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遗诏的解析

作者&投稿:庞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改遗诏的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谁有具体的说法~

假的
康熙遗诏。遗诏最后关键的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乘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关于雍正篡位说,篡位,那么必然有一个人是太子,雍正把皇位夺过来,但是没有太子,雍正并非篡位,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有学者说,篡十四的位,认为康熙晚年遗诏是传位于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于”字,这是不成立的:当时的“于”字是繁体“於”,那么把“十”字改成“于”字是不可能的。另外,清朝行文习惯称“皇十四子”,前面有皇字,如果改字,就变成“传位於皇于四子”不通。再者,诏书分为满文,汉文,汉文若勉强能改,满文没法改。所以,篡改之说并没有力证据。是不成立的   市档案馆文史专家认为,遗诏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汉文可以篡改,满文则不易改,短短的31个字足以还雍正清白。而且遗诏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封号及名讳一目了然。

雍正矫诏篡位“改十为于”,是清史中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圣祖皇帝(指康熙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指雍正帝)将十字改为于字。”雍正非法继位之传言,以此最具代表性,但很遗憾,早就被争辩对手轻而易举地驳倒了。今天我们旧话重提,无意发起又一轮争辩,而是想借此探讨一下,“道理”与“实际”之间,有时会有怎样的背离。
辩驳“改十为于”不成立的第一条理由是:“于”字在当时应写成繁体的“於”,“改十为于”的说法本身就不能成立。从“道理”上看,这不可谓不充分。“改十为于”内中之义,无疑是篡改康熙帝的遗诏,那能不能换个问法:康熙帝到底使用“于”还是“於”呢?康熙帝确实使用“於”字,下面是一个例子,在江西巡抚郎廷极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上奏折中,康熙帝有亲笔朱批:“凡地方大小事关於民情者,必须奏闻才是。近来南方盗案颇多,不可不细心察访。”
但康熙帝也写“于”字的,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上有朱批:“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草书扇二柄。赐李煦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应该用“於”的地方,却分明写成了“于”。还有“与尔”也是用的今天所谓的简化字。那么面对着这一不合理的“于”字,臣下如何反应?李煦将皇帝旨意传达给身为江宁巡抚的宋荦,宋荦上折谢恩,他在奏折中重抄了上述部分朱批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中的“与尔”两字是用繁体字写成,但“于”字并没有使用繁体字的“於”。这充分表明,宋荦注意到了皇帝不符合“规范”的“于”字的写法。

宋荦是以这种独特的抄写方式,质疑朱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吗?根本不是。看看他对于两把御赐书扇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仰见我皇上诗兼风雅,书驾钟王(指钟繇、王羲之),臣什袭珍藏,世世永宝。”他丝毫不怀疑不“规范”的带“于”字朱批。其实,这“规范”只是我们今天的规范罢了,实在是替古人瞎操心。曾有人推测,康熙帝有可能写“于”,现在终于“发现”了实例,一个足矣!我们能够说,仅就“于”字而言,如果康熙帝真有遗诏,如果雍正帝真的将“传位十四阿哥(或皇子)”,改为“传位于四阿哥(或皇子)”并公之于众,那么,臣下是不会以“一字之差”否认这份诏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因此,以清代诏书中“于”与“於”不能通用就直接否定“改十为于”说,不能成立。

