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室昉翻译

作者&投稿:闳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

室昉,字梦奇,南京人。幼时谨慎笃厚,好学,二十年足不出户,即使是同乡人也不认识他。其精诚如此。

会同初年,登进士第,任卢龙巡捕官。太宗入汴京受册礼,诏令室昉为知制诰,总管礼仪事务。天禄年间,任南京留守判官。应历年间,累迁翰林学士,出入宫廷门户十余年。保宁年间,兼任政事舍人,皇上多次向他请教询问古今之治乱得失,奏答很合皇上旨意。

皇上看中室昉有治理繁难事务的才能,改任他为南京副留守,判决案件公平合理,大家都觉得很适意。迁任工部尚书,不久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不久,拜为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乾亨初年,监修国史。

统和元年,请求告老还乡,不许。他呈上《尚书无逸篇》以进谏,太后得知后很是嘉许。二年秋,诏令修筑各山岭道路,室昉征发民夫二十万,一个月就修完了。

当时,室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交好,同心辅政,整治公害和积弊,知无不言,力求轻徭薄赋,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因此法度修明,朝廷中没有人持异议。

八年,又请求辞官归田,诏令入朝免予朝拜,赐给坐几和手杖,太后派阁门使李从训携带诏书前往慰问,让他一直住在南京,封为郑国公。当初,晋国公主在南京建佛寺,皇上允诺赐给匾额。室昉上奏说“:诏书中曾说对于无正当理由而建的寺院要一律降罪。

现在因为公主的请求就赐给匾额,不仅违背了先前所颁的诏书,恐怕滥建寺院之风气将愈演愈烈了。”皇上从之。上表呈进所撰《实录》二十卷,皇上亲草诏书褒奖他,升为政事令,赐给帛六百匹。

九年,推荐韩德让代替自己,皇上不从。皇上因为室昉年老畏寒,赐给貂皮被褥,特准乘辇车入朝。室昉病重,皇上派翰林学士张干到府中中京留守之职,加号尚父。不久去世,终年七十五岁。皇上叹息悲悼,为之停止上朝二日,追赠尚书令。

室昉遗言严禁厚葬。又恐怕他人撰写墓志铭时称誉言过其实,自己做了墓志铭。

原文:

室昉,字梦奇,南京人。幼谨厚笃学,不出外户者二十年,虽里人莫识,其精如此,为人叹服。 

会同初,登进士第,为卢龙巡捕官。太宗入汴受册礼,诏昉知制语,总礼仪事。天禄中,为南京留守判官。应历间,累迁翰林学士,出入禁闼十余年。保宁间,兼政事舍人,数延问古今治乱得失, 奏对称旨。上多昉有理剧才,改南京副留守,决讼平允,人皆便之。

迁工部尚书,寻改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顷之,拜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乾亨初,监修国史。

统和元年, 告老,不许。进《尚书无逸篇》以谏,太后闻而嘉奖。二年秋,诏修诸岭路,昉发民夫二十万,一 日毕功。是时,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八年,复请致政。诏入朝免拜,赐几杖,太后遣阁门使李从训持诏劳问,令常居 南京,封郑国公。初,晋国公主建佛寺于南京,上许赐额。昉奏曰:“诏书悉罪无名寺院。今以主请赐额,不惟违前诏,恐此风愈炽。”上从之。表进所撰《实录》二十卷,手诏褒之,加政事令,赐帛六百匹。

九年,荐韩德让自代,不从。上以昉年老苦寒,赐貂皮衾褥,许乘辇入朝。病剧,遣翰林学士张干就第授中京留守,加尚父。卒,年七十五。上嗟悼,辍朝二日,赠尚书令。遗言戒厚葬。 恐人誉过情,自志其墓。



扩展资料:

《辽史室昉传》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是时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B、是时/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C、是时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D、是时/昉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B)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名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B、民夫:被征募服劳役的农民。古代农民还有拙荆、黔首的称呼。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君主,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D、手诏:皇帝亲笔写的命令,然而后期帝王的手诏常常由人代笔。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室昉潜心治学。他二十多年足不出户,一心研学,竟然到了同乡人都不认识他的地步。 

B、室昉善理政务。他善于处理繁难事务,能够公平合理判决案件,能够让大家觉得满意。 

C、室昉心系百姓。他整治公害和积弊,知无不言,力求降低赋税,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D、室昉摒弃陈习。他遗言严禁厚葬,担心皇帝为他撰写墓志铭赞誉过度,自己亲自操刀。




辽史室昉翻译
翻译:室昉,字梦奇,南京人。幼时谨慎笃厚,好学,二十年足不出户,即使是同乡人也不认识他。其精诚如此。会同初年,登进士第,任卢龙巡捕官。太宗入汴京受册礼,诏令室昉为知制诰,总管礼仪事务。天禄年间,任南京留守判官。应历年间,累迁翰林学士,出入宫廷门户十余年。保宁年间,兼任政事舍人,皇上...

