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没有阻止曹魏的进攻

作者&投稿:粱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姜维没有灭掉魏国,为何魏国一战就灭了蜀国?~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去世以后没多久汉朝就灭亡了,汉朝命运不该是这样的,诸葛亮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个优秀的徒弟,这个人就是姜维,诸葛亮将匡复汉室完成天下统一的夙愿,全部寄托在了他这个徒弟身上,最后愿望还是没有达成。
为什么姜维没有帮助诸葛亮灭掉魏国,而是被为国轻轻松松给灭掉了?要说姜维没有本事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兵败跟他尴尬的身份有关。单凭诸葛亮愿意收姜维为徒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要知道姜文从前是马遵的手下,是诸葛亮的敌人,在诸葛亮进攻祁山的时候被打败,诸葛亮不嫌弃他,还收他为徒,提拔他当上了征西大将军。

姜维在打仗的时候非常勇猛,没有什么能让他畏惧,诸葛亮死后,他在朝中便没有了根基,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是投降才来的蜀国,万一哪天又背叛了蜀国呢?再加上当时宦官弄权,皇帝昏庸无能,他遭到了宦官的排挤,皇帝也不再相信他。第11次北伐时,他马上就要攻打到长安了,由于宦官黄皓的挑拨,皇帝怕他成功之后会谋反,就下旨让他赶紧回来,本来能打个大胜仗,却前功尽弃了。


263年,魏国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国,钟会与姜维剑阁激战,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姜用几万军队,硬生生抵挡住了钟会二十万大军。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姜维没有等到钟会粮尽退兵,邓艾已经领兵抄小道走阴平直达绵竹,在那里,守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英勇战死,绵竹失守,而此时此刻,刘禅一封降书传来,姜维无奈,只能投降。

在攻打魏国时,姜维仅仅带领着几万军队,硬生生抵挡住了魏国的20万大军,当时皇帝被魏国抓住了,他偷偷写信给皇帝,说让皇帝再忍受几日,他定能够恢复汉室,没想到消息却被泄露了,眼看复国无望,姜维无奈的自刎了,这样一个宦官弄权,昏君当政的国家怎么可能会长久,仅凭姜维一人之力,是不可能维持一个国家安定的。

因为诸葛瞻认为姜维多次进攻曹魏并且损耗兵力,导致蜀国的国内空虚,所以他内心中也认为是姜维毁了蜀国,至于矛盾,只是政治理念不同而已,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诸葛亮死了之后,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子姜维,姜维那个时候年纪还很轻,再加上因为政治原因,姜维原本是曹魏的将领,后来投降了诸葛亮,所以他的身份还是不能够被完全信任的。他也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军政一把抓。

诸葛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后来快死了,虽然很多人都很伤心,但是有一个人就算表面伤心,但是内心还是非常欣喜的,那就是后主刘禅,刘禅可以说是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就军政一把抓了,刘禅当然不会愿意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诸葛亮在的时候没办法,因为诸葛亮的威望极高。

后来诸葛亮去世到了姜维接权,那还不是任刘禅搓扁搓圆,所以姜维不可能军政一把抓。毕竟还是需要一些人去制衡的,而这个时候,其实整个蜀汉后期,已经没多少将领的能打了,全都派出去了,有的在地方归隐田园了。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儿子当然挺身而出保护蜀汉,不过他虽然勇气可嘉,战术能力确实一般,直接被剿灭了,而他对自己身边的人说过自己后悔没有制衡姜维,其实他的意思是没有看住姜维。
其实他最主要的意思还是抱怨姜维,因为他觉得如果姜维不多次北伐的话,还能积攒一些精兵,说不定这场就赢了。

  姜维本身是成功的阻止了钟会大军的进功,但是邓艾走险,直取绵竹。迫使后主投降。但是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上魏国完全压倒吴蜀,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取蜀之役,问题主要出在黄皓与后主身上,姜维没有什么过失,反而在极大程度上补救了蜀的危亡。

