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之后用文言文

作者&投稿:郭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后来”,用文言文怎么说

之后。

释义: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特点: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

2. “最后”用古文怎么说

当“最后”表示 “结果”的意思时,可以用古文“竟”“卒”“终”“遂”表示;当“最后”表示 “次序在末尾”的意思时,可以用“末”来表示。

1、竟,表示终究;终于。

例句:西汉司马迁的《毛遂自荐》中的“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译文是:平原君最后和毛遂一起走了。其中“竟”是最终的意思,“偕”是一起,一块的意思。

2、卒,表示终于;最终。

例句:西汉司马迁的《垓下之战》中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是:现如今我被困在这里,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战争的罪过。

3、终,表示最终。

例句:周朝佚名的《诗经》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文是: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4、遂,表示终于。

例句:西晋陈寿的《隆中对》中的“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是: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不只是占据天时之利,也是因为人的谋略。

5、末,表示最后的时候。

例句: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译文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也说明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却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

3. "其"在古文里有哪些用法

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③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 2.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清·洪亮吉《治平篇》 ④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⑩亦各言其志也! 4.那(些),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副词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其为死君乎? ⑤其真无马邪?——《马说》 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④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⑤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① 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生僻含义

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例: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 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4. 从在古文中的用法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11)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

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例: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例: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5.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6. 古文分几种

定义: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一夜之后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不知道有用不 2. 如何用文言文表达“前几天” 一般用“前日”;再前几天,就用“几日前”,或者用某某日,用天干地支来表达的,如丁亥日。 追述以前的事情时,往往加一个“初”字,表示当初的意思。古文的时间表达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

文言文介状语后置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两年之后文言文
文言文,尤其是议论抒情,不宜过多长句,古文之韵,在简与雅.句式类于今体,文之下也.。2. 两年后的我的,这篇作文如何写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我们追逐着蓝天白云,一路缤纷地走向未来.——题记抬起头,望望蓝天中自由飞翔的小鸟,默默地告诉自己,不必害怕,不必颓废,初中这三年,其实很好走……两...

10年之后文言文
10年之后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请回答2022》答题瓜分现金奖池 汉匠文化 2022-10-06 · TA获得超过20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十岁古文怎么说 下面绝对有你想要的答案。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

春节之后文言文
3. 关于新年的文言文诗词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感悟: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

你以后再无人用文言文说
”你以后再无人“,用文言文说是”尔后无人“。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

在什么时候用文言文
2.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3.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

後文言文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成大文化17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37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古文里“后”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 以后路与冕服:后时(后来;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 —...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场景用文言文概括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轼。轼始黜于黄州,犹有用世之心,则淡然而处之。然世险如故,穷困日增,乃滋悲苦之情,于是遂作《卜算子》以示之。寻,则觅排遣之法,遂萌向佛之心。俄尔,作《定风波》以明志。"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旷达之情生矣。寻月后,乃赋《赤壁怀古...

文言文宾语后置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句中的“何操”就是“操何”的倒装形式,即“带了些什么礼物?”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呢?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六种常见...

孟津县18952152927: '然后'这一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我记得好像是什么什么以后. -
端木玲东方:[答案] 然,就是“这样,如此”的意思,所以“然后”就是“这样以后”的意思. 同样,然则,就是 (虽然)这样……但是……

孟津县18952152927: 文言文中,“以后”这个词可以用哪两个字翻译??急用 -
端木玲东方: 我觉得, 【后来】 一词应该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O(∩_∩)O~)

孟津县18952152927: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端木玲东方: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孟津县18952152927: 文言文 “然后”什么意思
端木玲东方: 两层含义:1.“然”,表示前面一事已告一段落.“后”,下面的一句文言文表示前事的发展状况.“然后”可译为从那以后或从此以后.2.“然后”连译表示事情的转折.“然后”直译为然后.3.“然”通'燃',因此“然后”文言文中有可译为'燃烧以后'的,但很少见.

孟津县1895215292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
端木玲东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螳螂捕食蝉子时,忽略了背后的黄雀,最终反被黄雀捕食.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危险.以下是一篇相关的文言文及其翻译:【文言文】庄周游于园中,见一蝉,方得美荫,鸣声餐露,不觉螳螂在于其后,欲捕之.螳螂视蝉欲食,徐回首,不见蝉,但见黄雀在后.黄雀方欲食螳螂,不觉人之斧在己斧也.【翻译】庄周在园中游览,看见一只蝉,刚刚得到一片美荫,蝉鸣声餐露,不知不觉螳螂出现在其后,欲捕食它.螳螂查看蝉想要进食,慢慢地回头,不见蝉,只看见黄雀在后面.黄雀正想要吃螳螂,不知不觉人持斧在己斧旁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孟津县1895215292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文言文中六个其分别指什么?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中廷是什么意思 -
端木玲东方:[答案]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③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他们(泛...

孟津县18952152927: 古文翻译 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 怎么翻译 -
端木玲东方: 《后汉书·皇后纪上》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立后,[一] 注[一]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 个人观点:从此以后谈论皇后,都是在这之后的.

孟津县18952152927: 文言文里面什么字代表然后? -
端木玲东方: 文言文本有“然后”一词. “然后”可表一件事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事,在这个意义上,有“于是就”的意思,因此,有时还可用“则”“乃”“因”等词来表此意.

孟津县18952152927: 求人分析一下高中文言文定语后置等句式的判断. -
端木玲东方: 如果有古代汉语字典 可以翻到后面的附录 那里有详细的解释噢.而且里面的典例几乎都是高中课文里有学到的噢.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看看这些: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

孟津县18952152927: 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 求详解 -
端木玲东方:[答案]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