求《辽史·卷八十》的翻译
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

诏书悉罪无名寺院今以主请赐额不惟违前诏恐此风愈至翻译成汉语是...
昉奏曰:“诏书悉罪无名寺院。今以主请赐额,不惟违前诏,恐此风愈炽。”上从之。出自《辽史·室昉传》。译文为:室昉上奏说“:诏书中曾说对于无正当理由而建的寺院要一律降罪。现在因为公主的请求就赐给匾额,不仅违背了先前所颁的诏书,恐怕滥建寺院之风气将愈演愈烈了。”皇上从之。《辽史...

枣强县18873013749: 辽史 全文翻译 -
采往恒奥: 曾经用草棍做成宫殿的模型,悄悄地吩咐负责此事的官员,下令建造清风、天祥、八方三座宫殿.建造完成,更加对她(这里应该指仁德皇后)宠爱非常了.所乘的车安置了龙头和鹞子尾巴的形象,又以黄金作为装饰.又制造了九龙车、诸子车...

枣强县18873013749: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辽史》是最差的 -
采往恒奥: 《辽史》,也就是辽国的历史,共116卷.当然,这肯定是由元朝修撰的.一般都认为《辽史》比较简略,甚至是粗糙,是二十四史中质量最下者.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仓促,而是史料范围狭窄.时间原因:编写《辽史》时间太仓促了!从1343年4月开始动手,到了次年3月就大功告成了,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要知道,辽国再怎么样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啊!史料不足:《辽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辽末耶律俨的《皇朝实录》以及金朝陈大任的《辽史》,缺少一手史料.当然,辽代本身资料就比较匮乏.

枣强县18873013749: 辽史列传怎么翻译 -
采往恒奥: 这是两段话 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 意思是 边疆刚刚安定,就大肆兴办劳役民事,不是有利于国家和方便人民的办法.就向皇上上奏折启奏这件事 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一个郡获得安宁,只是幸运罢了,其他郡县有这样的情况的多了,希望能把赏赐的东西平均赏赐给天下(郡县长官)

枣强县18873013749: 辽史译文下载 -
采往恒奥: 【免费电子书】《二十四史全译》之《辽史》译文 http://www.xslz.com/Soft/ShowSoftDown.asp?UrlID=2&SoftID=316

枣强县18873013749: 辽史列传第二十三 翻译 -
采往恒奥:[答案] 1)《辽史列传第二十三》之【萧惠传】 2)译文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初时因为是中宫亲眷,为大国舅帐下详稳.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力战,破之.待到进攻开京,以...

枣强县18873013749: 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翻译 -
采往恒奥: 选自辽史 第七十二卷 列传第二 宗室 原文: 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译文:现在刚刚得到土地就要清理户籍,百姓必定不得安宁. 如果乘着破竹之势,径直到忽汗城,必然会攻克.

枣强县18873013749: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什么意思 -
采往恒奥: 意思是说:马人望注重节操,喜怒不形于色,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枣强县18873013749: 新校本辽史附辽史源流考二册(关于新校本辽史附辽史源流考二册的简介?
采往恒奥: 1、《新校本辽史附辽史源流考(二册)》是鼎文书局出版的图书.2、作者是杨家骆主编?

枣强县18873013749: ...材料一 材料二 雁门以北诸州,弃之犹有关隘可守,若割燕蓟等州,则为失地险,自十六州既割,山阴皆为敌有,而河北尽平地,无险可拒守矣. ——《辽... -
采往恒奥:[答案] (1)幽云十六州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游牧经济农耕经济的过渡带.据宁守,出可攻.对辽:大大增强辽的国力;对宋大大减弱其国力.是宋江和辽双方的焦点. (2)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3)忘西顾之心的原因:①辽统治者对此人的民实行轻淫薄赋...

枣强县18873013749: 二十四史中含地理志的史书 -
采往恒奥: 1《汉书·地理志》班 固 郡国户口以元始二年(2)为准,郡国疆域以元延、绥和年间(前12~前7年)为断,系两个不同年代的混 合物. 2《续汉书·郡国志》司马彪 永和五年(140),见河南尹下户口说明. 3《晋书·地理志》房玄龄 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