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历史精华

作者&投稿:詹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唐历史~

隋唐历史概述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特别是唐代前期更是如此,较之秦汉还尤过之。以前史
家以汉唐疆域相比较,谓唐时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这是指开元、天宝之际来说的。
其时唐代东疆不渡辽河,不如汉时尚有辽东和玄菟两郡。其实早在唐高宗时,东占高丽和百济,
不仅东渡辽河,而且已过鸭绿江了。唐时于西疆设安西都护府。都护府所辖的四镇并不以葱岭为
限,而所设的羁縻州竟远至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其后波斯王卑路斯为大食所迫,尚归老
于长安,这也是前代所绝无仅有的。这样广土众民的皇朝,为史书所少见。



自西晋永嘉乱离之后,民族间的纷扰和冲突,仿佛无有已时。不过由纷扰而逐渐重新组合,
却也是势所必然的趋向。隋唐两代承南北朝之后,重新组合已成定局。既已重新组合,就会发出
新的力量。隋代历年虽甚短促,这样的力量就已经有所显现。到了唐代更是分明可见。唐朝中枢
大员,不必细考其个人的生平履历,仅从姓名之间就可略见其时的风尚。唐穆宗长庆年间,元稹
曾为平章事。元稹殁后,白居易为制挽诗,有句说“元魏帝孙唐宰相”
。至于边庭将帅,尤其是
无间华夷。重新组合并处,得以各尽所力,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样泱泱大国中,如何普及中枢政令,求其如臂使指,不误朝夕,就必须讲究交通。隋唐
时期承前代之旧,交通道路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唐时驿道的设置,为当代后世所艳称,并不是没
有道理的。唐初始定鼎,为高昌所轻。高昌所恃者,是所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而碛路艰险,
唐兵难以猝至,而唐兵竟然迅速达到碛口,高昌就不能不束手受缚。唐初驿道初创还是如此,其
后更加完备。



由隋初至于天宝年间,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的承平盛世。中间虽有大业末叶的乱离,创痛并非
细小,唐初休养生息,也就得到恢复。由于承平日久,封建经济就会得到发展,唐初所制定的租
庸调制度,在当时说来,还算是取民有度,至少比起南北朝时期,应该说是好一些。虽然在开元
年间逃户还成了问题。封建社会是有难以克服的缺陷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也就相应
地兴旺起来。
黄河流域丝织业的兴盛可以说超迈前代。
丝绸之路虽不创始于唐代,
唐代得益更多,
更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就会显得富庶。杜甫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
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正是当时社会的写照。社会富庶显示国家的强盛,
也是强盛的基础。唐代前期不时对外用兵,这是府兵制度的优越处,而一再出兵远征,并未引起
经济的困窘,也是实际的情形。



由于国力的强大,也使文化昌盛起来。隋唐以前,由于南北分裂,文化也就各成体系,隋初
统一全国,南北文化相应融为一体。而域外文化因之相随俱来,特别是西域文化更特别为当时人
所喜爱。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隋唐时期就是具体的例证。中华民族固然是善于吸收
外来文化,也不吝于向外传播中华文化。中华声教被于四方,也显示出强盛皇朝的气派。这样的
盛世丰采,强盛的显现,应该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本卷对于这一特色反复作了说明,使这一特色
更易为世人所知。



隋唐时期也和其他皇朝一样,自有其典章制度,而且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的还流
传下来,为后世所遵用,有过若干影响。隋唐两代都以尚书省总绾全国政务,省内各设六部,各
有专责。部的名称前后不尽相同,唐时始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样的制度一直
为后来各皇朝所沿用,直到近代,部数才不断增多起来。推本溯源,固可以追踪于《周礼》六官。
但即令当时已有这样的制度,后来却未延续推行,直到隋唐才又重新提起。其实所谓《周官》六
官之说,
不过是隋时创立新制的借口,
不一定就是渊源的所自。
虽不一定就是承前,
但确是启后,
对后来还是有影响的。和六部的道理相仿佛的还应数到科举。隋初废除南北朝以来九品中正取士
的旧制,改为科举。唐代踵行新制,益加周密。其中由进士科取得的人才,率能获升高位,主持
皇朝大计。后来各代皆遵循这样的制度,科目名称虽不免有所改变,总的体制却是一脉相承,未
离旧轨。直至清代末年,兴办学校,才行停止。



