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竟然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作者&投稿:宗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大暴君?~

纣是帝乙的小儿子,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天资聪敏,体格魁梧,勇力过人。帝乙死后,纣继位为王。纣王好酒色,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纣王荒淫无道,致使百姓怨恨、诸侯离异。为重振自己的天子威风,纣王作“炮烙之刑”: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用木炭将铜烧红,凡有敢议论他是非的人,一律被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纣的叔父比干以死相争,接连三日苦苦劝谏纣王。纣恼羞成怒,下令杀死比干,并且剖出他的心,声称要看圣人的“七窍之心”。纣王昏乱暴虐,愈演愈烈,人民怨声载道。纣王终于众叛亲离,被彻底孤立,最终被周王所灭。而商纣王也以暴君之名载于史册之中,为后世所不齿。

商纣王(姓子名受辛)是一个大暴君,可真的是这样的吗?

受辛的“罪行”武王伐纣时,称受辛有六罪“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翻译成白话,就是1.只听女人的。2.不留心祭祀3.不用王族为官4.推崇尊敬信任庶民和服过刑的人,并任命为官。到了春秋时期,又加了一条,杀比干。从此之后,他的“暴行"越来越多。
武王立下的四大罪之外,其余的罪行不可信,因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下,把敌人抹的越黑越好,如果受辛干过那些事,武王又怎能不公布?
武王的四大罪是不是真的?
只听女人的不可信,因为受辛一辈子南征北战,是一个拿破仑式的君王,是一个军人,以军人的品格,怎么可能对一个女人唯命是从,况且商朝决定政事,基本上是用占卜来决定。况且如果女人提的建议好,怎么就不能采纳!商族是工商业文明,妇女地位要比小农文明的周族高得多, 武丁的妃妾妇好,能带领万千人去打敌人,连武丁的震代名将都受她节制。 这岂是小农的周族所能理解的。
2.不留心祭祀在古代不留心祭祀肯定是大罪,但这和暴政没关系,不能证明什么。
3,不用王族为官为什么要用王族为官,不说了,空下去。
4.推崇尊敬信任庶民和服过刑的人,并任命为官。
庶民和服过刑的难道就不能当官吗?至于炮烙,那是夏桀那小子发明的,酒池肉林,也是夏桀做过的。这个“纣王”的暴行怎么和桀那小子一模一样,因为纣之前只有一个亡国之君,于是周人只有一个可供他们编童话的模版。
那商因何而亡?
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商奉行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微子是受辛的哥哥,按理说应继承王位,但没有,而且只封了个子爵,心中怀恨,于是以微子为首的一派和以商王为首的一派互相争夺权力,萁子和比干很有可能是微子派的人,微子没斗过受辛就跑了。商亡后,微子是什么表现?当伯夷,叔齐宁死不吃周国“救济粮”,萁子嫌丢脸跑到朝鲜,殷朝遗民不断造反的时候,他却被封为公爵,尽享荣华富贵,而当时全天下只有两个诸侯被封为公。另一个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周公。这样大量微子派商族贵族逃亡到周国,泄漏大量情报,出卖了国家。
是连年的战争,受辛之时,发动了多场对东夷的战争,虽然得胜,但死了很多人,消耗了很多国力。并俘虏了大量没法处置的俘虏。
是武王伐纣之时,商军主力正在东南作战,首都空虚。只能武装奴隶,而奴隶是靠不住的。
4.是由于商族和周族文化差异很大,商族以经营工商业为主,周族以经营农业为主,这就是为何做买卖的人会被称为商人,而当时的历史趋势是人类将进入农业社会。商业衰落,只剩下一座座孤零零的城市。使商族的经济渐渐衰落。
5.周武王联合了周围的方国,由于周族大量传播了有用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文明,博得了小国的好感,而商族却对他们最引以为豪的青铜技术秘不外传,降低了周边小国的好感度。于是“抗商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了。
6.受辛大力开发东南,忽视了真正的敌人,西方的周国,而受辛的爷爷文丁曾杀了周文王他爹季历。总之,周是乘商空虚之时灭了他。那受辛是一个甚么样的人?史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而司马迁读的是周人写得史,如果周人都这么说,这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大战东夷,百战百胜。还破格录用一些在贵族看来是“渣子”的人为官说明他敢挑战,蔑视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等级制度,他开发东南,说明眼光很好。武王克商之后,立他的儿子武庚管理殷朝遗民,主持殷朝祭祀。而不立亲周派的微子。而后来殷民还能在武庚的领导下造反,证明了受辛还是有威信的。《尚书.武成〉中说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证明受辛并不是很不得人心的,受辛失败后自杀殉国,证明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而暴君通常都是怕死之徒。
总之,纣王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失败了

