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作者&投稿:闻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东北二人转虽然流行于东北地区,但是这种曲艺却是由东北的大秧歌和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的莲花落融合而成的。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国力日弱,“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朝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外带至关内的。“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使“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独艺界的承认。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其中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



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是东北二人转主要源头。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也被称为“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 在民间的土壤上发展起来,唱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二人转常常被称为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在表演时,穿着鲜艳服饰的一男一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 舞,以此来一段故事,二人转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幽默。




东北二人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使“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独艺界的承认。东北特色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的由来是什么?
3. 东北地区,清朝时期被视为“龙兴”之地,二人转随着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4.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934年的《泰东日报》,而在1953年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得到全国文艺界的认可。5. 二人转的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赵本山将其净化为绿色版本,并以《刘老...

东北二人转的源头是什么
吉林省梨树县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最早的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以前。《四平市曲艺志》记载:“就靠山屯齐家蔓师承谱认定,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梨树已有二人转当是无疑的……清乾隆年间的梨树二人转已经步入收徒传艺的职业蹦蹦艺人阶段……二人转的历史源头当在梨树县。”二...

“二人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1934年4月27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二人转...

二人转发源地 二人转发源地是哪里
走场等演变而成。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东北二人转是什么?
问题一: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意思啊??? 二人转概述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

...二人转被不断发扬光大,二人转真正的发源地是什么地方呢?
梨树县是东北二人转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梨树县二人转起源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最著名的二人转艺人齐姓,其艺人谱系"齐家蔓"。第二代传人刘姓,出生于现在的梨树县林海镇。《小两口串门》是目前已知的由梨树县二人转艺人双菊花创作的最早剧目。民国时期,梨树二人转从艺人员达百余人,经常演出的剧目有...

二人转是深受喜爱且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年轻人如何看待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是深受东北人喜爱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至今有大约三百年的历史。早期民间称“蹦蹦”、“双玩意儿”,“二人转”之名最早出现在报纸上是在1934年的《泰东日报》,但在民间并没有叫开。直到1953年,在北京一次全国会演上,东北代表团把二人转作为正式名称,并确定下来。在没有电视机、没有...

东北唱的四大黑四大白叫做什么艺术形式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起源于什么时候 -
烛彬复方: 于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民间有不同传说:有说是王母娘娘蟠桃会留下的,有说是周庄王留下的,还有说是明代李梦雄兄妹传下来的……大多数专家承认,迄今史料上最早的二人转记载,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而它的发祥地就在辽宁省...

志丹县17842286481: 东北二人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
烛彬复方: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志丹县17842286481: 东北二人转 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
烛彬复方: 朋友你好:二人转在东北地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因其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独特的乡音乡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被称为东北黑土地上的“山花野草”.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的火爆,二人转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年辽宁省的各大剧场演出了18000多场二人转,观众人数达 到360多万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东北地区的不少农村,人们已经很难看到传统的民间二人转了!

志丹县17842286481: 2人转是甚么时候兴起的? -
烛彬复方: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是哪个朝代谁发明的 -
烛彬复方: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已经有多少年历史了? -
烛彬复方: 那可早啦.最早,东北民间有“秧歌”的娱乐表演形式,连舞带唱的,现在的秧歌只舞不唱了.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早年叫做“蹦蹦戏”,把演员的行当叫做“唱蹦子的”.据考证,大约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在全国各种戏曲的唱腔中,二人转的曲牌是最多的,约2000个之多.二人转又有许多流派.其中吉林省东部的“坐唱二人转”,独具魅力.女角坐着,男角围着女角转着唱.“七岁红”,是其代表人物.黑龙江的二人转,比辽宁的二人转更胜一筹.只是没有形成团队.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的来历是什么? -
烛彬复方: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劳动人民中间的综合艺术,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吉林的二人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二人转就以它灵活、明快的方式活跃在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房子”里.还常在庄户人的院子或炕...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是什么东西 -
烛彬复方: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是什么 -
烛彬复方: 二人转是在东北民间流行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口头性、流行性、集体性和群众性等基本特征.二人转属于说唱类曲艺,不是戏剧,也不能说是个剧种. 东北的二人转概述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

志丹县17842286481: 二人转什么时候发明的?求大神帮助 -
烛彬复方: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