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为了考王安石出一下联,王安石不仅对出上联,为何还可以抱得美人归?

作者&投稿:鄹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宵佳节对联趣闻 王安石一幅对联抱得美人归~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每逢元宵节,都要张灯结彩,庆贺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据史书记载,元宵放灯始于汉,盛于唐。开始只限于寺院,至东汉明帝,风行民间。
历代的文人雅士抓住赏月观灯的机会,吟诗作联,进而将联写在灯上,成为“灯联”。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代有一个叫田登的州官,最忌别人直呼他的名字,不仅如此,就连“登”字的同音也不许说。违者,轻则打板子,重则坐牢。因“灯”与“登”同音,强迫民众把“点灯”说成“放火”。到了灯节,他出布告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有人看后,编一联题于灯旁加以讽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来,这两句成了成语,用于形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除此之外,关于元宵灯联,还有许多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王安石赶考奇遇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

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


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
秀才拍马获状元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时遇到一个秀才,谈得很是投机。朱棣有意出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江山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并且巧妙地将明成祖的年号“永乐”嵌入联中:“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天子万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秀才这副拍马联都可谓对得恰到好处。不用说,此联使龙颜大悦,该秀才也遂被赐为状元。
老宰相试子出妙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曰:“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正好听到门外一声花炮脆响,顿时灵感一动,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此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极具口语色彩,堪称妙对。
闵鹗元闻鼓文思涌

清朝浙江吴兴人闵鹗元自幼善属对,常常是出口成联。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亲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家里张灯结彩,唱和宴饮,好不热闹。席间,毛尚书雅兴大发,提议以元宵为题作联属对,以助酒兴。是夜恰逢乌云遮月,星光暗淡,有一幕僚即景为一上联云:“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这则上联出来之后,满座高官名士苦思冥想,却最终没人能对出下联。闵鹗元听得鼓声阵阵,不禁文思涌动,随口吟出一则下联:“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此下联一出,满座为之拍案叫绝。

王安石曾经给苏轼出过这么一个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当时苏轼没有对出来,几百年明朝一个落魄秀才对出了这个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苏轼没有对出来是因为苏轼没有落魄秀才的经历,所以他才没有对出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喜欢对对子,不仅是考验文人的才华,更是考验文人的机智,例如乾隆帝一生就非常喜欢对对子,王安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宋朝的改革家,虽然他后来变革还是被停止了,但是他在宋神宗在位期间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他的变革也被推行了很多年,当时苏轼虽然也是同时期文人,但是因为苏轼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所以他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当时文人之间都气都喜欢比比文采,苏轼因为不支持王安石变法便与王安石结下梁子,王安石也是有意为难苏轼,他想了很久才写下了这个绝对,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这个上联看似简单,但是跟当年的年份相符合,当时正好是闰八月,并且一年两度立春,这种情况很少见,王安石用的巧妙,对得更是工整,所以苏轼当时没有对出来。

可是几百年后,明朝一个落魄的秀才却对出了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古代每六十年是为一个甲子,人到六十也是花甲老人,这六旬对一岁,可谓是非常工整,这个秀才估计也是一位落榜秀才,常年科举到了花甲之年还未中榜,因此才会有此绝对。

王安石用马员外为女儿招亲时出的上联对欧阳修出的下联,回乡时亦用欧阳修出的下联巧妙的对出马员外为女招亲所出上联,最终王安石得美人归,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欧阳修为了考王安石出的下联是“飞虎骑,骑飞虎,骑卷虎藏身”,王安石对出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此上联乃是马家镇的马员外为女儿招亲时所出,当时的王安石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路上难免走走停停,增加见闻,丰富见识,拓宽视野,一次机缘巧合,他刚好碰到马员外在给自己的女儿招亲,马原外出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想着寻找有才华的人能够对出此联,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此人,然而,当时的王安石左思右想,仔细揣摩,却并不会对此联,而直到科举考试之日听到欧阳修出的下联才灵光一现。


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王安石以其出众的才华吸引了欧阳修,欧阳修决定与王安石来一次思想的碰撞,于是出下联“飞虎骑,骑飞虎,骑卷虎藏身”,怎料到没难住王安石,王安石内心窃喜,脱口而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听完如获至宝一般,对王安石特别赏识,结果可想而知,王安石金榜题名,此后他在文坛也留下许多诗篇,他与欧阳修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归乡途中得知马员外的为女招亲还没结束,就去一试,说出欧阳修之下联,马员外又惊又喜,终于谋得有才之士,之后便将其女嫁与王安石,王安石就这样抱得美人归。



