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作者&投稿:籍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在古装剧里经常看见这样的场面,一名驿使一边急促的用马鞭频繁地抽打自己的坐骑,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身后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信使跳将下马,一边疾奔,一边大喝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随即倒地不起,轻则昏厥过去,重则当场力竭而亡。

在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那时官府传递信息就靠驿使骑着快马奔跑在一个接一个的驿站之间,接力传递。文学作品里常用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来描述宝马良驹。

按照唐代的换算方式:一里约等于454.2米计算,八百里约等于363.4公里或726.8华里。现在科学测试表明,一匹马就算累死了也不可能一天负重一个成人奔跑400公里即800里的路程,就算是传说中的“ 汗血宝宝” 也做不到,何况驿站里一般都只是普通的强健快马而已!

古代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用作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以驿站制度相对完备的唐朝为例,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 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 陆驿、水驿、水路兼并 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 驿田等。

驿站一般分为分 驿、站、铺 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是则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比如河南的驻马店市,就曾是南北交通信息传送的著名驿站,当时众多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 “马上飞递” 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的所谓 “八百里加急”, 就是土匪贼寇这类人,平时打家劫舍惯了,一般劫持什么人也不敢劫持送800里加急件的人,因为如果干了会遭到官府的全力缉捕、剿灭。

600里、800里不是跑不到吗?一匹马肯定跑不到,但是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早早备好快马和已经蓄精养锐的驿使,急件一到了此站,就换马后再接力跑。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在约20里(两个驿站的间距)内死命跑,就可跑出全程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的效果来。

唐代诗人 岑参 在其诗作中写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就描述驿使这种风驰电掣般的紧急信息传递。按唐朝时的官方规定,普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距离在华清宫泡温泉的唐玄宗约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就是使用的当时最快500里/天的急件。

也是这个唐明皇,曾经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动用国家驿站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看来皇帝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荔枝新鲜和让“妃子笑”,很可能也动用了当时最快的500里加急的驿站“ 特快专递” ,他这种动用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来满足个人私欲的行为当然也被后人笑骂了几千年!

驿站使用的类目和登记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要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征用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

传递紧急文件时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用 来表示情况或者事件的紧急程度,一般并非速度实指。“六百里加急”泛指很快;“八百里加急”就是最快的速度、最紧急的军国大事了,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

不同的级别使用的马匹也不同,在“八百里加急”中没有特殊情况不换人只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马,人的吃喝则全在马上,所以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经常出现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驿卒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整个清朝,用到八百里加急只有两次:一次是剿灭太平天国时,湘军攻克太平军“首都”金陵时,杨岳斌、曾国荃曾经用以报捷;另一次是慈禧太后面情难消,800里加急传旨处斩违规出京的大太监安德海。

古代从地方到京城传递的驿站,分布在县城与县城之、乡与乡、府与府、从地方到京城的官道沿线,就像现代的铁路、公路网络一样,单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来看或许并不亚于现代的通讯运输网络。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敬请点赞支持本人参赛文章:《 FTN、钻、贝相互转化及变现索引 》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
在影视剧里常有的情景,骑马的人大喊“八百里加急”。只见黄土飞扬,飞驰而去。唐朝诗人岑参写诗把“驿骑”比做流星。唐朝政府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一百八十里。再快要求三百里,最快要求五百里。安禄山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长安华清宫,两地相距约三千里,六天之内,唐玄宗接到了这个消息。传递速度约...

古代相对于八百里加急而言 四百里和六百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在古装剧中,凡是行军打仗,经常可以看到小兵接到将军的将令,并且将军特意交代:“八百里加急!”往往这时候,小兵要使出浑身解数,力争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将军情呈至御前。我往往很好奇,为什么一定是八百里加急?有没有六百里加急?或者一千五百公里加急?想必大家也有同样的疑虑。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古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的程度。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唐代至清代,全国各地基本都设有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就设一个驿站,...