就是赋税制度也相仿佛。唐初定制,以租庸调法作为赋税制度,征取民间财物,用这样的收
入,推行政治和豢养兵士。租庸调法是以人丁为本,户籍不整,田亩卖易,遂使租庸调法难以继
续运用。中叶以后,改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此法施行后,为后世所遵用,直至明代另创
一条鞭法,始告一段落。当然还有其他的典章制度,也起到相似的作用。这样一些典章制度的创
立和推行,不能说和当时国力强盛没有关系,法制紊乱和不行,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就难以避免
了。



唐代的盛世到了开元、天宝年间遇到了转折点。盛极而衰,这在以前的皇朝都曾经有过类似
的遭遇。当然其间的因素和过程也还不尽相同。就唐代来说,安史之乱的前后迥然而异。安史之
乱虽告平定,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内而藩镇跋扈,外而强邻侵略,再加上朝臣朋党,将帅离心,
几乎成了遍地荆棘,步履维艰。从安史之乱开始,就是皇帝也难于安居,玄宗和僖宗先后避难到
过成都,代宗避难到过陕州,德宗避难到过梁州,狼狈匆促,仿佛不可终日。当然还不免发生过
农民起义。黄巢虽然没有取代了唐帝,李家皇朝的日月也是屈指可数了。唐代的倾覆也和以前所
有的皇朝一样,是难于避免的规律,却自有其前因后果,不能一概而论。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代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因此,一般历史家往往把安史之乱作为唐
朝前、后期的分期线。主张唐史三段论的学者,也并没有改变安史之乱的这样的历史地位。



就在唐走向衰弱过程中,也促使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是说,全国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
的下游,这时南移到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流域。这对唐朝的盛衰有很大的影响,对以后的历史演
变影响更为巨大,不能漠然视之。这种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远在唐代以前就不断在发展之中,
安史之乱时黄河中下游所受的摧残,
至为惨酷,
促成人口的大量南迁,
其后藩镇割据,
征发无厌,
竟使中原经济难于稍有恢复,更说不上重心所在如旧复原。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流域的经济本来
远不能和黄河流域中下游相比较,
由于在不断发展中,
相差已非过多,
安史乱时,
人口突然增多,
发展就更显得迅速,因而就凌驾于黄河中下游之上了。对于当时皇朝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漕
粮的供给。隋唐皆都于长安,长安位于关中平原,虽以富庶见称,但皇朝所需的粮食,还是须由
关东漕运而来。运输漕粮的地方,隋及唐代前期就没有指望过江淮之间及其以南的地方。安史之
乱中原遭到破坏,乱后也无从恢复,皇朝所需的漕粮就不能不仰给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流域,
再廓而大之,就是东南八道。这是说,由江淮之间一直伸到南岭的北麓了。由东南八道运输漕粮
达到长安,主要依靠一条汴河,唐代后期,皇朝为了和跋扈藩镇争夺汴河的控制权,曾经费了偌
大的心力。



自从经济重心南移之后,皇朝所致力的是如何解决都城所在的粮食问题,不能足食,就难以
足兵。在那个时期,要想足兵,还须豢养马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军队的装备问题,有兵源
而无马匹,
也是无济于事的。
隋及唐代前期,
养马是一项要政。
陇右道就是最为适合的养马地区。
唐代前期兵力所向无敌,就是不仅有兵源,还有最好的马匹。安史乱时,吐蕃乘机东侵,夺去了
陇右道,这不仅使长安受到威胁,养马之地也随着完全失去。皇朝自己没有兵力,就不能不受地
方势力的摆布了。



应该说,
经济重心的南移,
还不仅是漕粮运输的问题,
经济是基础,
是能够影响上层建筑的。
因而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特别是文化方面更为明显。
随着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流域经济的发达,
文化也就随着昌盛,这在唐代后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趋势不仅限于唐代,唐代以后一直没
有改变,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隋唐时期的这些历史特点,这些都是重大的历史问题。

1,贞观之治
2,民本.农民战争后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不容忽视
3,隋朝
4,儒家思想.外儒内法