因为这幅对联刚好是欧阳修进京途中了解的,出联之人出的是上联,欲聘对的下联之人为婿,结果考试题目竟然是下联,所以欧阳修即获得了功名,又抱得了美人归。

因为王安石具有真才实学,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于是就将这位女子赏赐给他了。

因为欧阳修这个对联并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用了别人选女婿的对联

因为这是女方为了招亲出的对联,王安石对出了上联,女方就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画地学书》的翻译
画地学书 原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然有声⑦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⑧,见义勇为,虽机阱⑨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五金文化常识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王安石资料...要最好的!
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开始进入朝堂。他入对时,神宗问他治国应该先从何处着手,王安石回答说:“选择正确的策略最为重要。”神宗说:“唐太宗怎么样?”王安石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为什么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简单而不繁琐,重要而不迂腐,容易而不困难。只是末世的学者不能理解,认为他们的道德高不可攀。”神...

王安石简介123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的《欧阳修》翻译,有原文
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新五代史》,笔...

王安石资料...要最好的!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

宋史记事本末卷37王安石变法措施
宋史记事本末卷37王安石变法措施王安石变法仁宗嘉佑五年(庚子、一零六零)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使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

陈策传文言文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

...10分)(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4分
(1)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2)(文彦博)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3)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无

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 800~1000字~! 急需~!!!
能够两次成为宰相的人,在历史上当数王安石了,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品格是勤学苦练。幼年时期的王安石虽然才齐国人,但仍勤奋刻苦地读书,为了追求生花妙笔,坚持不懈地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毛笔,从而练得一手好文章,找到了人生的生花妙笔。王安石的品格是刚正不阿。在...

达日县15916563312: 红双喜的由来 -
尤娣凯思: 王安石23岁时,正值朝廷大比之年,他进京赶考,住宿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东的舅父家中.进场考试那天,路过东门附近,见一员外家的门楼上悬挂一只大灯笼,上书半幅对联:"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闪旗雷鼓,天作证",并说明能对出...

达日县15916563312: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翻译 -
尤娣凯思: 王安石,临川(今江四抚州)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文章很是称赞.提拔他到考中进士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地方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献上自己...

达日县15916563312: 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司马光
尤娣凯思: 由于王安石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论,苏轼有点看不惯,认为这是一种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 有一天苏东坡问王安石“波”字如何解释,回曰水之皮.于是东坡又问他那么“滑”字呢,难道就是水之骨了吗? 欧阳修是苏轼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监考老师,苏轼编了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尧舜时代的.但是欧阳修看到苏轼的答卷怎么也想不起来历史上有这件事,后来问了苏轼才明白,原来答案是编写出来的.由于故事的内容很接近当时帝王的处事方法,所以欧阳修却非常看重苏轼,认为他活学活用.并且对自己儿子说30年后他的名字将会被苏轼代替,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 故事太多了 你看看百家讲坛上面有讲苏轼的.

达日县15916563312: 谁知道王安石的简介?
尤娣凯思: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达日县15916563312: 搜集王安石练字的故事. -
尤娣凯思: 【欧阳修】作为一代诗文大家的欧阳修,在这方面堪为表率,留下许多炼字而使诗文简洁的佳话:如他的名篇《醉翁亭记》,首句是“环滁皆山也”.有人看过原稿,上面罗列了四面山峰的名称,多达数十字,最后皆圈去,改为五字:“环滁...

达日县15916563312: 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擢进士上第....的译文 -
尤娣凯思: 王安石是临川县人,喜欢读书,善于写文章,以进士及第......

达日县15916563312: 李白,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分别字什么,号什么? -
尤娣凯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王安石北宋朝代的人.,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达日县15916563312: 王安石年轻时受到谁的赞赏? -
尤娣凯思: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达日县15916563312: 《宋史 王安石传》,从 王安石,字介甫 开始翻译,到 世多称其贤 -
尤娣凯思: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今江四抚州)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文章很是称赞.提拔他到考中进士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地方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

达日县15916563312: 是谁误解了“终身何敢望韩公”?————谈欧阳修和王安石交往的一段公案 -
尤娣凯思: 就在这一年,他于《再论水灾疏》一文中,对曾多次褒扬、时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又一次不遗余力地夸赞:“(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而且,此老还满怀欣喜之情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