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罢了

作者&投稿:汪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罢的所有意思,在古文 中的

罢bà bɑ pí

罢 bà

基本字义

1.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2.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3. 完了,毕:吃~饭。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 同本义 [di *** iss from office]

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4. 遣返,遣归 [send back]。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

5. 停止 [stop;cease]

于是罢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

7. 完毕 [finish]

既罢归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

曲罢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

9. 废除;取消 [abolish]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10. 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

11. 归,返回 [return]。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

<;叹>

1. 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

2. 另见 ba;pí

罢 bɑ

基本字义

1. 同“吧2”。

详细字义

〈助〉

1. 用在句末,表示劝告、请求、期望。如:老王,算了罢;你够累了,睡罢;你明天再来罢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如:这孩子好罢?

3. 用在句末,表示估量。如:他也许见过罢;演员们就要演出了罢

〈形〉

1. 品行不端 [unvirtuous]。如:罢士(品行不端的人);罢民(不从教化、恶劣的人)

2. 另见 bà;pí

罢 pí

基本字义

1. 古同“疲”,累。

2. 请问文言文中“耳”除了有“罢了”意思之外,还有哪些义项

耳 [er3]

卷十二 耳部

反切:而止切

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

I

ěr

ㄦˇ

〔《广韵》而止切,上止,日。〕

1.耳朵。人与哺乳动物的听觉和平衡器官。

《诗‧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於耳欤?”宋苏轼《东坡志林‧庞安常耳聩》:“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乎?”田汉《丽人行》第一场:“好,休息一会儿吧,这叫‘耳不听为净’。”

2.像两耳分列两旁之物。

3.指位置在两旁者。如:耳房;耳门。

4.指形状如耳的食物。如:木耳;银耳。参见“耳菜”。

5.谷物经雨所生的芽。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秋甲子雨,禾头生耳。”

五代李建勋《间出书怀》诗:“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清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癸巳秋冬之交,累月阴雨,禾不得刈,皆生耳。”

6.听到;听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君其耳而未之目耶?”宋欧阳修《赠潘景温叟》诗:“通宵耳高论,饮恨知何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翁素耳其名,而贫之。”

鲁迅《坟‧人之历史》:“则中国抱残守阙之辈,耳新声而疾走。”

7.附耳而语。

8.连词。表示转折,相当於“而”。

汉贾谊《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9.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与“而已”、“罢了”同义。

《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郭沫若《游大理‧负石观音》诗:“观音之说附会耳,只表人民爱国心。”

10.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

《荀子‧天论》:“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11.姓。

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II

réng

ㄖㄥˊ

〔《集韵》如蒸切,平蒸,日。〕

见“耳孙”。

3. 文言文小时了了答案

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注释:1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

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

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

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

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

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0363739,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

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语:告诉他 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

了了:聪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解读: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 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为后 *** 铺垫,衬托孔融的智慧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成语释义: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道理: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

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再说别的不足时,是不是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下呢?不假思索 有时候也是不能随便运用的 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 人以其语语之 大未必佳 韪大踧踖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话语 告诉 长大 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




文言文罢了
9.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与“而已”、“罢了”同义。 《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郭沫若《游大理‧负石观音》诗:“观音之说附会耳...

文言文表示罢了
1. 罢在文言文的解释 罢 bà ①<;动>;罢免。《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②<;动>;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既竭吾才。”③<;动>;结束。《琵琶行》:“曲~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廉颇蔺相如列传》:“既~归国。”【又】完;尽.《朝天子?

现代人不学文言文
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国有影响的文学大家无一不精通中国古代文学。即使我们...

你有吗用文言文怎么说
3.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一、尔拼音:ěr释义:1、你,你的:尔父。 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 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文言文表达什么内容
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

文言文变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什么是文言文?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

你知什么文言文
1. 你,用文言文怎么说 尔、卿、公、若、子、女、你、君、彼 一、尔拼音:ěr 释义: 1、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2、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3、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4、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诗文.言文.翻译
还没抄完,就已经能背诵下来了。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贾人渡河济阴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我是济水边上的世家...

文言文此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都兰县15951622014: 文言文中表示“罢了”的字词有哪些? -
星婕瑞潘:[答案] 尔,例如: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卖油翁》 耳,例如: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黔之驴》 止增笑耳——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都兰县15951622014: 文言文中翻译为罢了的词 -
星婕瑞潘: 罢了 免的意思. 古装戏曲中,常常会听到尊长受到属下向其行礼之时说出的“免礼”.

都兰县15951622014: 文言文中表示“罢了”的字词有哪些? -
星婕瑞潘: 尔,例如: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卖油翁》 耳,例如: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黔之驴》 止增笑耳——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都兰县15951622014: “罢” 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
星婕瑞潘: 动词 ①对人或事物怀有强烈的敌对或不满的感情:怨恨|仇恨|恨之入骨.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懊悔;不称心;不满意:恨事|抱恨|悔恨. ③仇:民族仇,阶级恨|报仇雪恨. 一、遗憾,不满意.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痕,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怨恨,怀恨.班固《汉书.霍光传》: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三、仇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四、通“憾”一般出现于先秦文章.汉以后,多用“恨”

都兰县15951622014: 文言文中意思是“的样子”和“罢了”的字或词语然 和 耳 不算 -
星婕瑞潘:[答案] 的样子:焉 罢了:矣 不过然和耳是最常用的.

都兰县15951622014: 没有资格的人罢了.用古文怎么说?必采纳! -
星婕瑞潘:[答案] 吾辈岂能与我论

都兰县15951622014: 我有一个喜欢说古文的同学老是说罢耳,耳不就是罢了的意思吗……所以到底这是什么意思 -
星婕瑞潘:[答案] ”耳“在古文中还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所以他说“罢耳”就是罢了的意思,估计是喜欢古文,就习惯显摆一下下o(╯□╰)o

都兰县15951622014: 只是勤奋练习罢了用文言文怎么说? -
星婕瑞潘: 【现代文】只是勤奋练习罢了 【文言文】惟勤习耳

都兰县15951622014: 请解释下这几句文言文中"罢"的意思只要"罢"的解释1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2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3 率罢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4 既罢,归国(渑池会)另... -
星婕瑞潘:[答案] 1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年老体弱) 2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罢官) 3 率罢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疲惫) 4 既罢,归国(渑池会)(结束》 备:全部

都兰县15951622014: 我不过是老鼠人罢了用文言文怎么说? -
星婕瑞潘: 要用文言文说“我抄不过是老鼠人罢了”,先来翻译一下句子里面的现代汉语词语袭为文言词语.“我”文言词语2113可以翻译为“余”.“不过是”文言词语可以用“顾”5261.“老鼠人”文言词语可以用“鼠者”.“罢了”文言词语一般用“而4102已”.“我不过是老鼠人罢1653了”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余顾鼠者而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