一、社会发展概况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618年,隋王朝在农民纷起抗隋的反对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乱之机,李渊起兵入长安,618年自称皇帝,创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能、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并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举制等,使唐朝社会走向安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

唐太宗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此后,唐朝内则宦官专政、朋党争斗,外则藩镇割剧,国无宁日。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自兴盛至衰亡,经历290年。在这个长时期里,就统治阶层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前期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124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保持长期的强盛状态。唐中期自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至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79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于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唐后期自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天佑四年)凡87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经济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由于宦官势力占优势,中央集权势力愈趋于衰弱,又由于黄巢所率农民起义军被击败,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唯一的力量,唐朝就此灭亡。

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南方出现前蜀(王建)、吴(杨行密)、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南汉(刘岩)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小朝廷。建立朝廷的人,都是武夫,非常好战好杀。黄河流域在这群武夫统治下,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蜀、吴两国特别是吴国,阻止北方战乱波及长江流域,起着屏障作用。南方诸国得以保境息民。北方遭受将半个多世纪的破坏,南方在同时期内,基本上得免战祸。从此,经济文化的重心从河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周世宗(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争,不幸病死。公元960年周为宋代所取代,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

二、医学教育的发展]

在祖国医学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口授及带徒实践。那时,收他人做弟子的医生认为,从事医生职业是救人救世的神圣事业,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择弟子时,都比较严格。《灵枢·官能》载:“得其人乃传,菲其人勿言”,希望被选的弟子德才均优,以继承神圣的事业。如东汉初针灸学家涪翁,精通脉诊,针灸技术尤其高明,往往手到病除,且不分贵贱,悉心救治,不图报酬,受到群众的爱戴。涪翁的弟子程高,程高的弟子郭玉也擅长针灸,并精于脉诊。东汉和帝让郭玉试诊,郭玉切脉,众皆叹服。

这种选择他人作弟子的形式可择优为徒,大大胜过单纯家传,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种带徒的形式在古代医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形式由于老师本身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伤寒论·原序》载:“各承家传,始终守旧”。使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南北朝刘宋王朝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文帝刘义隆采纳名医秦承祖所秦“置医学,以广教授”的建议,是我国官方创办医学教育机构之始。《魏书·官氏志》载:“公元484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北魏官制中已明确设有“太医博士”,官八品下,“太医助教”官九品,“按摩博士”官从九品,教授医学知识。专职教官的地位比南朝的明确。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以后,国家的医政管理及医学教育都有进步。政府设立了开端于南北朝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管辖。此时的太医署为国家最高的医疗行政管理兼医学教育机构。隋太医署中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设置太医令2人,太医丞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学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师2人,祝禁博士2人,共计有215人。隋著名医家巢元曾在太医署任太医博士。

唐朝沿用隋制,医学教育除继承传统的家传师授的带徒方式外,于公元624年(唐高祖式武德七年)正式设立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署中中行政、教学、医疗、药学四科人员组成,规模较大,且设备充实,教育制度比隋朝健全。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医学分科、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考核等制度。这种由国家创办,太常寺领导、太医署管理的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比欧洲意大利于公元872年创立的隆勒诺医学校开创的时间早200多年,而且在组织机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较完备,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太医署中有行政管理人员16名。其中太医令2名,为署内最高官员:太医丞2名,作为太医令的助手;以下有医监4名,医正8名。太医署除行政管理外,设医科与药科。医科为四部:医师、针师、按摩师与咒禁师。每一部门都由博士1人,正八品上,助教1人,从九品上,负责授课。

医师部门范围最广,分科系统而精细,有利于专科向纵深发展,。各科共同必修课程有:《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甲乙经》、《脉经》等。然后,分别学习有关临床5个专业的课程。学习年限也有明文规定,体疗(内科)学期7年,疮肿(外科)学期5年,少小(儿科)学期5年,耳目口齿科(五官口腔科)学期4年,灸法(火艾烧灸治病)学期3年。太医署除注重理论学习外,还重视临床实践。要求学习《本草》时,必须认识药形,深明药理,熟悉产地等;学习《明堂》是,必须检图即能指出孔穴;学习《经脉》时,学生之间互相诊候,了解四时及浮沉滑涩的脉候;学习《黄帝内经》时,必须做到深刻理解,融汇贯通。

