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谈谈论语颜渊第十二篇各章内容简介及其之间的联系

作者&投稿:通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谈谈论语颜渊第十二篇各章内容简介及其之间的联系

本篇主要内容是以孔门弟子为主向孔子问仁德、君子与为政等问题。孔门弟子以孔门四科十哲为最,排在首位的是德行科高材生颜回。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本篇以第一名的学生问第一重要的问题,颜回问仁为开头第一章。

第一章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已复礼为仁。整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不由人。克己复礼,克制自己践行礼制,这是为仁的纲领。还有四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也要守礼,依礼而行,非礼则不为。这一章孔子讲得比较抽象,为仁的一纲领四条目。那为什么克己复礼是为仁,在于所践行的礼是以仁为本,这个是前提。

第二章仲弓问仁。同样是仁的问题,孔子就讲得比较具体化了,讲了三条实践方法:一是出门为政如会见贵宾,使用民力如承办大祭。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为仁就是做事能恭敬认真,能推己及人,能无怨无悔。

第三章司马牛问仁。还是同样问题,但孔子对司马牛就讲得比较简单了,孔子说仁者说话比较少而谨慎,以至于司马牛反问:说话少也能称是仁吗?孔子说,仁做起来难,说起来不也需要少而谨慎吗?话不能随便说,说了而做不到,就是不守信的,就不是仁。

归纳以上三章,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案例。同样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第四章与上一章一样是司马牛,但问了不同的问题,他问君子。孔子同上一章一样,还是回答得比较简单明了。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觉得简单,就说不忧不惧也能称君子吗?孔子说君子如果能做到内省不疚,哪里来的忧和惧?比较孔子说的另外一句: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听起来简单,但能做到不忧不惧,其实是相当不容易了。

第五章还是司马牛,但是他的忧愁:别人都有兄弟,独他没有。其实他有亲兄弟,但是与他不同道,是他自己主动与他们断绝关系。子夏很会说话,安慰他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里子夏道出儒家的平等博爱的思想:四海皆兄弟!

司马牛之所以忧愁,到底是自己没想明白。下来这一章,第六章子张象帮他问一样,问什么是明白、明智。孔子说渐渐浸润的谮言,与身边的控诉抱怨,影响不到自己,可谓是明智了。浸润的谮言,身边的控诉抱怨,影响不到自己,也可谓是有远见了。

第七章是子贡问政。孔子讲了治国理政三要素: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兵力,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必不得已先去哪一项,孔子说先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再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百姓的信任就完了。百姓的信任,也就是民心,民心向背是治国第一要务。有了民心就可以有一切。没有民心将丧失一切。

下来这一章是棘子成问子贡,第八章棘子成说君子讲质朴就可以了,不必讲形式文采。子贡说非常遗憾,您这样说君子啊,四匹马也追不回您的失言。文采和质朴同等重要,文采与质朴两者分不开。除去皮毛,虎豹和犬羊就没什么差别了。外在的文采也很重要,是君子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如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九章与第七章有关,讲政治。鲁哀公问有若遇到饥年,财用不足怎么办?有若说采取十分之一的税收,鲁哀公说采取十分之二的税收,都还不足,怎么能采取十分之一的税收。有若说,百姓足,国君跟谁不足?百姓不足,国君跟谁足?这里说出儒家的民本思想,治国要以民为本。百姓足,国家才足。百姓不足,国家也不足。如果国君足,百姓不足,社会就不安定,老百姓就会造反。饥年,上下要一心,共克时艰。(这章可以放在十一章之后)

第十章与第九章没什么联系,是修身问题,与第六章有联系,子张向孔子问崇德辨惑。孔子说做人以忠信为主,践行道义,就是崇德。爱之要其生,恶之要其死。既要其生,又要其死,就是迷惑。(放在二十一章之前)

第十一章讲政治,与第九章有联系,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要做君的样子,臣要做臣的样子,父亲要做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做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觉得孔子说得很对,大家做好各自的社会角色,确实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社会运转就会井然有序。不然乱了规矩,即使有粮食,也会吃不上。

