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动点问题

作者&投稿:出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 要所有关于动点的)~

动点问题一般都是运动中的图形几何问题,一定是多种结果的辨析,容易丢分的地方是丢解和缺少情况。
追问:
我平时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很麻烦也不懂
回答:
动点就是将运动变成不同的情况,针对于一种情况,你要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简化图形,注意观察单独一种情况的图形,这样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追问:
我试试,那有关的定理是不是都是课本常用的?
回答:
全部都是书本上的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等于90°,AB=50,AC=30,D.E.F分别为AC.AB.BC的中点,点P沿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得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得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垂直于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两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t>0)
求1:D.F两点间的距离
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
4:连接PG,当PG平行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1)解析:∵⊿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为AC.AB.BC的中点
∴DF=1/2*AB=25,DF//AB
(2)解析:∵点P由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7/s匀速运动,点Q由B出发沿BA方向以4/s匀速运动
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
∵四边形CDEF为矩形,当QK运动到了DF中点位置时,显然能将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过F作FH⊥AB交AB于H
可证⊿ABC∽⊿FBH==>BH/BC=BF/AB==>BH=40*20/50=16
BQ=BH+1/2*DF=28.5
T=BQ/4=28.5/4=7.125”
即,当Qk运动距离为28.5时,QK分四边形CDEF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时间t=7.125秒。
(3)解析:∵DE=20,EF=15
当P由D运动到E,用时t=20/7”, Q运动4*20/7
当P由E运动到F,用时t=(20+15)/7=5”, Q运动4*5=20>16
∴当P由E运动到F时,Q运动已过F点
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在射线QK上时,时间为t
QE/PE=40/50==>(25-4t)/(7t-20)==>t=205/48
(4)解析:连接PG,当PG平行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20-7t=4t*50/40==>t=5/3

问题问得太泛了。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希望对你有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由P,Q点的运动速度及轨迹,可以展开以下分析:
连接BD交AC于O点,AC=6cm,当P运动到O点之前,显然,PA=1cm/s *x(s)=x(cm)(以下计算皆省略x的单位s,y的单位为平方厘米,线段的长为厘米)PB=2*x=2x,已知在△PAQ中,∠PAQ=60度,所以在△PAQ中运用余弦定理可求得PQ=√3x,再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出∠APQ=90度,当P运动到与O重合时,x=3,2x=6,也就是说,此时Q点恰好落在B处,所以,当x∈[0,3]时,y的面积为三角形APQ,有y=(1/2)*AP*PQ=(√3/2)x^
当P过O点继续向C点前进时,Q也迈过B点向C点前进,此时AP依然等于x,CP=CA-AP=6-x,而此时CQ=BC-QB=BC-(2x-AB)=12-2x,在△CPQ中,可用正余弦定理得出∠CPQ=90度,PQ=√3*(6-x)也就是说,而当x=6时,CP=CQ=0,也就是说,此时P,Q两点相遇,由此第1问得解

在P属于OC上即x∈[3,6]时,因为∠APQ是直角,故有y=S△PAQ=(1/2)*AP*PQ
=-√3x^/2+3√3x

P,Q继续前进,P向B运动,Q向D运动,由于CD=BC,且P,Q同时从C出发,不难得出,当Q达到D点时,P恰好走到BC中点,此时x=AC+CP=6+3=9,也就是说,当x∈[6,9]时,函数y的解析式又会发生变化,有CP=x-6,QC=2(x-6)
设PQ交AC于E点,此时的y相当于△APE的面积,S△CPQ=(1/2)*CQ*CP*sin∠QCP
=√3(x-6)^/2,而在△CEQ与△CEP中,公共边为CE,∠ECQ=∠ECP=60度,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S△CEQ/S△CEP=CQ/CP=2,而两个三角形相加恰好是△PCQ的面积,于是可以得出S△CEP=√3(x-6)^/6
而P到AC的距离可以利用三角关系求出是√3(x-6)/2,于是
S△APC=(1/2)*6*√3(x-6)/2=3√3(x-6)/2
所以有y=S△APE=S△APC-S△PCE=-√3x^/6 + 7√3x/2 - 15√3
所以第三问到这里迎刃而解