帝辛 - 商纣王 

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 ,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除了商汤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以外,其余的多数时间国运不济,君与臣、统治阶级内部充满了杀戮。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太甲潜回王都诛杀了重臣伊尹。在经历了"九世之乱"之后,到了帝辛即位时期,已日薄西山,积重难返。

此时商朝西部,一个国势如日中天的诸侯国(周国),正对商朝虎视眈眈。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败因

帝辛之败有两说:

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发明的)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其实殷比干不一定是被杀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故历史可信度极低。)

其二,说亡国原因:

第一,政治糜烂,爆发了大分裂,帝乙把帝位传给了少子受德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随分两派。微子启一派不断向帝辛发起进攻。他们进行了种种卑劣的活动。如造谣中伤,发动内讧,幽谋(暗谋奸谋)行刺,卖国求荣等等。而帝辛对待政敌又太过心慈手软,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

第二,帝辛在位为稳定统治连年征战,力克东夷后,兵力损耗大半,未及休整训练,即遭意外袭击。

第三,周族而借机起兵伐商,这只军队经过长期准备。

第四,牧野一战,俘虏兵临阵倒戈,动摇分子一哄而散,反对势力顺势献城。郭沫若诗曰:"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先驱。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受德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千古之谜--帝王篇》)

仇敌

抹黑帝辛的第一主力自然是生死仇敌周人。周人自季历起便大肆拓土,据《竹书纪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历命为商牧师。自此时起,季历先后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周王季历的扩张,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觉,帝文丁十二年,杀周王季历。继季历为王的周侯昌,亦即后世所谓的周文王,更是变本加厉,帝乙二年,周伐商,败于帝乙。但周王昌并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 ,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觉,为黎之搜--在黎举行军事演习,亦有人认为是商、周战于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里。周侯昌的命运,《史记》、《竹书纪年》、《左传》均说是帝辛有条件地释放了西伯昌,而当代有人说是帝辛英明果决杀了周侯昌。两代周王的命运,使商周成为死仇。继位的周王发在厘清内政的同时,更理频频观兵孟津,为报仇雪恨。攻伐大商做准备。然帝辛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第一次观兵孟津,诸侯皆曰可伐,武王却因害怕而托词"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是吕尚强迫其出战,才不得已而贾其余勇勉力一战。《史记》、《竹书纪年》、《左传》以铁铸的事实证明着这一切。对大商的仇恨、对帝辛的畏惧,使得周人不顾一切地诋毁、抹黑自己强大的、天神一般的对手,以建立战略联盟,激起将士的同仇敌忾,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

内奸

抹黑帝辛的第二主力是是叛徒、内奸。"内奸"的队伍是庞大的,但总体可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神棍。这便是帝辛罪状中的"昏弃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只,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状的由来。自帝武乙戏弄神只,"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君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虽然经四代商帝数十年的奋力搏击,王权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但神权数百年的无上地位,致使队伍庞大的神棍们不甘心失败,一而再地与王权相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时代超越王权的辉煌。

至帝辛时,由于帝辛的分外的强势,神棍们撼之不动,便勾结外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倒商的急先锋。曾经是商王朝中坚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时却成为动摇商王朝统治基础的主力。一类是王党内部的叛逆者。这一类人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或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反对党。这是一群帝祖甲礼制改革的牺牲品。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或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而且,在帝乙在位,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但以太史为首的帝党拥立了帝辛。因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先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后,才是以年龄次序排列,庶长子,庶次子等等。其实,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时,其母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故太史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吕氏春秋》;王仲孚:《殷商覆亡原因试释》)微子自不甘失败,但又争不过强势的帝辛,因此不惜卖国以求荣,"微子启,胶鬲与周盟"。(《竹书纪年》)所以,帝辛对微子一系的打击、排挤,决非是昏庸而远贤亲佞,而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微子、箕子、比干、胶鬲等也决非孔子口中的贤人,而是一群因个人利益出卖国家的"内奸"。