  景耀五年,姜维伐魏失利,回来以后,因为和黄皓有矛盾,不敢住在成都,乃避祸沓中。六年,姜维听说了魏国有取蜀的动向,就急忙上书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对未来的战事做出了积极防御的部署。但这个计划被迷信鬼巫的黄皓压下,说魏军不会来,后主听了黄皓的,不让群臣知道此事。--这就失去了先机。
  战争开始以后,蜀军就陷于被动,打了几个败仗。汉中被魏军占领。这时姜维带兵退保剑阁,抵挡钟会的进攻。其间还和诸葛绪有过较量,诸葛绪上了姜维的当,让姜维成功地完成了军事调度和转移,诸葛绪自己部队随后便被钟会夺了,自己槛车而还,倒了大霉。
  姜维扼守剑阁,挡住了钟会的进路,战争于此出现了转机。钟会此时写信拉拢姜维,是没有办法的事:“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不给他回信,也很自然。一方面没有必要和敌人互通声气,另一方面此时姜维占着有利位置,不用怕钟会什么。
  此时的魏军,也成了强弩之末,粮草缺乏,军无斗志。已经开始讨论是相持还是撤退的问题了。姜维的成功也就在眼前。
  但邓艾的另一支部队偷过阴平成功,直抵成都,一下子扭转了战争局势。本来,邓艾的偷袭成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偏师深入,没有后援,一拖就垮。蜀军只要坚守成都,支持上一阵子,邓艾就完了。
  但景耀六年的蜀国,朝政已经腐败不堪,后主糊涂,黄皓专权,贤人去位,百姓离心,私毫没有斗志。是一个精神已经完全垮掉的可亡之国,实在没有存活下去的必要,连谯周这样的大学者都倡议投降,其它人讨论的也都是逃和降的问题。后主于是立即投降,并下命令让姜维也投降。 钟会邓艾等和来灭蜀之役,从正面说是“摧枯拉朽”,打得是病猫死虎,砍得是枯树衰草,从反面说则是“胜之不武”。只有邓艾率奇兵深入,可以说是战争史上一件高明而光彩的事情。
  三国中,曹操取荆州,刘备取成都,和后来的邓艾取蜀,都是这种情况。被消灭的一方,物质上的实力还很大,但精神上垮了,就支持不住了。

  姜维的功过,《三国志》中就有很大的争论,很有意思:
  郤正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曰: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臣松之以为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郤正也。
  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臣松之以为蒋、费为相,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何以过於此哉!今讥其未尽而不著其事,故使览者不知所谓也。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干宝曰: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锺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

姜维本身是成功的阻止了钟会大军的进功,但是邓艾走险,直取绵竹,个人认为怪诸葛瞻,应当趁邓艾未稳就攻击,可惜他没有,使得邓艾喘息!还有那懦弱的阿斗,若拼命抵抗,邓艾必会被夹击而败!一个昏主有再多人才都必亡