针师部门,由针博士1人,从八品上,助教1人,针师10人,从九品下,教授《明堂》、《脉诀》、《流注图》等。先学习经脉、孔穴、九针。再学习辩证方法及用针手法等。

按摩部门,由按摩博士1人,按摩工9人辅助掌管按摩师部门,教授“消息导引之法”。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运用传统的导引、按摩、正骨等疗法以治疗风(伤风)、寒(感寒)、暑(中暑)、湿(胀泻)、饥(胃病)、绝(昏晕)、劳(劳力过度、逸(缺乏运动或积食不化)等。此法运用活血通络的方法,使体内雍滞的经脉,随导引而畅,使疾病消失。

按摩师部门还兼管正骨科教学,要作损伤折跌等伤科的处理。如对一般骨折,主张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注意关节活动;对肩关节脱臼,采用“椅背复位法”等正骨技法。

咒禁部门有咒禁博士1人,从九品下,掌教祈祷咒禁的方法以驱除邪魅,这是从印度传来的原始方法,带有迷信色彩,渗入医学领域中,使医学教育中出现了唯心教育的误导。

药学部门于京师设置药园,专门培养药学人才。招收庶人16至20岁的为药园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升药师,即为医师助手。设药园置府2人,吏4人,掌固4人,负责药物保管及管理杂务;另主药8人,药童24人配制药物;药园师2人,药园生8人栽培药材。

太医署对学生要求严格,除入学经考试外,还定期(月、季、年)进行考试。医博士主月试、太医令丞主季试、太常丞主年终试。各科学习除测试医学知识外,还结合临症实际评核成绩。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规定登用如国子监,按成绩高低及治愈率多少分别选用,定为医师、医正、医工等。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右金吾长史王淑奏:“医术请同明法人,自今以后,各试医经方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方义二道,通七以上留,以下放”。根据通七以上留的原则,安置时也有区别,通常上选的充御工,其次可派各州任医学博士等。如考试成绩欠佳准许补考。唐朝限定医学必须在9年内学成,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不准行医。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开始,唐政府在各州相继设立医学教育机构。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各州添设助教。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各莞??栌幸窖Р┦浚??萄?猓?乒苤莞?搅剖挛瘛Q?J揭窖Ы逃?又醒肜┱沟降胤剑??菡??笮。??璨┦俊⒅?碳罢惺詹煌?耸?难???涫倍越淌Φ难≡穹浅Q细瘛N夜?糯??⒁窖Ы逃??⒍擞谀媳背??了宄?蹙吖婺#?教瞥?比照橥晟疲???艘桓雎?さ姆⒄构?獭@??醭??臧竦奈闹危??偈挂窖Ы逃?乱档慕?徊椒⒄梗?丛炝擞欣?跫??br>
公元514年,南朝·梁武帝应朝鲜(百济)国的请求,派医师赴朝鲜诊疗与讲学,由此祖国医学发展到国外。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惠日、福音等来我国留学,学习中国医学。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学成回国,并将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带回日本。公元701年,日本正式采用我国医事及医学教育制度,制定有医药职令《大宝律令·医疾令》,明确规定学医者必读《素问》、《黄帝内经》、《明堂脉决》、《针灸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书籍。公元693年,朝鲜置博士,开设“中国医学”。其学制仿效唐朝,并以《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为教材。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日本荣睿、普照等来华留学,10年后即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荣、普两位日本学问僧专程赴扬州邀请高僧鉴真赴日,于是鉴真率领弟子数十人在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及佛教界的盛大欢迎。此后,他在日本传授中国医药学,对日本医学发展贡献很大,日本人民尊称他为“过海大师”。

由于我国历代医家的卓越成就,使医学成熟较早,医学教育也具有特色,对世界医学教育影响很大。

三、古代医院类别和称谓

隋唐时期医院的设立更为广泛,除京都外,地方也建立了病坊。但二者的性质、内容截然不同,京都的病坊是宫廷医院,而地方则是专收贫孤残人,兼收乞丐。

《隋书》载:“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直到病愈才召其亲属接走,类似一种临时性的时疫医院。公元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收容病人于厅事。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由于佛教盛行,一般病坊多设在寺庙之中称悲田坊,兼收无依靠的乞丐,由僧尼主管。《高僧传》载:“唐释道宣,收养疠疾,男妇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另一唐僧,丹阳沙门释智岩,先在白马寺,后往石头城(甘肃武威东),住入疠人坊,为病人说佛法,还为病人洗涤脓血、喂饭、送药、无所不为。公元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卒于该“疠人坊”,该“疠人坊”为世界上较早建立的隔离病院之一。