另一个群体则是商王朝的贵族。帝祖甲的礼制改革,不仅是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帝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酋邦制的最后残余,完成了从酋邦制向国家、帝国的转进,在国家形态上迈进了一大步。当帝武乙一力打压神权,巩固王权,商王朝才真正进入了帝国形态。这群人在商帝国的实力是如此之大,虽屡经打压而依然坚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几代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权架构。帝武丁做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说时,仍不得采用"先帝托梦"的手法以掩饰其真正目的。而到帝辛时,帝国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帝辛无人可用,只好重用外来的人才--费仲、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这两群人虽利益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帝辛。而费仲,飞廉、恶来是抛弃了自己的氏族来帮助帝辛的,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是引起公愤的。因而,帝辛的罪状中的"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奸宄商邑"便是由此而来。而神棍们、王族反对党、贵族们的怨言亦成为帝辛的罪状:"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力行无度,播弃犁老"、"崇信奸四,放黩师保;屏弃典刑,囚奴延士"、"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等,不一而足。

战国诸子

抹黑帝辛的第四类人,则是战国诸子。出于对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说"(《荀子》),以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什么"层累地造"的中国古史诞生于战国的原因。帝辛被作为反面典型,为证明仁义重要,就举帝辛不仁不义的事例--没有事例可以象苏东坡那样"想当然耳";为证明尚贤、用贤的重要,就举帝辛残害忠众以亡国的教训;为证明天道亡国,就制造帝辛"斮朝涉之胫"、"刳剔孕妇"的实例;为证明防微杜渐的作用,就制造帝辛"为象箸",等等。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象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诸帝辛身上已是习惯之举,多泼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积毁"的商纣王。

质疑

古代质疑

这些对帝辛肆无忌惮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置疑与反驳。在现存的典籍记载中,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贡。针对一拥而上抹黑帝辛的现象,子贡一针见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11]

子贡作为孔门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鲁卫",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感觉,一语道破了"千年积毁"现象的本质:"天下之恶皆归焉",所有的曾经见过的罪恶和所有的人们能想象到的罪恶,都"归"于帝辛的头上。所以"君子恶居下流",千万别当失败者,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极可怜,但象帝辛这样被肆意抹黑的却绝无仅有。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帝辛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受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但是,亲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因此,在研究历史时,但颇有一些政治家的意味:前人多言殷商亡于"受德之不仁","吾殊谓不然",顾氏如是说。并列举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帝辛与崇祯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起前几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适逢其会",做了亡国之君。无怪乎崇祯帝临死前仰天浩叹"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家国沦丧,众叛亲离,此恨曷极!故帝辛自焚,崇祯自缢,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现代质疑

到了现代,置疑与反驳声势愈演愈烈。胡适做了一篇论文《说儒》,指出《诗经·商顷·玄鸟》诗中"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是歌颂商族中的一个伟人,但武丁之后无人有此武功,于是便将之作为"悬记"而安在了孔夫子的头上。这一来引起大争论。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未言其姓名。而郭沫若亦着《驳说儒》,予"悬记"以批判。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帝辛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朝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在牧野大战后",商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帝辛的。"因此,"在殷商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帝辛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或武帝',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的过去的了。"解放后,郭沫若亲临殷商故地,更是感慨不已:"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并大声赞扬:"百克东夷身致殒","统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创始,商人鹊巢周鸠居",彻底为帝辛翻案并疾呼。

在河南鹤壁祭拜帝辛的活动

顾颉刚亦做《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指出帝辛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一事,东晋时增加十三事,于是商帝辛就变成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顾氏通过仔细的考证,彻底洗清泼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浊泥,还其本来面目,与郭沫若的论证相表里,使帝辛做为一个"武王"的形象重现人们面前。这也使孟子的帝辛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的说法有了落脚处。

总结

在周人充斥着污蔑、谩骂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一幅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帝乙在位26年而崩,少子辛即位。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代兄终弟及而成为主流。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并与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生辛,故其为嫡出。此即太史所谓"妻之子"、"妾之子"的同来。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故而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幽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在帝辛的强力打压下,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另一方面,由于祖甲礼制改革而受到打击,不仅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礼制改革的坚决反对者。因为按兄终弟及制,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长继承制之赐,则彻底断了念想。这些心怀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对待礼制改革上,是与微子一派同仇敌忾的。虽然目的未必尽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击帝辛方面却是一拍即合。这些王族勋贵与微子一派或分或合,虽不像微子一派通敌卖国,但却是帝辛实实在在的反对派。帝辛虽名义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盘庚以后,商族贵族离心离德已日渐难制,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但受商代以氏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贵族的势力仍是难以抑制的。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强势力可以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乌烟瘴气。因此,自帝武丁以后,商王朝"圣贤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时代商帝是强势力的。然而,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亦蠢蠢欲动。