螳臂怎能挡车

姜维北伐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原为州、郡吏。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军向祁山,天水太守马遵惶惧逃走,保守上邽。姜维等闻讯,追赶太守,太守关闭城门不纳。维等还冀,亦遭拒绝。于是维等乃降于诸葛亮。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字)、季常(马良字)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赡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说明诸葛亮对姜维极为器重,并准备把他培养成栋梁大材。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8年),维随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琬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延熙十年(247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维自以熟悉西方风俗,又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屡求发动大军出击,费祎则比较持重,对维常加以节制,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死前,姜维终未能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曹魏的战争。
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死后,姜维行动有较大的自由,常出动数万之众北击。次年,维再出陇西,破魏将徐质,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延熙十八年(255年),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经退守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退住钟题。
延熙十九年(256年),维升任大将军,更整勒人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于上邽。济失期不至,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今甘肃天水市东南),士兵星散,死者甚众。众庶因此怨望,而陇以西亦骚动不安。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对司马氏,关中兵部分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岺(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五十里)。时长城(在沈岺北)积谷甚多而守兵少,闻维将至,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皆屯守长城。维数挑战,望、艾不出。景耀元年(258年),维闻诸葛诞败,乃还成都。
自从刘备留魏延镇汉中以来,皆实兵外围以御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扜拒曹爽,皆承此制。姜维以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听敌入平,重关头镇守以扜之,令游军旁出,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退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资治通鉴》卷77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注云:“姜维自弃险要,以开狡焉启疆之心,书此为亡蜀张本。”按姜维这种御敌办法,遇小敌尚可,若遇强大数倍之敌前来,使其得入平地,何啻放虎出山!姜维以区区之蜀,竟敢如此冒险,诚非稳妥之计。
(2)蜀汉的灭亡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陈寿评二人的政绩说:“蒋琬方整有成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在当时鼎立的三个国家中,蜀汉最为弱小,蒋琬、费祎二人虽无赫赫之功,但能够安稳地保住基业,说明诸葛亮挑选的接替人还是不错的。蜀汉的柱石大臣除了诸葛亮、蒋琬、费祎以外,还有董允。常璩《华阳国志》卷7《刘后主志》把以上诸葛亮等四人号为“四相”,也称“四英”。诸葛亮时,把宫中府中视同一体,诸葛亮死后,宫、府之事由蒋、费、董三人共同管理,他们合作得很好,三人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与培植的辅政大臣。董允,父和,曾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后主时,迁黄门侍郎。亮北伐,允主持宫省之事,统宿卫亲兵,掌管献可替否,很能匡救补缺。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已具备,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后主所爱宦人黄皓,善于迎合主意,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年),允以侍中守尚书令。延熙九年(246年),允与蒋琬病故,尚书吕乂代允为尚书令,侍中缺由陈祗填补。吕乂“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陈祗为人,“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数术,费祎甚异之。”延熙十四年(251年),吕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在祗上,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祗上承主指,下与黄皓相表里,深受后主信爱,权重于维。景耀元年(258年)祗死,后主以尚书仆射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景耀四年(261年),后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卫将军,共平尚书事。自陈祗死后,黄皓操纵国事,董厥、诸葛瞻皆不能矫正。于是蜀政益坏。这时孙权使薛珝聘于蜀,珝归后,孙权问蜀政得失,珝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蜀政之坏,由于后主愚暗,黄皓窃权,投机嗜利士人依附黄皓。皓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令宇掌握军权。姜维知之,给后主说:“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今皓诣维陈谢,维疑惧,因求种麦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不敢还成都。