尽管雍正暴卒之际不及交代后事,但若仔细爬梳相关史料,其实雍正对自己死后的人事与制度显然也曾预作布局。原来雍正八年(1730)六月的一场大病曾几乎夺走雍正的生命,不过现存的《雍正朝起居注》都对此事则相当隐讳,只字未提。倒是乾隆为雍正陵寝泰陵所撰写的〈圣德神功碑〉(乾隆二年九月,1737)里披露:雍正八年六月,「圣躬违和」的雍正特地召见他和其它亲王、大学士与内臣数人,特别「面谕遗诏大意」 :
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
显然这一段正是日后雍正遗诏中关于酌定章程的张本。由此可知雍正八年的这场大病相当危急,使得雍正不得不在病笃之际召见亲王大臣,交代遗诏的内容,并在为自己施政辩护之余,期望继位者对过于严苛的新制再行斟酌,务以宽仁为尚。因此乾隆即位后对雍正时期的章程施政每有商榷更张之举,对他而言,不过是秉遵父亲遗训,顺理成章。
巧合的是,雍正也是在面谕遗诏的五年后崩逝。当时面谕的完整内容已不可知,不过和康熙一样,雍正并未在这次公开面谕中交代继位人选,这当然是因为根据雍正秘密建储的构想,建储密旨是在皇帝崩逝之后才得启封公布。何况雍正的病情仍有好转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除了传位人选之外,雍正在密旨中对死后人事的布局作进一步的安排。
雍正长年倚畀甚殷的重臣张廷玉(1672-1755)在其自订年谱里曾经透露:雍正八年「自春徂秋,圣躬违和,命廷玉与大学士马尔赛(?-1732)、蒋廷锡(1669-1732)办理一切事务,并与御医商订方药。间有密旨,则命廷玉独留。」推敲张廷玉这段隐讳的描述,雍正的密旨应该与他安排死后的人事布局有关,以备万一。后来雍正经过调养静摄,终得痊愈,是以《实录》甚或是《起居注》对这段圣躬不豫的经过,以及面谕遗诏之事皆隐而未载。雍正曾将这份密旨的内容在雍正八年九月间密示张廷玉,在十年正月间又同时出示给鄂尔泰(1680-1745)与张廷玉两人,当时雍正病已痊愈,用意当在笼络两位心腹大臣。因此雍正行将大渐之际,赶赴圆明园的张廷玉与鄂尔泰便向在场的亲王大臣表示:「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当时总管太监表示不知密旨所在,经张廷玉提示该密旨的样式是「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终才按图索骥检出这份雍正朱笔亲书的密旨。这件事关「传位大事」的密旨,与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置于乾清宫的建储密旨应有不同。因为如果只是皇位继承人选,那总管太监在雍正宾天之际一时遍寻不得,自可差人赶赴乾清宫取下宣读即可。可见这份置于雍正身边的密旨除了指定传位人选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人事指示。就在张廷玉宣读这份密旨后不久,受命继位的乾隆随即传令内侍宣谕:
遵皇考遗旨,令庄亲王(允禄,1695-1767)、果亲王(允礼,1697- 1738)、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
可见雍正密旨里至少有命四大臣辅政一节。当雍正八年身体不豫预拟密旨时,也许考虑到继位的弘历年方二十,任命大臣辅政或有稳定政局的需要,此亦有前例可循,例如康熙登极之初,亦有四位顾命大臣襄佐政事。不过雍正十三年,年满廿五岁的乾隆登基,四位大臣当然洞悉乾隆干纲独断的雄图,因此随即奏称「不敢当辅政之名,请照前例称总理事务」,所得到的响应自然是「蒙恩俞允」。
在雍正遗诏的末段中特别论及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
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有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这段话显然不可能是乾隆假托父之名对两位皇叔品评劝勉。雍正之所以特别点名这两位亲王,正是有意要托付辅佐新君的重责大任。而在评骘两位皇弟亲王的才品之后,雍正遗诏又盛称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并明令将来得配享太庙: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这两段话其实应该都是出自雍正八年六月的密旨。当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乾隆于二十四日即向庄亲王等大臣表示:要将雍正八年六月恩准张廷玉、鄂尔泰两人配享太庙的「谕旨」纳入「遗诏内颁发」,乾隆所引述雍正谕旨的内容,与前引遗诏的内容毫无二致。乾隆口中的这份「谕旨」,从未在雍正生前明令公布,显然指的就是雍正八年的密旨。当时鄂尔泰与张廷玉两人曾一度「屡行固辞」,但乾隆坚持其「惟知遵奉皇考圣旨」,并且为了回应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人「稽古典礼」的请求,乾隆特地命令总理事务的庄亲王与果亲王等大臣「备查古典,详议具奏」。诸王大臣虽表示「查历代遗诏,史不备载」,但也从善如流地考掘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降旨恩准李善长(1314-1390)等七人入祀太庙的前例。因此议覆表示可将此恩典殊荣缮入遗诏,于是在八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依议办理。雍正于二十三日崩殂,遗诏则是于二十七日颁布天下,由此可见遗诏确是在二十五、六日正式撰拟定稿。在庄亲王等人的奏覆中更清楚指出:「如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者,久在圣明洞鉴之中,是以特书谕旨,密封内廷。」可见雍正生前特别将这份亲笔密旨先后取给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人读,意在视两人为股肱心腹。对鄂尔泰、张廷玉而言,此等恩典写入遗诏,做为雍正的最后一道命令公布天下,等于在其生前预颁定位其终身成就的「旷代殊荣」。
由此可见,在雍正遗诏的制作过程中,即使甫继位的乾隆扮演主导的角色,但绝非以己意向壁虚造,大体上仍是遵照雍正八年面谕中宽仁施政的指示以及密旨中人事的安排。惟有任命四大臣辅政一节,四位亲王大臣审时度势,显然洞悉乾隆干纲独断的心意,坚辞「辅政」之名,而遗诏对此付之阙如,也使得遗诏中言及两位亲王才品一节,变得相当突兀,殊不知雍正本意乃在提及此四人之后,赋予「辅政」大任。




