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词类活用

作者&投稿:唱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触龙说赵太后重点字翻译~

【题 解】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新立,由太后掌实权。秦乘机攻赵,连拔三城,赵形势告急。此时只有连齐抗秦,才是上策。本篇写触龙在太后盛怒、坚决拒谏的情况下,先避开矛盾,然后委婉地指出太后对幼子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由于说理透彻,使赵太后改变了原来的固执态度。触龙对“王孙”“公子”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必将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警辟之见,至今仍有鉴戒作用。
  触龙,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3)。太后盛气而揖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6)。”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7),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8),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9),以卫王宫(10)。没死以闻(11)。”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2)。”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3)。”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4),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1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19)。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20),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21):“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战国策·赵策四》  
  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左师触龙说希望谒见太后。太后怒容满面地等待他。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体偶有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行动全靠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现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也能有所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为和缓些了。
  左师公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爱怜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冒着死罪来禀告您。”太后说:“一定同意您的。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太后说:“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做母亲的更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回答说:“老臣个人的看法,老太后爱女儿燕后,要胜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是想到可怜她要远去,也是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吗?”太后说:“我老婆子没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未尝有所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很多。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老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以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太后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王的儿子,有着骨肉之亲,尚且不能依靠没功勋的高位,没劳绩的俸禄,而占有着金玉珍宝等贵重的东西,更何况作臣子的呢?”
  (王维堤)
  【注 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戏):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死”的比喻说法。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非。 (19)重器:指金玉珍宝。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一)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传承的义异词同指的是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使古今词义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距。概括起来,大

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性质。

(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让”,古代既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化,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为“少”等。

(摘自《三新丛书》山西教育出版社)

(二)敬称、谦称、贱称及其他

敬称:陛下、大王、皇上、君(称皇帝);子、夫子、师、先生、吾子(称师);公、将军、大夫(称官);君、足下(称尊重的人

);令尊、令母、令堂(称别人的父母);令郎、令爱(称别人的儿女);媪(称老年妇女)。 谦称:寡人、孤(先秦王侯自称)

;仆、不才、不佞、小人、愚、不肖(一般人自称);妾(女子自称);臣(臣子的自称);贱息、贱妾(“贱”谦称自己)。

贱称:小子、竖子、小竖子。

其他:尔、汝(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的称呼);先(已逝的尊长前加“先”);从(表叔伯关系);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妹);家父、家母(称自己的父母)。

(三)难解词语

①徐趋:是一个词,与“疾趋”相对。据古书记载,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当行礼人“执龟玉”和“与尸行

”的时候,用“徐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小,脚跟不抬起来。一般情况下,包括臣见君,用“疾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大,脚跟离地

。触龙见太后应“疾趋”,但因为他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用前倾快步走的姿势,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②趋、走、

步辨析

趋:指小步快走。

走:跑,比“趋”速度更快,例“走马观花”。

步:特指慢慢地走。例“亦步亦趋”。

③身和体辨析

身:原指人或动物的躯干,后词义扩大,引申为全身、生命。如“少益耆食,和于身”。 体:指构成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泛指全身。如“恐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也”。

④辇和车辨析

“辇”,用人力推拉,“车”,用马牵引;“辇”在秦汉之后为帝王专用。不能用作兵车,而“车”可以用作兵车。

(四)通假字

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郄”通 、病痛)

少益耆食(通“嗜”,喜欢)

必勿使反(通“返”)

奉厚而无劳(通“俸”,俸禄)

(五)古今异义

触龙说赵太后(shuì 劝说。今为“说话”“讲话”)

太后明谓左右(侍从、近臣。今为方位名词)

老臣贱息舒祺(后代指儿子。今为叹息、休息)

窃爱怜之(爱。今作“可怜、怜悯”)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代指男子的统称。今仅指妇女的配偶)

至于赵之为赵(到、上推到。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

至而自谢(告罪、道歉。今为感谢)

(六)词类活用

没死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赵王之子孙侯者(名词作动词,称侯)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

犹不能恃无功立尊(形容词用作名词,重器)

其继有在乎(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

(七)一词多义

(1)及

介词:趁、趁……的时候。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连词:和、与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动词:A.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比得上、赶得上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2)为

动词(wéi)A.治理: 为川者决之使导

B.作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制造: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研究: 为学

介词(wèi) A.替、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被: 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注:其余“质”“甚”“少”“异”见教案部分。

(八)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非弗思也(表否定判断)

②宾语前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疑问句,代词作宾语提前)

③状语后置

赵氏求救〔于齐〕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和〔于身〕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4)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非……吧?”)