这时蜀吴二国政治都很腐朽,内部矛盾重重。魏国在司马氏统治下,虽然屡起内争,但国力强盛,人才不减于昔。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262年)冬,司马昭欲大举伐蜀,先告谕众人说:“自定寿春以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次年,令钟会都督关中。
同年(蜀景耀六年),姜维上表于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又叫关城,即今陕西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南倚鸡公山,北靠嘉陵江,为当时从汉中入蜀正道)及阴平之桥头(桥头在白龙江与白水江汇合处,即今甘肃文县之玉垒关),以防未然。”但“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次年(263年)夏,司马昭大举伐蜀,“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趣甘松(在沓中西,今甘南州选部县东南)、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以廷尉卫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
蜀汉闻魏军将至,始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二城各有兵五千人。所以当钟会的军队进到汉中时,并未遇到抵抗。九月,钟会使前将军李辅统万人围乐城;护军荀恺围汉城。会率大军直趣阳安口,使护军胡烈为前锋,攻关口。蜀关口守将傅佥、蒋舒两人不和,蒋舒诡称出城杀敌,傅佥信以为真,既未阻拦,也未设防。舒率其众出城后,直奔胡烈投降,胡烈乘虚袭城,傅佥格斗而死。关口既下,钟会大军长驱而进,大得库藏积谷。
这时在沓中的姜维,受到邓艾所部诸军的进逼,又闻钟会已入汉中,引兵且战且走,但诸葛绪已屯驻桥头。姜维乃从孔函谷(今甘肃文县西北)入北道,绕出绪后,绪怕后路被断,却退三十里,维得过桥头。绪还截维,迟一日不及。维遂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向关城,未到,闻关城陷,乃退往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钟会。
冬十月,邓艾进军至阴平,简选精锐,欲与诸葛绪自江油(戍名、今四川江油东)趋成都。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不从艾,而引军向白水,与钟会合。会欲专制军势,密告绪畏懦不进,绪被槛车征还,其军悉并属会。
维等在剑阁,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艰难,军食乏,欲退军。邓艾上言:“宜乘胜进取,如从阴平由邪径经德阳亭趣涪,剑阁蜀军必还保涪,则钟会之军可方轨而进;如剑阁之军不还,则有利于我军攻涪。”于是邓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桥作阁,备历艰险。加以粮运将尽,濒于危殆。艾以毡裹身,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当先登到达江油时,蜀守将马邈投降。于是邓艾得继续挺进。
诸葛瞻督诸军前来拒艾,至涪,停住不进。尚书郎黄崇屡劝瞻速行据险,无令敌军得至平地。瞻不能从。艾长驱而前,击破瞻前锋,瞻退住绵竹,艾以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列阵以待艾。艾遣子忠等自右击,司马师纂等自左击,忠、纂战不利,退还。言:“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蜀军,斩瞻及黄崇。瞻子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策马冒阵而死。
蜀人不意魏兵猝至,未作城守调度,及艾入平地,百姓惊扰,奔走山野,不可禁止。后主与群臣会议,或主张投吴;或主张往南方四郡。光禄大夫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若入吴国,亦当臣服。且治政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称臣,为小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已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或曰:“今艾已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后主犹欲入南。周上疏曰:“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以兵威逼之,穷乃率从。今若至南,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其叛必矣!”后主乃从周策,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后主不听,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张绍等见邓艾于雒城,艾大喜,报书褒纳。后主遣人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凡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艾至成都城北,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降。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检御将士,不得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后主行骠骑将军。以师纂领益州刺史。
姜维等闻诸葛瞻败,未知后主消息,乃引军东入巴郡。钟会进军到涪,遣胡烈等追维。维至郪(今四川三台县南),得后主令降敕命,乃命兵士放下武器,送节传于胡烈,自从东道与廖化、张翼、董厥等同往降会。蜀将士咸怒,拔刀斫石。钟会厚待维等,皆还其印绶节盖。
钟会手握重兵,内有异志。姜维知之,欲先构成祸乱,然后乘机杀会复汉。由是会、维二人情好欢甚。会颇忌邓艾,乃与监军卫瓘密告艾有反状。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令以槛车征艾。艾既败,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欲使姜维将五万人出斜谷为前驱。会自将大众随其后。姜维劝会尽杀北来诸将,会犹豫未决。时事已泄露,魏将士忿怒,争往杀会。姜维率会左右战,维、会皆被杀,会将士死者数百人。卫瓘部分诸将,数日乃定。邓艾本营将士追出艾于槛车。卫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恐为己祸,乃遣兵袭艾,斩艾父子于绵竹西。蜀后主刘禅举家东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蜀自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攻克成都,至景耀六年(263年)冬,刘禅向邓艾投降,共历年四十九。


