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为什么手里要拿一个“板子”?它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俎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官员早朝时,手上拿白木板,名字叫笏,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别高官级别,用于纪录事项的作用。实际上简言之,除开突显社会地位以外,剩下来的作用就等于是现今文本文档一样,用于纪录东西的,并没别的有益的作用,但这种规章制度从周王朝逐渐,一直被不断地,承传出来,中国朝代里都有应用笏的好习惯跟有关制度,尽管有所不同,可是实质作用还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差别。

笏呢,要在古代官员们早朝使用的手板模型,一般是用竹山、贾宝玉或者河马牙材料等加工而成,高官们在早朝议政时,在拜见皇上时都会需要准备着笏的。这笏究竟有什么关键作用呢,我们为什么看一些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总是会看见高官带笏早朝呢?

实际上简言之,就两个作用罢了。一个是突显高官们的岗位,影响力,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在周朝时期,周天子使用的笏是良玉制成的,原材料较为昂贵,而诸侯国们笏一般是用河马牙制成的,士人用的都是竹山。因此单单从笏材质就可以看得出另一方身份,影响力怎样,可以大概了解对方是啥档次的高官,换句话说笏是一种长幼尊卑高低贵贱的一种区别方法。次之呢,还有一种作用便是纪录事项的作用,高官们在早朝时,有需要向皇上禀报的事得话,一般都会写上这一笏上边,以防自己给忘掉了。自然,还可以纪录皇上嘱咐的事宜,但是忘了这可是忤逆不孝,因此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高官们要把帝王的嘱咐写上笏上边。

因此,古代官员们早朝时手上都是会这些笏,为的就显示自己的影响力及其纪录一些朝廷要事,防止自身忘却,此外其实没有别的特别大的用途。



古代官员上朝时拿一个板子是为了方便自己,毕竟自己可以将一些要说的话写在上面,也可以在板子上记下皇帝的话语。此外,这块板子还有礼仪方面的作用,能凸显出皇权的威严。

实际作用就是用来简单记录各项事宜。古代大臣朝见天子之时,用“笏板”记录天子命令或旨意;当然大臣也可以在“笏板”上,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

是古代大臣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同时也有把自己要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作备忘用。笏板除了代表身份和备忘用,它还是一种礼制的产物。


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
这种首服被五代、辽、宋、金,各阶层、各民族、各时代广泛接受和使用。当长到极致时,客观上也起到了庄重端正的效果。当发展得太夸张影响了实际生活使用以后,又会逐渐消失。元代时,展角幞头已经不再在日常使用,变成了官员公服专用的一种帽子。又因为太过不方便而在明代越用越少,逐渐消失。

大臣们上朝有什么讲究?
上朝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宋代官员比后来清代的大臣要舒服得多。按照宋代的规定,上朝按单双号来,甚至皇帝犯懒的时候,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各开一次朝会就凑合过了。 不过上朝还是累人的事。上朝时要三更起床,沿途两个时辰赶到皇宫,等皇宫开门。好在皇帝心疼大臣,专门在宫门外盖了一个“待漏院”,让大臣们先进去歇...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一块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咱们看历史剧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上朝,文武官员整齐的分列两边,每人手里还端着一块板子,如果谁有事上奏则出列,躬身,以板挡脸向皇帝启奏。话说这块木板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呢?您可别小看了这...

古代官员每天都会上早朝吗?什么时间开始?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西汉时期,官员五日一朝,每五天休沐(休假)一天,这种...

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官员上朝有何区别?
唐朝官员上朝制度还是很人性化的,每年的不上朝日子加起来达到100天以上,而且如果遇到天气恶劣的时候,可以不用上朝。当其他地方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时,也可以不用上朝。而且如果个人有事情的话,请假也非常容易。宋朝上朝的情况,从他们帽子上的俩个耳朵就能很容易发现,因为宋朝的皇帝发现大臣在上朝之时...

清朝官员为什么要饿着肚子上朝?
满清属少数民族,很多习惯跟汉人不一样,清朝的官员饿肚子上朝这个习惯,与汉人的习惯就不同,汉人讲究“要好祖上好,要饱早上饱”。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现在的5--7点,大臣们寅时得在午门外等候,即现在的3--5点钟。因为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汉人被赶到城外,北京就分成“...

古代有必要天天去早朝吗?每个朝代的上朝制度是怎样的?
官员们跪下磕头三次。根据清朝的法律,皇帝在5点钟去石矛朝圣,这相当于北京时间05:00到07:00。然而,在印石,部长们通常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至05:00。清朝的皇帝一般都是10号上朝,不像电视剧,但是康熙、雍正、甘龙这些英国贵族天天上朝。西汉时期,官员每五天休息一天,每五天休息一次。...

古代的上朝制度是怎样的?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

为了表示对君主的尊敬,古代大臣真的是跪着上朝的吗?
不是跪着上朝,是跪着奏事,(上朝时首先会叩拜皇帝,然后皇上说起,就站立起来,下朝也是)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明清时有常朝和大朝。大朝都在太和殿,纯为礼节庆贺而设。 常朝的话,为处理日常政务而设。《大明会典》记述:君臣议政...

清朝官员上朝都是饿着肚子,这是为什么?
因为不吃早饭会得胃病的,但是古时候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性命,他们可以做到日复一日地不吃早饭上朝,真是让人敬佩!现在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要知足呀!而且每天上班路上还有多种多样的早餐店,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可不能不吃早饭就工作啊!

武清区13265813575: 古代一些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手上为什么要拿着像扁一样的东西? -
以爱依利: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

武清区13265813575: 为什么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啥用处?
以爱依利: 经常我们可以在影视剧作中看到上朝时古代大臣拿着一块板子,大臣们上朝说话时还时不时盯着板子看,其实呢,这个板子是有名字的,叫做芴板,他也还有其他的称呼如:手板、玉板、朝板.关于芴板的下发还非常有讲究,是是按照官品下发...

武清区13265813575: 为什么古代朝臣都手拿一块板 -
以爱依利: 中国古代朝臣上朝一直都要持木板子,称为“笏”.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武清区13265813575: 为什么古代上朝要拿个板子?
以爱依利: 那块板子的名称叫做“笏”,品级高的官员所用的是象牙做成的,而品级低的官员则只能用木头的板子了.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上朝时所要条陈的事项,避免忘记,有类于今天的备忘录.

武清区13265813575: 古代大臣上朝为什么都拿一个木板?
以爱依利: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武清区13265813575: 为什么古代的大臣,上朝时手上都要握着木牌子? -
以爱依利: 意思是 开始行刑 这是古代的规矩

武清区13265813575: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
以爱依利: 笏(hu)板,竹木或者象牙制成,古代官员上朝时拿在手里的板状物品,上面可以写字,把要说的话写上去,记不住的时候看下笏板.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君主说的话,防止遗忘.

武清区13265813575: 为什么唐朝官员上朝时,手中要拿块板子 -
以爱依利: 不只唐朝有据说从商朝就有了 叫做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所用的一种工具.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就算再聪明,也总有遗忘的时候,所以官员要向皇帝奏事就得有个东西来记下要陈述的事件,而这笏板就应运而生了....

武清区13265813575: 古人上朝时拿着根木板是干什么? -
以爱依利: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

武清区13265813575: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牌子是什么 -
以爱依利: 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 众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