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很接地气,为什么却会被尊为是高高在上的圣人?

作者&投稿:宜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是我国古代巨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创建了儒家学派。孔子除著书立说著作等身之外,其思想境地也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孔子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远的奉献,被尊为“万世之师表”,此等成就远飞普通文人所能为也,故被称为“圣人”。

圣人一词有很多种定义,有人以为所谓的圣人,只是人类对有势力或有文化的某些个人的尊称。比方,孔子,孔圣人。

但事实上,真正的圣人与权利,技艺无关。真正的圣人无所不知,非人类的思想所能想象。真正的圣人不说谎话骗人。真正的圣人在普通人眼中超凡脱俗,是彻底排脱了人性愿望的约束。

或许有人不置信世上会有这么一种人,但事实上,圣人是真实存在的,佛陀,老子,就是这么一种人。证明圣人存在的独一证据就是被古人记载下来的圣人的行动。

自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最为推崇的学说,孔子也成为天下一切读书人的“至圣先师”。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请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顾惜民力,反对苛政和恣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应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 孔子广办私学,留意“因材施教”,请求学生“温故而知新”和养成诚实的学习态度 。

3.孔子暮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等,还依据鲁国历史资料编成《春秋》。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4.孔子对《易经》做出了注解,使得《易经》这本中国文化的总纲要之书被后人所理解,使得上古文化得以传承与继承。

这种学派祖师爷,成为信徒心中的肉体图腾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和普罗群众关系不大。他们研讨他们的宇宙,我们喝我们的小酒---两者是有界线的。但是孔子的一套哲学不是地道笼统的哲学,它是一种世俗的哲学,次序的哲学,人与人相处的哲学。世界的源头在哪里?人的生命终极归宿是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



因为孔子的道德水平特别高,论语作为封建年代传播最广的书籍之一,影响了很多的人,也是统治者统治方法之一,所以会被尊为是高高在上的圣人。

孔子的品性和行为都非常接地气,他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思想教育引导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甚至还推广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因为孔子的精神和行为以及说出的话被很多文人墨客追捧,而且也成为了统治者,统治国家的一种方式,所以会被尊为高高在上的圣人。

这是因为孔子所做的事情功绩很大,他说讲的话非常有学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被尊称为圣人。


写一篇有关孔孟名言的作文~~急用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读书心得4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

请问《论语》里面的《学而》都是讲学习的吗
不全是 还有道德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50分求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就是补充里的这一段)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

赖辉东《论语史鉴》6.8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哀公十一年,季康子在冉求的建议下,使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归。 至此,被三桓逐出鲁国的孔子终于得以回国,并完成他晚年修书的事业,给我们留下了诸如《春秋》、《诗三百》等儒家经典。 可以说,季康子的行为间接地成全了夫子作为圣人的事业。哀公十六年,孔子卒。11年后,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仲由...

名篇名句默写
(4)犹抱琵琶半遮面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无案牍之劳形 (7)塞上风云接地阴 (8)薄雾浓...(1)《〈论语〉十则》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___,___ __。”《醉翁亭记

孔子说他的学问是一以贯之在那一章,对谁说的?
其实,是孔子的思想,他对弟子都是这样想的,不是对某一个人,有与冉有、子路、公华西等人的对话可见,特别是对冉有,孔子很有感触,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手下做事,季氏为人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愿,为他“聚敛而附益之”...

因材施教的事例有什么?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

《论语·子罕第九》26:对于子路的述评记录
因为老师对自己的行为“高度肯定”,特别是用《诗经》中的经典诗句来评价自己,子路沾沾自喜,时常讲“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两句话挂在嘴上。孔子于是进一步评价:这不过是平平常常的道罢了,怎么会算是足够美好的德行呢?很显然,这是孔子结合子路的性格特征,帮助之设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一方面,...

人生30而立什么意思?
1.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三十而立”,这是他对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2. 原文中的“三十而立”指的是孔子在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3. 孔子认为,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已经有了安身之处,生活有着落,欲望减少。4. “立”字在孔子看来,是一个人站在一块...

跟着孔子学做人 ——读《论语》的心得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

和县18356629293: ...说明孔子幽默的表现所在,为全文的议论做铺垫.B.第二段批判程、朱诸宋儒以道学面孔读《论语》的错误读法,他们把《论语》中某些表现孔子真性情的... -
纪嵇舒萨:[答案] (1)C“不能对外公开的话” 错,原文第三段“要明白论语的意味,须先明白孔子对门人说的话,很多是燕居闲适的,老实话,率真话,不打算对外人说的话,脱口而出的话,幽默自得的话,甚至开玩笑的话,及破口骂人的话”.不是“不能”而是“...

和县18356629293: 论语微子第六中孔子为什么怃然? -
纪嵇舒萨: 这段记载中长沮、桀溺两人以“避世之士”自居,并认为孔子只不过是“避人之士”,要子路离开孔子而追随他们两个.孔子对这二位显然是不以为然的,所以发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感慨,“怃然”是当时孔子感慨自己同长沮、桀溺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表示.

和县18356629293: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具体点,两三百字 -
纪嵇舒萨:[答案] 一、重情守礼 重情守礼是孔子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整部《论语》所讲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即是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意味着孔子认为与家庭、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关...

和县18356629293: 分析《论语 先进》中孔子“独独与点”的原因 -
纪嵇舒萨: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振兴古礼. (雩祭,祭水旱也,春天求雨的祀礼.)⑤是道家思想,疑为孔门后学所记.

和县18356629293: 为什么论语里孔子说的话翻译出来这么有趣呢?感觉孔子很调皮语言又很专断,孔子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话?
纪嵇舒萨: 因为他们是古代人,说话与我们不同,所以论语里孔子说的话翻译出来这么有趣.让人们感觉孔子很调皮语言又很专断

和县18356629293: 孔子和《论语》为什么被国人尊崇的原因 -
纪嵇舒萨: 但从汉武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儒者董仲舒依据孔子的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这传统的国家宗教教义进行了新的解说.在董仲舒新解说的基础上,后来的儒教不断努力,逐渐使传统儒教彻底建立在由...

和县18356629293: 论语为什么会被古代知识分子视为经典? -
纪嵇舒萨: 因为孔子是个圣人呀!哈哈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于是他们大加推崇!时间是汉武帝时期他采纳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于是纪录...

和县18356629293: 论语第十二章孔子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
纪嵇舒萨: 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孔子对周礼抱着很尊敬的心态,而在实际上又有所损益.在继承中创新,目的是为了救世.孔子是十分崇尚“周礼”的,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己对西周礼乐的向往.子曰:“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泰伯》)“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这态度谈和感情毕竟是有一定的保守性的,因为周礼再好,也只是代表一个逝去了的时代,尽管那个时代曾经确实是辉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