孙权为什么杀关羽
1、关羽以维护汉室为己任,没有降曹,降汉室,关羽注重与刘备、张飞的结拜之义,孙权无法招降关羽,所以杀关羽;2、荆州是一个战略地位极高且富饶的地方,得到这块地就能提高自身实力,此时荆州在刘备手中,孙权为了防止刘备顺流而下的攻击,所以要夺到荆州,因此关羽不可避免遭遇杀身之祸;3、孙权派人...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呢?_百度...
作为弟弟的司马昭肯定是知道自己哥哥的身体,就算司马师能够再活多几年,也没有办法威胁到司马昭的。所以司马昭根本就不着急把哥哥拉下马,反而是协助哥哥拿下曹家的江山,这是现下最为要紧的一件事。只有从曹家手中夺得江山,才能够让司马家的人稳定下来,司马昭才能坐稳皇位。司马家两兄弟感情蛮好 ...

曹操都不当皇帝,为什么曹丕要当皇帝啊
曹操并没有老而昏庸,却以清醒的政治头脑,一眼看穿这是孙权的阴谋,企图让自己激怒天下,陷于孤立,于是“观毕大笑”,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侍中陈群等进一步劝说:“殿下德功巍巍,生灵仰望。今孙权称臣归命,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应天顺人,早正大位。” 曹操表示,“苟天命...

三国探微:贾诩为什么蓄意把东汉搞得天下
后来在官渡之战前弃袁投曹,除了贾诩对张绣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袁绍的政权关东豪族色彩比曹操浓厚得多也是一个原因,凉州人去了铁定没好果子吃。这一条对张绣也是一样的,所以贾诩这番决断其实很厚道,自己择主的同时,确实也是为张绣着想。此后,贾诩在曹操平定马超、韩遂的战争中相当活跃,有意洗脱已经被妖魔化...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是什么意思
没有亲妈我能倚仗谁? 【出处】:《蓼莪》——先秦·佚名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刘心武讲的红楼梦有道理吗,另外脂烟斋是哪个人
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所谓“甄家”,即“真家”,也就是实际所发生过的事情。 曹寅、曹颐、曹頫等三人参与了接驾,那么,对接驾事“经过见过”的脂砚斋,是三人中的哪一人呢?他不可能是曹寅,也不...

曹再发拆迁上访
在“组织机构”栏目中,“县政府办”的简介显示,县政府办“共有领导班子成员19人”。工作人员称,这19名政府办领导班子成员全是正科级,13名副主任中,有6人是兼职的,不占政府办编制。他们是政府服务中心、信访局、法制办等部门负责人,这样便于协调。据钟玉龙介绍,曹再发名下房屋所在位置刚好处于...

曹操留下3员猛将维护子孙江山,为何曹丕要害死他们?
虽然曹操为他留下了三员大将,但是曹丕这个人心肠狭隘,容不得人,觉得这三员大将手中握着的兵权对他造成了威胁。将曹操留给他的3员猛将给害死了,着给曹魏江山带来了很大灾祸,因为若他们有一人健在,曹魏的江山都不会轻易被司马懿夺取。夏侯尚是曹操的侄子。他很早就加入了魏军。他到处跟随曹操的将领...

康熙明知接驾耗费巨大,为何还要住在曹家呢?
在行宫内,又是演戏,又是摆宴,真“比一部书还热闹”。事实上,对于曹家的接驾安排,康熙皇帝还是非常满意的,对于曹寅亏空公款的事,康熙皇帝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并没有处理曹寅反而对曹家百般维护,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出手帮助曹寅填补亏空,连着历史上有名的“薄情寡恩”的雍正皇帝...

有两首诗,不知道名字,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诗的意思,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
汉朝的灾祸是始自外戚,唐朝的混乱是由于宦官。这些小人计较一己私利,不能指望他们做出好事。公卿大臣安然面对危机,关河为大宋危亡而流泪。草野之中难道也没有人,怀抱匡扶天下的大志吗?两首诗的诗名、作者及原文如下:第一百七十五 宋 文天祥 小人困驰骤,后生血气豪。世事固堪论,我何随汝曹 冬日...