最后求第二问:
连接AQ,当△APQ是等边三角形时,有AQ=AP,∠QAP=60度,∠QAD=∠DAC-∠QAC,∠CAP=∠QAP-∠QAC,于是在△APC与△DAQ中,AD=AC,AQ=AP,∠QAD=∠CAP,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于是有DQ=PC,而DQ=6*3-2x,PC=x-6,可以得出x=8

综上:
1.相遇时间为6秒
2.8秒
3.y=(√3/2)x^, x∈[0,3),
y=-√3x^/2+3√3x, x∈[3,6),
y=-√3x^/6 + 7√3x/2 - 15√3, x∈[6,9]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等于90°,AB=50,AC=30,D.E.F分别为AC.AB.BC的中点,点P沿点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每秒7个单位长得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得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作射线QK垂直于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当点P绕行一周回到点D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两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t>0)
求1:D.F两点间的距离
2:射线QK能否把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在射线QK上时,求t的值
4:连接PG,当PG平行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1)解析:∵⊿ABC中,∠C=90°,AB=50,AC=30,D.E.F分别为AC.AB.BC的中点
∴DF=1/2*AB=25,DF//AB
(2)解析:∵点P由D出发沿折线DE-EF-FC-CD以7/s匀速运动,点Q由B出发沿BA方向以4/s匀速运动
QK⊥AB交折线BC-CA于点G,点P.Q同时出发
∵四边形CDEF为矩形,当QK运动到了DF中点位置时,显然能将四边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过F作FH⊥AB交AB于H
可证⊿ABC∽⊿FBH==>BH/BC=BF/AB==>BH=40*20/50=16
BQ=BH+1/2*DF=28.5
T=BQ/4=28.5/4=7.125”
即,当Qk运动距离为28.5时,QK分四边形CDEF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时间t=7.125秒。
(3)解析:∵DE=20,EF=15
当P由D运动到E,用时t=20/7”,
Q运动4*20/7
当P由E运动到F,用时t=(20+15)/7=5”,
Q运动4*5=20>16
∴当P由E运动到F时,Q运动已过F点
当点P运动到折线EF-FC上,且点P又恰好在射线QK上时,时间为t
QE/PE=40/50==>(25-4t)/(7t-20)==>t=205/48
(4)解析:连接PG,当PG平行AB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20-7t=4t*50/40==>t=5/3

1、▲PEF的高等于AB=√3,知道高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
2、求出AC=2√3,在直角三角形BAC,AC=2*AB,角ACB=30度,
可知三角形FCH为等腰三角形(因为角BFP=60),
FH=FC,所以PH=2-FH=2-FC=2-(3-BF)=-1+(BE+EF)=-1+BE+2=1+BE
△PEF是否仍为等边△-----这个是题目已知的,而且通过1中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大小是固定的,即EF不是任意选的。

1.6秒
2.
3.


初二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3、运用定理和公式: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数学、物理和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来解决问题。通过运用定理和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运用定理和公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定理和公式,以便于解决问题。动点问题和动角问题的区别:1、定义与性质:动点问题涉及在...

初一动点问题的解题公式口诀是什么?
动点问题初一公式口诀为:已知A点在数轴x1,B点在数轴的x2,a从A点出发,速度为v1,b从B点出发,速度为v2,则相遇时间t=|x1-x2|\/(v1-v2)(v1与v2速度方向同向)。简介:数学(mathematics、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

关于数学的动点问题的典型例题以及解析 ?
动点题,那种基本图形是四边形的,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等中所出现的动点问题。另一种可能是抛物线与动点相结合的,你可以看其他省市的中考题,象天利38套等带答案的那种,自己看几道同类型的答案,你就知道动点题怎么做了。总之,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动中取定(或说动中取...