雍正遗诏解析
遗诏中对允禄和允礼的评价,以及对张廷玉和鄂尔泰的赞誉,可能源自雍正八年的密旨。乾隆登基后,虽然四位大臣表示不愿被称为辅政,但仍遵照父皇遗愿辅佐政务。乾隆将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的决定,实际上反映了雍正生前对他们忠诚和才能的认可,这在遗诏中被明确提及。总的来说,雍正遗诏的制定并非乾隆...

雍正遗诏的解析
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显然这一段正是日后雍正遗诏中关于酌定章程的张本。由此可知雍正八年的这场大病相当危急,使得雍正不得不...

雍正遗诏正文
他希望臣下能秉持忠良,团结一心,共同辅佐弘历,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弘历,他期望他能亲正人,行正事,与和亲王弘昼和睦相处,亲近贤臣,保护国家栋梁如庄亲王和果亲王。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大学士,才德出众,被雍正信任,将来将配享太庙以示尊崇。最后,雍正明确了丧葬礼仪,服丧二十七日后解除,...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一是“雍正改诏说”。康熙皇帝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在康熙病重时,本来发了一道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十四子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真正的康熙遗诏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诏书上书:“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雍正是正统继位吗?
雍正确实是康熙的正统传位人,首先咱们先不说什么遗诏不遗照,咱们先说证据然后分析疑点。第一:就是推行新政 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就说过一定要整顿旗务 整顿吏政 但是当时情况不允许,康熙说要下一代君王来完成 那么康熙死后并没有人知道如何推行新政 推行哪些新政,雍正继位第一件事情就是推行新政 但...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遗诏内容:“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

雍正遗诏的正文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朕蒙皇考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大统,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惟仰体圣祖之心以为心,仰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

雍正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正如遗诏中所说:‘志愿未竟,不无微憾’。他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样的寿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的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日本东洋史学者、文学博士佐伯富:“谚语云‘王朝基础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

