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文言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溥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国语》的文言文及释义是什么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豁谏日:“豁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老兄弟或我国君的同姓,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并且击退吴国的人,我将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舟船,涝时就要准备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虑,但是文臣和武将这类人,不可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啊.这就像蓑衣斗笠,天一下雨,人们必定要用它.如今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了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谋臣,只怕太迟了吧?”勾践回答说:“只要能听到您大夫的话,怎么会太迟呢?”握住他的手并和他商量起复国大计来.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 吴王夫差想听从文种的话与他讲和.伍子胥进谏道:“不能这样做!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呀;三江环绕着吴越两国,两国的人民没有迁移的地方.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将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了.我听说,住惯陆地的人喜欢居住在陆地上,住惯湖泊水网地带的人喜欢居住在湖泊水网地带.像中原诸侯各国,即使我国打败了他们,而我们不能居住在他们的地方,不能乘坐他们的车子;但对越国,我们战胜了他们,我们就能居住在他们的土地上,我们能够乘坐他们的船只.这是我国与越国作战有利的地方,不要失去它啊.君王您一定要灭掉越国!坐失这样的好机会,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美女八人,送给太宰伯豁,说:“您如果能让吴王赦免越国之罪,还有比这更美的女子将进献给越王.”于是太宰伯豁向吴王进言道:“豁听说古代国与国打仗的,让对方降顺驯旧艮就罢了;如今越国已经降服了,还要再追求什么呢?”夫差听信了伯豁的话,与文种签订了和约,让他回了越国.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1]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

《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

《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

《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2]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

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2. 《国语》文言文及白话文释义

原文:

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牺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数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子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译文: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不惜衣食(肯与赏赐);对神,不惜牺牲玉帛(祭品丰厚).”曹刿回答说:“施惠施在根本上,百姓的心才归向君主;百姓和睦,神才给君降福.如果对百姓施德,政事办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以出力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违反季节,财用不超过礼仪的规定,财用不缺,没有不能使他们恭敬祭祀的,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没有不大的.现在,(您)将用来临战的赏赐施与恩惠,以(您)一个人的恭敬之心来祭祀.临战对将士的赏赐,不能遍及到所有的百姓;一个人对神恭敬,这恭敬不优厚.赏赐不普遍,百姓就不归附,恭敬不优厚,神就不降福,将凭什么作战?百姓所求的是财用不缺乏,而神求的是祭献的品物丰饶,所以不能不把握根本.”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参考·: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国语》系记言体国别史,二十一篇,大致成书于战国初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

《国语》是一部历史文集汇编,关于春秋八个国家史事的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为当时各国史官所记载,再经整理润色而成,至西汉刘向考校最后定型。

《国语》以国分类,各自成章,记载了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约五百年的历史,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通过上层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辩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探讨兴衰治乱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且其记叙涉及到边远地区,也记载了诸如经济、制度、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可补《左传》之阙。

《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政记言。

《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史,很少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事发议论。

《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管仲和桓公的论政之语。

《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全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公的事迹。

《郑语》则主要记史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

《楚语》主要记楚灵王、昭王时期的事迹,也较少记重要历史事件。

《吴语》独记夫差伐越和吴之灭亡。

《越语》则仅记勾践灭吴之事。

3. 《国语·吴语》的文言文翻译

“您何不也以人为鉴,不要只是用水作镜子。过去楚灵王不行君道,臣下的告诫劝谏都听不进去。他在章华这个地方建造台榭,凿石为椁,引来汉水,仿效舜的陵墓。他使楚国疲惫不堪,还窥伺着消灭陈国和蔡国。他不修内政,却想越过邻国去征服东方的诸侯,他化了三年时间才渡过沮河和汾河,想征服吴越两国。他的民众再也忍受不了饥饿劳累的痛苦,全军在乾溪发动了叛乱。楚灵王只身逃亡,惶惶不安地流窜于山林之中,三天后才碰见侍卫的涓人畴。楚灵王向他呼救说:‘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畴赶快走到灵王面前,灵王枕着他的腿就在地上睡着了。灵王睡着后,畴用土块代替枕头抽身离去。灵王醒后不见畴,就自己爬着想进棘城的大门,棘城的人不接纳他,最后总算被申亥收容。灵王上吊自杀,申亥背着灵王的尸体回到家中,用土把他埋在屋内。这些应该牢记的事,难道很快就被诸侯们遗忘了吗?”

“现在您改变了当年鮌和禹治水的功业,筑台修池以享乐,使民众为修姑苏台而疲惫不堪。上天又用灾荒夺去了我们的食粮,都城边邑连年饥荒。您违背天意而去攻打齐国,吴国的民众都要离弃你了。国家的倾复,就像一群野兽那样,一个野兽中了箭,整群野兽都会逃去,您还有什么方法收拾局面呢。越国人必定会来侵袭我们,那时您即使后悔,还来得及吗?”

