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为政者最重要的三宝是什么?

作者&投稿:蛮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一颗仁慈的心

检----一个检朴的行为

不敢为天下先---一种不争(名利)的态度

特别注明的应该是检,老子书中,到处都充满着"反省检验"的思想.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即使有军用器品,也备而不用;

有船车之设,也没有人乘坐;有甲兵之备,而没有杀军退敌的时候。

人民能够喜好自己的栽种,穿上自己喜爱的服饰,详和的住在自己的处所,安乐于乡野风俗。

虽然与邻国相望,但是彼此并不想要互相侵犯,人民到老死之时也不必往来。

老子远离父母之邦,出关西遁以避世,其欲得一遵守古制而不同于当时互相攻伐的古朴小国以颐养天年,不与世俗往来,这是他内心的愿望。他为着追求这一愿望,才不惜远离父母之国。所以不能看成老子真的要将时代推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其实老子所向往的只是安静祥和均平足自由自在的社会。所以他一面憧憬着「复结绳而用之」,一面又歌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而不曾标榜野居穴住茹毛饮血的生活。…不过老子的故乡,早已不是他所能安居的乐土,所以他不能不有舟车之劳而远徙关外。以此他念念不忘身所遭受的重重禁令的束缚,苛虐赋税的剥削,兵连祸结,永无休止,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所以这块小天地,是老子梦寐思之的。

人民的安乐,与外在的物质条件并没有绝对的关连性,若只是沉迷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与追求,没有愉悦的精神生活,反而容易增加痛苦烦恼。老子的理想便希望在小国寡民的社会中,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敬业乐群,对于外在的物质欲望能够减损,去其物欲、求其美善风俗,什伯之器、舟舆甲兵只是备而不用、设而不陈,邻国相望不需以刀兵相见、利刃相接,人民可以过着互不相侵的纯朴生活,无为无华、自由自在,悠游其间,怡然自得。这和陶潜的理想「乌托邦」情景,所谓「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是相同的理想社会与风俗民情。

原文:

《 我有三宝, 持而宝之。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 故能勇; 俭, 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

翻译:

我有三样宝器,持宝器而持续之。第一说是慈,第二说是俭,

第三是不敢比天下人先过好过的日子。

慈,所以能勇敢说正义的言词。

俭,所以能广大心胸与人分享。

不敢比天下人先过好过的日子,所以能成就大器、行为成熟。




中国古代“君臣礼仪”,有着怎样的变迁?
而《左传》也曾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礼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荀子.修身》亦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礼仪”在中国的重要性,它关乎着一个国家稳定与否,也关乎着社会安定与否,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始终恪守着“礼”。

论语的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为政者要以自己的道德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这便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只”(《为政》),这是社会治平的根本。《论语》正是从修身这一根本上的环节入手,强调“修身”,强调道德上的修养对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作用,由此...

中国古代五德
儒家指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为五种德性。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兵家认为智、信、仁、勇、严为将帅必具之德,出自《孙子兵法·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学关于德性的概念。

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3)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4)...

孟子在战国时期提出了哪十个思想主张
孟子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题中的十个思想主张应该为此十字)意思为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1、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2、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

孔子的资料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 美学中...

阐释儒家思想
管理者实施德政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以身作则,因此,儒家也很关注为政者自身修养在行政中的示范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认为统治者所颁行的政令能否得到执行,是同统治者自身的正与不正有密切关系的,这就要求统治者凡事要注重言行,以身作则,这样在自身积极有益的示范作用下,才能...

【论语导读】谈谈论语颜渊第十二篇各章内容简介及其之间的联系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第十二篇改编原则,是按问题性质归类,按重要性先后排序,人物出场顺序如按身份地位或重要性先后。本篇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问仁,探讨如何为仁行仁。第二部分是问政,探讨如何为政从政。第三部分问君子,探讨如何进德修身成君子。一、问仁 12-1颜渊问仁。子曰:“...

由孟子的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我们可以联想到的俗语是?
为政者在使用公权力的时候,要将私人利益追求服从于公共理性诉求,以民众作为公共政治的根本,将民心、民意作为公权力使用的依据和约束,以仁政的治理路径来达成王道的公共生活理想,从而实现从“四端”的个体之善到“四海”的公共之善。 关键词:孟子;公共性;“四端”;“四海” “公共性”是人们在参与公共生活中所...

大姚县15873253468: 老子曰吾有三宝啥意思 -
线卞补脑: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意思是说:“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大姚县15873253468: 问老子三宝对当代人有何启示问老子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在当代是否能据此敢为天下先从而自尊自强生生不息为什么? -
线卞补脑:[答案] 老子用“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用“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来说明这些问题.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认清了人们自身的道路和规律,从而可以认清人类自己的使命.

大姚县15873253468: 老子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线卞补脑: 《老子》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老子的“三宝”.老子解释说:“慈,故能勇;俭...

大姚县15873253468: 不为天下先 什么意思 -
线卞补脑: 这是老子的不争思想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应该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

大姚县15873253468: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成白话. -
线卞补脑: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译为白话是: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参与你争我夺的纷争. 1、出处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全文如下:“天下皆谓我道大,似...

大姚县15873253468: 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怎么解释? -
线卞补脑: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慈”与“勇”、“俭”与“广”、“不敢为天下先”与“成器长”是相反的,但是《老子》认为,正因有“...

大姚县15873253468: 关于老子“吾有三宝” -
线卞补脑: 我的理解:“慈”者不害、柔软、利他.“俭”者少欲清净、知足惜福.“不敢为天下先”者,无争、谦卑.

大姚县15873253468: 君子要有哪些美德 -
线卞补脑:[答案]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将中华传统美德里,对“君子... 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他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德目,强调节俭戒奢.老子则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