公元712年(唐玄宗开元元年),玄宗李隆基接睿宗皇帝位后,进行较全面的政治改革,其中一项内容为“淘汰僧尼,压抑佛教”,勒令二万多僧尼还俗,禁止新建佛寺,限制寺院经济的发展,没收寺观法外占田。因此,僧尼还俗参加农桑生产,“悲田坊”即出现无人经管的局面。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宰相李德裕奏云:“今缘诸道僧尼已还俗,‘悲田坊’无人主领,恐贫病无告,必致困穷,臣等商量,将出自佛教语‘悲田坊’改名为‘养病坊’。祈两京量给寺田十顷,大州镇给田七顷,其他诸州委观察使量贫病多少给田五顷,以充粥食。如州镇有羡余官钱,量予置本取利,最为稔便”。自此,京中与各诸州一律拨给寺田5至10顷作经费,该恒产以其田租由各本管之地,选派乡绅耆老一人主持。由于政府的重视,已设立的病坊、养病坊全部取消原名“悲田坊”,将收治麻风病人的“福田院(佛教语)改称为“疠人坊”。唐末,有专为病僧而设的“延寿察”,是一种安养、疗病机构。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明宗长兴二年),“敕诸道州府各置囚院,并委派随处长吏经心管理,遇有病囚,及时差人疹候疗理。

在封建社会,帝王首先重视宫廷医药组织,并有专人负责,至隋唐逐渐完备。如属太常寺的“宫中患坊”即为宫廷医院。《唐书·百官志》载:“官方患病,有药库监门”,并且“医师、医监、医正别一人莅坊”,这可算为最早的官员疗养院。

根据敦煌遗书可见,其医卷、医画以及有关资料反映出隋唐时期敦煌的医事活动。沙洲和中原一样,也设有养济院,收留病人,这即是沙洲医院。我们依据《唐玄宗·天宝年代,敦煌群会计牒》所载“病坊”会计单名目及其数字,推知该“病坊”大约设置5至10张床位,医院总资产130贯又72文,另杂药950斤20枚,用于病坊正常运转;其住院部所使用的杂什物品94件,既有食堂炊具,也有病人日用必备品,还有临床制药工具等。这所病坊似乎为州立医院。

以上资料表明,在些期间,医院基本是以病坊形式存在和命名的。

四、急救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在急救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通过手法或借助器物进行抢救,多获良效。

(一)人工呼吸法

在公元3世纪,东汉名医张仲景急救自缢者时,创造性的应用了人工呼吸方法。

这些人工呼吸抢救法到东晋时期已有进一步的改进。东晋医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载:“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倾其腹中袭袭转,或是通气也……”。南北朝时,梁朝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加进改进方法,强调“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傍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之人即噫噫,勿复吹也”。这种应用器具吹气的方法,可防止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古代急救学如此符合科学,实属难能可贵。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前辈医爱所使用急救工人呼吸法的继承和发展,则倡导沿用“以筒内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死人即苏,可勿吹也”。这种急救法可以说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急救法的开始,以后普及民间,向口内痛吹气时,将气全部吹入。此法广泛应用至今。

孙思邈除用人工呼吸法外,还运用灸法,灸病人胸内,四肢大节陷、大指等各七壮。孙氏还用鼻孔灌药法,“捣韭汁灌鼻孔中,末伏龙肝吹鼻中,末皂夹吹鼻中,嚏则气通,起死人”。