历史上雍正真的篡改康熙遗召了吗?
二、篡改遗诏的可能性。没有可能。根据现世的“康熙传位遗诏”,它采用的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进行书写的,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康熙对自己在位61年的总结陈述,第二部分是宣告了皇位的继承人。所以想要在这份遗诏上进行篡改是不可能,需要改三种语言的数字,而且雍正的名字也出现在遗诏...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继位真的是把遗诏中的传位于十四子改成了 -
经庙欧瑞: 雍正不可能改诏书,因为清朝的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即使汉字用的是"十四",但是满文的十四肯定不一样.汉字可以改,满文怎么改? 而且在诸位皇子中能力还是很强的.精明的康熙不会不知.而且康熙还很喜欢后来的乾隆皇帝.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到底是继位还是篡位? -
经庙欧瑞: 应该是正当继承皇位的,相传有"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 第一,遗诏不可能篡改,一是遗诏会使用满汉双文,二是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三是"于”写作繁写“於”. 第二,康熙很喜欢乾隆 第三,雍正确实是个好皇上,康熙不会看错人的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伪造遗诏篡夺皇位真相 -
经庙欧瑞: 不可能!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汉文两份,不可能改的通,而且康熙一朝重臣很多,他根本伪不了…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在康熙驾崩时到底有没有篡改遗诏?
经庙欧瑞: 第一,你以为篡位那么好篡位的,他的兄弟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第二,遗诏是满文写的,你帮我改改看. 第三,如果要传给14子,干嘛在他要死的时候把他调出去.把他调出去,就是为了雍正的继位. 第四,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为什么还要这样给他泼脏水呢.记得采纳啊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改遗诏的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谁有具体的说法
经庙欧瑞: 当然是假的合法继位,有几点 很多人说雍正把传位十四子和改为传位于四子,但这个于字,在古代书写为於,所以说没这么好改的,遗诏为汉文和满文两种语言一式两份,就算汉文好改,满文是鬼画符一般,也是没法改的. 还有一点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所以如果是皇十四子是改不了皇四子的希望能帮到你~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皇帝真的是擅改诏书的吗?
经庙欧瑞: 我先说明一下,关于他篡位的说法中,他是抢的十四阿哥胤祯的.大部分说法都是这样.(我指的是支持雍正篡位学说的人--||)而且十三阿哥叫胤祥(“祥”字 左边是衣布旁,抱歉我打不出来.寒~)当雍正继位后把阿哥们名字中的“胤”改成...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是正统继位吗?
经庙欧瑞: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也就是比较权威的结果是雍正是正统即位.有说法是真正遗诏上写着“传位十四阿哥”,雍正将“十”改为“于”也就是改为“传位于四阿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满文和汉文不一样,遗诏是满文写的.

江北区17853718092: 请问:雍正是怎样当上皇位的? -
经庙欧瑞: 雍正是康熙传位的,并不是篡改诏书,当时的传位诏书要用汉语、蒙语、藏语以及满语来写,康熙的诏书中最后写的是“传位于四子”这个“于”字汉字可以通过“十”字改而其他语言就不能了,而康熙传位于雍正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看出了小时候的乾隆的睿智并且指定雍正要传位于乾隆,所以康熙才传位于雍正的.

江北区17853718092: 历史雍正继位是否名正言顺?
经庙欧瑞: 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因为当时有康熙皇帝的遗诏为证.小说影视剧中一般都是说:雍正把遗诏中写的“传位于十四阿哥”中的“十”字稍作改动,变成了“于”字,于是康熙的遗诏就从“传位十四阿哥”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其实这完全是小说家言,是艺术的虚构,是不足为信的.且不说清朝时朝廷的重要文件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各写一份的,要改遗诏的话,不但要改汉文的,也要改满文的;就算是只有一份汉文的诏书,只用改一个“于”字,也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在古代,写的都是繁体的“于”字,也就“於”,而要把“十”改成“於”,在书写毫不含糊的诏书中,是办不到的.

江北区17853718092: 雍正当时是怎么当的皇帝
经庙欧瑞: 雍正继位是康熙皇帝指定的. 雍正继位的说法有很多,但是,按照清朝的继承法和制度,说雍正篡位没有依据,只是一些野史的记载,由于雍正的士绅一体纳粮,伤害了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