吴王不听劝谏。在他执政的第十二年起兵攻打齐国。齐国与吴国军队在艾陵交锋,齐军战败,吴国暂时取得成功。

4. 翻译:《文言文国语晋语四》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

有马车二十辆,死在齐国就算完了。

说:“百姓生活都很安乐,谁管其他的事?”齐桓公去世,齐孝公即位,诸侯列国背叛了齐国。子犯(人名)知道齐王不能被打动说服,而知道晋文公(重耳)在齐国安身却有离开齐国(结束在齐国的避难)的意图,重耳打算走,又很担心,和跟随他的人在桑树底下商量。

采桑的侍女正在桑树上采桑,大家却都不知道。侍女回去以后告诉了姜氏(重耳的妻子),姜氏把她杀了,对公子重耳说:“跟随你的人都劝你离开,听说这件事的侍女我已经除掉了。

你一定要听从跟随你的人的建议,不能背叛他们,如果背叛他们就不会成功了。《诗经》说:‘天命降临于你,不要背叛你的意志。

’先王已经明白了,你能变心吗?你逃避晋国的灾难到这里。自从你离开晋国,晋国就没有一年安定过,百姓没有正经的君主。

上天没有灭亡晋国,也没有改变公子你,将来得到晋国的,不是你是谁?你要进取啊!天命降临到你身上,变心就会遭到报应。”。

5. 文言文《国语楚语》

原文: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赢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翻译: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

6. 的翻译,

季文子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

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

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以此来收揽人心,并招纳人才,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

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 *** 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

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

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7. 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 爱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不惜衣食(肯与赏赐);对神,不惜牺牲玉帛(祭品丰厚)。”

曹刿回答说:“施惠施在根本上,百姓的心才归向君主;百姓和睦,神才给君降福。如果对百姓施德,政事办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以出力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违反季节,财用不超过礼仪的规定,财用不缺,没有不能使他们恭敬祭祀的,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没有不大的。

现在,(您)将用来临战的赏赐施与恩惠,以(您)一个人的恭敬之心来祭祀。临战对将士的赏赐,不能遍及到所有的百姓;一个人对神恭敬,这恭敬不优厚。

赏赐不普遍,百姓就不归附,恭敬不优厚,神就不降福,将凭什么作战?百姓所求的是财用不缺乏,而神求的是祭献的品物丰饶,所以不能不把握根本。”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

8. 这段文言文怎么翻译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

9. 《国语

原文: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只。碟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更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翻译: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

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译文
3. 求各位大虾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清单如下: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言文
3. 6年级文言文和古文 文言文课文第一学期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两小儿辩日《列子》陋室铭[唐]刘禹锡爱莲说[宋]周郭颐为学[清]彭端淑熟读精思[宋]朱熹古诗四首观沧海[三国]曹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望岳[唐]杜甫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词二首菩萨蛮[唐]韦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答谢中...

八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中心句及翻译
2010-06-28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91 2016-02-22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与原文 181 2017-12-02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文言文句子怎么翻译? 2014-08-2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和文言文的主旨句。 8 2015-06-05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 4 2010-04-03 八年级下册语文...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解析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3. 求人教版九年级上下两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

文言文一道翻译
1. 一道语文文言文的翻译 列传第二十四 陶安(钱用壬 詹同 朱升 崔亮(牛谅 答禄与权 张筹 朱梦炎 刘仲质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附翻译和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

中职二年级语文文言文
1. 初中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 翻译: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 出自《孟子》,详情请见百科。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

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及翻译
1.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古诗文大全目录 必修一(第一册)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6、鸿门宴•司马迁必修二(第二册)4、《诗经》两首氓(必背)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瞳人语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个名叫方栋的读书人,很有才子的名声,但为人轻佻,不遵守礼节。每次在田间小路上遇见游春的少女,就轻薄地跟在后边尾随。清明的前一天,他偶然走到城外,看见一辆小车,挂着朱红的车帘,围着绣花的车幔,有几名仆从,骑着骏马,缓慢地跟在后边。其中有个小丫鬟,骑着一匹小马,容貌美极了。他...

语文文言文翻译
1.翻译括号内的字:(辄)丁宁晓以义理 辄:总是。何得为(非)非:形容词作名词,非法之事,违法之事。及(去)官 去:离开。去官,即“离职”。(劳)之曰 劳:慰问;问候。2.翻译句子:(1)刘旷,不知何许人也。——刘旷,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2)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

余干县17520144234: 《国语》文言文及白话文释义 -
紫岸澳立:[答案]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

余干县17520144234: 文言文《国语》文种献策翻译答案 -
紫岸澳立:[答案] 原文上】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

余干县17520144234: 翻译:《文言文国语 晋语四》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谢谢!!!!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 -
紫岸澳立:[答案] 有马车二十辆,死在齐国就算完了.说:“百姓生活都很安乐,谁管其他的事?” 齐桓公去世,齐孝公即位,诸侯列国背叛了齐国.子犯(人名)知道齐王不能被打动说服,而知道晋文公(重耳)在齐国安身却有离开齐国(结束在齐国的避难)的意...

余干县17520144234: 文言文翻译 -
紫岸澳立: 译文: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余干县17520144234: 初中常考文言文翻译知识点
紫岸澳立: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渔人感到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桃源人)见...

余干县17520144234: 《国语.文公伐原》翻译 -
紫岸澳立: 原文: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只.碟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更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翻译: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余干县17520144234: 文言文国语.文公伐原翻译 -
紫岸澳立: 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余干县17520144234: 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
紫岸澳立: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不惜衣食(肯与赏赐);对神,不惜牺牲玉帛(祭品丰厚).”曹刿回答说:“施惠施在...

余干县17520144234: 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紫岸澳立: 庞葱①与太子②质于邯郸,谓魏王③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

余干县17520144234: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离骚>>原文及翻译. -
紫岸澳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