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作者&投稿:赧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解释“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

意思:提高自身的修养,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处理好家庭关系 治理国家 平定天下。
出处: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背景:百科名片
[华家池大学校园]
华家池大学校园

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另有,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大学》,也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目录

基本释义
教育机构

1. 大学的含义
2. 中国大学

文献古籍

1. 《大学》概述
2. 《大学》内容
3. 《大学》的译文
4. 《大学》的内涵及应用
5. 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中国大学之最

1. 中国出国人数最多的大学
2. 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
3. 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学
4. 中国建校最早的大学
5. 中国最北边的大学
6. 中国最南边的大学
7. 中国最西的大学
8. 中国最东的大学
9. 中国人均占地面积最小的大学
10. 中国校内风景最美的大学
11. 中国校园周边风景最美的大学
12. 中国帅哥最多的大学
13. 中国美女最多的大学
14. 中国校长年纪最轻的大学
15. 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大学
16. 中国收费最高的大学
17. 中国校门最豪华的大学
18. 中国食堂最豪华的大学
19. 中国实力派百年学府(最受委屈的大学)
20. 中国最具小资气质的大学
21. 中国单体图书馆最大的大学
22. 中国人数最多的大学
23. 全亚洲校门最宽的大学
24. 中国校园最美的大学

我国20所百年名校
同名书籍

1. 内容简介
2. 目录

同名杂志

基本释义
教育机构

1. 大学的含义
2. 中国大学

文献古籍

1. 《大学》概述
2. 《大学》内容
3. 《大学》的译文
4. 《大学》的内涵及应用
5. 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中国大学之最

1. 中国出国人数最多的大学
2. 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
3. 中国海拔最高的大学
4. 中国建校最早的大学
5. 中国最北边的大学
6. 中国最南边的大学
7. 中国最西的大学
8. 中国最东的大学
9. 中国人均占地面积最小的大学
10. 中国校内风景最美的大学
11. 中国校园周边风景最美的大学
12. 中国帅哥最多的大学
13. 中国美女最多的大学
14. 中国校长年纪最轻的大学
15. 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大学
16. 中国收费最高的大学
17. 中国校门最豪华的大学
18. 中国食堂最豪华的大学
19. 中国实力派百年学府(最受委屈的大学)
20. 中国最具小资气质的大学
21. 中国单体图书馆最大的大学
22. 中国人数最多的大学
23. 全亚洲校门最宽的大学
24. 中国校园最美的大学

我国20所百年名校
同名书籍

1. 内容简介
2. 目录

同名杂志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释义
大学的由来及其知识的界定
“大学”最早出现在8世纪末,它是社会找到全方位知识的进路。“大学”的拉丁文名字Uni-versitas,是由Versus“趋向”和Unum“一”合成,是“合众为一”的涵义。当时的先知先觉之士,意识到到长久以来的“养士”之风,固然可以集结“知识分子”,但是,如何聚集“知识”?“知识”究竟有多少?如何能有全方位的知识进路?当时聪明才智高的人,他们在圣经中的《旧约.创世纪》中,诠释人的三重祝福。首先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第二重是:亚当获赐"伴侣";第三重是:上帝将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水中游的鱼都交与人类管理,人类成了“万物的主人”。当时的学者们依照这三重祝福,认为知识应该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三个面向,因而界定“大学”的统一知识,于是大学三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的规定因而形成。
不过学者们发现,在人类历史的潮流中,尚有两大行业没有包含到“大学”之中,那就是“教士”和“医生”,前者关怀人的灵魂,后者关怀人的肉体。于是除了人文、社会、科学三学院之外,再加上神学院和医学院,就成了综合大学的模型。 十三世纪初,当巴黎大学、牛津大学、撒拉曼加大学创立之初,一、二年级的“初阶”是以人文为主;因此人文学院的文、史、哲三系就是大学的“通史”,全校同学都“必修”。三、四年级的“进阶”则是学生可以深入自己爱好的科目。
大学: dà xué
英文:university
法文:Université
俄文:университет
1、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这里的专科的含义是专门科目,如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药科大学、商科大学、高新科技大学等。
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students study for degrees and where academic research is done)。
2、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3、[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编辑本段教育机构
大学的含义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大学通常被人们比作象牙塔(IvoryTower)。象牙塔(IvoryTower),根据圣经《旧约雅歌》(the Old Test ament,song of songs)第7章第4节,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罗门(Solomon)曾作诗歌1005首,其中《雅歌》都是爱情之歌。在第五首歌中,新郎是这样赞美新娘的,“…Your neck is like an ivorytower. Your eyes are pools in Heshbon,by the gate of Bath-rabbim….”(……你的颈项如象牙塔;你的眼目像希实本巴特那拉并门旁的水池;……)。很清楚这里的“象牙塔”只是用来描述新娘美丽的颈项。这个词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主要是指“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在汉语中,象牙塔的外延涵义主要是指“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大学,研究生院正是这种地方。
中国大学
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学(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的高等书院等,是指聚集在
中国大学标志(6张)
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如虞舜之时,即有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不过,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的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革新。
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等,后又称为“大学堂”、“大学校”,民国以后“大学”成为正式的称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大量兴办近代学堂,日本的学校成为官办学堂最主要的借鉴对象。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成立于1895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则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而延续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则为全苏联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恢复民国的道路,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华人地区主要的借鉴指针。
编辑本段文献古籍
《大学》概述

