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急信又叫“鸡毛文书”?

作者&投稿:闭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什么古代的急信也被称为“鸡毛文书”?


我们都知道,当战争或重大灾难发生时,信息的传递是最重要的。现代通讯工具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快递、传真等方式发送信息。然而,在古代如何快速有效地传递紧急信件呢?其实古代最快的交流方式就是靠“鸡毛文书”。


鸡毛文书是指古代的救急文书,在信封中插入鸡毛作为记录,也称鸡毛信,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玉轩谷财政所。“吏”,即、指古代用于招募和检举的官方文书。据颜师古《汉书注》:“以木简为书者,二寸长,用征兵制。如果它赶时间,就会插上一根鸟毛以示速度。”意思是战役是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的文书,是官方用来征兵的文书。如果战事紧急,在战役中放一根鸟毛以示紧急,必须迅速通过。


另据《史记。卢绾传》年的报道,“陈毅造反,邯郸北方有各种预言。我用我的羽毛招募了全世界的士兵。”裴贤,《史记集解》,南宋,《魏武帝,《奏事》曰:“今有小警于边,展羽而飞。如果你推你的话,你会插一本有鸟毛的书,那叫羽毛。像鸟一样迅速地接受它。"


因此,必须迅速送达的紧急军事文件被称为羽毛羽毛球。也就是说信件要像鸟飞一样快,也叫羽书、羽书。如诗《文选。左思。咏史》:“边城痛哭,羽飞京都。”


此外,根据清代顾章思《土风录。卷二。鸡毛文书》的记载,《汉书。光武纪》注吴伟《奏事》中说:“如果你很着急,就在木锤上插一根鸡毛,这叫羽锤。这份鸡毛文书的始祖。“因此,羽毛乐器的前身是羽毛锤。除了鸟的羽毛,羽毛也被用在了战役中插的羽毛上。


那么,在古代紧急军信中,除了鸟毛,为什么还要选择鸡毛呢?原因应该是古人对鸡的评价很高。如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陈述:“戴冠之人,亦有文;那些击败距离,叶舞;敢于在敌人面前战斗的人是勇敢的;见食而呼之者,仁也;如果晚上不耽误时间,就信。”


在这篇文章中,鸡被誉为“文、武、勇、仁、信”五德,所以鸡被视为“五德之鸟”。此外,古人一直将鸡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逢凶化吉。不过,也可能是因为鸡毛往往比鸟毛更容易获得。




为什么古代的急信又叫“鸡毛文书”?
鸡毛文书是指古代的救急文书,在信封中插入鸡毛作为记录,也称鸡毛信,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玉轩谷财政所。“吏”,即、指古代用于招募和检举的官方文书。据颜师古《汉书注》:“以木简为书者,二寸长,用征兵制。如果它赶时间,就会插上一根鸟毛以示速度。”意思是战役是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的文书,...

古时候把十分紧急的信件称为什么?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5]快马传书。[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

为什么急信又叫"鸡毛信"
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

“鸡毛信”的起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鸡毛信的起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原来很急的信件为什么要插根鸡毛
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 这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羽檄”又叫做“羽书”: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

古代的800里加急信,究竟能有多快?
第三种是邮驿传递。这也是古代最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说白了就是由通讯兵骑着快马去传递信息。这种方式的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更加安全,信息量也更大,而且到处都可以使用。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古代每隔30里左右就修建一座驿站,有专人打理,为通讯兵服务。驿站有房间,有食物,更重要的是有马匹,...

古代常常出现的几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为何没有人敢抢劫呢?
每个驿站的负责人叫驿长,驿长手下有多个驿卒,或者叫驿兵,也就是负责送信的。在这二万多驿务人员里面,驿兵就有一万七千人。根据传送信件的方式不同,驿站又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等各种交通工具。驿站在古代算是最低级别的政府单位了,所以...

向皇帝传达边关战事的书信叫什么
勋扯 戎安

什么是鸡毛信
在中国历史中,鸡毛信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通信方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需要依靠各种方式来传递紧急信息或重要消息。其中,鸡毛信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重要性而备受关注。鸡毛信的标识和特点 鸡毛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件上插有鸡毛。这些鸡毛通常是从雄鸡的尾部获取的,颜色鲜艳,容易识别。这样的标识...

昌邑区15232238660: “鸡毛信”的起源? -
韶壮恒雪: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军邮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就建立了严密的军邮组织,虎符、烽火、鸡毛信是当时较常见的三种军邮形式.鸡毛信:旧时交通不便,古代驿站凡传递特急信件者,为了体现信函的紧急重要,便在信件背后插上三根鸡毛,...

昌邑区15232238660: 鸡毛信代表意义 -
韶壮恒雪: 紧急重要信件

昌邑区15232238660: 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上为什么常插上羽毛?
韶壮恒雪: 有一部经典影片叫《鸡毛信》,主人公海娃替八路军传送插上鸡毛的信件.这种鸡毛信的原型就是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军事文书,也叫羽书.在军事战争中,情报传递、军...

昌邑区15232238660: 什么是鸡毛信 - 鸡毛信在现在社会有 什么用处
韶壮恒雪: 在我国古代,遇有特别紧急的信息需要传递,常常是在信件上粘附鸡毛,以表明事物迅急,必须火速处理,这种信件叫做“鸡毛信” 鸡毛信源于“羽檄”. “羽檄”: 这...

昌邑区15232238660: 羽书是什么 -
韶壮恒雪: 羽书,或羽檄,翻成俗话,应是“鸡毛翎子文书”,“鸡毛信”.这东西仿佛 是很古就有的.《汉书注》里说:“……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 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史记》里也有“以羽书征天下兵”的话.出于古诗词 ...

昌邑区15232238660: 鸡毛信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
韶壮恒雪: 发生在龙门村电影《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4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石挥执导;其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某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利用绵羊保住了鸡毛信,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本片获得1955年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三等奖、1980年全国第二次(1954—1979)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 .

昌邑区15232238660: 我国古代信件的七种叫法 -
韶壮恒雪: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

昌邑区15232238660: 古人传递信息的资料 -
韶壮恒雪: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昌邑区15232238660: 详细说一下古代传递方式 -
韶壮恒雪: 古代传递书信的方式 书信的传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书信的传递有以下这些方式: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意思是古代战事紧...

昌邑区15232238660: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简单但说,详细 -
韶壮恒雪: 不是听说有飞鸽传书吗. -------------------------------------------------------------------------------- 要看是干什么用. 传递书信: 一般的平民传递书信,主要靠过路人,僧人,文人等云游的人,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决食宿问题,他们也很愿意! 官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