而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而且,商族好酒之风甚盛,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无不酗酒成风,以至于"一国失日"。周人攻击帝辛"沉湎冒色",孰不知这是商族整体的嗜好与行为,而"纣为长夜之钦",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帝辛再英明,亦未能脱"俗"。

在如此情况下,商王朝中央已对周边的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诸侯方伯时附时叛,时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竟多次涂入王畿掳掠。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虽有龃龉,但不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惩灭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韦后,东夷再无人可制。虽武丁一朝服贴,但给后世商帝留下隐患。帝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因此,六七帝而东南不宁。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而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孳大。《竹书纪年》中的帝武乙"狩于河、渭,大雷震死"的记载相当奇特。现代人多数怀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绝对与周人脱不了干系。至帝文丁,周季历继续骄横征伐,被帝文丁所杀、至帝辛时,周侯昌变本加厉,已成西方大患。

这就是帝辛继位后的局面,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强环伺的老大帝国。帝辛继位后的措施,因史料缺乏已以全面描述。但根据现有的简略记述,综合起来可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一是对内部的驾驭。帝辛一方面对四分五裂的内部庞大的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不惜采取高压手段,或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提拔外来逃臣中的飞廉、恶来为将,牢牢掌握军队。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而恶来更是战死于牧野。至于内政,用费仲以对抗诸方势力。二是以战功稳局势,树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这与周人历史命周侯昌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样。四年,大搜于黎--即《左传》所谓"帝辛为黎之菟而东夷叛"者,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九年,伐有苏,获妲己。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现代人认为,帝辛为解除西边威胁,于此时杀掉了西伯昌,而不是象周人说的那样因诸侯声援而惧而释之。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而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强势,只能将周人在西部征伐视若不见,而是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而这时,一直被帝辛强势压制的反对派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到周,向周人出卖帝辛极力隐盖的帝国真相,引导周人乘虚而入,煌煌大商顷刻间轰然倒塌,帝辛山河梦断,壮烈殉国。



