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现在的一日三餐制,是怎样发展来的?

作者&投稿:言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天三餐制是怎么来的?~


秦汉以前,一日两餐时,当时人们的认识和解释,叫做“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 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那么,由“一日两餐”而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究竟始于何时呢?《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下令:“且日享士卒”,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当刘邦得知了,亦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了。 所以,使刘邦率领的大军,气势倍增,攻取了天险“关”。 至今,一年四季,我国不论南方北方,人们比较普遍习惯于一日三餐了。可以说,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我国传统的一日三餐制,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参考资料: 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30228/701/2003228A00522031.htm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这是《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的一句话。百姓是否有足够的食物生活下去对于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食物是古今饮食制度的物质基础,其中饮食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餐制。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三餐制,其实并不是自古以来的餐制传统。三餐制是在古人长期奉行的两餐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时尚。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一同来了解餐制的形成,以及餐制从“两餐制”发展成“三餐制”的这段历史过程。

一、进入农耕社会:餐制的形成

人类的饮食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愈加完善,也随着人们生产活动、食物丰富度、烹饪方法等相关因素而发展变化。餐制是饮食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俗来说,餐制就是每天我们吃饭的次数。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从大自然中采摘各种各样的果子果腹,慢慢地,人类开始猎杀动物,此时猎捕成为了我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白虎通·道德论》中说:“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这说明这段时期自然界中生长的野果、野菜、鱼、野兽等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

李子柒:摘野果

人类曾经还经历过一段生食时代,即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吃的东西都属于生冷食物,也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茹毛饮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只要找到食物就拿来直接食用,部分情况下甚至找不到食物充饥。

此时食物种类比较匮乏,食物来源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有时充足,有时短缺,所谓的餐制还没有形成,自然也没有形成固定的进食时间。这种情况下,餐制基本上是是毫无规律可言的。

而当人类开启农耕社会之时,种植谷物成为了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因为谷物的种植时间比较确定,因此,逐渐产生了与此相符合的日常作息,而餐制也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现代人体验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二、先秦:两餐制产生

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通常遵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先秦时期,古人一般遵循“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即“两餐制”,也是以此适应下地种田的时间需要。

在甲骨文的有关记载中,有“大食”“小食”的相关记录。在董作宾所著《殷历谱》中提到,商代的记时法,称上午7—9时为“大食”,下午15—17时为“小食”,两餐就食的时间已形成惯例,故被纳为时辰专名。

《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大食”也被称为“食日”,它与“小食”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这餐饭吃下的食物分量不同,“大食”吃的更多,“小食”则吃的少。

但是,即便这段时期社会普遍采用“两餐制”,但在中上层的富裕阶层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家庭采用一日三餐的制度。

《芈月传》剧照

三、汉代初年:两餐制与三餐制并行,三餐制继续发展

王学泰在《华夏饮食文化》中说:“周秦、两汉时的普通人民一般只吃两顿饭,早餐曰饔,时间当为上午10至11时(指今时),晚餐曰飧,时间在下午3至5时。”

自汉代开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于是三餐制也慢慢地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这一时期,两餐制与三餐制并行,后续三餐制逐渐得到百姓的普遍认同并渐渐向外推广。

《楚汉传奇》剧照

汉代开始,已经初步养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这时三餐也有了较为固定的专有名称。我们现在把三餐分别叫作早餐、午餐和晚餐,但当时却不是称为“三餐”,而是被称作“三食”。

第一顿饭是“朝食”,就是早餐,时间是在天色微明的时候;第二顿饭是昼食,就是午餐,时间一般在中午时刻;第三顿饭是飧食,就是晚餐,时间大致相当于下午15—17点之间。

当然,整个社会上餐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比如皇帝的饮食就跟一般人家不同,一般采用一日四餐,而部分贫苦人家则继续实行两餐制。

四、两宋时期:三餐制的普及

两宋时期,三餐制已经基本定型成为固定餐制,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同。但是如前文所说,两餐制依旧在一些穷苦人家中实行。

一日三餐,宋人早餐一般吃类似粥、羹等易于消化的流食,午餐则常吃如饼、饭等类的主食,晚餐则根据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等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午餐是三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餐,如宋代中上层贵族等没有亲自下地种田劳作的重担,晚上一般多参加宴会,所以他们的晚餐分量、种类等大都跟午餐类似。而下层百姓则由于之前提到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所以入睡比较早,晚餐的食物跟早餐类似,相对相比交单。

两宋时期吃饭场合

文史君说

人类的餐制从原始社会时期的没有规律可言,至进入农耕文明发展出较为规律的两餐制,汉代三餐制开始流行并得到民众认可,至两宋时期三餐制最后成为固定的餐制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人们采用的是“一日两餐”制还是“一日三餐”制,其实都是根据当时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定的。

餐制,是我们感知先民物质生产和世俗生活跳动发展的脉搏,它的变化演进,不仅是人类在当时社会、科技、人文等有限因素的制约下作出的被动反应,同时还闪耀着先民“天人合一”的哲学之光。




人类现在的一日三餐制,是怎样发展来的?
人类的餐制从原始社会时期的没有规律可言,至进入农耕文明发展出较为规律的两餐制,汉代三餐制开始流行并得到民众认可,至两宋时期三餐制最后成为固定的餐制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人们采用的是“一日两餐”制还是“一日三餐”制,其实都是根据当时一定的社会历史...

