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的由来是什么?

作者&投稿:冉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二人转,又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等,是一种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走唱类曲艺。
2. 它起源于民间文化,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
3. 东北地区,清朝时期被视为“龙兴”之地,二人转随着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
4.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934年的《泰东日报》,而在1953年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得到全国文艺界的认可。
5. 二人转的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赵本山将其净化为绿色版本,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引起不同的看法和讨论。


东北民俗有哪些呢,尤其是有关二人转的
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

谁是东北二人转的创始人
二说虽都见诸文字,但不知其来源所据。 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

东北唱的四大黑四大白叫做什么艺术形式
6. 北路二人转以黑龙江北大荒为基地,当地民歌对其表演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7. 二人转的表演风格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说法,反映了不同地区流派的特点。二人转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传递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特色。

真正的东北二人转是怎样的
现在看到的二人转,其实在东北不叫二人转,而是叫“蹦子”,是下三滥的演出方式,把这种表演纳入二人转的原因很简单,这种“蹦子”一般都是二人转演员来表演的。真正的二人转,是很健康的地方戏曲。

会唱东北二人转的是哪些地方的人
东北地方的,二人转是东北的一个民风民俗,大家都很喜欢咯,二人转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其实就是在我生活的南方也还是有很多喜欢,会唱二人转的,随着赵本山,小沈阳的走红,二人转更加在民间流行。赵本山为二人转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二人转有什么角色
回杯记-张廷秀,王兰英,小春红 梁赛金擀面-梁子玉,梁赛金,李唐官 马前泼水-朱买臣,崔氏女,赵石匠 包公赔情-包拯,王凤英,老张 铡美案-陈世美,秦香莲,韩琪,包拯 阴魂阵-老坨头,刘小姐 罗成算卦-罗成,徐茂公的师父 张云昌休妻-张云昌,郭丁香,李海棠 还有挺多,我想不起来了 ...

二人转十八亲的歌词
歌词如下:十冬腊月里好热的天,牛皋把守在虎牢关 取妻名叫穆桂英,生下一个花木兰 姜子牙差人来下聘哪,差来个媒婆潘金莲 张飞敬德放鞭炮,马武抬轿把亲搬 新女婿关公下了轿,来了个陪客张定边 武大郎一见往里让,让进了那位龙虎状元薛丁山 上轿来本是孟姜女,下轿来变成了秦香莲 诸葛亮他把天地...

二人转演员火苗死于什么时候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

如果东北的二人转没有赵本山,将会是一个什么场面?
提起二人转,最早的观众们一定记忆犹新它略带黄色的打情骂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黄色二人转在东北的各大戏剧中心热烈上演,那时候东北流行洗浴城,二人转的大本营。2000年,赵本山联合辽沈媒体举办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倡导绿色二人转。在赵本山把二人转迅速推向全国并改良的同时,在东北二人转界还有一位泰山...

赵本山姓赵,他的二人转却叫“刘老根”,原因是什么?
现在我们都习惯了刘老根大舞台的说法,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赵本山本身姓赵,为什么反而起了一个刘老根的名字呢?其实这是有寓意的,刘老根的谐音是“留”老根,也就是留住二人转根儿的意思,所以说这当时也是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的想法。如果说起名为赵老根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现在...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起源于什么时候 -
伊苛桑枝: 于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民间有不同传说:有说是王母娘娘蟠桃会留下的,有说是周庄王留下的,还有说是明代李梦雄兄妹传下来的……大多数专家承认,迄今史料上最早的二人转记载,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而它的发祥地就在辽宁省...

余江县19723804978: 简要说明东北二人转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
伊苛桑枝: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的起源是什么?有谁知道
伊苛桑枝: 二人转: 二人转也叫“蹦蹦”,起源于荒野田村之间,流传于黑,吉,辽等地,是东北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受到东北农民群众的喜爱.

余江县19723804978: 2人转的起源 -
伊苛桑枝: 中国东北,东北二人转起源和发展 二人转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的由来 -
伊苛桑枝: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劳动人民中间的综合艺术,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 吉林的二人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二人转就以它灵活、明快的方式活跃在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房子”里.还常在庄户人的院子或炕头...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是什么戏曲,发源地是哪? -
伊苛桑枝: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戏曲形式, 特点是男的丑, 女的俏, 男女合作载歌载舞...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

余江县19723804978: 东北二人转起源与哪呢? -
伊苛桑枝: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余江县19723804978: 东北二人转的来历
伊苛桑枝: 侥屡鸭浊事邮圃懦炙屹貌弦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起源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伊苛桑枝: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余江县19723804978: 二人转的历史 -
伊苛桑枝: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