第十二章讲判案,与政治有关,孔子说可以通过不完整的证据做出正确的审判,大概只有仲由,这是对子路的肯定。子路正直,重承诺,无过夜的承诺,所以也容易取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放在十四章之后)

第十三章同上一章有联系,孔子讲自己审案,也和别人差不多。但是追求使国家无诉讼才是审案的最高宗旨,最好的结果。(跟在十二章之后)

第十四章讲子张问政。与前面几章有联系。孔子说要做到在位时心无厌倦,行政时忠诚认真对待。(放在第七章之后)

第十五章讲修身问题,孔子说要广博学习文化典籍,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放在十六章之后)

第十六章讲君子问题,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放在第八章之后)

第十七章讲政治。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在于正,居上位者能以身作则,以正做表率,下属孰敢不正?(放在第九章哀公问政之后)

第十八章讲社会治理问题。季康子忧患偷盗,问于孔子。孔子竟直接指出问题关键,说季康子你要是没有贪欲,即使奖赏偷盗,人们也不会去做。社会风气不好,统治者首先要检讨的。社会偷盗严重,可以反射出当官的贪欲太重。

第十九章还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季康子说杀掉坏人,接近好人,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您为政,哪里需要用杀戮?你要善,民众就会善。为政者之德如风,民众之德如草。风过草上,草自然会伏倒。孔子坚持主张德政,不主张暴政。主张亲民,反对杀戮。居上位者讲德施德,百姓自然讲德,哪里要去作恶,哪里需要杀戮刑罚。自古是官逼民反,而不是民众主动去造反。

第二十章是子张问士如何做才能通达。孔子先问子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子张说在邦在家都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闻,并非达。所谓达,本质正直而喜好道义,善于察言观色,能关心考虑下人。那这样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至于闻,很可能是表面上取仁而实际行为却违背,自认为是仁而不疑,反而在国家和家族取得一时的名望。(放在十五章之后)

第二十一章讲修身问题。樊迟跟着孔子游于舞雩之下,问崇德、修慝、辨惑三个问题。孔子说他问得好,先做好事而后获得,就是崇德。批评自己的过失,无批评别人之过失,就是修慝,检讨自己的邪念。一时的愤怒,忘了自身,也忘了自己亲人,就是惑。(放在十章之后)

第二十二章樊迟问仁。孔子简明而要说仁是爱人,问智,孔子说是知人。樊迟不明白,孔子举个例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知人善任,选用正直者,就是智慧。樊迟还是不理解,就去问子夏。子夏就说这话说得好啊!又举例说,舜有天下后,从众人中选出皋陶这样的仁者,不仁者就远离了。商汤有天下,从众人中选出伊尹这样的仁人,不仁者就远离了。把正直的能人选出来处在不直者上面,也能让不直者向直者看齐。(这章放在第二章仲弓问仁之后)

第二十三章讲子贡问友。孔子说对朋友真心忠告而加以善意引导,不可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第二十四章讲朋友之道,与上一章有联系。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篇改编原则,是按问题性质归类,按重要性先后排序,人物出场顺序如按身份地位或重要性先后。本篇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是问仁,探讨如何为仁行仁。第二部分是问政,探讨如何为政从政。第三部分问君子,探讨如何进德修身成君子。

一、问仁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二、问政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三、问君子(包括问友,问修身)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篇原文如下: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胃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导读】3.4礼之本为仁
3.4礼之本为仁 《论语》八佾第三章讲礼乐的根本在于仁,人若不仁,礼乐是没有用的。失去仁,礼乐就没有意义。紧接的第四章,记录了孔子是如何回答鲁国人林放问礼之本的问题。原文如下,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段话的意思是,林放问礼的...

【论语导读】5.8 至仁至善
【论语导读】5.8  至仁至善 有一天鲁国大夫孟武伯来向孔子请教,问孔子的学生子路、冉求、公西赤是否达到仁,孔子都说不知道,但对三个弟子各自的特长却都加以肯定,子路可以做带兵的将领,冉求可以做行政总管,公西赤则是外交人才,可以接待外宾。原文见《论语》第五篇第八章,孟武伯问:“...