(二)溺死的急救法

古代医籍中有不少记载。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为最早提出。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中亦有论述。尤以唐代医家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所载:“肘后疗溺死一宿者尚可活方,取瓮倾之,以死人伏瓮上,令口临瓮口,燃以芦火二七把,烧瓮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则活,芦尽更益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瓮,勿甚热。冬天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得暖”。“若卒无瓮,可就岸穿地,令如瓮烧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也可“用车彀为之,当勿隐其腹,乃令得低头,使水出。并熬灰数斛以偻身,湿即易”。陈延之的《小品方》载:“疗溺死若身尚暖者,掘地作坑,中熬灰数斛,内坑中,下死人复灰,湿彻即易之,勿令灰热烙煿人,冷即易之,半日即活。

(三)尸厥、脱气的急救

古籍出现卒死、昏沉、昏绝等名称,是描述现代称之为休克的病名。《内经》中载:“针过其日数则脱气”及“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尺厥。”脱气是一种轻型的休克,尸厥则是休克严重的病例。其急救的方法有针灸、按摩、热熨、吹耳、热汤药等。如《史记·仓公传》载扁鹊在诊断虢国太子病时说:“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扁鹊抢救虢国太子时,乃使其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取三阳、五会”。顷刻太子复苏,又使弟子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再熬以汤剂调理,二十余天而愈”。

晋代葛洪等在抢救卒死时,还强调了保暖的重要性,用铜器、瓦器盛热水或茅草火灰,隔衣熨贴腹上,器皿冷却后则更换热汤,维持温度。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卒死者采用热瓦熨心;灌服汤药不易时,可用“口噤不开,去齿下汤,汤入口不下去者分其发左右踏病人引之,药下复增而取尽一升,须臾立苏”。孙氏同时也用灸法治疗,“卒忤死,灸十爪下各三壮、灸人中三壮,又肩中百壮,间使七壮、巨阙百壮”。孙氏利用综合疗法急救卒中,有一定疗效。

敦煌医卷载:“治人卒死,其脉如常,取皂荚末吹耳鼻中即瘥……无脉者真死”。可见隋唐医家已能认识休克,并能区别临床死亡与生物死亡,并提出卒死病人急救的方法。

(四)咽喉异物的急救法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载:“今吞针哽在喉中,若含磁石口中,或吸针出耳”。再用,误吞金属钗等物,哽于咽喉而不出,急救法是:“取韭菜暴令萎,煮使熟勿切食大束”,钗即随韭菜之纤维和粪便而出。至今小儿误吞钉或曲形针之类,亦用此法排出。《外台秘要》中载:公元四五世纪,僧人用琥珀珠巧取误吞的鱼钩,具体方法是以琥珀珠“贯着钩绳,推令前入,至钩处又复推,以牵引其出矣”。孙思邈则用鹿筋条揉作球状物以线网之,另一头留在口外,令病人将鹿筋团吞下,使铁杆异物入团内以提出。在古代,对咽喉,甚至食道异物剔除的方法和使用的器械是多种多样的,技术高明而科学。

(五)鼻卒衄方

用压迫止血法,“若洒渍棉塞鼻孔”。应用烧烙止血法,在秦汉时已相当普遍。《外台秘要》中载:“便烧铁篦烙之”。孙思邈在论述牙齿涌血不止的治疗时,强调烧钉赤,炷血孔中而止“。古人用金银打成烙铁,每用艾火燃烧通红,乘热烫患处,再燃再烫,用于止血,效果可靠。

(六)尿闭的急救法

葛洪的《肘后方》中载:“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许水解之,筒中吮下部,取通”。孙思邈则进一步改进,《千金要方》强调:“凡尿不在胞中,如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用葱叶导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急救方法。

葛洪撰写的《肘后救卒方》,后改名为《肘后备急方》共八卷。被历代认为是一本古代急症手册。书中载有不少急救内容,明确指出救急措施必须与病因治疗相结合,急则治其标,症状缓解后,辩证施治,消其根源。他非常注重临床实践,重视急症的症状与鉴别诊断,在该书卷一中,以“脉扰动”、“股间暖”来区别“尸厥”和死亡。他在治疗学上也有很多的创新,是前人所未曾应用的。葛洪在治疗急症时倡导具有便(疗法简便)、廉(药物价廉)、验(选方切合实用、效果可靠)特点的方法。

孙思邈勤奋钻研,四处寻求采访流传于民间的医疗经验,“以人命至贵、重有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他的医疗思想、临床实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均为历代所称道,他在急救医学方面所做的突出的贡献。邻人注目。

