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和菩提心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独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慈悲心和菩提心有什么区别~

慈悲心:慈悲心是菩萨心肠,慈是给众生安乐,悲是拔众生痛苦。菩提心:是求取无上正觉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要修六度万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也就必然要发菩萨的慈悲心。慈悲心可能不含菩提心,菩提心一定包含慈悲心。

问:菩提心和慈悲心有什么区别?该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增加菩提心和慈悲心呢?

答:慈悲心跟菩提心是有区别的,慈悲心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菩提心是已经拥有了菩萨的智慧,悲悯众生的心,就是菩萨的智慧才发出来的慈悲心。而慈悲心,每一个人在本性当中都有的,没有升华到菩提心(嗯,听懂了。我听您说放生可以增加慈悲心的,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呢?)放生可以增加慈悲心的,还有经常想到看到人家可怜,肚子里、脑子里经常觉得这个人很可怜,这个跟放生一样,也会增加你很多慈悲心的,你看谁都可怜,你去看他可怜的地方,你这个人慈悲心一定有(明白,谢谢师父)



怎样将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

问:怎样将人的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呢?请师父开示。

答:慈悲心实际上已经是佛心的所在了,所以有慈悲心的人就有佛缘。怎么样有菩提心呢?就是要广结善缘、广度有缘,然后用一种真正的菩萨的心来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因为菩提心充满着智慧,所以菩提心已经有正等正觉了,正等正觉的人已经是无缘大慈了。无缘大慈不是因为你今天对我有利我才帮助你,不是因为今天有利我才慈悲你,不管是谁只要你很可怜,你怎样了,我都会慈悲你,这就是菩提心。慈悲心只是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物体产生的一种事件的后果,你感觉到很可怜慈悲。但是如果变成菩萨的心就是无缘大慈,完全用公正的心来慈悲众生(明白了)





“慈悲”与“不悲不喜”的境界是否有区别


问:请问台长,“慈悲”是最高级的境界吗?这个境界和“不悲不喜”有什么区别?

答:实际上“不悲不喜”也是一个境界,“慈悲喜舍”也是一个境界,而这些境界就是你的基础,是修上无上正等正觉的基础(那么它们之间有区别吗?)没有什么区别。就像一个人一样的,一个人要善良,又要慈悲,又要喜舍,你说有什么区别啊?傻姑娘。都是一个做人的基本道德,孝顺、尊老爱幼、舍己救人,你说有什么区别啊?有了这个做人的道德理念,你才会成为一个圣人。





慈悲心越重,念的经文效果越好


问:师父,请问是不是一个人的慈悲心越重,念的经文效果就越好?因为慈悲的人念出来的经文就可以跟……因为菩萨也是慈悲的嘛,频率契合的话,菩萨就能够给他更多的正能量。

答:对(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态还不是那么好的话,他就没办法跟菩萨频率契合,菩萨要给他正能量加持也是很有限,对不对?)完全正确(好。所以我们要这样想,如果念经效果不明显,那么我们平时就要反观自己做人是不是厚道,有没有常常做功德、善事)对(我的问题问完了,师父再见)再见!

1、定义不同:

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中国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幸饶佛陀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将 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亚等广大地区传播。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条件不同

慈悲心,一般的慈悲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心,除了佛教以外,其它的比如说其它的很多宗教,他们也有这样子的慈悲心,他们也可以有,或者是没有信仰的人,也有慈悲心的,这些都有。

菩提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菩提心,是我们对天下所有众生的慈悲心。在佛教里面,慈悲心的对象是天下所有的生命。并不是说某一种生命,不止是人类、说佛教徒、自己或亲戚、朋友。菩提心就是没有任何的界限,菩提心就超越了所有的界限,为天下所有的众生。

第一,悲心,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天下所有的众生远离一切痛苦。第二,慈心,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天下众生拥有幸福。这俩个加起来就是佛家里面菩提心的基础,是愿天下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

第二个条件是不仅仅是我们心愿,不仅仅是希望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而是我要去让天下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我要去做这件事情。这样以后就开始变成了菩提心了,在变成菩提心之前,是慈悲心为先的。

3、性质不同:

慈悲心是人的一种感情,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

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

菩提心是佛教用语,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悲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



1、内容:

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中国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幸饶佛陀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将 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亚等广大地区传播,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条件:

菩提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的话,才叫做菩提心。

第一个,菩提心,就是我们对天下所有众生的慈悲心。在佛教里面,慈悲心的对象是天下所有的生命。并不是说某一种生命,不是说人类,也不是说佛教徒,更不是说我自己和我自己的一些亲戚、朋友。菩提心就是没有任何的界限,菩提心就超越了所有的界限,为天下所有的众生。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首先要有慈悲心。

首先,悲心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天下所有的众生远离一切痛苦,这叫做悲心。然后慈心,就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天下所有的众生拥有幸福,这就是慈心。加起来,这俩个就是我们佛家里面经常听到的离苦得乐,愿天下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心愿,是菩提心的基础,这是第一个。

然后另外一个,第二个条件是不仅仅是我们心愿,不仅仅是希望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而是我要去让天下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我要去做这件事情。这样以后就开始变成了菩提心了,开始变成菩提心之前,是一个慈悲心。

那慈悲心,一般的慈悲心,也就是我们世人说的爱心,除了佛教以外,其它的比如说其它的很多宗教,他们也有这样子的慈悲心,他们也可以有,或者是没有信仰的人,也有慈悲心的,这些都有。

扩展资料

菩提心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不是 有差别的 慈悲心就是佛性 菩提心是发心 发愿 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 ············
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 ············
【经典原文】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

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

得现前。——《华严经》

<慈悲心>
慈愍、仁爱,不忍他人受苦,愿他人获得快乐之心。
<菩提心>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要成就圆满菩提(成佛)之心。
慈悲心为大小乘共同的发心,
而菩提心是大乘不共之发心,
菩提心也是入大乘之门。

简言之,菩提心即利他无我之心。


菩提戒指有什么寓意
菩提戒指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饰品,寓意着菩提心、智慧、觉悟和追求佛道的决心。1. 菩提心:菩提指觉悟和悲心,戒指的形状可以提醒佩戴者始终保持一颗慈悲心,以利益众生为己任。2. 智慧:菩提戒指的名字来自于菩提树,佛陀的觉悟就是在菩提树下得到。戒指上的纹路或图案以菩提树的叶子为设计灵感,象征...