成都市19236901630: 为什么姜维没有成功,诸葛亮到底给了他什么. -
况虏麝香: 姜维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简单的说重要的是,因为在后期,关羽丢了荆州后,蜀汉就只剩下了一个益州,以一州之力对抗已经有了半壁江山的曹魏,肯定是非常吃力的,而诸葛亮给姜维的是一个平定乱世的希望,给的是知遇之恩,所以姜维才会至始至终都要完成诸葛亮的遗志

成都市19236901630: 姜维怎么死的(姜维自杀身亡)
况虏麝香: 1、姜维自杀了.他假装投降姜维的钟会,打算让钟会反对曹魏,但最终钟会没有反抗.被魏军包围,姜维知道自己无法回天,拔剑自杀.2、姜维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多次北伐,以少胜多,以少胜多,使蜀汉得以持续数年.

成都市19236901630: 姜维北伐是对是错 -
况虏麝香: 应该是正确的,以攻为守,在他主政的时候,基本是出于攻方.但是蜀国太弱小了,看看当时的人口就知道,还不到一百万,根本就不是魏国吴国的对手,加上经济及人才储备方面,和其他的二个国家差距也是很大.所以不失败都很难.三国志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临死前还把魏国邓艾钟会两名将拉来垫背.蜀国的灭亡和大环境有关系,同时诸葛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说灭亡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姜维仅是努力延缓蜀国的死亡时间而已.

成都市19236901630: 诸葛亮死后姜维为何投降魏国? -
况虏麝香: 众所周知,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为了兴复汉室,在先主刘备去世之后花费了6年多的时间来北伐曹魏.奈何,蜀汉后期人才稀少,诸葛亮身边除了有个魏延,姜维,参军杨仪,还有马谡之外几乎没有多少可用人才. 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

成都市19236901630: 邓艾和姜维谁更厉害? -
况虏麝香: 从历史上看,在两人所经历的大小战斗中,邓艾几乎没有败给姜维,而姜维的用兵和计谋屡屡被邓艾所破解,除了最后的诈降.姜维最后的诈降除掉了邓艾,这只能证明钟会有野心,邓艾没有心计和慧眼识人的智慧.邓艾因为没有看穿钟会有野...

成都市19236901630: 三国后期问题 -
况虏麝香: 第一次 姜维 北伐,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244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247年)出陇西,与魏...

成都市19236901630: 三国真正的万人敌都有哪些人?你心目中的前五都是谁?
况虏麝香: 何谓“万人敌”?“万人敌”一词出自程昱之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 王平早先寂寂无名,因街亭之战顶住曹魏名将张合的进攻,从而受到诸葛亮的赞赏,...

成都市19236901630: 幼麟姜维九伐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况虏麝香: 那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蜀国多年发动对魏的战争,没有得到休养生息,而且每次出兵的路线和粮道很长很险.姜维作为蜀国诸葛亮的继承者独木难支.

成都市19236901630: 三国时期,蜀国最弱,魏国最强为啥蜀国还能总是欺负魏国呢? -
况虏麝香: 不懂别乱回答,误导别人!,请注意楼主的问题,蜀国欺负魏国,不是刘备家欺负曹操家! 那么有什么区别呢? 蜀国是刘备占领成都后,刘备称帝国号蜀,这是个什么时期呢? 赤壁之战之后!,注意赤壁之战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赤壁之战之前,如果刘备加上孙权,跟曹操比陆战,那也是毫无胜算,可谓是一面倒.但就是因为曹操在赤壁一战大败之后,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是这时候最强的变成了蜀国了, 如果不是东吴墙头草,跟魏国结盟偷袭蜀国,魏国早被蜀国灭了, 赤壁之战后,最强的是蜀国,不是魏国, 所以魏国被欺负是正常的

成都市19236901630: 周瑜 姜维和陆逊哪个更智勇双全 -
况虏麝香: 系从尚父出,天时、地利.运筹帷幄百发百中,无一次失机.吕蒙偷袭荆州成功,全赖陆逊妙计;特别是当刘备倾举国之兵长驱直入,东吴处岌岌可危之时,陆逊以一介书生,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不过,赤壁之战毕竟是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