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曾巩苏轼考试

作者&投稿:仍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欧阳修的故事、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佑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欧阳修的田家
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应用文体 欧 欧阳修画像 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

曾巩名气不大,那为何能跻身唐宋八大家?
在唐东八大家中,除了韩愈、柳宗元等有名气的诗人外,还有一个不太出名的曾巩,他的文字朴实无华但却在那个朝代形成了格外特殊的一种学派,所以曾巩才能跻身唐宋八大家。阳修的学生,机缘巧合下出名 当年,欧阳修在科举考试中选取进士的时候,在所有试卷中发现有一篇文章写得极好,当时,欧阳修非常笃定,...

关于苏轼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

出人头地的历史真相:这个易错成语,牵扯到了唐宋八大家中哪三位?_百度...
出 人 头 地 的历史真相:这个易错成语,牵扯到了 唐 宋 八 大 家 中哪三位?——答案:苏轼,欧阳修,曾巩。出 人 头 地 【拼音】: chū rén tóu dì 【解释】: 指 高 人 一 等。形容 德才 超 众 或 成就 突 出。【出处】: 宋 · 欧 阳 修《与 梅 圣 俞 书》:“老 ...

唐宋八大家的生平?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死后...

送曾巩秀才序文言文翻译
庆历二年(1042年),曾巩参加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由於当时录取的标准,以「四六骈体」时文为标准,曾巩...作者: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

在文学、教育等方面,曾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主要成就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认为:“曾子独...

欧阳修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

尤汪18271129252问: 苏轼那时科举第几名 -
普洱市低精回答: 苏东坡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

尤汪18271129252问: 科举考试中本应稳居第一的苏轼,为何会出人意料,拿了第二名? -
普洱市低精回答: 提到苏轼,很多人记得《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端端的一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你知道么?科举考试中本应稳居第一的苏轼,为何会只拿了第二名? 首先就是主考官的问题.苏轼的文章...

尤汪18271129252问: 苏东坡家三进士是同一年考上的吗 -
普洱市低精回答: 景皊4年丁丑(1037):苏洵二十九岁,苏轼二岁.长兄苏澹卒.苏洵举进士再不中. 嘉皊2年丁酉(1057):苏洵四十九岁,苏轼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欧阳修知贡举,疾时文之弊,凡怪奇艰涩之文皆黜,而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尤汪18271129252问: 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确立于: -
普洱市低精回答: 糊名制度确立是在宋朝. 宋朝初年,请托、投献风气依旧,直到真宗时,才采用了糊名制度.当时很多人对糊名持反对态度,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他不录取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糊名是最合理最公允最无话可说的一种手段.苏轼参加礼部会试那年,主考官是欧阳修.当时欧阳修最看好的是曾巩,拿到苏轼考卷一看,眉飞色舞,认定必是曾巩的答卷,定为状头.等到拆开糊名一看,原来是苏轼.不论欧阳修是出于公还是出于私,总之他当主考时,想给得意门生打高分儿也很难做到了.

尤汪18271129252问: 苏轼是张易简推荐给欧阳修的吗 -
普洱市低精回答: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

尤汪18271129252问: 苏轼几岁中举 -
普洱市低精回答: 苏轼是在21岁时中举.他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是在1056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二年.然而,他参加的并非乡试,而是礼部的考试,由于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因此,苏轼实际上在21岁时就中了进士.

尤汪18271129252问: 成语出人头地的故事 -
普洱市低精回答: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

尤汪18271129252问: 在宋朝政坛,对苏东坡是如何被评价的 -
普洱市低精回答: 有一个欧阳修发现苏东坡的典故,大家可能熟悉.说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作为朝廷知贡举的欧阳修,主持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为主考官.在会试(省试)的策论一场,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考卷收上来,负责点检卷子的梅尧臣...

尤汪18271129252问: 欧阳修很赏识苏东坡吗﹖ -
普洱市低精回答: 对.《宋史》中说,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的考试.当时文风崇尚诡谲不合正道,主考官欧阳修想拯救这种现象,看到了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大为惊喜,想要选为众人之冠(第一),但犹然怀疑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于是只排在第二.后来用《春秋对义》考试又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了乙科.后来以书信形式进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听说的人开始都不相信,时间久了才最终信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