在我们的的历史印象中,商纣王(姓子名受辛)是一个大暴君,可真的是这样的吗?
由于“纣”有极大贬义,为了保持中立,以下内容中我称纣王为受辛。
受辛的“罪行”武王伐纣时,称受辛有六罪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翻译成白话,就是
1.只听女人的。
2.不留心祭祀
3.不用王族为官
4.推崇尊敬信任庶民和服过刑的人,并任命为官。
到了春秋时期,又加了一条,杀比干。
从此之后,他的“暴行"越来越多。
在我看来出武王立下的四大罪之外,其余的罪行不可信,因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下,把敌人抹的越黑越好,如果受辛干过那些事,武王又怎能不公布?
那我们再考虑一下武王的四大罪是不是真的?
1.只听女人的
不可信,因为受辛一辈子南征北战,是一个拿破仑式的君王,是一个军人,以军人的品格,怎么可能对一个女人唯命是从,况且商朝决定政事,基本上是用占卜来决定。况且如果女人提的建议好,怎么就不能采纳!商族是工商业文明,妇女地位要比小农文明的周族高得多, 武丁的妃妾妇好,能带领万千人去打敌人,连武丁的震代名将沚盾戈(盾戈:是一个字,因不知念什么,也查不着,就将就了)都受她节制。 这岂是小农的周族所能理解的。
2.不留心祭祀
在古代不留心祭祀肯定是大罪,但这和暴政没关系,不能证明什么,万历20多年不祭祀(注:这可不是留不留心的问题了)也没听人说什么。
3,不用王族为官
为什么要用王族为官,不说了,空下去。
4.推崇尊敬信任庶民和服过刑的人,并任命为官。
庶民和服过刑的难道就不能当官吗?明显的歧视。
至于炮烙,那是夏桀那小子发明的,酒池肉林,也是夏桀做过的。这个“纣王”的暴行怎么和桀那小子一模一样,因为纣之前只有一个亡国之君,于是周人只有一个可供他们编童话的模版。
那商因何而亡?
1.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商奉行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微子是受辛的哥哥,按理说应继承王位,但没有,而且只封了个子爵,心中怀恨,于是以微子为首的一派和以商王为首的一派互相争夺权力,萁子和比干很有可能是微子派的人,微子没斗过受辛就跑了。商亡后,微子是什么表现?当伯夷,叔齐宁死不吃周国“救济粮”,萁子嫌丢脸跑到朝鲜,殷朝遗民不断造反的时候,他却被封为公爵,尽享荣华富贵,而当时全天下只有两个诸侯被封为公,另一个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周公。这样大量微子派商族贵族逃亡到周国,泄漏大量情报,出卖了国家。
2.是连年的战争,受辛之时,发动了多场对东夷的战争,虽然得胜,但死了很多人,消耗了很多国力。并俘虏了大量没法处置的俘虏。
3.是武王伐纣之时,商军主力正在东南作战,首都空虚。只能武装奴隶,而奴隶是靠不住的。
4.是由于商族和周族文化差异很大,商族以经营工商业为主,周族以经营农业为主,这就是为何做买卖的人会被称为商人,而当时的历史趋势是人类将进入农业社会。商业衰落,只剩下一座座孤零零的城市。使商族的经济渐渐衰落。
5.周武王联合了周围的方国,由于周族大量传播了有用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文明,博得了小国的好感,而商族却对他们最引以为豪的青铜技术秘不外传,降低了周边小国的好感度。于是“抗商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了。
6.受辛大力开发东南,忽视了真正的敌人,西方的周国,而受辛的爷爷文丁曾杀了周文王他爹季历。
总之,周是乘商空虚之时灭了他。
那受辛是一个甚么样的人?
史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而司马迁读的是周人写得史,如果周人都这么说,这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大战东夷,百战百胜。还破格录用一些在贵族看来是“渣子”的人为官说明他敢挑战,蔑视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等级制度,他开发东南,说明眼光很好。武王克商之后,立他的儿子武庚管理殷朝遗民,主持殷朝祭祀。而不立亲周派的微子。而后来殷民还能在武庚的领导下造反,证明了受辛还是有威信的。《尚书.武成〉中说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证明受辛并不是很不得人心的,受辛失败后自杀殉国,证明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而暴君通常都是怕死之徒。
总之,纣王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失败了

史记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而司马迁读的是周人写得史,如果周人都这么说,这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大战东夷,百战百胜。还破格录用一些在贵族看来是“渣子”的人为官说明他敢挑战,蔑视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等级制度,他开发东南,说明眼光很好。武王克商之后,立他的儿子武庚管理殷朝遗民,主持殷朝祭祀。而不立亲周派的微子。而后来殷民还能在武庚的领导下造反,证明了受辛还是有威信的。《尚书.武成〉中说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证明受辛并不是很不得人心的,受辛失败后自杀殉国,证明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而暴君通常都是怕死之徒。
总之,纣王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失败了

还有秦始皇


历史上的纣王,真的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吗?
《封神演义》上的“闻仲征北海”就是帝辛征鬼方,给后人留下跟纣王没关系的印象,其实,闻仲此人根本就是杜撰人物。在纣王执政的年代,商朝的疆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东夷被打得节节败退,使商朝势力延伸到江淮地区。这么大的贡献却被骂了几千年,实际上就是因为周朝的历史很长,一个被黑...

历史上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昏君啊
商纣王不是昏君,其罪名是后人加上去的。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而毛泽东同志和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都曾为商纣王翻案说:“商纣王文武双全,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史记·殷本纪》记载说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

历史上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纣王真的非常残暴吗
封神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著作,它以武王伐纣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正战胜邪、神打败妖的故事,在民间的影响很大。书以商纣王为中心,他是一个人人恨之入骨的暴君。那么,历史上的商纣王是否真是这样的一个君王呢?商纣王其人商纣王,名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皇帝。纣是残义损善的意思,纣王这一...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真实的商纣王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商纣王...

历史上商纣王真的是位暴君吗?纣王究竟有没有被抹黑?
最后被姬发还有姜子牙灭商建周也看似合情合理,不过这毕竟是小说里的记载,我们不能当做正史来看,那在历史上纣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根据史学当中的描述,纣王的确做过很多堪称暴君的行为,但他在执政期间也曾有过一番很大的成就,这点也是他人不可比拟的。商纣王在位期间,改变了之前的用人政策,而且...

