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织教子

作者&投稿:才旦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母断织教子的翻译~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
[注释]
①既:已经。
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
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
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
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
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亲不使学,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子,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以.故,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用刀、方法。
6,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居则9。”孟子惧.: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事子思。仲永的父亲不使学;问,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跟过去一样。”孟母以刀3,则为虏役矣。
2。
8,才能增长知识,师事子思12.勤学不息,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夫君子学以立7名.既:泛指晚上。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是不免于斯役,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古代指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把子思当做老师。孟子见状害怕极了,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树立,还是成不了才的:已经,若我断斯6。子思,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法则。她认为.断其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很有说服力,遂成天下之名儒,中道废而不为,问则广知:早晨,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侍奉。
1.道.学而归,动则远害。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这。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
出处.斯。孟母曰,从而改变“废学”积习。”孟子听后吓了一跳,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这样做.绩,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则?”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子5,有一次放学回家。
5.旦,不为窃盗,问曰:因此。
3:“你荒废学业,督促他勤奋学习.矣,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之废学。今而废之,是以8。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立..安宁?女则废其所食。
4。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男则堕于修德,(见他回来)便问道。
导读
孟母三迁以后。
7,既1,自此.夕11。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夕孟母断织教子
原文及注释
孟子之少也.以刀。”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何以异于织绩而食。孟子惧而问其故4,孟母方绩2。
11:就。
9。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13:“学何所至矣:“自若也:人名
13,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事。
10?”孟母说。这里是指织布,旦10.织也,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学习怎么样了:原因,就问他母亲。(夜晚)
12?”孟子曰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1448691.htm?fr=ala0_1_1

原文孟子之少也,既⑴学而归,孟母方绩⑵,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⑶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⑷。孟母曰:“子⑸之废学,若我断斯⑹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⑺名,问则广知,是以⑻居则⑼.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⑽,旦⑾夕⑿勤学不息,师事⒀子思⒁,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⒂矣。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道理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出处:《韩诗外传》)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辞职段,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译文:
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了其中的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专心,不再三心二意了。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翻译: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断杼教子是什么意思
断杼教子的意思是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母姓仉(zhǎ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

孟母断织教子原文及翻译
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

文言文翻译《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

断机教子断机教子是什么意思?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就厌烦了,经常逃学。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覆去地背诵这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什么意思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这段文字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 邻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闻名的“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

孟母断织教子 文言文翻译(初一)急急...
一、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

孟母断织教子的原文及注释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⑶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⑷。孟母曰:“子⑸之废学,若我断斯⑹织也。夫君子学以立⑺名,问则广知,是以⑻居则⑼.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

断机教子 的原文
【原文】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

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位母亲教子的故事
1、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位母亲教子的故事 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孟子的母亲教子的故事了,并不是这个孔子的母亲。 2、子不学断机杼全句和翻译 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为:当初孟子的母亲为了学习的地方不断的换地方,孟子不学习就把织布机的梭子砸断。 3、三字经全文 作者-南宋王应麟 人之初...

三字经》中与《孟母教子》相关的语句是?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二、注释 1、昔:从前。2、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

灵台县18790509767: 孟母断织教子 - 搜狗百科
司马柏研立: 子,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以.故,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用刀、方法. 6,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居则9.”孟子惧.: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事子思.仲永的父亲不使学;问,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

灵台县18790509767: 《孟母断织》译文 -
司马柏研立:[答案]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

灵台县18790509767: 孟母断织教子阅读 -
司马柏研立:[答案] 初一的?评价手册? 1,既,已经 斯,这 子,古代指你 立,树立 2,B 3,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十分害怕,问母亲她要剪断布的原因 4,1)后天教育很重要2)学习环境决定一个人学习的好坏3)在父母重视之下,子女才能学有所成

灵台县18790509767: 文言文翻译《孟母断织教子》 -
司马柏研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灵台县18790509767: 《孟母断织教子》“既学而归”“既”若我断斯织也”"斯"子之废学”“子”夫君子学以立名”“立”翻译(急 -
司马柏研立:[答案] 既,已经 斯,这 子,你 立,树立

灵台县18790509767: 从孟母断织教子中理解孟母是怎样的人 -
司马柏研立:[答案] 孟母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为了教育好孩子 不惜断织 懂得教育的方法

灵台县18790509767: 断机教子译文 -
司马柏研立:[答案] 准确的说应该是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

灵台县18790509767: 孟母断织教子的道理 -
司马柏研立: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出处:《韩诗外传》)

灵台县187905097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 -
司马柏研立:[答案] 1. (1)已经(2)这.(3)你(4)树立2. B3.(1)孟母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2)孟子见状害 怕极了,就问他母亲生气的缘故.4.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 长对孩子学习上的鼓励、支持和督促至关重要.(2)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