影视剧中的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为什么土匪不敢劫道?
而镇守边疆的将士如果有紧要军情需要传送给皇帝,又要如何将消息安全送达呢?其实在军队里有专门的一批人,他们负责传送消息,并叫做“八百里加急”。朝廷会在每一处地方都设有驿站,而驿站也是让长途跋涉的传递员休息的地方,虽说一直是马在奔跑,但风吹日晒也需要适当地休息,而且每一个驿站...

古代常常出现的几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为何没有人敢抢劫?
在古装剧中,我们常见到一个场景:一名骑手策马疾驰,手持金牌,高喊:“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挡者死,逆者亡!”这便是古代的加急信使。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也对这一场景进行了描绘:“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接下来,我们就来...

古代常常出现的几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为何没有人敢抢劫呢?
在古装电视剧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骑手骑着快马在路上飞驰而过,手里举着金牌,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这就是古代的加急信件,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对此有过描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
一般每隔20里到30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著名“马上传递”,按规定要求每天跑三百里。如果紧急,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 在影视剧里常有的情景,骑马的人大喊“八百里加急”。只见黄土飞扬,飞驰而去。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朝诗人岑参写诗把“驿骑...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我们在古装剧里经常看见这样的场面,一名驿使一边急促的用马鞭频繁地抽打自己的坐骑,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身后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信使跳将下马,一边疾奔,一边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倒地不起,轻则昏厥过去,重则...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
每当此时,周围的人会快速散开为其让开通道,就连古代的强盗都不敢去打劫,这就好比现在社会中的急救一样,时间就是生命。什么是“八百里加急”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这样影视剧中的场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加的其实是马,急的是书信。要知道,在古代那个...

古代常常出现的几百里加急,为什么没有人敢抢劫?
这主要是因为“八百里加急”一般都是事关朝廷大事的,所以一般强盗不敢抢劫“八百里加急”,如果耽误了朝廷大事,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在古代的时候,匪患问题也是很严重,经常会有百姓或者商人被强盗打劫,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想必都看到过“八百里加急”,虽然那个时候抢劫...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
沙录灵达: 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800里的标准.马的时速在60公里左右,古代驿站离得都不远,而且驿站都养有换乘的马匹(养不好还会有处罚),一般加急的时候就是一路到一站就换马,马不会出现疲劳的情况800里是没什么问题的,相反信使被累死的情况比较多.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的“800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沙录灵达: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比现在的快递差多少 -
沙录灵达: 非常紧急.多见于边关战事、人命关天等重大事件.但限于交通工具,古代以快马传递,但人马都容易累,所以设置了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对于紧急公文,都到驿站换人换马,保证最强动力、最快速度传递信息.一般每天能行三四百里,超快的也有五六百里(与现在的“里”长度不同,约为0.9左右),折合成公里,快的也就两百公里左右吧.速度上与现在的快递完全不可比.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的“800里加急”有多快?
沙录灵达: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八百里加急怎麽来的?快到什麽程度?
沙录灵达: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而且撞死人不负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据载,南北朝的北周宣帝,在洛阳招摇过市,亲自乘御驿马,日行3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沙录灵达: 过去再快 也没有现在飞机 汽车快啊

献县14792326759: 常说马儿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古代骑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 -
沙录灵达: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稍微加点劲能跑两千多里地”,这是评书里面说的一些宝马良驹,都是被神话了的,真实情况,马狠命跑那么快,跑两个小时就跑死了.正常情况,骑兵快速行军能跑100多公里吧.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有多快?会不会因为信息不够快而贻误军机?比如前方
沙录灵达: 通过驿站来传递消息,最紧急的是八百里快递,一般是用于传递重大军事情报. 狼烟只是用于预警,当发现敌人的时候使用,不能传递其他消息,至于信鸽,虽然有,但使用频率远小于马匹. 由于古代信息传递比现代慢,因不能及时传达信息而导致贻误军机的事是很有可能的,比如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这是避免不了的.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八百里加急用过多少次.有过私用的吗? -
沙录灵达: 首先你要搞清八百里加急的概念,他不可能一天用好几次的,其次这是官方的传递方式,不能作为私用...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

献县14792326759: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急?
沙录灵达: 就是日夜不停的赶啊 古代都是驿站马跑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