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已经死了我们有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纪念他

作者&投稿:妫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求恩已经死了,现在纪念他还有现实意义吗~

凡是为中国及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我们后代都应该感谢他们,纪念他们。

人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但我认为一个人是否会得到大家的喜欢,主要在于此人的品质和修养。如果一个人很外向但却品质恶劣,最终只能得到别人的唾弃。
张国荣虽有些内向,但他的天赋和才华,他的敬业精神,他的自我修养,都是出类拔萃的,人们不喜欢他还喜欢谁呢?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孔子就是后者。
  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中国人所信仰的所崇拜的是为人民做过大贡献的人,比如炎黄,比如禹舜。而孔子正是这些圣人之后,千百年才出的一位圣人,他的贡献基本都是利于人民的,虽然曾经被曲解...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教育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因为他是一个学派的创始人,更是现在文学的一种主流——

因为他那种学习和教育精神令我们值得学习。

那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他都死了两千多年了,却还在坑害中国人呢

因为他的儒家思想....


为什么孔子已经死了我们有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纪念他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孔子就是后者。 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中国人所信仰的所崇拜的是为人民做过大贡献的人,比如炎黄,比如禹舜。而孔子正是这些圣人之后,千百年才出的一位圣人,他的贡献基本都是利于人民的,虽然曾经被曲解...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

多数人都贪生怕死,谁知道一代圣贤孔子临终前说了什么话?
孔子去世前几天,身体和精神都有问题。他看见一个叫端木慈的学生来拜访他。上了年纪的孔子,拄着拐杖,向他的学生抱怨,你为什么这么晚还来看我。然后孔子告诉学生们他做的一个梦: 一个他坐在两根柱子之间的梦。孔子说: 天下无路已久,莫能宗玉,夏丧东,周中西,两柱之阴。昨晚梦见坐在两根柱...

“逝者如斯”:孔子之死
随之,孔子便唱起歌来:“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苍凉如钟,孤寂如磬,清纯如瑟,回响在寒风里。 唱着的老师又哭了。泪水如小溪般欢畅地流淌。子贡听到老师如歌的倾诉:“天下无道久矣,没有人能够尊奉我的主张,‘莫能宗予’。夏朝的人...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有进步,子贡会有所退步。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

《孔子世家》译文 从“明岁,子路死于卫”到“后七日卒。”
孔子涕泪四下。孔子(转身)对子贡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掌权者)没有谁能推行我们的主张的。(唉,算了,算了)夏人死时安放在东阶,周人死时安放在西阶,殷人则安放在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做梦,梦见自己被人(放在两柱之间)祭奠,(看来)我应是殷人之后。”七天之后,孔子去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译文:太史公说:“我的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自周公死后,经过五百年才有了孔子。孔子死后,到今天也有五百年了,有谁能够继续在太平圣明的时代修正《易传》,续写《春秋》,探求《诗经》、《尚书》、《礼记》、《乐经》之间的本原而著述?’”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呀!寄托在我的身上呀!小子怎么敢推辞...

为什么孔子才活了73岁?
孔子在71岁那年,有人猎获了一头麒麟。孔子说:“丘,犹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时,不遇明王,故吾道难行于世,而终至于穷矣!” 我孔丘就像这麒麟,生不逢明主,我自己的道已经尽了。孔子还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连他崇拜...

我对《孔子临终遗言》一文的真伪的看法
对照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另外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总结自己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可见,孔子晚年对一生坎坷之际遇已完全看开。3.从第三段: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

谁能告诉我孔子的一切信息?我很急呀!!!
孔子之笑:孔子周游列国,形色匆匆,流落至郑,郑人谓子贡孔子的神色“若丧家之狗”,子贡如实告之,孔子朗然而笑:“说我象丧家之狗,是这样,是这样!” 孔子之哭:孔子强调“哀而不伤”。颜回死,孔子哀哭而至于恸,门人开导,孔子曰:“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而恸哭,又能为谁哀伤而恸哭呢?” 后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圣人“...

通江县13794277008: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呢? -
穰蝶泰方:[答案] 因为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影响我们.孔子对中国文化影响太大了,所以我们现在还纪念他.

通江县13794277008: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生活于 二千多年孔子呢 -
穰蝶泰方:[答案]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

通江县13794277008: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呢? -
穰蝶泰方: 因为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影响我们.孔子对中国文化影响太大了,所以我们现在还纪念他.采纳哦

通江县13794277008: 孔子已离我们两千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它 -
穰蝶泰方: 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中国人就要学. 不仅是文化,论语不仅能增加知识和修身养性

通江县13794277008: 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2千多年前的孔子 -
穰蝶泰方: 中华有五千年历史 孔子正好处于中间 对于前两千五百年 他博学历史集大成 对于后两千五百年 他提出不朽的思想 他的《论语》 对后世影响巨大 所以我们要纪念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

通江县13794277008: 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二千多年前的孔子 -
穰蝶泰方: 孔子开出的“学”与“仁”的至上性是开天辟地的,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人类一致性,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民族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时代离散的特质,才能有这个民族历尽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个性.学习的民族!...

通江县13794277008: 有人说孔子是骗子,孔子会怎么回答 -
穰蝶泰方: 孔子没法回答,因为孔子死了两千多年了——这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回答. 事实上,孔子是重道的.重道之人,自以道为核心,不求一时一地之损失.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的道行正确,忍辱亦区区小事一桩.

通江县13794277008: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纪念2000多年前的孔子呢? -
穰蝶泰方: 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思结合,启发式教育等.

通江县13794277008: 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呢? -
穰蝶泰方: 他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像现在的时事,中国不打菲律宾就是受儒家影响,

通江县13794277008: 为什么孔子在生前不怎么受大家欢迎?死后千年不倒?
穰蝶泰方: 生前不怎么受大家欢迎: 1.孔子的学问很大,遭到很多人的嫉妒.各国的高官都不希望孔子执政,害怕官职被夺,以晏子为代表. 2.孔子推行改革,而这改革会严重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