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早朝时手里拿的那块牌有什么用?

作者&投稿:卜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里拿的那块牌有什么用?~

笏 , 又 称 手 板 、 玉 板 或 朝 板. 《 释 名 》 称 , 「 笏 , 忽 也 。 君 有 教 命 , 有 所 启 白 , 则 书 其上,备忽忘也 」 。 意 指 笏 乃 臣 下 上 殿 面 君 时 的 工 具 , 以 笏 为 纸 , 直 书 其 上 , 以 防 遗 忘 。 《 礼 记 》 的 《 玉 藻 》 称 , 「 笏 , 天 子 以 球 玉 , 诸 侯 以 象 , 大 夫 以 鱼 须 文 竹 , 士 竹 本 象 可 也 」 。 「 笏 , 度 二 尺 有 六 寸 , 其 中 博 三 寸 , 其 杀 六 分 而 去 一 」 。 唐 代 武 德 四 年 ( 6 2 1 年 ) 以 后 , 五 品 官 以 上 用 象 牙 制 作 的 笏 , 六 品 以 下 官 用 竹 本 笏 。 三 品 以 上 的 笏 , 前 拙 后 直 。 五 品 以 上 , 前 拙 后 屈 , 后 又 改 为 上 圆 下 方 。 《 舆 服 杂 事 》 称 , 「 古 者 贵 贱 皆 执 圭 , 书 君 上 之 政 令 。 有 事 , 则 搢 之 於 腰 带 中 。 五 代 以 来 , 唯 八 座 尚 书 执 笏 者 , 白 笔 缀 手 板 头 , 以 紫 囊 裹 之 。 其 馀 王 公 卿 士 , 但 执 手 板 , 板 主 於 敬 , 不 执 笏 , 示 非 记 事 官 也 」 。

《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请采纳!!!!!!!!!!!!!!!!!!!!!!!!!111

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牙笏可能就是象牙做的笏板.周制:诸侯执牙笏(记事板)上朝
用象牙做的记事板!

那代表官员有事情上奏皇帝,就是这个意思

你说的东西是





(1) ㄏㄨˋ

(2)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俹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

那东西有2个作用
1是当住口水
2是把要告诉皇上的内容写在上面(老大臣记不住)

http://www.chinajade.cn/yhx/article.asp?id=440详细介绍


古代早朝官员手上拿的是什么
古代早朝官员手上拿的是笏板(hù bǎn)1.用途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2.规格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

古代官员上朝,为什么手里要拿一个“板子”?它有什么作用?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上拿白木板,名字叫笏,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别高官级别,用于纪录事项的作用。实际上简言之,除开突显社会地位以外,剩下来的作用就等于是现今文本文档一样,用于纪录东西的,并没别的有益的作用,但这种规章制度从周王朝逐渐,一直被不断地,承传出来,中国朝代里都有应用笏的好习惯跟...

为什么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何用处?
最开始朝笏的作用就是这样的。而且先秦时期,天子也是要用朝笏的,其使用场所除去正常的上朝外,还有参加射礼、进太庙参加祭礼等重大场合,都要带着朝笏,臣子在带着朝笏上朝的时候,要洗干净手,然后再带着朝笏进殿,面见天子。

为什么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何用处?
上面也说大臣手中的板子会根据自己的官职改变,在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手里拿的是象牙制作的笏,这是对他们尊贵身份的象征,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用粉刷过的木头代替。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里拿的那块牌有什么用?
「 笏 , 度 二 尺 有 六 寸 , 其 中 博 三 寸 , 其 杀 六 分 而 去 一 」 。 唐 代 武 德 四 年 ( 6 2 1 年 ) 以 后 , 五 品 官 以 上 用 象 牙 制 作 的 笏 , 六 品 以 下 官 用 竹 本 笏 。 三 品 以 上 的 笏 , 前 拙 后 直 。 五 品 ...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木饭勺是什么东西?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

古代官员上朝没带笏板会发生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呢?
朝笏的形状都是长条形的,并且有些弧度,为了凸显天子的尊贵,规定只能在面见天子时手持朝笏,普通场合则不允许。不同朝代还有官位的不同,官员手中所拿的这块板子有着很大的区别。普通的官员所拿的一般是用竹子所制成的“笏板”,而士大夫和王公贵族都是使用象牙所做成的“笏板”,而天子手则是使用...

哪个朝代的早朝官员们要举着牌子上早朝?为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被废除了...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里拿的那块牌有什么用?
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牙笏可能就是象牙做的笏板.周制:诸侯执牙笏(记事板)上朝 用象牙做的记事板!

在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是用什么做的?
由于古代社会等级比较森严,所以并不是所有大臣都拿着同一款手板,一般情况下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使用大象牙齿制作的手板,其他官员就用普通竹子或者是木材做的手板。手板也有礼仪的作用。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大臣们在皇帝面前都要保持对皇威敬畏的态度。如果大臣们上朝的时候直接挺直腰板站在皇帝面前,显得对...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牌子是什么 -
家悦益之: 那个叫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官员上朝手中的朝牌是什么?
家悦益之: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上朝时手里拿的匾额是做什么用的 -
家悦益之: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器具是笏板.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及《礼记·...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当官的上朝手上拿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家悦益之: 那个东西叫“笏” 是用来在上面记东西,省得到时候忘了就不知道说什么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大臣上朝是 手里拿一块东西 那个东西叫什么 是干什么用的?
家悦益之: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家悦益之: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
家悦益之: 笏(hu)板,竹木或者象牙制成,古代官员上朝时拿在手里的板状物品,上面可以写字,把要说的话写上去,记不住的时候看下笏板.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君主说的话,防止遗忘.

榆次区13115864137: 精忠岳飞,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拿的白牌子是什么东西? -
家悦益之: 朝笏,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主要是写着要奏明的事情

榆次区13115864137: 古代文武百官上朝时手机拿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
家悦益之: 笏 hù ㄏㄨˋ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执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如:“玉笏”、“象笏”.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榆次区13115864137: 汉朝时,在朝堂上大臣拿的牌子 -
家悦益之: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 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 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