五、专科医学发展与护理实践

(一)专科医学发展

唐朝的临床医学分科十分明确,在官办的太医署里,分医科和药科两大类。医科又分医师、针、按摩与咒禁四大部分。而医师又细分为五大科,分别是体疗、少小、疮疡、耳目口齿、角法。由此可见中医原本无“内科”之称。传统概念中,除特殊标明而独立的专科,如妇、儿、口齿耳目、正骨之外,其它的病症几乎都属于体疗(内科)内。

专科医学的发展日益趋向成熟,一般认为从远古至公元前三世纪,是我国医药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220年秦汉时,是中医奠定基础的时期,公元265至960年,晋随唐五代时是中医大发展的时期。

1.体疗科

(1)对疾病认识的进步

隋政府组织医学家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学论述病因、证候及疾病分类的专著,书中把疾病分为67门,证候1739种,这是以往医籍均未达到的规模。

从深度上看,《诸病源候论》一书对许多疫病的病因、病机、病变、分型、鉴别等各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对消渴、癫病、虚劳、脚气、丹毒、破伤风的描述详细而精确。对疾病分类方面,?毙匀炔》治?撕? ⑹逼? ⑷炔 ⑽虏 ⒁唣莶‖謇唷6源?拘匀炔〉牟∫颍?岢霾∪艘蚪哟ァ俺遂逯??倍?貌。?笔倍灾虏≡?蛴幸欢ǖ娜鲜叮?缛衔?择ю莺凸钦簦ń岷耍┪??础?br>
陈延之撰的《小品方》中亦强调:“天行瘟疫”与“伤寒”的不同。“经心录”中把热性病分为伤寒、热病、风湿、湿病、阴毒、阳毒、热毒、瘟疫、天行节气九种。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认识。

(2)疾病认疗方法的进步

诊断学:孙思邈的诊断学见解是“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他认为诊察病人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晨,因为早晨饮食还未进,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因此,孙氏提出“非其时不用”。再指出“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认为不可只凭脉断病。

治疗学:孙思邈对临床治疗主张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他列举很多治疗良方,如水肿病属难治之症,认为盐与水肿有关,应注意忌盐。他对甲状腺肿有一定了解,用容易推广含碘的羊靥代替南北朝时深师采用的鹿靥治疗甲状腺肿。用槟榔治疗绦虫病,用麻黄平咳喘,用乌豆和谷白皮治疗脚气病,用白头翁、苦参治疗痢疾等。

(3)由“辨病论治”向“辩证论治”过渡

唐朝时诊疗倾向于汉朝张仲景奠定的“辩证论治”,主要表现是证候组合。如在《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医籍中,出现在每个病名之下,都列举了大量方剂,这些方剂都是根据不同的证候组合、分类列举的,可以看出逐步由“辨病论治”过渡到“辩证论治”的原则。

如果有帮助 望采纳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制度稳定,文化艺术繁荣,科技进步。随着政治统一和对外扩张的背景,隋唐时期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被后人称之为“隋唐的历史精华”。
隋唐时期的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隋朝建立后,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这种高效的政治体制使得国家能够有效地管理各地资源和人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兴盛提供了土壤。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和手工业也蓬勃发展。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水利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使得商品流通更加便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对文化艺术的赞助也大大增加,艺术家、文人墨客纷纷涌现,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隋朝统一全国,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而唐朝则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在文化方面,唐代诗歌达到了巅峰,出现了杜甫、李白等众多杰出的诗人。隋唐时期还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学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孕育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之为“隋唐的历史精华”,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唐朝的历史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唐代有名的历史故事
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城的建造都是以唐长安城为模版而建立。 唐代有名的历史故事篇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

隋唐的历史精华
唐前期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124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保持长期的强盛状态。唐中期自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至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79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

简述唐代史学有何突出成就
《通典》卷帙浩繁,杜佑辑录其要点,成《理(治)道要诀》,以便观览。朱熹说:“是一个非古是今之书。”《通典》的精华就是“理道”的“要诀”,足见杜佑研究历史,不是好古,而是为了今用。这种治学精神是可贵的。此外,唐德宗时,苏冕编次唐高祖以后九朝事为《会要》。唐宣宗时杨绍复等续编唐...