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是昏君吗真相如何
更何况还曾经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做出了一个改革的活动,这么一说就是因为这些用兵活动才能够真正的让周人有机会趁虚而入吧。所以这中间也会让大家发现,应该用一种客观的方法去对待。总之,通过以上关于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是昏君吗真相如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是昏君吗真相如何有个新...

《封神榜》为何将纣王写的那么昏庸?历史上他是怎样的人?
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不了解历史真相,为了向世人宣扬“恶有恶报”,便又给纣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状,例如把人剁成肉酱、剖割孕妇之胎等。汉代以后的统治者继续把纣王作为反面形象宣传,后来《封神榜》的大范围传播,纣王终于成了一个人人可以唾弃的“马桶”。所以,纣王的“荒淫残暴”是自己作死的...

历史上真实的纣王是什么样子的?
真实的纣王其实非常英勇神武,而且力气非常大,也并不是昏庸无能。

历史上的纣王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电视剧演的天差地别
其父,帝乙把帝位传给了少子受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随分两派。微子启一派不断向帝辛发起反叛活动,如造谣中伤,发动内讧,幽谋(暗谋奸谋)行刺,卖国求荣等。而帝辛对待政敌又太过心慈手软,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其实受与微子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只不过他们的母亲在生微子启时,没有封后...

还原真实的纣王纣王实际上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皇帝
中原的中国人与东夷有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争。比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炎黄蚩尤之战,就是中国部落与东夷最早的大规模冲突。东夷与中原民族的关系非常复杂,有战争,有合作,有融合。中原和东夷的民族和国家,始终是“时战和合”的形式。东夷也成为一直威胁中央王朝的最大势力。商纣王斯蒂尔斯这种情况在商朝末年更加明显。面对...

栾川县13050828688: 纣王算得上暴君吗
旗骨牛黄: 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早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就将他的人品列为下下.在正史、笔记、戏曲、小说中,随处可见殷纣王荒淫残虐的记载,...

栾川县13050828688: 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大暴君? -
旗骨牛黄: 纣是帝乙的小儿子,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天资聪敏,体格魁梧,勇力过人.帝乙死后,纣继位为王.纣王好酒色,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纣王荒淫无道,致使百姓怨恨、诸侯离异.为重振自己的天子威风,纣王作“炮烙之刑”: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用木炭将铜烧红,凡有敢议论他是非的人,一律被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纣的叔父比干以死相争,接连三日苦苦劝谏纣王.纣恼羞成怒,下令杀死比干,并且剖出他的心,声称要看圣人的“七窍之心”.纣王昏乱暴虐,愈演愈烈,人民怨声载道.纣王终于众叛亲离,被彻底孤立,最终被周王所灭.而商纣王也以暴君之名载于史册之中,为后世所不齿.

栾川县13050828688: 历史上的商纣王到底有多残暴 -
旗骨牛黄: 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 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据说,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纣王同姬妾宫女在池上...

栾川县13050828688: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
旗骨牛黄: 纣王虽称不上功勋卓著,但将纣王的昏庸和残暴说成是史上之“最”,也是不合理的.

栾川县13050828688: 商纣王的罪行 -
旗骨牛黄: 夏朝暴君. 桀是夏朝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此人长相粗野无比,力大超人,胸无点墨,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上了夏朝的君主.桀整天不思国家大事,想着自己怎样享乐,荒淫无耻. 他整日沉溺于酒色之间,所以宫廷里日日喝酒声不断,那些能喝酒的人便得到了重用;他又十分喜欢女色,经常派许多大臣在全国征选美女,这些美女都被取来为他一人所用. 诸侯们也摸到他的习性,常常送些美女来,如此一来,桀总会对他们封官许愿.那些周围的小国家自知不是夏的对手,也常常会用美女来搪塞.

栾川县13050828688: 商纣真的无道吗?大凡形容帮人做坏事都叫助纣为虐,那商纣王真的那么
旗骨牛黄: 千古帝王,功过自有后人评.如果非要发表一个看发的话.那就是纣王真的是很不走... 商纣王:商王朝最后一位王,也是历史著名的暴君.荒淫无道,鱼肉百姓,迷恋酒色...

栾川县13050828688: 中国历史有名的暴君有那些?1
旗骨牛黄: 1.商纣王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

栾川县13050828688: 助桀为虐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旗骨牛黄: 助桀为虐 的成语故事:商朝的末代君王,名叫纣,他同传说中的夏朝末代王夏桀一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是暴君,见诸史料不多;而关于商纣所作的坏事,史料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