国学大讲堂:论语导读基本信息
关于国学的深入讲解,我们推荐《论语导读》这本书,由著名学者蔡尚思编撰。它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具有ISBN号码9787507828597,便于读者查找和识别。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2008年1月1日,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学术研究时刻。版本方面,本书为第一版,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全书共计293页,装帧为平装,适合...

国学大讲堂:论语导读图书目录
在国学大讲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论语》这一经典著作的方方面面,以期对其内涵和历史价值有更全面的理解。首先,自序部分引领我们进入对《论语》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初步认识。上编《论语导读》详细分析了多个关键问题。第一章涉及《论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揭示其在学术领域的独特地位。第二章探讨了书名的...

【论语导读】4.10 无适无莫 义之与比
【论语导读】4.10  无适无莫   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章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对于这章,众说纷纭,历代有不同的注解,主要分歧在于对“适”与“莫”的不同解释。下面分别说明一下。一、朱熹的解释。见《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导读】4.15 忠恕之道
【论语导读】4.15  忠恕之道 《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五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段话其实也是大白话,读起来通俗易懂,意思是,孔子说:“参啊!我的道一以贯之。”曾子说:“是。”孔子...

【论语导读】1.14 怎样才叫好学?
【论语导读】1.14 怎样才叫好学?孔子培养君子,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学文学学做事。那么孔子是怎样教他的学生学习的?从《论语》中看,也许在孔子眼里,只有颜回最为好学了。那么怎样才叫好学?真的那么难做到吗?那下面先看看孔子是怎么来定义好学的。《论语》学而篇第十四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国学大讲堂(论语导读) 目录
国学大讲堂(论语导读)自序 此书旨在深入解读《论语》,探讨其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复杂性。上编详细剖析了《论语》的各个方面,从其名称的含义到成书背景,再到学术争议和影响,逐一展开讨论。第一章至第十章,分别关注《论语》的来源、命名解释、作者、成书时间、版本考证、内容丰富度、注释研究...

【论语导读】4.11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论语导读】4.11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一章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理解这章的难点,主要是对“怀”与“土”的解释。对“怀”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皇侃训“怀”为“安”,他根据“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导读】1.4 一日三省
【论语导读】1.4 一日三省 《论语》学而篇第四章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效劳,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呢?老师已传授给我的,有没有去操习践行呢?”...

梅列区17617077470: 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回答颜渊、仲弓、司马牛“问仁”,答案各不相同,其中贯穿的相同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克... -
戎雄清热:[答案] 1、因材施教 2、节制自己的情感按照礼来规范言行就是仁 3、是,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 4、凡事想着容易做来难,所以说时需谨慎.

梅列区17617077470: 赏析论语颜渊篇十二的第一篇(颜渊问仁.),要新颖! -
戎雄清热:[答案]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句读】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梅列区17617077470: 论语颜渊第十二哪几则是重点 -
戎雄清热: 12.1颜渊问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2.5司马牛忧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12.7子贡问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2.16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经常考的就是这些名句,好好背就行,翻译不用管

梅列区17617077470: 急要~论语·颜渊第十二(孔子)(部分内容)翻译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
戎雄清热:[答案]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

梅列区17617077470: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戎雄清热: 颜渊篇第十二 【本篇引语】 上一章我们谈修身,本章再讲齐家.在此,让我们先想想与齐家有关的《为政》、《雍也》——以下摘自两篇的结尾. 当官是《为政》的重点,具体分为:1、当官要做民选官、别做皇帝下派官;2、为什么要有官、...

梅列区17617077470: 论语颜渊第十二的第三段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
戎雄清热: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本篇共计24章.第三 【原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讱:音rèn,...

梅列区17617077470: 颜渊问仁.
戎雄清热: 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篇名取自开篇第一句:“颜渊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梅列区17617077470: 在线急求~论语·颜渊第十二(孔子)颜渊问仁··请事斯语矣的翻译啊? -
戎雄清热: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梅列区17617077470: "克己复礼"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戎雄清热: "克己复礼",语出《论语.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段话的意思是,颜渊向孔子请...

梅列区17617077470: 非礼勿视什么意思 -
戎雄清热: 非礼勿视 孔子的《论语》 卷六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