让: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宽裕温柔曰容
  柔: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S:
  伤: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殇: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
  商: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疏远继位曰绍
  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容仪恭美曰胜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著闻曰淑
  顺: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仁圣盛明曰舜
  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达礼蔽乐曰素

  T:
  太:克启行禩曰太
  泰: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W:
  威: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X:
  息:谋虑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逊:谦和善让曰逊

  Y:
  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仪:善行足法曰仪
  夷: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去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雍:居敬行简曰雍
  勇: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禹: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裕: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状古述今曰誉
  元: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Z:
  章: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残义损善曰纣
  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历代帝王去世之后,下一任皇帝会为上一位皇帝追加谥号和庙号!谥号基本每个帝王都享有,但是庙号不是每个帝王都有的!

我们经常说的祖宗就是祖上的庙号!而谥号,是后人对上一任帝王一生功绩的总结和概括!

秦始皇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只有王没有皇帝,而秦朝时,并没有庙号谥号的说法。庙号谥号是从汉朝开始的!

举例说明:

1: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太祖就是刘邦的庙号,是他打下的汉朝江山,所以他是太祖,开国皇帝都称太祖,当然史记里面写的是汉高祖,这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但是人们叫习惯了,所以太祖高祖一般都是开国皇帝享用的!刘邦的谥号是【高】高皇帝,打江山后人对他的评价是【高】所以他的谥号是高皇帝!

2: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一般来讲一个朝代第二位皇帝,就不能享用祖字做庙号了,因为他爹才是祖,儿子只能是宗!所以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当然他前面还有惠帝,但是惠帝没有作为,没有庙号的!祖宗祖宗就是这么来的!汉文帝的谥号就是【文】因为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盛世局面,文治很有业绩,所以后人给他的谥号是文皇帝

3: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谥号是【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主要原因就是汉武帝时期经常对匈奴动武!武功比较有业绩!因此后人追封谥号武皇帝!

4: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西汉200年只有太祖刘邦享用祖的庙号,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样享受祖的庙号,刘秀的庙号是【汉世祖】谥号是【光武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光武帝刘秀,巡河北,战昆阳,平巴蜀!灭掉各方军阀,最终让汉室江山再次中兴,所以后人追封谥号【光武皇帝】光是光绍西汉盛世的 意思!武就是对刘秀戎马一生的评价!

5:魏太祖武皇帝曹孟德

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篡汉,追封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曹操三国枭雄,文治武功都不错,最后曹丕给他的谥号是【武皇帝】,太祖武皇帝!

6: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从南北朝之后,祖宗就被乱用了,谥号也开始一堆字了

7: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李渊是高祖,也就是太祖!李世民是儿子庙号只能是太宗!李世民的谥号就开始多了!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相当了得,享受那个谥号是合情合理的!

8: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国嘛庙号就是【太祖】!他的谥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9: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南北朝以后皇帝的谥号庙号都乱了!都是一堆一堆的!

------------

最后说近代,如果说新中国是个朝代的话,那么我们的太祖就是毛润之!毛润之的逝世后,我们给他的评价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这一大串亦可以看成是谥号!

------------

当然孬种皇帝的谥号就是很烂的!比方说你说的汉殇帝,后人给他的谥号是【殇皇帝】你可以查查他的作为!还有比方说汉献帝,最后的汉朝江山献给了曹丕!所以后人给他的评价也就是谥号是【献皇帝】!还有元顺帝,元朝最后一位皇帝,朱元璋给他定了评价谥号【顺皇帝】,啥意思!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说他顺应天意,所以叫他一个元顺帝!等等等!

总之谥号是后人对前面皇帝的一个整体评价!

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 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恶,称为谥或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


中国皇帝的谥号和庙号
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
具体如下表:

明朝所有皇帝的年号和谥号是什么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 惠帝 嗣天章道诚懿渊...

明朝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分别是什么?
1、朱元璋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年号洪武;2、朱允炆庙号惠宗,谥号成皇帝,年号建文;3、朱棣庙号成祖,谥号文皇帝,年号永乐;4、朱高炽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年号洪熙;5、朱瞻基庙号宣宗,谥号章皇帝,年号宣德;6、朱祁镇庙号英宗,谥号睿皇帝,年号正统\/天顺;7、朱祁钰庙号代宗,谥号景皇帝,...

历代皇帝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

古人的谥号有什么讲究
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

历代皇帝都会被称为什么帝 即XX帝,是什么意思或者为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皇帝的帝号、庙号、谥号怎样区别?
“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就是死后后人对他的称呼。往往带个“祖”或者“宗”字。明成祖,唐太宗。这就是庙号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一般是很多个字,后人只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者两个字...

清朝以前的末代皇帝的庙号,谥号是谁给的?
东汉献帝,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薨。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曹魏给的谥号。曹魏元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司马氏封。刘禅:史称后主,又被封为安乐公,晋惠帝永兴元年十月,刘渊在左国城即汉王之位,追谥蜀汉后主为孝怀皇帝(所以后主刘禅也可以称为汉怀帝,但是这个称呼不普及)...

历史上皇帝的缢号是怎么来的
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

呈贡县13260706656: 谥号是什么意思 -
市朋兰达:[答案]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x0d“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x0d上古谥号多用一...

呈贡县13260706656: 皇帝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市朋兰达: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

呈贡县13260706656: 古代帝王的庙号或谥号各自代表了什么意思 -
市朋兰达: 庙号,是皇帝死后祭祀用的,所以多半有“祖”“宗”这样的字眼.谥号,是皇帝及高官死后的评价.

呈贡县13260706656: 谥号是什么意思?
市朋兰达: 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称为 谥号.据记载,西周始有谥号,秦始皇废除,西汉又恢复.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 致分...

呈贡县13260706656: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
市朋兰达: (1)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汉...

呈贡县13260706656: 历史上帝王的溢号都有那些,都是什么意思? -
市朋兰达: 中国历代皇帝谥号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

呈贡县13260706656: 君王的谥号是怎么回事?
市朋兰达: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呈贡县13260706656: 谥号是什么 - 谥号的意思.
市朋兰达: 谥号(读音:shì 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呈贡县13260706656: 皇帝的谥号是怎么取? -
市朋兰达: 皇帝的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谥号的含义 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有一两字到廿二无定数,因官至地位而定. 谥号制度形成 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早期谥号为自称,比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