唐朝的历史
大家来看看唐朝的历史: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唐朝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而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统一大业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过励精...

唐朝的历史介绍一下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唐朝的历史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唐朝的历史是怎样的?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

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历史简介
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

有关唐朝的历史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政权,李治死后,武则天改唐为周,坐上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期间比较清明,国家比较太平,人们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唐睿宗李旦时期,他的三儿子李隆基,和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李且的妹妹)合谋杀死了韦后,最后做上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皇帝,...

西区19855997586: 隋唐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主要在哪方面? -
主婕艾森: 隋唐比较富有,对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也是比较重要的,不仅仅在政治上,在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贡献都非常大.

西区19855997586: 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主婕艾森: 别把隋朝给贬低了,所谓的大唐盛世不过窃取的隋朝的成果.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

西区19855997586: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人称中国
主婕艾森: 1,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影响了东亚地区.2.高仙芝战败试造纸术西传.造纸术传遍全世界,推进了历史的发展.3,日本,高丽,和西亚都有深远的影响.造纸术4隋唐的科举制,被西方学习5来求学、贸易.当时交往国家多达 70 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6唐代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西区19855997586: 隋唐时期的历法成就有哪些?
主婕艾森: 隋代的刘焯编写《皇极历》,这是一部很精密的历法.隋时没有施行,唐时开始 施用.此历确定岁差为七十五年差一度,已同准确值接近.当时欧洲还采用了一百年差一度...

西区19855997586: 我国封建文化为什么在隋唐时期如此辉煌?
主婕艾森: 十六国、南北朝时代,中国有一场巨大的民族融合浪潮,再加上隋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使得全国思定,渴望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大唐集各族文明融合之精华力量顺应历史潮流,领导阶层清正廉明、虚心纳谏、休养生息、开疆拓土,使得封建文化拥有了发展的好土壤,得以达到封建时代的巅峰.

西区19855997586: 诉说唐朝和清朝历史的书籍推荐! -
主婕艾森: 《隋唐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林语堂《武则天正传》 赵玫《武则天》《上官婉儿》《高阳公主》 《大唐惊变》 《清史稿》虽然不是特别的准但还是有些价值的,也算比较我系统的史书了,本纪,志,表,列传也都分齐,只是至今位置没未清朝休过史书,所以可以说没有一本类似二十四史那般的正史书,所以《清史稿》中不乏一些错误;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概括的很好,要了解清朝首先要先了解那些皇帝,这本书是写各个皇帝的,包括其中发生的大事以及后妃等的是,应该说值得一看的.还有很多,如果你只是要初步了解的话去找《百家讲坛》里那些学者出的书,都不错,因为那些书比较正,不会有什么戏说的成分在内…… 麻烦采纳,谢谢!

西区19855997586: 我想知道隋朝由建国到灭亡的大概历史比如说,皇帝有哪几位,(注意
主婕艾森: 要是写作文的话就要看《隋唐演义》了,像《三国》,半文半白,还可以读下来的.褚人获,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是讲故事的好手啊.终身不仕,文名甚高...

西区19855997586: 求隋唐文化的论文600字即可
主婕艾森: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基础知识识记】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改革,开创了少有的繁荣景象.隋炀帝时开...

西区19855997586: 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医学成就?
主婕艾森: 隋代名医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详论病因、疾病分类、鉴 别和诊断的著作,书中还记述了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等.该书对后代医学的 发展影响很大. 隋至唐初的名医孙思邈(581〜682年),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是两部很著名的医学著作.两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共收集了五千三百多个药方, 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因为他对医药学的重大贡献,所以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唐高宗时,苏敬等人奉命编写了《唐新本草》,这部书图文并茂,并记载了药 物八百多种,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玄宗时,王焘编写了《外 台秘要》一书,收集了六千九百多个药方,汇集了前代药方的精华.

西区19855997586: 列举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并谈谈你的认识? -
主婕艾森: 成就书上有,就说说认识吧.1、强盛的国力是科技发展的保障和基础2、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本土文明的发展3、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点滴发现促成了科技进步,不要采取愚民政策,相反,要启迪民智,多采纳人民的意见.4、要有走出去的勇气,敢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