[大学读本]

大学读本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修身齐家: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治国:管理国家。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儒家重要经典《大学》提出的“八条目”,简称“修齐治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自的含义...
解释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又称儒家用语。“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对吗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指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诚实,端正心意,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具体释义: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正心...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正心修身指戒除忧虑、恐惧,端正内心态度,才能提高自我修养。而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代表。格物,遵循世间万物的一定规律,实事求是;致知,以获取对自身有帮助的真正的知识和见解。这个是个人的理解。百度百科可以查到很多书面知识。

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含义
修身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本...

四书集注名词解释
四书集注名词解释如下:1、大学:《大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经典著作,旨在教育人们如何追求道德完善与个人成长。其中的名词解释包括“格物致知”(通过观察事物与了解知识来增长智慧)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来实现社会和谐)等。2、中庸:《中庸》强调人的内在平衡与适度...

请解释“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处: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背景:百科名片 [华家池大学校园]华家池大学校园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它选拔具有高中...

格物致知静心修身的意思?
“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静心修身:静下心来,提高自身修养

什么是修身格物,惟德惟勤?
惟德惟勤:只有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勤劳的良好习惯。【修身格物,惟德惟勤】就是陶冶身心和推究事物原理,与良好的品德和勤劳是分不开的。实事求是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

宣化区15930309396: 请解释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
宗圣诞心律: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修身齐家: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宣化区15930309396: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
宗圣诞心律:[答案]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

宣化区15930309396: 如何理解"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
宗圣诞心律:[答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 简单的解释一下吧,格物,就是穷尽事物的真相;致知,就是得到知识;诚意,就是意念诚;正心,就是心思正;修身,就是修行自身素质;齐家,就是治理好家里,齐,就是整...

宣化区15930309396: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宗圣诞心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

宣化区15930309396: 各位老师:您好,请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解释和之间的联系?谢谢: -
宗圣诞心律: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诚意正心则是修身的前提,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符合“理”的要求,对治家,能够使家庭和睦,大到治国,平天下. 总之,这是儒家给每个人立的规矩. 修己安人,可以顾名思义.修己,是修身,使自己的行为,言论符合“礼”,符合自己的身份,举止得体;安人,使别人能够安心和睦相处,讲求和谐.

宣化区15930309396: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本人愚笨 -
宗圣诞心律:[答案]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

宣化区15930309396: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
宗圣诞心律: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宣化区15930309396: 说说“格物致知”一词的出处及含义 -
宗圣诞心律:[答案]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宣化区15930309396: 格物致知的意思 -
宗圣诞心律: 格物致知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宣化区15930309396: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宗圣诞心律: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前两目.在《大学》原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