没死以(闻) -使动
(念悲)其远也 -为动
赵王之子孙(侯)者 -名词动用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动
(质)于齐 -名词动用


触龙说赵太后词类活用
《触龙说赵太后》中词类活用的字如下:1、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没死以闻。闻,使动用法,使听到;3、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词作动词,称侯;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5、犹不能恃无功立尊。尊,形容词用作名词,尊显的地位;6、其继有在...

触龙说赵太后词类活用都有哪些
(念悲)其远也 -为动 赵王之子孙(侯)者 -名词动用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动 (质)于齐 -名词动用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词类活用
《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现行各选注本,都把“念”释为“惦念”,“悲”释为“悲伤”、“伤心”,“哀”释为悲哀;译为“想起她远嫁异国就伤心,也确实够悲哀的了。”《触龙说赵太后》创作背景 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四、词类活用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五、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 古义:到...

触龙说赵太后词类活用
(六)词类活用 没死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赵王之子孙侯者(名词作动词,称侯)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犹不能恃无功立尊(形容词用作名词,重器)其继有在乎(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七)一词多义 (1)及 介词:趁、趁……的时候。 愿及未填...

触龙说赵太后课文知识点
在古今异义词上,如“说”字在古代是劝说的意思,而现代多指说话或讲述。此外,“左右”在古代指侍从,现在则指方位。理解这些词义变化有助于准确翻译和解读古文。文中还涉及词类活用,如“日”作状语,“闻”为使动用法,“侯”作动词,“尊”为形容词使动用法等,这些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走”属于词义转移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
(《触龙说赵太后》) 6、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现象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 李由富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其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词类活用
《触龙说赵太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季氏将伐颛臾》: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触龙说赵太后》九年级语文教案
2.理解文言词语、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情况,掌握文中尊称、谦词。 (二)整体感知 1.导人新课 本单元已经学过两篇“谏说”类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谏说”方面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成功。烛之武善于抓住矛盾,分析利弊,逐层深入,正反剖析;而邹忌则善于以事设喻,以小见...

方山县18854284651: 高一文言文 触龙说赵太后 总结 急请将本课中的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如 状语后置.)总结 -
暴翟枯草:[答案] 有现成的的可以参考一下.

方山县18854284651: 文言文名词作动词的例句能愿动词 -
暴翟枯草:[答案]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方山县18854284651: 急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
暴翟枯草:[答案]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

方山县18854284651: 触龙说赵太后 之的用法 -
暴翟枯草: 秦急攻之:代词指赵国.太后盛气而揖之:代词指触龙.而臣窃爱怜之:代词指触龙的儿子舒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好象指数词.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代词指赵太后等会说,有点事.

方山县18854284651: 触龙说赵太后的作品赏析 -
暴翟枯草: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赵君新亡,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声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方山县18854284651: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暴翟枯草: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鸿门宴》) 故...

方山县18854284651: 寡人之于国也中重点字词 -
暴翟枯草: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

方山县18854284651: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4文言文的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都包括. -
暴翟枯草: (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3)山川相缪 (通“缭”) 4)?,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

方山县18854284651: 文言文第一种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
暴翟枯草: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不正确.此处樵是名词,指柴.取樵即取柴,“樵”是“取”的宾语.(全句意为:[胡质的儿子胡威在回家路上住旅店时,]自己放驴,取柴烧火做饭.《三国志 魏书 胡...

方山县18854284651: 急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
暴翟枯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