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翁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诚意:意念诚实
  正心:端正自己的内心而无邪念
  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天下太平


  全部的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诚意正心则是修身的前提,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符合“理”的要求,对治家,能够使家庭和睦,大到治国,平天下。
  总之,这是儒家给每个人立的规矩。
  修己安人,可以顾名思义。修己,是修身,使自己的行为,言论符合“礼”,符合自己的身份,举止得体;安人,使别人能够安心和睦相处,讲求和谐。

  ————————————————————————————
  复杂的说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而物
  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表示每一阶段调整得恰到好处的状态,即系第三纲领“止于至善”的境界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注释:
  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章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

  “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作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啊!

  要学作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致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本节所说的是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的文字。这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咸象》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扰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真理。


  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起不了。所以下文要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管理国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扩展资料: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大学之道-百度百科



这几句话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概括
大意是从主观的内心精神变化,从而影响客观现实世界的事物走向与物质变化!
格物:格.探究,物.事物,意为探究认知到某类事物的底层运行规律,研究学习某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致知:致.达到,知.明了,相对于格物后的认知结果,这里的知还有一层“真知”的意思,通俗讲就是,别人只从观念表面看这间事物,你能从底层规律来看见这件事物的本质面貌,熟练知这间事物的发展源头与未来走向,拥有“解码万物”的能力。
诚意:诚.真实,意.对事物流露的情态,相对于致知的后续行为,当你能致知事物,拥有“解码万物”的能力,那你仅是知晓了某些事物的的规律,仅此止步不前的话,那您仅是一个“百科版的专家”,你要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与原则,并希望某些事物朝着哪些方向变化!对热爱的事物,真诚实意的去期盼去热爱!
正心:正.事物的自身位置,心.本质面貌,相对于诚意的后续行为,当你做到了诚意有了目标就要去推动其发展,判断这件事物在万物中的具体位置和本来面貌,提纯这件事物的发展轨迹,不被万事万物的杂念所干扰!日本的“道”文化,很像阳明心学里的正心,但又有些许不同,例:日本剑道追求武器的最终极限,剑道的“正心”应该是干净利落且没一丝多余动作的一击!
修身:修.整治与优化,身.自身的水平,相对于正心的后续行为,从格物到正心都是“知行合一”里面的“知”,修身以下为“行”,通俗讲,你知道了某些事物的走向与精髓,你自身就要做到推动它的发展,理论和实践中间是有差距的,例如:你了解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仅是认知到了理论,你必须要去实践整治与优化自身的书法水平,你要去缩小这个差距即为修身!
齐家:齐.达到,家.专业级流派,相对于修身的后续行为,通过不停的“修身”,让自己的认知与技术达到专业级专家级别,并开启属于自身的流派,成为某件事物或行业的专业级精锐级力量!
治国:治.服务与优化,国.一方水土地域,相对于齐家的后续行为,当你成为大师,拥有真身的流派,你要为一方行业提出你的优化解决方案,用你的“知行”服务更多的人,改变一个行业。例如:新型的网络电子支付对于中国大陆货币流通上,起到了关键的提升优化作用,本质上是对国家货币的一种“治”!
平天下:平.达到相同的高度,天下.所有的地域,你的“知行合一”改变了某些技术与理论成为一种流派,这种流派解决了某些地方某些行业的具体难题,这还远远不够,你要让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行业,都能享受到你“流派”带来的新改变新格局,最终他们达到相同的高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知行合一的具体步骤!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是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扩展资料: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大学之道-百度百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自的含义...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由此可知尽人之性,还只是自我“内明”学养的一段功夫。进而必须达到尽物之性的“格物致知”,才是内圣外用的学问。"致知":致知 儒家用语。"格物致知":《现代...

《大学》为什么说"致知在格物"?
现代世界中,禁海、禁商与建墙的措施,反映出的是不同历史阶段对“格”的不同理解。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的格物致知,应当超越狭隘的视角,具有广阔的格局和深远的洞察力。井底之蛙,知识再丰富,也无法跨越其自身的局限。“一物降一物”,这里的格物致知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不同理解和实践的交融...

请解释“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处: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背景:百科名片 [华家池大学校园]华家池大学校园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它选拔具有高中...

王守仁的格物致知的格物是什么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于事物的观察探索,来到达洞察事物规律的境界。守仁格竹就是王守仁想通过一直坐着看竹子,来达到了解事物道理的目的,但是他失败了。其实有个例子我个人觉得比较合适的就是牛顿和苹果。牛顿被苹果砸了头,通过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探究最后了解到了万有引力。

朱熹所说的“格物”为何意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于 《礼记‧大学》,后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朱熹在程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认识论及其方法。他说,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

山东财经大学克明俊德 格物致知谁提的
克明俊德,格物致知。这是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之前,山东经济学院的校训。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克明峻德:即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典故最早见于《书经·尧典》。“克明峻德”与《...

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从中国科学的发展史来讲,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否定,其影响好像是负面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荀子说“大天命而思之,制(知)天命...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_百度知 ...
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2,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是什么意思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思想在高中生日常生活上的应用
这个不难吧,通过高中的日常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得到很多规律,总结出真理啊。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重要的修养工夫。在阳明哲学中,至善心体是其格物致知的起点和目的。阳明的格物致知是格正吾人之心,对事之理察即在其中。朱子的格物思想在于穷理,向外求索。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
林蚀丽珠:[答案]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
林蚀丽珠: 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 节选自儒学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林蚀丽珠: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1、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林蚀丽珠: 出自《大学》开篇,儒学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同题 -
林蚀丽珠:[答案]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 -
林蚀丽珠:[答案]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本人愚笨 -
林蚀丽珠:[答案]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请教大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何解释? -
林蚀丽珠:[答案] 简单地说: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诚意正...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指什么 -
林蚀丽珠: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5647901795: 何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林蚀丽珠:[答案] 格物致知对待事物的一丝不苟,亦为修生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生治国平天下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古人云修生才能治国,治国方能平天下.修生顾名思义,用道德来约束自己,见贤思齐.有了好品质就能治理好国家,群臣马首是瞻,百姓安居乐业.后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