悲心救苦发菩提啥意思?
悲心救苦,悲能拔苦,慈能与乐,圣人无心以众生心为心,悲者同体大悲,感同身受,因见众生痛苦而发心救拔众生苦难,而愿成佛,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心。

“舍世间心、修菩提心”的修学心得
 通过自修和小组共修,使我认识到七因果修法引发菩提心的合理性以及大悲心在菩提心修行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确认识到,“舍世间心、修菩提心”是佛法的心要,了知菩提心的核心内涵就是大悲心,大悲为大乘根本,贯穿着整个菩萨道修行的自始自终。 由此,我对于七因果的宏观结构有了清晰的认...

这一颗心是所有心里面最珍贵的
以上主要讲了愿菩提心的功德。我根据《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做了简单讲解。更详细的内容,在《华严经》中以一百三十种比喻作了广说,由此可以了知。2、行菩提心 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实际行动摄持。其中,行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更大。如云:“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

空性大悲藏是菩提心吗
不是 两回事 所谓的空性大悲藏,空性是指诸法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如幻;大悲心是对每一个众生生起强烈的悲心。这二者双运,就是现空双运,也就是空性大悲藏。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修学佛法为什么菩提心为首要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原意是“觉悟”,因此“菩提心”即是“觉悟的心”,若以现代的意义可诠释为“有智慧的慈悲心”-觉悟世间如幻的智慧,和觉悟有情世间的慈悲。在此状态,因有智慧,而能自觉空性。因有慈悲而能入世间,随顺因缘,配合“成住坏空”的必然性,以善巧方便渡化世间有情。一般称...

应如何修慈悲心?修慈悲心有何功德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佛教真的不是宗教?那是什么?
唯有佛这样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它世间的慈悲只能说是“悲”而已,还不能用“大”来形容,因为大悲心与佛的智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 大家都知道,虽然其他宗教所作的慈善事业比较多,但其以救人救世之名所挑起的战争也为数不少,所以,这是不是绝对的慈悲心还值得商榷。相对而言,佛教...

如何修慈心悲心 略释22种菩提心
你会很难过 这时你向佛祖发下誓愿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这就是菩提心 因为你的心中充满了对世间万物众生慈悲之心 所以你不再有执着和分别之心和轮回 所以你菩提心和誓愿一切皆得成就 ...

松北区19458366626: 菩提心与慈悲心是一回事儿吗 -
蠹苑米力: 不是!! 慈悲心就是佛性 .菩提心是帮助众生修行佛法觉悟的过程 和觉悟的方法.··········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松北区19458366626: 慈悲心和菩提心有什么区别? -
蠹苑米力: '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慧. '从爱着之念而起之慈悲心也.此慈悲心于佛道最甚.维摩经问疾品曰:'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什注曰:'见有众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爱见大悲.'

松北区19458366626: 菩提心和慈悲心有何异同? -
蠹苑米力: 要培养自己的大爱之情就要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就是四无量心,这里有一个次第,内容也很多,但是光自己去思维根本没有什么领悟,后来学习了《入菩萨行论》以后才明白了要培养慈悲心菩提心原来有那么多的引导,那么多需要学习和思维的地方.我建议您学习一下入行论,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升起无上的菩提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益众生.

松北区19458366626: 菩提心,慈悲心,出离的区别 -
蠹苑米力: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

松北区19458366626: '慈悲心'与'菩提心'有什么异同
蠹苑米力: 三缘之慈悲︰略云三慈.《往生论注》卷上云(大正40·828c)︰'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此三缘之说,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佛地论》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卷二十七、卷四十等...

松北区19458366626: 慈悲心 同情心 恻隐心 怜悯心 这些有什么区别? -
蠹苑米力: 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的区别如下: 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中国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幸饶佛陀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将 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

松北区19458366626: 大悲心和菩提心的关系是怎样的 -
蠹苑米力: 大悲心是悲悯众生之心,菩提心是发愿要证得无上菩提之心.

松北区19458366626: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发了菩提心? -
蠹苑米力: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初学者经常会搞不清这些问题,经常把“菩提心”与“慈悲心”混淆.末学在此略谈一下拙见. 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

松北区19458366626: 慈悲心是什么意思 -
蠹苑米力: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的慈悲亦属这一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观音菩萨发之大愿,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所以慈悲心是佛心.

松北区19458366626: 佛法讲的慈悲心,菩提心和平等心里包括惭愧心和感恩心吗? -
蠹苑米力: 菩提心的内涵是上求下化,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也就是直白一点说,菩提心的两个基础内涵是出离心,和慈悲此心,也就是说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内容之一. 至于平等心,惭愧心,感恩心,这都是人间善法里的内容之一,但不是慈悲心的内容,属于慈悲喜舍中的除了慈悲心之外的其他三项内容的外延. 总之,菩提内心包含慈悲心.平等心,惭愧心,感恩心是帮助我们培养慈悲心的内容. 推荐法友有兴趣可以学习一下唯识宗的《百法名门论》.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