古代的人们一天吃几顿饭?是像我们现在这样一日三餐吗?
其实,不仅是明清,就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末,皇室、贵族阶层以及有钱人,大多也是一日三餐甚至更多餐。比如汉朝帝王就是法定四餐制。班固《白虎通》还解释了原因,说,“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不过,普通老百姓却消费不起,不要说两餐,遇到战乱灾荒,能保证一天有一顿...

以前的皇帝一天吃四餐,还要吃夜宵,吃不完的菜最后怎么处理呢?_百度...
1. 和现代的“一日三餐制”不同,中国古代的皇帝作为国家的统治者,饮食方面讲究奢华、礼仪,实行“一日四餐”的制度。在周朝,周王除了日常三餐,还要加一顿夜宵。2. 到了汉唐时期,皇帝依然保持着“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每餐的菜肴品种丰富,食材选取顶级,烹饪技术高超。3. 宋朝饮食文化盛行,街...

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汉初,一日两餐与一日三餐齐头并进。汉代宗室子弟和贵族一日三餐,皇帝一日四餐。这种饮食习惯因人而异,是中国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汉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古代称之为“三餐”,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好处。研究表明,唐末五代时期,敦煌人有饭间加餐的习惯(高其安《唐五代敦...

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表
午餐:1.主食类:米饭\/全麦面条\/薯类(土豆\/红薯)。2.蛋白质类:鱼肉\/鸡肉\/瘦肉。3.蔬菜类:胡萝卜\/黄瓜\/扁豆。4.水果类:橙子\/柚子\/凤梨。5.饮品类:豆浆\/奶茶\/椰汁。晚餐:1.主食类:全麦面包\/糙米\/燕窝。2.蛋白质类:豆类(黄豆\/绿豆)\/鸡蛋\/牛肉。3.蔬菜类:花菜\/茄子\/青椒。4.水果类...

一日三餐制在中国始于何时
一、 早、中、晚早在汉代 一日三餐就是称为早中晚,这份早饭是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口之后食用的一个小食至唐代以来寒具只是被称为一种点心之意。到现在我我称为是早点,午饭古人是中午饭或者是过午吃的,一日两餐,因为这一日过了一段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的一日三餐至成为表示时光的...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到现在改成了三顿?
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根本就不够吃,现在改成了三顿是由于我们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小康社会,当然想吃几顿就吃几顿啦。有句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不管是哪个朝代肚子能够填饱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在现在这个时代...

一日三餐合理安排?
理安排一日三餐:一日三餐的安排应根据人在一天中的生理状况和活动需要而确定。白天以动为主,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所需营养自然也多;晚上人入眠,以静为主,所需营养相对要少。古人所说:“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正是按这一原理总结概括出来的格言。现代营养学家提倡“...

一日三餐的由来
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吃两顿饭,“朝食”为主餐,战国时期贵族多了夜餐,实行一日“三餐制”。典故: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

吃一日三餐有什么原则?
一日三餐安排的原则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早餐非常重要,营养学家指出:早餐能够提供人体25%~30%每天所需的营养,早餐应食用低脂肪食品。实践证明,一顿富有营养的早餐令人整天活力充沛。工作了很长时间,中午需要休息补充体力,鱼、禽等高蛋白食品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营养,使人精力充沛地去迎接...

临猗县19177747939: 1日三餐是怎么得来的
笪堵清热: 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时从菇毛饮血逐渐进化到养生这一文明习俗.不过,中国的三餐习惯,从庄子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语句中,可以证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国人已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南宋的大诗人...

临猗县19177747939: 人类是如何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的 -
笪堵清热: 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一,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形成,却要比人类的出现来得晚,它是随着火的使用而出现的.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

临猗县19177747939: 人类是怎么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的? -
笪堵清热: 引用 子吾 的回应:务农作息时间是两餐制的,直到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是吃两顿,我觉得应该是工业时代后上班的人搞的三餐制 re.我们去支教的地方还是一日两餐,大约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

临猗县19177747939: 人们的饮食都是三餐制吗?从古至今,人们的饮食都是三餐制吗,一日
笪堵清热: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如今,人们的饮食大都是一日三餐制,那么,古人也是实行这样的饮食制度吗? 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通常吃两顿饭.由于...

临猗县19177747939: 人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它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古时候的人们也是这样吃饭吗?? -
笪堵清热: 秦汉以前,一日两餐时,当时人们的认识和解释,叫做“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 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那么,由“一日两餐”而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究竟始于何时呢?《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下令:“且日享士卒”,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当刘邦得知了,亦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了.

临猗县19177747939: “一日三餐是如何而来的?为何是一日三餐”呢?有没有原因呢?
笪堵清热: 食物从口腔到胃里进行消化,并不是立刻就过去,而是在胃里要4-6个小时才消化完毕,然后进入肠道消化,在肠道里要经过6小时左右,所以8---12点是4小时,12---6点是6小时.6--6点是12小时.所以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定为一日三餐!真有科学依据的!

临猗县19177747939: 一日三餐制在中国始于何时 -
笪堵清热: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那么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有什么典故呢?《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

临猗县19177747939: 为什么人类一天要吃三餐啊??
笪堵清热: 吃几餐没有硬性规定,保证身体需要就行.

临猗县19177747939: 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开始一日三餐的,以前是什么时间吃? -
笪堵清热: 《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

临猗县19177747939: 一日三餐是怎么由来的?古时候也是一日必须三餐吗…可追溯到哪个年代?
笪堵清热: 古时一日两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