数学 动点问题?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一左边点表示的数。2....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
(1)因为PD平行AC,所以,BP\/BC=PD\/AC, 4\/20=PD\/16, PD=3.2 (2)作DM垂直BC于M点,因为PD平行AC,所以,BP\/BC=PD\/AC, t\/20=PD\/16,PD=0.8t∵∠DPM=∠C=30°,DM=1\/2PD,∴DM=0.4t。BP=CQ=t, PQ=20-20t, ∴△DPQ的面积:y=(20-2t)×0.4t÷2=-0.4t&...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 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的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4、利用条件解题:通常在题目中会给出一些限制条件,例如两点距离、速度、时间等。5、借助辅助线:在解题时,可以借助辅助线帮助解决问题,例如建立垂线、平行线等。6、空间动点问题中可以使用向量:空间动点问题需要用到向量知识。初一数学中,动点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几何问题。动点问题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属于哪个知识点
在行程中往往会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路程,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去寻找和分析这些元素,此外还需要注意运动的方向。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中,分析动点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动点是从哪点出发,向什么方向运动(在哪条直线或折线上移动),运动速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数轴 ...

数学七上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数学七上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如下:1、建立模型:首先需要将动点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常,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动点的运动轨迹。在建立模型时,需要确定动点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以及中间的运动轨迹。2、确定变量:在模型中,需要确定与动点相关的变量,如时间、速度、距离等。这些变量...

数学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涉及多个变量的变化,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9、检查验证:在求解过程中,要不断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并通过逆向思维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动点问题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型,出现在初中、高中数学竞赛及各类考试中。它以动态的视角考察学生的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中数学解决动点问题有几种方法? -
程泪参七:[答案]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一般与图形的面积、图形的判定有关,属于一类比较综合的题目. 可以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结合起来考查. 并且可以分为“单个动点”及“两个动点”的题型,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 建议你提个具体的问题.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中动点问题怎么做 -
程泪参七: 1、找起始点2、定方向3、找动点4、算中点5、算距离6、经典题目讲解

乌海市13724397552: 动点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是什么? -
程泪参七: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动点1.运动的动点:此类动点给出的有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我们主要根据运动速度*时间=路程,来表示某些线段的长.根据动点的位置可以将线段分为走过的(根据速度*时间来进行表示)、剩下未走的...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中数学遇到函数动点问题怎么下手 -
程泪参七: 函数动点问题:一般是要求动点到某个特殊点的位置时,构成特殊的图形或者特殊的数量关系.最常见的解题思路是:假设动点已经到了能够满足条件的位置,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设元,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就可以了.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中数学解决动点问题有几种方法? -
程泪参七: 首先1,要看图形,有没特殊角,然后2,看线段的特殊值,这在解题速度上有大的帮助,接着3,就是回想以前做的几何题,从中获得解题思路,4辅助线有连接 延长 平行线 构造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 平移 翻折 倍长中线 垂线段 等等 依情况而定 包括参量思想 方程思想 多回忆 多类比 就可以啦!! 我去年中考 黑龙江数学满分 原创 求加分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怎样解 -
程泪参七:[答案]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动点1.运动的动点:此类动点给出的有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我们主要根据运动速度*时间=路程,来表示某些线段的长.根据动点的位置可以将线段分为走过的(根据速度*时间来进行表示)...

乌海市13724397552: 动点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是什么? -
程泪参七:[答案] 初中数学的动点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动点1.运动的动点:此类动点给出的有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我们主要根据运动速度*时间=路程,来表示某些线段的长.根据动点的位置可以将线段分为走过的(根据速度*时间来进行表示)、剩下未走的(用动...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简单些. -
程泪参七:[答案]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1.如果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1秒后,三角形BPD与三角形CQP是否...

乌海市13724397552: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 -
程泪参七: 初二动点没怎么接触,初三的动点类型比较全 1.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4.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 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至少河北是这样),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6.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就这些吧,中考前老师都讲过,现在都忘差不多了,想起来再补充吧

乌海市13724397552: 如何解决初中动点问题?
程泪参七: 动点问题的解答复从以制下四个方面入手1、化动为静;2、数形结合;3、找不变的量;4、函数的思想.常见类型有1、最短路径;2、面积的最大最小问题;3、已知了3点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1、 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无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